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春是一场相遇与错过 > 第3章 摄制组成员

青春是一场相遇与错过 第3章 摄制组成员

作者:落雁翩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5 18:44:07 来源:文学城

宋青峰说越南的感觉就像看一部年代剧,有些陈旧,却让人回味无穷。

是有经历的人才会这样想吧!在陈心怡的印象里,越南就像不施粉黛的娟秀女子,淡雅怡然。在这里没有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更多是田园山水的自然风光。就像身旁流淌的小溪和脚下柔软的草地,不需仰望也不用俯看,没有疏离,只是一种轻松惬意的陪伴。不过被宋青峰种草过年代感,还真能发现一些年代感的事物。比如街市中成片的手工作坊,地摊遍布的跳蚤市场,百年前修建的火车站,还有三两成群穿着传统服饰的女人们……那些旧的建筑不只是一种历史的展览,一切都还在延用,虽然感觉这城市的节奏有些慢,但传统与现代的并存没有违和感。

我们这一行人当中有导演、编辑、摄影师、制片、场记。宋青峰--摄制组导演,是摄制组的灵魂人物。他个子中等,身形健硕,面色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睛不大但眼光却很犀利,眉目间有几分冷峻,看人仿佛自带滤镜功效,能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在那个导演都流行大胡子的年代,宋青峰相比之下显得有几分清秀。这也许和阅历有关,听说他当过兵后来又留过学,所以骨子里透着一种自信,从容。虽然大部分时间是不苟言笑,一副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样子,但空余时不时来几个冷幽默,也会令大家开心一刻,也算是紧张工作的一种调剂。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也算是团结、紧张、活泼。他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我们团队的核心人物。

欧阳彬--摄制组编辑,理工研究生毕业,长相儒雅中透着一种阳刚之气,虽然是理工院校毕业,却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气风发,和人聊天只要打开话匣子,便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片刻间就让和他聊天的人开始洗耳恭听,这种骨子里透出的自信,让大家都觉得他有一种民国贵公子的风范,宋青峰更是深有感触,于是一句“欧少”脱口而出,这也变成了日后大家对他的称谓,欧少感觉这不是一种贬低,而是一种抬高,也就欣然接受。大家都很奇怪,一个理工学院的研究生为什么要来电视台工作,欧少的回答很唯美,原因是他母亲是一位大学语文老师,在改革开放前,能看一场电影,应该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上享受,于是在母亲的带领下,欧少看了很多那个年代的电影,像《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魂断蓝桥》等等,电影在他的心里成了美好的代名词,关于电影的记忆怎么也无法抹去。虽然他是理工科毕业的,但业余时间在母亲的引导下,读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书籍比较多,也就让他能文能武,用宋青峰的话来讲就是综合素质比较高,再加上欧少的学习能力强,进组才几个月编辑软件就能熟练掌握,很快又兴致勃勃的摆弄起摄影器材,搞得老彭经常感觉脊背发凉,有一种饭碗将被抢了的感觉,经常抱着摄像机不让欧少碰,说怕被欧少倒腾坏了,他赔不起,让欧少很是尴尬,欧少常说老彭小气。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都知道老彭的小心思,也不当着他的面戳破他。这样一来,欧少时常感觉老彭对其他人都很热情,唯独对他有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他年轻气盛,也不谦让,于是俩人就你一言我一语的互掐,倒也生出不少乐趣来。

彭建国--摄制组摄像,之前是从事婚庆摄影,因为在组里年纪最长,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彭,老彭个子不高,笑起来眼角有几道褶子,但还是很有亲和力。老彭是一个天生乐天派的人,他性子直爽,没什么架子,说话口无遮拦,但摆弄起摄影器材没问题,干活肯出力,大包、小包、脚手架能扛得动的都不在话下。喜欢跟美女搭讪,干完活喝二两小酒,吃一顿饱饭就成天乐呵呵的。

李雷--摄制组摄像兼设备维修是个年轻小伙,,二十多岁、皮肤黝黑、头发微卷,眼角向下,眼神和你对话也仿佛在看别的地方,少言寡语、不喜交流,散发一种少年老成气质,工作的时候很专注,感觉是在创作。因为他个子比较高,所以我们都叫他大李。大李帮父母经营着一家摄影器材店,和宋青峰认识是在宋青峰去购买摄影器材的时候,宋青峰平时有不懂的问题都是大李来解答,一来二去,宋青峰对他的专业很是认可,大李业余时间喜欢摄影,作品也拿过不少奖,有一次聊到喜欢做的事,宋青峰问他有没有兴趣兼职到摄制组工作,不用坐班,时间也不限定,主要负责摄影。大李一听很是心动,家里的摄影器材店经营还算稳定,有父母看着,他不用天天到店上,于是和父母商量,父母知道他的兴趣爱好,也想让他出去多见见世面,也就同意了。

宋青峰让大李到摄制组来工作是有自己的小算盘,大李对摄影器材的知识很专业,大李到组里来工作,这些器材的维护与检修就不成问题了,而且大李在摄影方面也有自己的创意,这样的人打着灯笼都难找,还难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李就成了摄制组的外聘“专家”,他和老彭一静一动倒也配合默契。

丽莎原名周丽--摄制组制片。她的年纪比陈心怡长,平日里陈心怡就叫她丽莎姐。丽莎三十多岁,打扮时髦,烫着大波浪卷的长发,耳朵上经常戴一对大大的耳环,加上化精致的妆容,让她浑身透出一种异域风情,所以她干脆在自己的丽字后面加上一个莎字,这样听上去更洋气与现代些,也更容易让人记住她,毕竟周丽这个名字对她而言有些普通了。

丽莎的老公是在一所大学教书,在丽莎心目中,老公学识渊博,知书达理,他们是在读大学时候相识并相恋的,当时大家都不看好他们能走到一起,因为丽莎的性格比较外向,说话不绕弯子,经常说错话得罪人都不知道。而他老公说起话来温文尔雅,给人一种谦谦君子的印象,就是这么看似说话与做事都不搭的人,居然像两块磁铁一般,紧紧吸在一起。结婚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丽莎操持,丽莎的老公就专心学术研究,在丽莎的支持下,她老公的事业蒸蒸日上,在学院里也是小有名气的教授。我们经常开玩笑的说,教授夫人可以在家相夫教子,何必跟我们一起风餐露宿,丽莎就会笑着说,她不愿活在男人的光环下,她要做下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人,她要为她的爱情的增加一层防腐剂,我们都奇怪她的爱情与她的工作有什么联系,她不无感慨的说:”在爱情里你要做那个独立的个体,如果你都变成他的一部分了,你对他还有吸引力吗?”这些话听上去是她的人生经验,可却透着一些哲理。我们经常说丽莎又魅力,原来是她把她的人生看得很通透。

我。

陈心怡--摄制组场记兼主持,是一个大学刚毕业还在做着文青梦的女青年。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会计师,让我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虽然上大学的时候学的不是新闻专业,但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的我,关于舞台的梦想是从幼儿园的登台表演时就开始了,在六岁那年因为参加春节的文艺演出,挣到了人生当中第一份薪酬,虽然只有两块钱,可那种因为喜欢做的事能变现的喜悦,让我开心了很长时间。可上大学的时候,在母亲搞文艺就是吃青春饭,不能长久理论的教导下,陈心怡还是放弃了报考艺术院校的梦想,选择了母亲认为有保障的专业,但我内心对于文学与艺术的热爱始终在心中回旋。毕业了,对于未来,是考研深造,还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抱一铁饭碗,思绪万千,可心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火苗不曾熄灭,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老师在和毕业生谈就业选择,陈心怡大着胆子把心里的想法对老师讲了,在老师的推荐下来电视台应聘,没想到竟然梦想成真,也让陈心怡的自信心增强了不少。可偶尔还是会想到母亲的话,如果母亲在的话,她会为我感到高兴吗?不敢细想下去,眼泪早已打湿了眼眶。

摄制组虽然各有分工,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忙起来的时候都要兼顾。宋青峰除了总体策划和编辑还会兼顾司机,老彭除了摄像也要兼顾司机,欧少除了编辑还兼顾组稿和摄像、大李除了摄像也要兼顾后期编辑,丽莎不仅是外联,外出拍摄还要安排好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广告接洽,而陈心怡除了场记的工作,还有文稿的打印、访谈的住持和后期解说词的录制,总之都是哪里需要哪里搬,大家都是一专多用吧!宋青峰经常开玩笑的说,我们的组合像是一个“杂牌军”,大家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不专业,他还要招我们进组?他就对我们说,虽然我们是“杂牌军”,但我们并不是“草台班子”。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当然。”大家异口同声回答。

“冯小刚在部队是组织文艺晚会的,海岩也只有小学四年的学历,只要心里热爱,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做电视这行,专业是可以在工作中去提高的,与专业比起来,我更看重的是热爱和天赋,因为热爱可以支持你在这行里能走多远,而天赋则可以决定你在这个行业里的高度。所以你们的未来不是取决于你们之前的专业,而是取决于未来你们的热爱。”宋青峰侃侃而谈。

这么鼓舞人心的话谁听了不热血沸腾呢,欧少和老彭激动得想要写血书,以表忠心。我和丽莎姐私下议论,导演除了会拍片子,更会煽情,他表面看上去冷淡疏离,其实骨子里是热血奔流。

这让陈心怡想到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当她拿着老师的介绍信战战兢兢的站在他面前时,想着一百种面试需要回答的问题,而宋青峰只是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会打字吗?”

陈心怡回答:“会。”

宋青峰把一份稿件拿给我说:“把这份稿子打一下。”

陈心怡坐下来,小心翼翼的打稿件,宋青峰站在她的身后看着,五分钟之后,宋青峰说可以了。然后他说:“你读一下这份稿件。”

陈心怡听了暗自窃喜,在学校就是校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这不是自己擅长的吗?于是不慌不忙得拿起稿件,声情并茂的朗读了起来,在读了两个段落之后。宋青峰再次喊停。陈心怡停了下来,虽然朗读的时候并不紧张,可是停下下来的间隙,陈心怡还是感到自己的心在突突的跳。宋青峰停了一会又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到电视台来工作?”

陈心怡下意识的回答了一句:“因为喜欢。”说完之后就停了下来。

宋青峰不苟言笑的看着陈心怡,这时陈心怡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妥,之前背好的对这个职业的认识以及前景展望,还有自身想在这个行业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发展的演讲稿,怎么临场发挥时,感觉像大脑短路,脱口而出的回答竟然像小学生似的这般简单白。陈心怡顿时羞红了脸,顿了一下,想要继续补充一下内容。

宋青峰打断她道:“好了,我不想听你背书,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你明天开始上班吧!”

“什么?我明天就可以来上班了?”陈心怡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听清楚吗?那我再说一边,明早8点,到这里来上班。”陈心怡听到这句话,内心一阵狂喜,站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说什么好。

宋青峰看我不说话,问道:“怎么,还没考虑好?”

陈心怡这才如梦初醒,急忙回答:“怎么可能没考虑好,这是我梦寐以求的。”

宋青峰淡淡的笑了一下说:“你现在先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再来。”

陈心怡连忙道谢,走出电视台大门,除了导演这么不拖泥带水,干脆利落的性格让自己佩服,在陈心怡心里还留下了一份感激。

就是这么一个“杂牌军”,在宋青峰的带领下,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加班加点、不辞辛劳的完成了省里几部重要的记录片的拍摄,得到了台里的好评。现在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怎能不令人感到欢欣鼓舞呢!

宋青峰、欧少和阿阮在聊着什么,老彭还是照例在车上咧着嘴的睡觉,丽莎在不工作的时候,通常都是捂得严严实实的在睡美容觉,大李的眼睛始终看向窗外,让人感觉他好像随时在研究如何取景,车内的空气氤氲着一种温暖又和谐的气氛。

到达顺化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到酒店放好行李之后,阿阮把吃饭的地方也安排好了。在阿阮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个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刚下完雨,空气很是清新,沿着弯弯曲曲的栈道,我们来到湖边,阿阮带我们上了停在湖边的一艘船。

“要乘船游湖吗?”老彭兴奋的问。

“上了船你就知道了。”宋青峰说道。

上了船才发现,这是一只废弃的游船,现在改做餐厅了。站在甲板上可以看湖的风景,船舱的前面放着一张茶桌,中间放了两张餐桌,船顶挂着布艺的灯笼,窗户是木刻雕花的窗,整个布置传统雅致、古色古香。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船却是暗藏玄机啊!”欧少赞叹着说道。

“怎么样,感觉还不错吧!”宋青峰问。

大家纷纷点头称赞。

“让我们的阮导费心了。”宋青峰说。

于是大家都对阿阮表示谢意。阿阮连忙说不客气,这是他应该做的一番话之后,就招呼服务员上菜。菜也是阿阮精心挑选的,一大盆汤鱼,和一份凉鸡配了各式的蔬菜,他为男士准备了啤酒,女士则是柠檬汁,柠檬汁上来的时候,阿阮对我和丽莎说,柠檬汁对女士有美颜的功效。我听到美容养颜就心有余悸,再看着杯子里放着一片片绿色的柠檬片,一阵酸酸的味道已经刺激到我的味蕾,我问阿阮:“这柠檬汁是什么味道?不会又酸又涩吧?”

“我怕你们喝不惯,让他们多放了一些蜂蜜,是酸甜的口味,不信你尝一口。”阿阮笑着说。

陈心怡端起杯子尝了一味,果真酸酸甜甜的还有柠檬的清香。这下放心了。

丽莎看我这样忍不住笑着说:“怎么还怕会吐吗?”

“你喝这个会吐?”阿阮瞪大眼睛问我。

“不是她是那天吴伯伯告诉她,吃那寡鸡蛋能美颜……”丽莎竹筒倒豆子把那天早上的事说了出来,大家听了都忍俊不禁的笑开了。我却恨得牙痒痒,用手掐她的大腿示意她别说。

“那种鸡蛋,一般是给生完小孩的妇女吃的。”阿阮笑着说。

“可我看吴伯伯怎么也吃?”陈心怡疑惑的问。

“应该是老一辈人的生活习惯吧,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吃那种鸡蛋了。因为味道确实有些腥味,口感也怪怪的。”阿阮解释说。

看大家听了他这个解释,笑得更是此起彼伏,陈心怡也不好浇灭他们的快乐,只快赔笑着说:“没关系的,我就做我们组那个第一吃蟹的人,以后大家有什么好东西可千万别忘了我啊!”

宋青峰看陈心怡有些尴尬,出来帮我打圆场道:“你们这些哥哥姐姐不懂怜香惜玉也罢,还落井下石,过份了啊。”

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收住了笑,安静了下来。

菜上齐后,阿阮对大家说,怕我们吃不惯越南菜,特意让厨师按中餐的方法做的,不知道和不和大家的胃口,如果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谅解。阿阮给大家的感觉是彬彬有礼,细致稳重。谦逊有礼的人总会博得大家的好感,于是大家都称赞他安排的很好,不必过分谦虚。

晚饭之后,宋青峰说讨论一下明天的拍摄安排。

老彭问:“宋导,明天怎么拍?”

“明天顺化皇城有一个皇帝祭奠的活动,是顺化政府为了宣传顺化皇城非物质文化而组织的群众表演,时间是从早上9:00开始,到晚上还有歌舞表演,所以明天一天我们的拍摄任务就是这场活动。后天没有活动,可以拍皇城的建筑。除此之外大家对这次拍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谈谈。”

原来导演一路没有休息都是在和阿阮聊拍摄计划。

“宋导不都安排好了吗?还让我们说什么?”老彭打了一个哈欠说。

“我看你这一路都在睡觉,大概刚睡醒吧!”欧少讽刺着说道。

“我是导演指哪我打哪,不该我操心的我不瞎操心。你能,你倒是谈谈你的想法?”老彭回怼到。

“话到这了。欧少就谈谈你的看法吧!”宋青峰说。

欧少想了一下说:“既然是皇宫,肯定有它形成历史,我想不是简单的介绍建筑的构造,更重要是介绍他的人文历史,我认为,可以找几个当地的历史学家做一下访谈,让他们给我们讲讲这里面的人文历史。”欧少说。

“这个主意不错,欧少你就联系阿阮敲定访谈的专家。”宋青峰说,

“好的。”欧少回答完得意的瞟了老彭一眼。

老彭瞪了欧少一眼,不说话。

“还有谁对此次拍摄有想法的。都可以说出来。”宋青峰看着大家说。

没有人回答,宋青峰环视一圈对着丽莎说:“丽莎谈谈你的想法。”

丽莎一听这话,呛了口水,镇定了一下说:“宋导你是知道我的,我的工作是负责外联,创意的事,你就别赶鸭子上架了吧!”

宋青峰听了把头转了过去,陈心怡抬头正好和他的目光相撞,陈心怡像是被一道光刺到一般,满脸通红的低下了头。但他的目光很锐利,一下就抓到了我欲言又止的渴望。

“陈心怡你说说看。”宋青峰说。

“我吗?”陈心怡抬起头不敢看他,脸胀得更红。

“就是你,没关系的,我们就是讨论,没有对错,你就大胆的说,没人会笑你的。”宋青峰鼓励的说道。

陈心怡看着他脸上带着笑容,刚才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下来,清了一下嗓子说:“我想以一个游客的视角带着观众去看顺化皇城,会不会让人印象更深刻。”

宋青峰听了点了点头,这个创意不错,但这次我们拍的是顺化皇城,皇城是越南古建筑群里最大也最恢宏的建筑,要突出它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还是要考虑全面一些,所以我们还是从它的正面入手,多角度诠释皇城建筑文化,全方位的来展示皇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结果。”

宋青峰顿了顿又说:“只是拍建筑,做访谈画面会显得单调,我想如果我们能情景再现皇城的当年的一些盛况,应该更有代入感。

“宋导的意思是,我们像拍故事片一样来拍记录片?”欧少问到。

“也不完全是,只是部分可以采用这样的拍摄方法,增加观看的趣味性。其实明天皇城的群众表演也有这个效果。”宋青峰回答说。

听到此处,陈心怡感觉自己的提议有些风马牛不相及,正觉得尴尬的时候,

宋青峰又还抛出一句话:“你的创意很新颖,可以用于小城故事的拍摄。”

猛然间陈心怡又感觉信心倍增,心里暗自欢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