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川雪 梅边语 > 第2章 第 2 章

青川雪 梅边语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非是凡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20:12:32 来源:文学城

青川的雪下了半宿,后半夜风停了,天快亮时,窗棂外透进浅淡的光。周晚晴醒时,第一反应是摸向枕头边的帆布包--侧袋里的浅蓝手帕还在,叠得方方正正,指尖触到布料的瞬间,昨日疏影园的暖意又漫上心头。

她披了件羊毛披肩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雪后的天空是淡青色的,像被水洗过,古槐巷的青石板路覆着一层薄雪,踩上去 “咯吱” 响的痕迹纵横交错,是早起行人留下的。对面屋顶的狗尾草还裹着雪,只是晨光落在上面,雪粒开始慢慢融化,顺着草叶往下滴,在灰瓦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今日要去 “纸香书店” 选下学期的诗词选本。周晚晴把浅蓝手帕仔细叠好,放进大衣内袋,贴身的位置能感受到布料的柔软,边角绣着的浅粉相机图案隔着衣料轻轻蹭着皮肤,像颗藏在怀里的小太阳。她又把那本翻旧的《纳兰词》塞进帆布包,临出门时,瞥见玄关柜上的保温杯,想起昨日宋知予说 “姜茶暖”,便抓了把枸杞放进去,灌了半杯温水。

下楼时,楼道里的声控灯被她的脚步声唤醒,昏黄的光落在墙皮剥落的地方,倒显出几分暖意。巷口 “张记早点铺” 的蒸笼已冒起白气,老板张叔系着围裙,正把刚出锅的肉包摆进竹篮,见了她,隔着热气喊:“晚晴老师,今天要肉包还是菜包?雪后冷,多吃点暖身子。”

“两个肉包,谢谢张叔。” 周晚晴走过去,接过油纸袋,指尖触到温热的竹篮壁,暖得熨帖。肉包的香气混着酱油的咸鲜钻进鼻腔,她忍不住咬了一口,肉汁顺着嘴角往下淌,烫得她轻轻吸气,却觉得心里踏实,在青川住了这许多年,巷子里的烟火气,总像母亲的唠叨,寻常却暖心。

刚要往书店走,忽然听见身后传来 “咔嚓” 一声轻响,像相机快门的声音。周晚晴回头,只见不远处的老槐树下,一个浅灰色身影正举着相机,镜头对着巷口的雪景。那人戴着冲锋衣的帽子,露在外面的碎发沾着未化的雪粒,风一吹,发梢轻轻晃动,连握相机的姿势,都和昨日疏影园里的宋知予一模一样。

周晚晴的心跳莫名快跳了半拍,手里的油纸袋都攥紧了些。她站在原地,看着那人慢慢转动相机,镜头从老槐树的枝桠移到巷口的石墩,又忽然转向她这边。她慌忙低下头,假装整理围巾,耳尖却悄悄发烫。不知是被晨光晒的,还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重逢,连呼吸都变得轻了些。

“周老师?”

清亮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点笑意,像春日里的溪水,叮叮咚咚落在心上。周晚晴转过身,果然见宋知予站在不远处,相机还挂在脖子上,浅粉色的拍立得露在冲锋衣口袋外,雪后初晴的阳光落在她身上,发梢的雪粒融成水珠,像撒了把碎钻,闪着细碎的光。

“你也来古槐巷?” 周晚晴把油纸袋往身后藏了藏,怕肉包的油蹭到衣服,手却有些无处安放,只好攥着帆布包的带子。

“来拍雪后的老巷。” 宋知予走近,目光落在她身后的油纸袋上,笑着挑眉,“张记的肉包?我小时候总来买,他家的肉馅要拌上老酱油,还要加一勺猪油,才够香。”

“你也是青川人?” 周晚晴有些惊讶。昨日只听她说拍青川的景,倒没问过她的籍贯,此刻听她说起张记肉包的细节,倒觉得两人的距离又近了些。

“生在这儿,后来去外地读大学,学的摄影,去年才回来。” 宋知予说着,指了指她手里的帆布包,“去纸香书店?我知道那家店,阁楼里有很多旧诗词集,还有民国时期的摄影画册,很有意思。”

两人并肩往巷深处走。青石板路的雪被行人踩出浅浅的印子,有的地方结了薄冰,走上去会打滑。宋知予很自然地走在靠冰面的一侧,偶尔提醒她:“这边滑,往我这边靠点,我走惯了,稳当。” 周晚晴听着她的话,看着两人并排的影子落在雪地上,一长一短,偶尔重叠,忽然想起昨日疏影园里,她扶着自己的那双手,暖意又悄悄漫上心口,连脚步都变得轻快了些。

“你昨天说,拍了‘雪梅配纳兰词’的照片?” 周晚晴先开了口,想打破这微妙的沉默,目光落在路边的老槐树上 —— 树枝上积着雪,像开了满树的白花,倒和疏影园的梅有些像。

“嗯,还没洗出来,等洗好了送你几张。” 宋知予从口袋里掏出拍立得,翻出昨日在疏影园拍的那张雪梅照,递到她面前,“就像这种,白梅沾雪,旁边放张写着词的宣纸,下次咱们可以试试把词写在梅瓣上,拍出来更有味道,你学生肯定喜欢。”

照片上的白梅枝桠斜斜伸出,雪粒厚厚叠在花瓣上,旁边的宣纸上用毛笔写着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字迹是柔美的小楷,纸边被风吹得微微卷边,背景里还能看到青溪的流水,清冽又雅致。周晚晴看着照片,忽然想起班里的学生,上次讲《纳兰词》时,有个孩子问 “梅瓣上能写字吗?”,当时她还笑着说 “等春天梅花开了,咱们可以试试”,现在倒有了更好的主意。

“要是能拍些青川的雪梅、古巷,下次讲《长相思》时给他们看,肯定比课本插图管用。” 周晚晴轻声说,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上的梅瓣,像触到了真的花瓣。

“那我帮你拍。” 宋知予立刻接话,眼里亮闪闪的,像落了星辰,“青川的冬景我熟,除了疏影园,城西的落雪桥、城北的老磨坊,还有东郊的芦苇荡,雪后拍出来都有诗词里的意趣。落雪桥的栏杆上有青苔,雪落在上面,绿白相间,像画里的样子;老磨坊的木门是褐色的,雪落在门檐上,再配上旁边的老井,拍出来就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感觉。”

她讲得认真,手还下意识地比划着构图,周晚晴听着,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那些画面。落雪桥上的青苔与雪,老磨坊的木门与井,还有芦苇荡里的雪与夕阳,这些都是青川的寻常景,却被宋知予说得充满诗意。她忽然觉得,能把日常风景看出诗意的人,心里定是藏着温柔的,就像宋知予,连说话的语气,都像雪后的阳光,暖得不刺眼。

说话间,纸香书店的木招牌已在前方。书店的门是老式的双扇木门,漆成暗红色,上面挂着两个铜铃,一推就 “叮铃” 响,声音清脆,像冬日里的鸟鸣。老板李伯是个戴老花镜的老人,头发花白,正坐在柜台后翻一本线装旧书,见了周晚晴,笑着抬头:“晚晴老师来选书?新到了一批《唐诗宋词选》,还有几本民国的《纳兰词》笺注,在二楼靠窗的书架上,阳光好,你去那儿选,看得清楚。”

“谢谢李伯。” 周晚晴点头,刚要抬脚上楼,宋知予忽然拉住她的袖口,她的指尖带着点凉,却很轻,像羽毛轻轻蹭过皮肤,“我能跟你一起吗?想看看二楼的旧摄影集,听说有郎静山的作品,我一直想看看原版。”

周晚晴的心跳又快了些,她点点头,没说话,只是转身往楼上走。二楼的楼梯是木制的,踩上去 “吱呀” 响,像老座钟的声音。楼上的空间比一楼小些,书架更高,从地板一直顶到天花板,摆满了各类书籍,阳光从天窗洒下来,落在积着薄尘的书脊上,像撒了层金粉,连空气里都飘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

周晚晴在诗词区翻找,指尖划过一本本精装书的书脊,从《唐诗三百首》到《宋词选注》,再到《元曲鉴赏》,每一本都带着熟悉的温度。忽然,她看见书架顶层放着一本泛黄的《纳兰词笺注》,封面上印着雪梅图,白梅落在青石板上,旁边站着个撑油纸伞的人,和她手里那本翻旧的《纳兰词》封面很像,只是这本的纸页更黄,一看就是有些年头的旧书。

“麻烦帮我拿一下最上面那本,就是封面上有雪梅的。” 周晚晴踮起脚,指尖还差一点够到,身后忽然传来温热的气息。宋知予站在她身后,左手轻轻扶着她的腰,右手抬起,轻松取下那本书,递到她面前:“是这本吗?封面上的雪梅画得真好看,和疏影园的梅很像。”

两人靠得很近,周晚晴能闻到宋知予身上淡淡的皂角香,混着雪后的清冽,比昨日的梅香更让人心安。她的腰被宋知予轻轻扶着,指尖的温度透过大衣布料传过来,暖得她有些慌乱,慌忙接过书,往后退了半步,低头翻看书页:“就是这本,谢谢。” 书页是宣纸做的,摸起来很软,上面的注释是用小楷写的,墨色偏淡,像被岁月晕过。

宋知予没说话,只是笑着走到旁边的摄影区翻书。周晚晴靠在书架上,偷偷抬眼望她,宋知予正蹲在地上,翻看一本蓝色封皮的旧摄影集,阳光落在她的发顶,把碎发染成浅金色,她的侧脸很柔和,睫毛很长,垂着眼时,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像画里的人。周晚晴忽然想起昨日疏影园里,宋知予举着相机拍雪梅的样子,忍不住掏出手机,悄悄按下了快门。

“拍什么呢?”

宋知予忽然回头,眼里带着笑意,手里还拿着那本蓝色封皮的摄影集。周晚晴慌忙收起手机,脸颊发烫,连耳朵都红了:“没、没什么,就是觉得这书架好看,阳光落在上面,像老照片里的样子。”

“是吗?” 宋知予站起身,走到她身边,从口袋里掏出浅粉色的拍立得,镜头对准她,“那我帮你拍一张,就当是‘雪天书店读诗图’,比你偷偷拍我好看。”

她不由分说,举起相机,周晚晴有些慌乱,下意识把《纳兰词笺注》抱在怀里,目光落在书封的雪梅上,嘴角忍不住轻轻上扬。“咔嚓” 一声,快门响了,宋知予看着刚洗出来的照片,笑着递过来:“你看,阳光落在你发梢,和书封的雪梅刚好呼应,眼睛里还有光,比我拍的任何风景照都好看。”

照片上的周晚晴靠在书架旁,怀里抱着旧书,侧脸迎着阳光,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帆布包的带子斜斜挂在肩上,露出一角的《纳兰词》封皮刚好和手里的笺注呼应。周晚晴看着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相纸,忽然觉得,这画面比昨日疏影园的雪梅,更让人心动。原来 “初见” 后的重逢,也能这样温柔,像雪落在梅瓣上,轻轻一碰,就生出满心的暖意。

“对了,你的手帕。” 周晚晴忽然想起内袋里的浅蓝手帕,刚要伸手去掏,宋知予却摆摆手,笑着说:“不急,一条手帕而已,不用这么较真。等下次咱们一起去拍落雪桥的景,或者去疏影园拍绿萼梅时,你再还我也不迟。”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周晚晴的眼睛里,带着点认真,又带着点俏皮,“就当是…… 给我一个约你的理由,好不好?”

阳光从天窗洒下来,落在两人之间,把空气都染得暖融融的。周晚晴攥着手帕的指尖微微收紧,看着宋知予眼里的笑意,忽然觉得,这条没及时归还的手帕,或许会成为她们之间,最温柔的牵绊。她点点头,轻声说:“好。”

“对了,下周我讲《长相思》,要是你有空,能不能来教室,给学生看看你拍的青川冬景?” 周晚晴忽然想起这件事,抬头看向宋知予,眼里带着期待。她想让学生看看,诗词里的风景,就在身边;也想让宋知予,走进她的日常。

宋知予的眼睛亮了亮,立刻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雀跃:“当然有空,能给周老师当‘摄影助教’,求之不得。我明天就把之前拍的落雪桥、老磨坊的照片洗出来,再准备几张贴纸,让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贴在照片旁边,肯定有意思。”

两人又在书店待了一会儿,周晚晴选了《唐诗宋词选》和那本《纳兰词笺注》,宋知予则选了一本民国的摄影画册,封面上是雪后的北平胡同,和青川的古槐巷有些像。离开时,李伯送她们到门口,笑着说:“你们俩站在一起,倒像我年轻时看的那些小说里的人,一个爱诗,一个爱画,配得很。”

周晚晴的脸颊又红了,宋知予却笑着谢过李伯,拉着她的袖口往巷外走。阳光已经升高,古槐巷的雪开始慢慢融化,青石板路露出深色的底色,踩上去不再打滑。两人并肩走着,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偶尔有风吹过,带来老槐树的清香,混着彼此身上的气息,温柔得让人心醉。

周晚晴看着手里的书和照片,摸着内袋里的手帕,忽然觉得,青川的冬天,好像因为这场相遇,变得格外温暖。原来 “人生若如初见” 的美好,从不是停在某一刻,而是初见之后,还有无数个温柔的重逢,还有无数个寻常的日常,等着她们一起去经历,一起去把日子,过成诗词里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