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秦镜·镜中熵 > 第107章 焚书之议

秦镜·镜中熵 第107章 焚书之议

作者:偶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9:43:58 来源:文学城

初夏的咸阳宫,麒麟殿内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百官垂首肃立,连呼吸都刻意放轻。吴柒站在武官班列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官那边投来的敌意目光。

李斯手持玉笏出列时,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臣李斯,有本奏。”他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近日查获多起儒生诽谤朝政、借古非今之案。其人或私藏**,或聚徒讲学,以三代之制攻讦新政,动摇民心。”

几位老儒生面色骤变,衣袖开始微微发抖。

李斯继续道:“儒生淳于越之流,整日鼓吹‘法先王’,言必称尧舜。然则当今之世,岂能与上古相提并论?若事事效法古人,三代又何须更替?”

他忽然提高声调:“臣请陛下:除《秦记》外,六国史书皆应焚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限期上交官府,集中销毁!”

“不可!”老博士周青臣踉跄出列,花白的胡须剧烈颤抖,“丞相!这是要断绝华夏文脉啊!《诗》、《书》乃先王典籍,百家著作汇聚千年智慧,岂能一焚了之?”

李斯冷笑:“博士口中的先王典籍,如今成了什么人都在用的幌子?儒生用它非议朝政,方士用它蛊惑人心,六国遗老用它煽动复辟!留着这些祸根,才是真正要断绝大秦的文脉!”

又一位儒生忍不住反驳:“典籍何罪?若是用法得当,尧舜之道亦可辅佐圣王...”

“尧舜之道?”李斯厉声打断,“尧舜禅让,而今天下一统;尧舜治百里之地,而陛下掌万里江山!拿千年前的旧尺,来量今日的天地,岂不可笑?”

争论愈演愈烈。儒生们引经据典,法家子弟寸步不让。整个朝堂乱成一片。

吴柒的心直往下沉。他清楚地记得历史上焚书令的后果——不仅是文化浩劫,更埋下了秦朝速亡的祸根。他必须阻止这一切。

“陛下!”吴柒终于出列,“臣有言。”

大殿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这个新政的推行者,想知道他会站在哪一边。

“李丞相所言不无道理。”吴柒先肯定了一句,看到李斯微微颔首,随即话锋一转,“然则,治国如治病,不可一味用猛药。书籍如同药草,用之得当可治病救人,用之不当才会成为毒药。”

他转向众臣:“譬如农书,记载耕作之法,能助百姓丰收;医书,汇聚治病良方,可救人性命;算术之书,能培养治国人才。这些也要焚毁吗?”

李斯皱眉:“特使之意是...”

“臣请分而治之。”吴柒朗声道,“凡涉政论、史评之书,确该严管。但农书、医书、算术、工技等实用典籍,不仅不应焚毁,还应由官府整理刊印,推广天下。”

这个提议让双方都愣住了。

儒生们面面相觑,他们最看重的经史子集仍在禁毁之列,但能保住实用典籍,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李斯沉吟片刻:“特使可知,如何区分哪些该留,哪些该毁?”

“可成立典籍审核馆。”吴柒早已想好对策,“由博士宫与将作监共同负责,拟定书目。实用典籍标注为‘甲类’,准予流通;政论史书标注为‘乙类’,只限官府收藏;煽动复辟、蛊惑人心者标注为‘丙类’,一律销毁。”

始皇终于开口:“准奏。李斯、吴柒,此事交由你二人办理。”

退朝后,李斯与吴柒并肩走出麒麟殿。

“特使今日倒是做了个和事佬。”李斯语气难辨喜怒。

吴柒苦笑:“丞相,文化如同流水,堵不如疏。我们禁得了竹简,禁不了人心。”

李斯默然片刻,忽然道:“你可知为何非要焚书?”

“请丞相指教。”

“因为文字会说话。”李斯目光深远,“同样的新政,有人说是强国之道,有人说是亡国之兆。若任由他们说下去,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他停下脚步,看着宫墙上的玄鸟徽记:“陛下要的,不只是疆土的统一,更是思想的统一。”

典籍审核馆设在博士宫旁。消息传出,整个咸阳的儒生都躁动起来。次日清晨,审核馆门前就跪满了请命的士人。

“《尚书》乃治国宝典,岂能列为**?”

“《诗经》温柔敦厚,何罪之有?”

“百家著作各有所长,焚之可惜啊!”

吴柒走出馆门,望着跪了一地的士人,心中恻然。这时,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曾经在问法台与他辩论过的年轻儒生。

那儒生抬头看见吴柒,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特使!您推行新政,不也是要造福百姓吗?为何要助纣为虐...”

“住口!”馆吏厉声呵斥。

吴柒摆手制止,上前扶起年轻儒生:“你叫什么名字?”

“晚生...叔孙通。”

吴柒记得这个名字。在另一个时空,正是这个叔孙通后来为汉朝制定了礼仪制度。

“叔孙通,我且问你:若有一剂药,能治万人,但会害死一人,该用不该用?”

年轻儒生怔住了。

“治国也是如此。”吴柒轻声道,“我们要在万千选择中,找出伤害最小的那条路。”

他转向众士人:“我向诸位保证,凡是有益于百姓生计的典籍,一本都不会烧。但那些空谈误国的...必须付出代价。”

审核工作进行了整整一个月。这日深夜,吴柒还在审核馆内翻阅竹简。烛火摇曳,映着他疲惫的面容。

“特使,这是最后一批了。”桑弘羊搬来几卷竹简,“主要是些方术之书。”

吴柒随手翻开一卷,上面记载着炼丹之法。再翻一卷,是观星测运的术数。这些书在另一个时空会被视为迷信,但此刻...

他忽然看到一卷《山海经》,里面记载着各地的物产矿产。还有一卷《禹贡》,详细描述了九州的地理水文。

“这些书...”吴柒若有所思,“标注为甲类。”

桑弘羊惊讶:“可这些都是方士用的...”

“方士用它们来骗人,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找矿治水。”吴柒道,“工具没有善恶,看你怎么用。”

最终确定的焚书名单比历史上短了很多。除了明确煽动复辟的六国史书和部分政论,大多数实用典籍都得以保全。

焚书那日,咸阳西郊升起滚滚浓烟。吴柒站在远处,看着竹简在火焰中化为灰烬,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的责任感。

叔孙通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特使在看什么?”

“在看一个时代的结束。”吴柒轻声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年轻儒生沉默良久,忽然问:“特使相信会有更好的时代吗?”

“我相信。”吴柒转身看他,“但更好的时代不会自己到来,需要有人去创造。”

他指着那些灰烬:“旧的书烧了,我们可以写新的。重要的是,要把对的东西写进去。”

叔孙通若有所悟。多年后,当他在汉朝太学里整理典籍时,总会想起这个浓烟滚滚的午后,和那个说着要“写新书”的特使。

而此时的吴柒不知道,焚书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