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将至,咸阳城迎来今冬第一场雪。工师学堂的院落里,学子们呵着白气清扫积雪,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与寒冬格格不入的朝气。
“今日的课业是测绘骊山北坡。”墨离站在台阶上布置任务,“三人一组,午时前交图。”
学子们熟练地取出测量工具,正要出发,却被一队突然出现的郎官拦住去路。
“奉卫尉令,”为首的郎官亮出令牌,“即日起,工师学堂所有外出实践一律暂停。”
学子们面面相觑。墨离上前交涉:“这是学堂惯例,为何...”
“这是上峰命令!”郎官冷硬地打断,“另外,所有测量器具即日起封存入库。”
消息很快传到吴柒耳中。他正在少府衙门核对账目,闻言只是轻轻合上竹简:“知道了。”
少府丞在一旁欲言又止:“特使,还有一事...将作监接到诏令,今后所有工程用料,须经卫尉府核准方可支取。”
“核准需要几日?”
“这个...未有明示。”
吴柒点头。这是意料之中的手段——不断设置障碍,让新政在官僚机器的齿轮间慢慢窒息。
更严厉的打击接踵而至。三日后,一份调令送达工师学堂:三十名优秀学子被调往边远郡县,职位都是无关紧要的闲差。
“这是明升暗降!”嬴疾愤慨道,“把他们调离技术岗位,所学岂不白费?”
被调任的学子聚集在吴柒府前,个个义愤填膺。一个叫陈平的青年学子激动地说:“恩师!我们宁愿辞官,也不愿离开学堂!”
吴柒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庞,缓缓摇头:“去吧。记住,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所学。”
他特意将陈平叫到一旁,递过一卷帛书:“你去的砀郡多水患,这卷《治水要略》或有用处。”
陈平接过帛书,深深一揖:“学生定不负所托!”
送走学子们,吴柒对嬴疾道:“通知各地,启动'星火计划'。”
所谓星火计划,是吴柒早就布置的暗线——让工师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以私人名义向民间传授技艺。铁匠铺里讲解冶金原理,田埂上演示新式农具,甚至茶肆里讨论算术技巧...
然而对方的反击更快。几天后,频阳传来急报:韩徒被郡守以“擅传机巧”的罪名收监。
“罪名是他在休沐日帮农夫修理水车,”信使禀报,“郡守说这是泄露官府技艺...”
吴柒立即修书给频阳的旧部。但回信令人沮丧:新任郡守是赵高的门生,根本不买账。
技术孤立的罗网越收越紧。这日朝会上,有官员提议:将工师学堂划归太卜管辖,理由是“天书之术近于巫卜”。
虽然这个荒唐的提议被李斯挡回,但释放的信号已经足够明显。
最让吴柒忧心的是物资供应。将作监的仓库里,堆满了因为“手续不全”而无法领取的材料。工师学堂的实验室,因为缺少几种关键矿石而被迫停止试验。
“他们在用文书杀人。”桑弘羊清点着被退回的申请,苦笑道。
转机出现在一个雪夜。吴柒正在书房研究地图,忽听后院有异响。嬴疾警惕地拔剑而出,却带回一个满身积雪的商人。
“小人巴清,”商人脱下斗篷,露出精明干练的面容,“巴蜀来的盐商。”
吴柒记得这个名字。巴清是秦国著名的女商人,以经营丹砂起家,富可敌国。
“听闻特使急需一批矿石,”巴清直接说明来意,“小人有门路。”
“条件?”
“只求特使一事——他日若小人有难,请特使保全巴氏一族。”
吴柒凝视着这个传奇女子:“夫人为何要冒险?”
巴清微笑:“商人最重长远。我看好特使的新政,这是一笔投资。”
就这样,一条地下的物资通道悄然建立。巴清的商队以运送盐铁为名,将急需的矿石、药材等物资偷偷运入咸阳。
与此同时,墨离想出了对策。他将工师学堂的课程“化整为零”,把课堂搬到市井之间。今天在铁匠铺讲解力学,明天在染坊探讨化学,后天在粮店教授算术...
更妙的是,他们开始编写《百工秘要》,将各种实用技术用隐语记录,通过商队流向各地。
这天,吴柒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箱来自太原的煤炭。附信上只有短短一句:“此物耐烧,可御寒冬。”
没有署名,但吴柒认出是郑国的笔迹。原来被贬到太原矿场的郑国,一直在暗中支持着他。
“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吴柒对众人说。
系统界面适时弹出提示:
【地下网络已建立】
【技术传播转入隐蔽阶段】
然而吴柒清楚,这种地下的抵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能让新政重见天日的机会。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咸阳的街巷。但在冰雪之下,新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