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川雪 梅边语 > 第3章 第 3 章

青川雪 梅边语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非是凡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20:12:32 来源:文学城

周晚晴是被窗棂外的鸟鸣声叫醒的。

睁开眼时,晨光已透过薄纱窗帘,在书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伸手摸向枕边的帆布包,指尖先触到那本新选的《纳兰词笺注》,再往下,便是内袋里的浅蓝手帕--布料柔软,边角的浅粉相机绣样隔着衣料轻轻蹭着指尖,像颗藏在怀里的小太阳,让她想起昨日古槐巷的重逢,嘴角忍不住轻轻上扬。

今日要讲《长相思》。

周晚晴起身洗漱,特意选了件米白色针织衫,外面套上驼色大衣,又把宋知予送的那张 “雪天书店读诗图” 夹进课本。照片上的自己靠在书架旁,怀里抱着旧书,阳光落在发梢,和今日的晨光一样暖。她对着镜子理了理衣领,忽然想起宋知予说 “今天把照片洗出来送过去”,心里竟生出几分期待,连脚步都变得轻快了些。

下楼时,古槐巷的雪已化了大半,青石板路露出深色的底色,只有墙角和老槐树的枝桠上还留着零星的雪粒,像撒了把碎糖。巷口 “张记早点铺” 的蒸笼依旧冒着白气,张叔见了她,笑着递来一个肉包:“晚晴老师,今天怎么这么早?学生们该欢喜了,你讲的诗词课,他们最爱听。”

“今天讲《长相思》,想早点去学校准备。” 周晚晴接过肉包,咬了一口,肉汁的咸鲜混着面皮的松软,暖得熨帖。她边吃边往学校走,路过纸香书店时,瞥见门口的木招牌,想起昨日宋知予蹲在地上翻摄影集的样子--她指尖划过蓝色封皮的画册,睫毛垂落的弧度像片轻羽,耳尖悄悄发烫。

青川三中的校门刚打开不久,门卫王大爷坐在传达室里,戴着老花镜翻报纸,见了她,笑着挥挥手:“周老师早啊,教学楼前的两株红梅开得正盛,雪化了之后更艳了,快去看看!”

周晚晴加快脚步往教学楼走。果然,楼前的红梅枝桠斜斜伸出,花瓣像燃着的小火焰,风一吹,便有花瓣轻轻飘落,落在草坪上,像撒了层胭脂。她走近些,鼻尖萦绕着梅花的暗香,忽又想起疏影园的雪梅,想起宋知予镜头里的白梅与青溪,便掏出手机,拍了几张梅枝特写。枝桠间还挂着未化的雪粒,与艳红花瓣相映,倒比纯雪梅多了几分灵动,想有机会给宋知予瞧瞧。

走进教室时,班里的学生已来了大半。爱写诗的林同学正趴在桌上,用铅笔在本子上画梅枝;后排的男生们围在一起,争论着昨天雪仗谁赢了。见周晚晴进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林同学率先围到周晚晴身边:“周老师,我家院子里的梅树被雪压弯了枝,今天开花时,枝桠都是斜的,像画里的样子!”

“是吗?那今天咱们就来讲一首和雪、和故乡有关的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周晚晴走到讲台前,把课本放在讲桌上,目光扫过教室窗外,红梅枝桠刚好探进窗户,一片花瓣落在窗台上,像给课堂添了几分诗意,“大家先翻开课本,自己读一遍,试着从词里找一找‘雪’的影子,再想想‘故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们齐声读起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朗朗的读书声混着窗外的鸟鸣与梅香,让整个教室都变得温柔起来。周晚晴站在讲台前,看着学生们认真的模样,又想起宋知予说要送照片来,心里竟有些盼着。若是她来了,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不会举着相机,把读书声和梅香都定格在镜头里?

读书声渐歇,周晚晴开始讲解:“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总带着淡淡的愁绪,却又格外真挚。这首《长相思》是他随康熙帝出巡时写的,‘山一程,水一程’写路途遥远,‘风一更,雪一更’则写旅途寒冷。大家想想,这样的风雪夜里,词人为什么会‘梦不成’?”

“因为他想家了!” 林同学立刻举手,眼睛亮晶晶的,“我上次去外婆家住,晚上总睡不着,想家里的小猫咪和妈妈做的红烧肉。”

“说得真好。” 周晚晴笑着点头,“词人在异乡听着风雪声,心里念着的却是故乡的温暖,所以才会‘聒碎乡心梦不成’。这里的‘故园无此声’,不是说故乡没有风雪,而是故乡的风雪里,有亲人的陪伴、熟悉的烟火气,所以才格外暖。”

她走到窗边,指着探进的梅枝:“就像咱们教室外的红梅,在青川的冬天里开花,大家觉得它美,是因为它长在熟悉的校园里,陪着你们上课、晨读。若是移栽到陌生的地方,就算开得再艳,也少了几分亲切感,对不对?”

学生们纷纷点头,后排的小李举起手:“周老师,我去年去外地旅游,见过一模一样的梅树,可我觉得还是咱们学校的好看,因为我能想起和同学在树下捡花瓣做书签的日子!”

“这就是‘故园’的意义。” 周晚晴正要继续,忽然听见教室门口传来敲门声。是门卫王大爷,“校门口有位找您的老师,手里拿着相机和照片。”

周晚晴的心猛地一跳,立刻想起宋知予,笑着说:“大家先自己再读一遍词,标注出最喜欢的句子,我去去就回。”

快步走到校门口时,果然看见宋知予站在传达室旁,浅灰色冲锋衣的帽子戴在头上,怀里抱着一叠照片,手里还拎着个纸袋,见了周晚晴,眼睛亮了亮:“是不是打扰你上课了?我想着早点把照片送过来,怕你讲课要用。”

“没有打扰,刚好讲到‘故园’,正需要你的照片呢。” 周晚晴走近,才发现她手里的纸袋冒着热气,“这里面是什么?”

“张记的热豆浆,想着你早上可能没来得及喝。” 宋知予把纸袋递过来,又展开怀里的照片,“你看看这些,落雪桥、老磨坊的都洗出来了,还有几张东郊芦苇荡的,雪后夕阳照在芦苇上,像撒了金粉,学生们应该会喜欢。”

周晚晴接过照片,指尖触到温热的相纸,落雪桥的栏杆上青苔混着残雪,绿白相间;老磨坊的褐色木门紧闭,门檐积雪下挂着冰棱;芦苇荡里,雪压着枯黄的芦苇,夕阳把雪地染成暖橙色。每一张都拍得细腻,带着宋知予独有的温柔视角。

“太好看了,有这些照片,学生们肯定能更懂‘故园’的意思。” 周晚晴由衷赞叹,又想起学校规定外来人员需登记,“刚才王大爷没为难你吧?”

“没有,王大爷很和蔼,还问我是不是来给你送教学材料的。” 宋知予笑着说,目光落在周晚晴的大衣领口,“你脖子上怎么沾了片花瓣?” 她伸手轻轻拂去,指尖不经意蹭到周晚晴的皮肤,像羽毛轻扫,两人都愣了一下,空气里瞬间漫开微妙的暖意。

周晚晴的耳尖悄悄发烫,连忙转移话题:“走,我带你去教室,学生们肯定会喜欢这些照片。”

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立刻好奇地望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

“同学们,这位是宋姐姐,一位很厉害的摄影师姐姐,她拍了很多青川的美景。” 周晚晴笑着介绍,宋知予则把照片分发给学生们,蹲下身和前排的同学说:“你看这张落雪桥,桥下的冰面上有梅瓣,是我昨天拍的时候刚好有风吹过来落上去的,是不是很像画里的样子?”

学生们立刻围拢过来,叽叽喳喳地问着照片里的细节。宋知予耐心地讲解:“拍老磨坊的时候,我等了很久才拍到夕阳照在木门上的样子,因为只有那时,木门的颜色才最暖,像奶奶家的门;拍芦苇荡时,我趴在雪地里,怕惊飞了落在芦苇上的麻雀,所以照片里能看到几只小麻雀的影子。”

她边说边拿出几张空白贴纸:“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句子写在贴纸上,贴在照片旁边,咱们一起贴到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做成‘青川冬景诗词墙’,好不好?”

学生们齐声欢呼,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周晚晴站在讲台上,看着宋知予和学生们互动的样子 ,她教同学怎么把贴纸贴得更整齐,帮忙擦掉写错的字,偶尔抬头看向她,眼里带着笑意,像盛着星光。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她的发梢和照片上,暖得让人心里发颤。

周晚晴忽然觉得,这样的场景就是她心里 “故园” 的模样:有熟悉的教室,有可爱的学生,有探进窗的梅枝,还有身边这个温柔的人。那些诗词里的 “温暖”、“牵绊”,原来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时光。

下课铃响时,学生们已经把贴好诗词的照片整理好,争先恐后地往黑板报前跑。宋知予站到周晚晴身边,轻声说:“你看,这样是不是比单纯讲词更生动?学生们亲手参与了,就会记得更牢。”

“嗯,谢谢你。” 周晚晴看着她,“今天要是没有你,这节课肯定没这么精彩。”

“我们是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宋知予顿了顿,目光落在周晚晴手里的《纳兰词》上,“其实我觉得,‘故园’不只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安心’的感觉。就像你在这个教室里,看着学生们就安心;我拿着相机,和你一起看青川的风景,也觉得安心。”

周晚晴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她看着宋知予清澈的眼眸,想起内袋里的浅蓝手帕,想起疏影园的冰上援手,想起古槐巷的并肩而行,忽然明白,原来她一直在寻找的 “温暖”,早已藏在这些细碎的相遇里。

上课铃再次响起时,宋知予要走了。学生们依依不舍地送到教室门口,林同学拉着她的衣角:“宋姐姐,你下次还来好不好?我想让你教我拍咱们学校的梅树,还要拍周老师讲课的样子!”

“好啊,等周末雪再下,我来教你们拍雪梅。” 宋知予笑着答应,转身对周晚晴说,“照片要是不够,我再洗了送过来。对了,你内袋里的手帕…… 要是洗好了,下次见面再还也不迟,那我……”

她的话还没说完,周晚晴攥紧了手里的课本,指尖微微泛白,心里藏了许久的念头终于冒了出来,可话到嘴边,又像被什么堵住似的,脸颊先红了。她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看见宋知予冲锋衣的下摆,才小声开口:“那个…… 知予。”

宋知予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这么叫自己,眼里闪过一丝惊喜,连忙应道:“我在。”

“就是……” 周晚晴的声音更轻了,像怕被学生们听见似的,偷偷抬眼望了她一下,又飞快低下头,“你拍的照片真的很好,学生们说想以后看到新的,还能…… 还能和你讨论。而且周末去疏影园拍绿萼梅,要是临时变天,也得提前说一声。”

她絮絮叨叨说着,自己都觉得理由太牵强,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课本封面的梅枝图案,耳尖烫得能煎鸡蛋。宋知予却像是明白了什么,眼里的笑意慢慢漾开,故意放慢语速问:“所以呢?周老师是想……”

“所以……” 周晚晴深吸一口气,终于抬起头,迎上她的目光,声音带着点颤,却很清晰,“能不能加个你的微信?这样联系起来…… 方便些。”

说完这句话,她几乎不敢看宋知予的眼睛,慌忙把视线移到窗外的梅枝上,可心里却揣了只小兔子,“怦怦” 跳个不停。空气安静了几秒,忽然听见宋知予的笑声,带着点轻快,又带着点温柔。

“当然可以。” 宋知予立刻掏出手机,打开微信二维码递到她面前, “我还以为你要等下次还手帕时才问我要呢。”

周晚晴的脸更红了,连忙拿出手机扫码,屏幕上跳出宋知予的微信页面,头像是疏影园的白梅雪枝,昵称就叫 “知予”,和她心里默念的名字一模一样。她手忙脚乱地点击 “添加到通讯录”,备注栏里犹豫了一下,输入 “知予” 两个字,又觉得太亲近,想改成 “宋知予”,却被宋知予按住了手腕。

“就备注‘知予’吧。” 宋知予的指尖轻轻覆在她的手背上,暖得发烫,“我喜欢听你这么叫我。”

周晚晴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乖乖地保存了备注。宋知予看着她的手机屏幕,忽然笑着说:“那我备注‘晚晴’可以吗?比‘周老师’听着亲切。”

“嗯。” 周晚晴点点头,感觉自己的嘴角快要控制不住地上扬。

学生们在旁边看得真切,林同学捂着嘴笑:“周老师,你刚才问宋姐姐要微信的时候,脸都红啦!”

周晚晴的脸更红了,轻轻拍了下林同学的头:“小孩子家家懂什么,快回座位准备上课。”

宋知予笑着和学生们挥手告别,走到走廊尽头时,又回头看向周晚晴,比了个 “微信联系” 的手势,眼里的星光亮得晃人。周晚晴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才摸出手机,微信列表里 “知予” 的头像正安安静静地躺着,像颗藏在屏幕里的小太阳。

她回到讲台前,看着黑板上的《长相思》,又看了看窗外的梅枝,忽然觉得 “故园无此声” 里的遗憾,好像被这突如其来的微信联系方式填满了。原来那些藏在心里的 “想要靠近”,只要鼓起勇气迈出一步,就能收获这样温柔的回应。

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是宋知予发来的消息:“刚走到校门口,王大爷说今天可能还会下雪。周末要是雪落疏影园,我们就去拍‘雪压绿萼梅’,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小的雪花表情。

周晚晴看着消息,指尖轻轻敲击屏幕,回复道:“我也期待。对了,谢谢你的豆浆,暖到心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