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禁客 > 第4章 公主

青禁客 第4章 公主

作者:春台秋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9 13:56:34 来源:文学城

大殿之内,百官列于两侧,神色各异,窃窃私语,言语之间绕不过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偶有几人低声相劝,又有数位群臣闭口不语,仿佛避之不及。

大殿之外,邓夷宁跪得笔直,却掩不住衣摆残留着昨夜在废墟上沾染的灰烬。自昨夜她回宫时,便跪至此时,从未挪动半分。而今早朝已过,诸事本已议罢,可御座之上迟迟未有退朝之旨,一众群臣摸不透陛下的心思,就算脚酸腿麻也只能在殿中罚站。

最终,邓夷宁还是进了殿内,她步履沉稳,步步无声却又震耳欲聋。衣摆扫过玉阶,尘土翻飞如雪,在殿前肃然跪地伏身,声色不动:“陛下,臣女恳请陛下彻查邓氏一案,查明真相,还邓氏一个公道。”

高坐龙椅的李峥垂眼望来,目光沉沉,抚过龙案上的一叠叠未翻的奏折,指节轻叩案角,无言许久。

气氛死寂,一道身影自朝列之首步出。太子李韶诠踱步而前,神色淡漠:“启禀陛下,邓氏谋反,证据确凿。工部侍郎姜衡思惨遭毒手,死后在家中搜到一封书信,称已发现邓毅德谋反之事,将于不日昭告于庭,可昨日戌时一刻,姜衡思横死家中。陛下,臣以为此事并非巧合,而是邓毅德灭口之举。”

“太子殿下,姜大人惨死实属惊讶,可这与我父亲有何关系?区区一封信就要定人死罪?这并非大宣律法!”邓夷宁转过头,直视李峥,“臣女恳请陛下明察,邓氏一族世代忠烈,其父更是为国尽忠,从未有半点异心。臣女不信,天子脚下,竟有人敢无故定罪,这分明就是在挑衅陛下威严!”

“大胆!”李韶诠怒声一吼,震得大臣纷纷一抖,“邓夷宁,本殿念你昨日刚与昭王成婚,唤你一声三王妃,朝堂之上你竟敢质疑天子威严!胆量不小!昨日已在邓府搜到一封印有邓毅德私印信件,内详细记录与军部逆党密谈一事,逆党已入诏狱承认,三方联审,三王妃还有何可狡辩?”

“私印?”邓夷宁冷笑一声,“太子殿下可知,军中将令从不以私印为准,一应调兵遣将,军资分配,皆需兵部、镇抚司、内阁三方钤印方可生效。若有人仅凭一封信,草草印章,便可定都指挥同知通敌之罪?臣女敢问,这是陛下的律法,还是太子殿下您的律法?”

话音落下,人群骚动。

太子的脸色微微一沉,尚未开口,一旁的皇帝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折,开口:“夷宁,你在西戎这么多年,朕都瞧在眼里。往日朕最喜好收到的,便是你传来的战报。可今日你所作所为,实属让朕失望。”

“陛下,末将所求并非私情,而是公道。”

李峥叹了口气:“你所求的,是公道,还是兵权?”

邓夷宁心头猛地一震,拳头紧握。终于说到了重点,邓家被屠,怕不是因为通敌叛国,而是为了剥削她手里的兵权。

她邓夷宁,才是这场灭门的起因。

若她仍是那个手握兵符、驰骋沙场的将军,便是满朝文武,乃至李峥本人都也不敢轻言动她半分。可如今,她不过一介王妃,深宫三千中的一份。

殿上李峥沉默片刻,缓缓抬手,声音沉稳而威严:“邓氏逆谋一案,既有三法司会之证,便不容再议。昭王妃,你身为皇子正妻,今日跪地殿前,公然喧扰朝堂,成何体统?置皇室颜面于何地,又该当何罪?”

两句质问重重砸在邓夷宁心头,她抬起头,死死望向高坐之上的李峥。陛下做出的决定,不会改,也不会再给她辩驳的机会。

邓夷宁本欲强撑再言几句,忽然,一道清朗的声音从人群后方响起:“父皇,儿臣以为,王妃所言不无道理。”

众臣皆是一愣,循声望去,竟是三皇子殿下李昭澜。一身月白锦袍,腰间倒是多了块玉佩,与满朝官员的盛装相比,显得格外随性。他缓缓踱步上前,神色未变,眼神却落在太子身上。

“依照儿臣所视,此案疑点颇多。昨日夜半大火,竟能将整个邓府烧得干干净净,无一人逃生。可这大门并未从外上锁,又有下人在院中值守,为何逃不出?再者,镇抚司奉命捉拿之时,父皇尚未下旨,季公公便大张旗鼓带着御史大人如此行事,是否僭越了圣权?”

一旁的季公公脸色煞白,额上冷汗淋漓,只能将头埋得更低。

“三弟擅闯早朝,又为这谋逆之臣开脱,未免太过失分寸?”太子眯起眼,挑衅问道,“儿臣以为,身为皇子,理应以江山社稷为重,怎可因一己私情而颠倒黑白?”

李昭澜闻言,轻笑一声,目光淡淡扫过他:“太子殿下言重了,邓氏一族虽已下定论,可疑点颇多,岂不该细细查之?儿臣只不过是想请父皇再三斟酌,是为肃朝纲,正典刑,怎么在太子殿下眼中便成了一己私情?或是太子殿下以为儿女私情不堪重用,不能为我朝安邦固国?”

“三弟当真是曲解皇兄之意了,昨夜是三弟与邓氏之女大婚之夜,本是皇家一桩喜事,可——”太子刻意放缓声音,抬脚走向李昭澜,“而眼下邓氏叛罪既成,王妃自然亦是难逃嫌疑,理应依律当诛。只不过父皇念在你二人新婚,皇室颜面难堪,这才网开一面留她一命。可三弟这是唱的哪一出?莫非是对陛下的旨意不满?”

李峥终于是抬起眼,目光落在这个许久不见的三皇子身上。

李昭澜依旧神色淡然,他没有看向李峥,而是微微侧头,望着跪在他身侧的邓夷宁,眼神平静无波。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太子殿下多虑了,本王不过是陈述事实。”他顿了一下,忽然轻叹。

“儿臣并非对父皇旨意不满,相反甚是感激。夷宁是儿臣明媒正娶的正妻,若她真被一同问罪,那儿臣岂不是在新婚夜便成了鳏夫?如此一来,世人又该如何看待皇室?”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谁也没想到,一向不问世事的三皇子,竟会在朝堂之上,毫不避讳地以“夫妻”之名维护邓夷宁。

李峥眸光微动,原本平淡的神色终于变得暗沉。

“够了。”他轻轻开口,声音不疾不徐,“邓氏一族证据确凿,不容再议。至于夷宁,她既已嫁入皇室,便是皇家的女儿,怎可继续以武将的身份抛头露面。昭王,这几日你也该教教她,什么才是皇子妃该做的事。”

李昭澜微微垂眸,并未反驳。倒是刚才一声不吭的邓夷宁冷声道:“臣女谢陛下免除死罪,但臣女自知清白。”

李峥看着她,道:“太后念你护国有功,念你与皇室有姻缘,也是作配皇子妃身份,今日便册封你公主之位,封号‘安和’,以示皇家恩宠。从今往后,你便是皇家血脉。”

饶是被册封的邓夷宁本人都未反应过来,李昭澜猛地抬头看向李峥,猜测不准父皇的意思。

邓夷宁的手指微微颤抖。

公主?

这是她一生都未曾想过的身份。

她并非皇家血脉,却被强行戴上一个金灿灿的头衔,从将军之位被剥夺,彻底沦为一个无实权,无封地,甚至无实际尊严的安和公主。邓夷宁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眼底已然恢复平静,她敛袍叩首,但李昭澜还是听出了她声音里的颤抖。

“……谢陛下隆恩,臣女,接旨。”

李峥下旨退朝,殿中群臣鱼贯而出,不过是只片刻,整个大殿便只剩下他二人。邓夷宁跪在地上久久不起,李昭澜伸手去扶她,纹丝未动。

“将军,回家吧。”

邓夷宁倏然红了眼,强压着汹涌情绪不让落泪。她心知肚明,这个公主之位只是传出去好听罢了。皇恩浩荡,一纸封赏听来体面,实则不过是将满门血仇覆盖一层金漆,而后又将她困于家宅,以皇家颜面为她铸造一座金色地牢。

这份体面是以满门忠魂为代铸造,她接下旨意,亦便是一切牢牢刻在心头,誓要有朝一日,亲手撕下这虚假的桂冠,将那些污蔑她的人,一个一个送上绝路。

可太后并未给她时间适应这个身份,次日早早便命人前来寻她去学习规矩。

邓夷宁站在昭澜殿外,目光穿过高耸的红墙,落在远处层层叠叠地宫阙之上,心中翻起的却满是冷意与不甘。她自以为已见过最森严的禁锢,直到她被封为公主,被迫住进昭澜殿,被迫与天家之子同处一室。

失了兵权,卸了战甲,甚至连佩刀都被收走,如今整日穿着这些花花绿绿的赘裙被嬷嬷们盯着学规矩。学的是行步无声,听的是识礼知耻,一字一句如针锥直往耳里扎。

“公主既已嫁入皇家,便须知礼守分、尊卑礼数。”

“将门之女虽贵,却不可粗鄙,方配得三皇子殿下。”

“这手臂得再细些,腰肢再得软些,日后可不能穿不进凤冠霞帔。”

言语轻,却句句扎心,她忍了,心中的怒火却一日比一日烧得更旺。

“公主该再温婉一些。”嬷嬷手持戒尺,言语间动辄训斥,稍有偏差便是毫不犹豫地重拍手背。邓夷宁手中的笔顿了一下,黑墨晕开,将刚执笔完成的花瓣染得一片模糊。邓夷宁看着自己泛红的手背,又望向那画纸上一片漆黑,忽而笑了。

“嬷嬷。”她声音轻,却叫嬷嬷莫名发寒,“臣女听闻这昙花绽放即为死亡,不知它开的这般好看,是不是也在提醒世人——有些东西,生来就活不长?”

嬷嬷一愣,还未回神,就听“唰”地一声,将那张墨迹晕染的画纸撕得粉碎,扔进火盆之中,看着火焰逐渐吞噬成灰。

嬷嬷脸色骤变,急呼道:“公、公主——”

“嬷嬷莫要担心。”邓夷宁却转过头,扯出一个昨日练了两个时辰的笑脸,“臣女自觉拙笔难看,实属是玷污嬷嬷清眼,若以此法过礼考,岂不闹了皇家笑话?不如,重画可好?”

嬷嬷面色发白,嘴唇嗫嚅,转身走到其他人身边。

可这,不过只是个开头罢了。

后宫深处,处处珠翠锦绣,邓夷宁却很快看清了,所谓“公主”头衔,既非荣耀,也非庇护,不过是众人眼中,笑料一桩。

“昔日西戎战将,如今困于深宫,还得从头学规矩,传出去不知叫多少人耻笑。”

“若妹妹有不明之处,便来问姐姐们,姐姐们自会细细教导。”

每次学规日课,众人齐齐便围了上来,笑意盈盈,口气和气,言语却句句藏锋。有的指她行止失礼,有的纠她坐姿不合,更有那趁手泼了茶水,还装模作样地惊呼:“哎呀,宫里规矩向来严谨,怎可把茶放在画案旁?若污了名家墨宝,可不是一句不小心能推脱的。”

邓夷宁低头看了眼,袖角染了水,茶正顺着布料往地上淌。她侧旁那位娘娘穿的是件新裁的锦衣,料子发亮,刺绣精巧,一看便是宫中新制。她神情未动,只抬眼看了那人一眼,语气不急不缓:“娘娘说得极是。”

她拾起一块糕点,慢慢放入嘴里,嚼得极细。咽下后,神色未变,却道:“既然娘娘如此关照,臣女这糕点学得好不好,不如也请娘娘来尝上一口?”

语声方落,她略一侧手,那块糕点便掉了出去,偏偏落在那人袖上,碎得恰到好处。果酱溢出,染了她那身团花纹锦,留下点点痕迹。

那娘娘脸色一变,猛地站起失声道:“你——”

邓夷宁无辜地眨了眨眼:“娘娘竟也不知规矩,这糕点怎可落在袖里?眼下回殿中得有一些路,若是让其他娘娘们瞧见,这可如何是好?臣女实在担心娘娘,恨不能代娘娘受这点污秽才是。”

众人看着娘娘涨红的脸,皆是立即捂嘴四散而来。始作俑者则是端起茶杯,慢慢抿了一口,好似什么都没发生。

只是连着几日,昭澜殿的主人一直没有什么大动静。那李昭澜每日一早都会出宫,直到晚上才回来。有时空了就会去邓夷宁那儿待着,远远的看她与宫里那些人周旋。

直到某一日,邓夷宁下训后被嬷嬷罚抄册子,这都快三更天了,还未抄完一本。她随手将一本礼仪册扔到桌上,李昭澜这才惊得主动开口:“将军对这本书,似乎不满意?”

邓夷宁撇了一眼躺在床上的男人,不满道:“不满意又能怎样?难不成殿下来帮我抄册子?”

李昭澜眯起眼,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良久,缓缓开口:“本殿倒是忽然觉得,你我夫妇二人该培养培养感情了。”

邓夷宁警惕地眯起眼,皱眉道:“你想做什么?”

“宫中太无趣了,明日将军便跟本殿去宫外住。”李昭澜翻了个身,“以后又不常住宫中,礼仪在王府也能学,何必在此浪费时日。太后娘娘那边本殿自会去说,明日便出宫。”

邓夷宁一怔,片刻后,嗤笑道:“你确定不是为了自己花天酒地?”

李昭澜懒洋洋地笑了笑:“各取所需,将军莫点开了说,传出去对你我二人都不好。”

邓夷宁看着他的背影,随即缓缓点头:“可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