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樵风可念 > 第12章 第10章 文具店的拼图

樵风可念 第12章 第10章 文具店的拼图

作者:杣殊觉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10-19 13:08:18 来源:文学城

南木镇的降温是踩着芦竹丛的冷意闯进来的。前一晚还飘着带秋尾的槐叶,清晨推窗就见石阶结了层薄霜,踩上去“咯吱”响,像咬碎冻硬的麦芽糖,连空气都透着股清冽的凉,吸进肺里都带着点甜。余小聒裹紧奶奶织的米白围巾——这围巾是奶奶拆了穿了十年的旧毛衣重织的,针脚歪歪扭扭却暖得扎实,边角还沾着点昨晚煮芦竹芽粥的米香。今早出门时,奶奶特意把围巾往她脖子里塞了塞,枯瘦的手指捏了捏她冻得发僵的耳垂,又往围巾口袋里塞了两颗椰子味奶糖:“路上冷,含颗糖暖身子,到了文具店记得跟李爷爷问好,他上周还跟我念叨,说好久没见你们这群孩子闹,店里都冷清了。”

她往“星火文具店”走,巷子里早被烟火气填得满当当。卖烤红薯的王爷爷推着铁皮桶慢悠悠走,桶身印着“南木镇食品厂·1998”的老字样,漆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银灰底色,桶盖边缘缠着圈铁丝——去年冬天冻裂后,王爷爷用锤子敲了半宿才修好,铁皮边缘还留着没磨平的尖刺,他怕刮着孩子,特意用蓝布缠了圈,布角都洗得发白了,那是他孙女小时候穿旧的校服布。王爷爷的棉帽檐压得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冻得发红的鼻尖,却隔着老远就认出余小聒,声音裹着白气飘过来:“小聒来啦?刚烤好的蜜薯,挑个小的,甜得流油!你奶奶昨天去买菜还跟我念叨,说你总嫌红薯芯不够甜,我今早特意在煤炉里多焖了半小时,糖都渗到芯里了,你咬一口试试,保准不失望。”

余小聒掏出两块五毛钱递过去,硬币在王爷爷粗糙的手心里叮当作响——他的手掌布满老茧,指关节还肿着,是年轻时在河滩扛竹子落下的风湿,一到冬天就疼,发作时连筷子都握不住。王爷爷接过钱,从桶里夹出个裹着锡纸的红薯,红薯还冒着热气,烫得他赶紧换了只手,又往余小聒兜里塞了片烤焦的红薯皮:“这个嚼着香,解闷!路上冷,揣着红薯暖手,别冻着手指头——你这孩子总不爱戴手套,上次见你手冻得通红,握笔都发抖,李爷爷还特意跟我说起,让我多给你留块热乎的。”余小聒捏着红薯,暖意在掌心散开,连带着心里都热乎起来,她想起去年冬天,王爷爷为了给她留个带焦皮的红薯,特意在寒风里守着煤炉半小时,自己的耳朵冻得发紫,却还笑着说“不冷”,眼眶忍不住有点发潮,赶紧把红薯往怀里揣了揣,脚步也放轻了些,怕红薯凉得快。

刚走两步,隔壁“阿婆杂货铺”的门帘“哗啦”一声被风吹得掀起来,老板娘正蹲在门口择芦竹芽,竹芽装在个竹篮里,带着新鲜的水汽,翠得发亮,根须上还沾着点河滩的泥。她穿着件藏青色的棉袄,袖口磨得发毛,领口还缝着块碎花补丁——是去年孙子不小心扯破的,她舍不得扔,翻出旧碎花布自己缝的,针脚歪歪扭扭却很整齐,那布是她年轻时的头巾。见余小聒路过,阿婆立马直起腰喊,声音里带着点沙哑——昨晚帮孙子缝棉袄到半夜,嗓子干得发疼,她还特意倒了杯温水放在脚边,杯沿还沾着点芦竹芽碎:“小聒!你上周订的彩色铅笔到了,靛蓝和鹅黄都有,还有你要的细头勾线笔,笔尖细得能画芦竹的叶脉!我给你放在柜台第二层的红盒子里了,特意锁了起来,别让别人给拿错了——上次有个小孩把你的勾线笔当成自己的拿走,我追了半条巷才要回来,你这孩子心细,丢了肯定要心疼好半天。”

余小聒笑着应下,说等会儿拼完拼图就来拿。手里的红薯暖得烫手,连指尖冻得发僵的感觉都散了,她低头看了看围巾口袋,奶糖的透明包装纸在阳光下闪着光——南木镇的人总这样,记着每个人的小喜好,像把彼此的日子都揣在心里:王爷爷记着她爱吃焦皮红薯,阿婆记着她要细头勾线笔,奶奶记着她不爱戴手套,连李爷爷都记着他们爱拼拼图,早把长桌擦得干干净净,还在桌上铺了块蓝布,怕拼图块滑,布角还压了块镇纸,是他年轻时用的竹制镇纸,上面刻着“平安”二字,竹纹里还藏着淡淡的墨香,那是他老伴生前磨的墨。

推文具店门的瞬间,暖空气裹着三股香扑过来:铅笔屑的淡香、煤炉里煤块的暖香,还有籽羊藏在兜里的橘子糖甜香,把冷意全挡在了门外,像撞进了个暖乎乎的棉花团。店里的煤炉烧得旺,炉上放着个铁壶,正“咕嘟咕嘟”冒热气,壶嘴飘出的白气在玻璃上结了层薄雾,模糊了窗外的霜景。余小聒伸手擦了擦玻璃,能看见巷口的老槐树,枝桠上还挂着几片没掉的槐叶,在风里晃,像在跟屋里的人打招呼;树下还蹲着只流浪猫,正缩成一团晒太阳,尾巴偶尔扫过地面,扫开一小片霜,那是李爷爷每天都会喂的猫,叫“煤球”。

李爷爷正坐在柜台后用芦竹枝编小筐,竹枝是前几天从河滩砍的,晒得半干,带着股清冽的竹香,在他手里绕来绕去,灵活得像条小蛇,筐底刚编出个“十字纹”。他抬头看见余小聒,手里的活没停,嘴角却弯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像被阳光晒软的棉絮:“来啦?快坐,长桌上给你们留了位置,靠窗的那片阳光最暖,晒着不冷。”他指了指长桌,上面已经散落着不少拼图块,还有个打开的拼图盒,印着南木镇河滩的芦竹丛——秋阳落在竹杆上,叶尖泛着黄,连藏在叶丛里的“白记号”都画得黑亮,翅膀尖的白斑像缀了颗小星,连“白记号”爪子抓着的竹杆纹路都清晰可见,甚至能看清竹杆上的小斑点,那是老笛师常去的那块河滩。

“这筐是编给老陈的,”李爷爷继续编着竹筐,指尖偶尔蹭过竹枝的毛刺,他时不时会停下来,用指腹摩挲一下被扎到的地方,指腹上还留着年轻时编竹器磨出的厚茧,“他总用铁皮盒装瓜子,梅雨季一潮就不脆了,竹筐透气,装瓜子正好,而且他手关节不好,竹筐轻,拿着也省劲。”李爷爷脚边放着个搪瓷杯,杯沿有个小缺口,是去年冬天他给孩子们拿姜茶时摔的,里面装着刚煮好的姜茶,飘着点芦竹芽碎,“等会儿喝点,这是今早我去河滩采的新芽,跟姜一起煮了十分钟,驱寒还不辣嗓子,比药店买的姜茶顺口多了——老陈上次喝了,还问我要了点芦竹芽回去,说煮水喝能缓手疼,现在每天都煮点喝,昨天还跟我说,手没那么僵了,能自己剥瓜子了。”

余小聒刚坐下,就听见籽羊的叫声从柜角冒出来:“我的红笔没水啦!小聒你带新彩笔没?”籽羊蹲在柜角,膝盖上摊着本《鬼灭之刃》番外,书页边缘被她翻得发毛,还沾着点橘子糖的糖渍——这是上周跟同班小宇借的,说好这周还,她每天睡前都要把折角擦平,怕人家嫌她不爱护书,昨晚还特意用橡皮擦了半宿,把书页上的指纹都擦干净,连书脊都用手捋了好几遍,捋得指腹都有点发烫,那是她攒了三周零花钱才借到的限量版。

籽羊嘴里叼着的橘子糖快化了,糖汁沾在嘴角,像颗晶莹的小水珠,她时不时会用舌尖舔一下,眼神还瞟着桌上的拼图,怕错过拼拼图的热闹。手里攥着的辣条包装袋皱成一团,是偷偷用三天零花钱买的(每天省五毛,凑够两块才敢去阿婆的杂货铺买),还垫了两层纸巾藏在漫画夹页里,怕油蹭到书页。“就你上次说的酒红色,我这盒褪成粉色了,画炭治郎的头发像个小姑娘!”籽羊把自己的彩笔盒递过来,里面的彩笔大多没水了,笔杆上还贴着卡通贴纸,有几个贴纸都卷边了,她还舍不得撕,“你看,这根红笔还是去年生日你送我的,现在都写不出颜色了,我舍不得扔,还一直放在盒里,每次画完都要把它摆得整整齐齐,跟新的一样。”

余小聒笑着点头,说自己带了新的,等会儿拼完拼图就给她用,籽羊立马高兴得蹦起来,橘子糖从嘴里掉出来,滚到蒋本脚边。蒋本正趴在靠窗的位置,左手捏着片压平的芦竹叶当书签,叶片泛着浅黄,边缘用透明胶贴了圈——上周在河滩采的时候被风吹破了角,她心疼了好半天,特意用透明胶补好,还在胶水上画了个小爱心,用的是她最爱的粉色彩笔,爱心边缘还描了圈金线,在阳光下闪着细弱的光,那是她为了纪念第一次见到“白记号”采的叶子。

蒋本的右手握着放大镜,对着拼图盒来回转,眉头微微皱着,像在解物理竞赛题:“这芦竹的叶脉画得也太细了,跟我在《植物图鉴》里看的一模一样,连虫咬的小缺口都有,画这图的人肯定蹲在河滩观察了好几天,不然哪能画这么准。”她面前的旧图鉴摊开着,封皮磨破了,是去年从二手书店淘的,花了她五块钱——当时老板说这书是老教授留下的,里面夹着不少旧标本,有片干枯的枫叶还夹在扉页,叶脉上还留着老教授用铅笔写的“1987.10 南木河滩”,她愣是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才买下,现在每天都用布擦一遍封皮,连夹在里面的枫叶都不敢碰,那是她最宝贝的书。

图鉴里夹着不少蒋本采的植物标本,最上面就是片芦竹叶,跟拼图上的几乎没差。“你看这标本,”蒋本把图鉴递到余小聒面前,指尖轻轻碰了碰标本,怕碰坏了,“去年秋天采的,我当时还特意用尺子量了,主脉长七厘米,侧脉三厘米,拼图纸上的比例都没差,连叶片边缘的锯齿数都一样,你说神奇不神奇?我猜画这图的人,说不定也跟咱们一样,喜欢蹲在河滩看芦竹发呆,说不定还见过‘白记号’呢。”余小聒凑过去看,果然一模一样,连叶尖的小缺口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忍不住点头:“说不定咱们下次去河滩,还能遇见他,到时候问问他是不是见过‘白记号’。”

突然,陈星若“啊”了一声,手里的拼图块掉在桌上,发出“嗒”的轻响,在安静的店里格外明显。她穿着件浅蓝色的羽绒服,拉链拉到顶,连耳朵都快遮住了,羽绒服的帽子上还挂着个小绒球,是妈妈去年给她缝的,风一吹就晃,像个小灯笼,那绒球是妈妈从外地带回来的毛线做的。陈星若手里攥着个暖手宝,是妈妈早上灌的热水,怕她冻手,特意放了个热水袋在里面,现在还冒着余温,暖手宝套是她自己缝的,印着只小兔子,兔子的眼睛用红纽扣缝的,是她攒了好久的纽扣,那是她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妈妈又给她改造成了暖手宝套。

“又拼错了……”陈星若小声嘀咕,耳尖红得像烤红薯的瓤,赶紧把那块印着芦苇根的拼图捡起来,往芦竹杆的空缺处塞,却怎么都对不上,拼图块在她手里转了好几个圈,边角都被捏得有点发烫,还是找不到位置。陈星若物理成绩好,上次月考还是年级第一,可拼拼图总分不清细节,为此还偷偷懊恼了好几天——昨晚她特意把家里的旧拼图翻出来,对着镜子练了半小时区分纹路,一块一块找“小记号”,还在笔记本上画了纹路对比图,用红笔标着“芦竹节阴影”“芦苇根绒毛”,结果今天还是出错,急得鼻尖都冒了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憋着没掉下来:“怎么又错了……我明明看了纹路的,怎么还是对不上。妈妈说我总在这种小事上笨手笨脚。”

“星若你看反啦!”安昱远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拎着个布包闯进来,额角沾着汗,头发都有点乱,几缕碎发贴在额头上,布包上绣的小鸭子被风吹得晃——这是妈妈去年从外地寄回来的,针脚歪歪扭扭,却是妈妈亲手绣的,他宝贝得不行,平时都舍不得用,只有来文具店才带着,布包的边角还缝了块补丁,是上次被树枝勾破后他自己缝的,用的是同色的线,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他还在补丁旁边绣了个小小的“远”字,那是他跟妈妈学的第一针刺绣。安昱远跑得急,喘着气说:“我妈让我早点来,结果路上遇见卖糖葫芦的,他说最后一串了,我怕被别人买走,就多等了会儿,没迟到吧?你们没开始拼最后一块吧?我还想看着最后一块拼上去呢!”

他把布包往桌上一放,掏出三样东西:三个裹着油纸的红薯、一本新的《笛谱大全》,还有个装着橄榄油的小玻璃瓶。“我奶奶今早烤的蜜薯,特意多放了块冰糖,甜得很!”安昱远说着,把红薯摆在桌上,油纸渗着油光,还冒着热气,他甚至能看见油纸上凝结的小水珠,“我怕凉了,揣在怀里跑过来的,现在还热乎着呢,你们快尝尝,我奶奶说这是今年最后一批蜜薯了,下次吃就得等明年秋天了,她还让我跟你们说,要是爱吃,下次她多烤点,让我带来给你们分。奶奶总说,好东西要跟朋友一起吃才香。”

他又拿起那本笛谱,封面上印着竹笛的图案,还带着书店的塑封味,塑封上还贴着张打折标签,上面写着“满30减5”,标签的边角都有点卷了:“这是我爸从县城书店买的,他说里面有《秋江渡》的换气技巧,我练了两天,长音能多拖两秒了,下次吹给老笛师听,他肯定高兴!我爸还说,等我练好了,就带我去河滩跟老笛师合奏,老笛师的红木笛声音可好听了,上次我听他吹《秋江渡》,连河边的鸭子都不叫了,就蹲在那听。老笛师还说,我有吹笛的天赋呢。”

最后,安昱远举起那个小玻璃瓶,里面的橄榄油清澈透亮,在阳光下闪着光,像块琥珀:“这是给老笛师擦笛子的,我妈特意去超市挑的食用级橄榄油,说擦笛子安全,不会伤竹纹。上次我用普通的菜籽油擦,老笛师说竹纹都暗沉了,还教我怎么擦笛子,说要顺着竹纹擦,不能来回搓,像给笛子‘按摩’一样,擦完还要用软布擦一遍,这次我肯定不会错了。”他把橄榄油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怕碰倒了,还特意往里面挪了挪,对着瓶口吹了吹,怕有灰进去:“老笛师的红木笛是宝贝,可不能用错油,不然我该心疼了,老笛师也该难过了。那笛子是他年轻时的师父送的。”

红薯的甜香一散开来,籽羊第一个凑过去,伸手就抓最大的那块,刚碰到油纸就烫得直甩手,嘴里的橘子糖也“啪”地掉在地上。蒋本赶紧弯腰捡起来,从兜里掏出张纸巾擦了擦,纸巾是她特意带的,上面印着小梅花图案,还带着股淡淡的花香,是她妈妈从外地寄回来的香纸巾,她平时都舍不得用,只在这种时候拿出来。她细心地剥了糖纸,递到籽羊嘴边,又用指尖帮她擦了擦嘴角的糖汁:“慢点,没人跟你抢,烫到舌头就不好了,等会儿还怎么吃辣条,怎么画炭治郎。”她指了指籽羊的兜,“你兜里藏的什么?油乎乎的,都蹭到漫画书封面了,祢豆子的脸都沾了点油,等会儿我帮你用橡皮擦掉,不然小宇该生气了——他最宝贝这本番外了,上次我借他的漫画,不小心折了角,他心疼了好几天,还跟我冷战了一天呢,最后还是我给他带了块桂花糕才和好的。”

籽羊的眼神瞬间飘了,赶紧把辣条往身后藏,耳朵红到了耳根,手指还绞着包装袋,包装袋的边角都被她抠得起了毛:“没、没什么!就是块新橡皮!还是草莓味的!不信你闻!”可辣条的麻辣味还是飘了出来,跟草莓味一点都不搭,余小聒凑过去嗅了嗅,笑着戳了戳籽羊的胳膊,力道轻得像碰棉花:“我闻着像巷口阿婆卖的麻辣味,你上次吃了闹嗓子,咳嗽了好几天,阿姨还说再吃就没收你的漫画书,怎么又买了?是不是趁阿姨去买菜偷偷买的?我今早路过你家,看见阿姨拎着菜篮子出门了,篮子里还装着你爱吃的西红柿呢。”

籽羊被戳穿,只好把辣条掏出来,嘴撅得能挂油瓶,手指还抠着包装袋的边角:“就一块!我跟小聒分着吃,吃完我把包装袋扔到巷口的垃圾桶里,我妈肯定发现不了!而且我都三天没吃辣了,就解解馋——上次吃了阿婆的辣条,我到现在还想着那个味呢!”她小声补充,声音像蚊子哼,头还往下低了低,眼睛却偷偷瞟着余小聒,怕她不同意:“我还特意选了不那么辣的,这次肯定不会闹嗓子了,真的!我保证!要是闹嗓子了,我下次再也不吃了!”

这边闹着,蒋本已经挪到陈星若身边,拿起块印着芦竹节的拼图,用指尖点着拼图边缘的纹路,动作轻得怕碰坏了:“星若你看,竹节这里有道浅纹,还带着点阴影,像被太阳晒出来的,芦苇根没有这个阴影——就像你算物理题要找受力点,拼拼图得找纹路的‘小记号’。你上次算斜面受力,不也是先找摩擦点吗?一个道理,都是找关键细节,只要找对了,就不会错了。你看,就像这样……”她拿着拼图,在空缺处比了比,又轻轻挪开,怕自己的手挡住陈星若的视线,还特意把放大镜递给她:“你用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能看清阴影?你物理那么好,这点小事肯定难不倒你。”

陈星若照着试,把芦苇根拼图轻轻挪到水边的空缺处,手指还在拼图边缘蹭了蹭,确认位置对不对,指尖的暖透过拼图传过来,再拿起芦竹节的块往中间扣——“咔嗒”一声,拼图严丝合缝地对上了。她眼睛亮了,像落了星光,嘴角也忍不住弯起来,连眉毛都舒展开了,眼泪终于没憋住,掉在拼图上,她赶紧用手背擦了擦,怕被别人看见,声音里还带着点哽咽:“真的!原来不是光看颜色!我上次拼错,就是没注意阴影,跟算错物理题一样,漏了关键细节,下次我一定先找‘小记号’,再也不会拼错了!蒋本,谢谢你,你比我妈教得还清楚,我妈总说我‘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她兴奋地拿起另一块拼图,按照蒋本说的方法找“小记号”,手指在拼图上轻轻划,像在抚摸易碎的宝贝,很快又拼对了一块,高兴得小声欢呼起来,声音里还带着点哭腔:“你看!我又拼对了!我真的拼对了!原来我也能拼好拼图!”蒋本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指尖碰到陈星若羽绒服的帽子,软乎乎的,像碰着棉花:“你本来就聪明,就是没找对方法,以后拼拼图,咱们一起找‘小记号’,再也不用怕拼错了,你要是忘了,我再教你一遍。”

安昱远翻着新笛谱,手指在书页上轻轻划,像在摸珍贵的宝贝,突然指着其中一页喊,声音里带着点兴奋,还带着点小骄傲:“小聒你看!这里说《秋江渡》的长音要‘像秋江漫滩,慢慢铺,气要匀,不能急’,我昨晚练到十点,终于能吹得稳了,之前总吹到一半就气短,脸都憋红了,我妈还笑我‘吹笛像喘气’,说我没吃饭。”他把笛谱递到余小聒面前,上面还贴着他画的小标记,是用彩笔写的“慢”字,旁边还画了个小笛子,笛子上还画了个笑脸,笑脸的眼睛用小黑点画的,像两颗小豆子:“你看,我还在旁边写了备注,‘此处要深吸气,慢慢吐’,下次练的时候就不会忘。下次咱们去河滩练,我教你,你帮我记笔记——你上次画的笛孔示意图,比我爸讲的还清楚,我一看就懂,不像我爸,总说‘你自己悟’,我哪悟得出来啊,还是你画的图直观,连哪个孔该按都标得清清楚楚。”

余小聒凑过去,指尖碰了碰谱上的音符,想起老笛师吹笛时的样子:他坐在槐树下,红木笛横在唇边,长音飘得很远,连寒鸦都安静下来,落在他肩头,像在听笛音。风一吹,槐叶落在他的头发上,他都没察觉,眼里只有手里的笛子,嘴角还带着笑,连皱纹里都透着温柔,偶尔还会用手指轻轻敲一下笛身,调整音准。余小聒嘴角忍不住弯了,眼里也带着笑:“好啊!我把笔记本带来,还能画个换气时间表,你上次总记不住在哪换气,画个表就清楚了——就像你奶奶记菜谱似的,写下来就不会忘,还能随时看,比你记在脑子里靠谱多了,你要是忘了,我还能提醒你。”

“姜茶好啦!”李爷爷端着粗瓷壶走过来,壶身印着朵青花,是他年轻时娶媳妇用的嫁妆,壶把还缠着圈红绳,怕烫手,红绳都洗得发白了,绳结还是当年他媳妇编的,是个小小的同心结。他倒出的姜茶泛着浅黄,飘着点芦竹芽碎,热气袅袅地往上冒,在空气中散开来,带着股清冽的竹香:“刚从河滩采的新芽,煮了十分钟,时间正好,驱寒还不辣嗓子,你们尝尝,比药店买的姜茶好喝多了,药店的姜茶总带着股药味,你们孩子不爱喝,这个不一样,有芦竹的清味,喝着不冲。”

大家赶紧拿杯子接。籽羊抢着拿了个李爷爷编的小竹杯,杯口还留着竹节的纹路,带着股竹子的清味,她喝了一口就眯起眼,连眉毛都弯了,像喝到了什么稀世珍宝:“比我妈煮的红糖姜茶好喝!有股芦竹的清味,不齁,喝完身子暖乎乎的,连手都不冷了——我妈煮的姜茶太甜了,喝两口就腻,上次我喝了一半就偷偷倒了,还被她发现了,罚我洗了碗,我洗了好久才把碗洗干净,手上都沾了洗洁精的味,好半天都散不了。”

蒋本则把姜茶倒进自己带的搪瓷杯里——杯身上印着“南木镇小□□动会纪念·2023”,是她去年得跑步奖赢的,当时她跑了第一名,校长亲自给她发的,她宝贝得不行,每天都要擦一遍,杯身上的字都还亮闪闪的,连边角的磕碰都舍不得让它有。杯把还缠着圈红绳,是她自己编的,怕烫手,红绳上还串了个小铃铛,一动就响,像个小风铃,她走两步,铃铛就“叮铃”响一下,特别好听。“我妈说搪瓷杯保温,等会儿带回去给我弟也尝尝,他今早还说冷,喝这个正好——我弟总抢我的东西,上次我买的烤红薯,他一口就咬了一半,还说‘姐姐的红薯更甜’,这次给他留半杯,省得他又闹着要我的,我可不想再跟他抢东西了,每次抢完他都哭,妈妈还总说我‘让着点弟弟’。”她把杯子放在桌边,还特意往里面挪了挪,怕碰倒了,又用手护了护杯身的字,怕被蹭掉,像在保护什么宝贝。

安昱远则端着姜茶,走到陈星若身边,看着她拼拼图,还时不时帮她递块拼图,递的时候还会特意把拼图的正面朝上:“星若你拼得真快,刚才还错呢,现在都拼对好几块了,比我第一次拼的时候强多了,我第一次拼拼图,拼了半天都没拼对一块,还把拼图块弄丢了好几块,最后还是我妈帮我在沙发底下找回来的,我妈还笑我‘跟拼图块捉迷藏’。”陈星若不好意思地笑了,手里的拼图块还没放下,指尖还沾着点姜茶的热气:“都是蒋本教我的,找‘小记号’就不会错了,你要是不会,下次我也教你,保证你一学就会,到时候咱们可以一起拼更大的拼图。”安昱远点点头,又喝了口姜茶,姜的辣混着芦竹的清,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很:“这姜茶真好喝,下次我让我妈也煮点,加芦竹芽,肯定比她煮的红糖姜茶好喝,她煮的姜茶太辣了,我总喝不下去,每次都要偷偷加点糖,还怕被她发现。”

拼到下午三点,太阳慢慢往西斜,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拼图上,把芦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地上像真的芦竹丛,连“白记号”的影子都清晰可见,影子还随着太阳的移动慢慢变长。长桌上的拼图已经拼得差不多了,就剩最后一块印着“白记号”的拼图,卡在芦竹丛的中间位置,像在等谁来把它归位,完成这幅完整的画,所有人的目光都时不时落在那块拼图上,期待着最后一刻。

籽羊突然跳起来,抓起钱包就往门外冲,椅子被她带得“吱呀”响,漫画书都忘了收,书页被风吹得翻了几页,停在祢豆子的那一页,祢豆子的脸对着门口,像在目送她。“我去张叔家买桂花糕!昨天他说今早烤了新的,加了核桃碎,还放了桂花蜜,肯定好吃!你们等我,我很快就回来!”她跑得急,鞋跟还蹭到了门槛,差点摔了,扶住门框才站稳,又回头喊了句,声音里带着点慌,还带着点期待:“我去去就回!别把最后一块拼了啊!等我回来一起看!我还想跟你们一起看拼图拼完的样子呢!”

余小聒赶紧帮她把漫画书合上,放在桌边,怕被风吹乱了页,还压了块橡皮在上面——是李爷爷刚给的芦竹橡皮,印着片小竹叶,橡皮边缘还带着点竹屑,是刚印出来没多久的。没十分钟,籽羊就拎着个油纸包回来,头发上沾着点外面的霜花,鼻尖冻得红红的,像颗小樱桃,却笑得眼睛都弯了,像捡了个大宝贝:“张叔说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桂花做的,下次吃就得等明年了!他还说,我帮他宣传,下次来买给我多放块核桃,说我是‘小宣传员’,还让我带句话给你们,说下次来买糕,给你们打八折,算咱们的专属优惠,别人可没有这个价。”

她把油纸包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哗啦”一声响,桂花的甜香混着核桃的脆香瞬间漫开来,连李爷爷都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怀念,手里的竹筐也停了,竹枝还夹在指间,仿佛想起了过去的事:“张小子的桂花糕是南木镇一绝,我年轻时总去买,他爹当年烤的桂花糕,比现在还香,我跟你爷爷那时候,总在他的店里坐着吃糕聊天,他爹还会给我们泡杯菊花茶,说解腻,那菊花茶是他自己种的,种在店后面的小院子里,夏天开花的时候,满院子都是香的。后来他爹走了,张小子就接着烤糕,味道一点没变。”

籽羊拿起一块递给余小聒,桂花糕还冒着热乎气,上面撒着点桂花碎,黄灿灿的,像撒了层碎金,咬一口,甜香里带着核桃的脆,糯得能粘住牙,却不腻,桂花的清味在嘴里散开,久久不散,连呼吸都带着桂花的香:“好吃吧?我就知道你会喜欢!张叔还说,这糕要趁热吃,凉了就不糯了,我跑回来的时候,还把油纸包揣在怀里,怕凉了,现在我的衣服上都有桂花味了。”她说着,还把胳膊凑到余小聒面前,让她闻,眼里满是骄傲,像在展示自己的“战利品”。

“最后一块让小聒拼!”籽羊把印着“白记号”的拼图递给余小聒,眼神里满是期待,像在拜托什么重要的事,双手还捧着拼图,怕掉了,指尖都有点发白,连呼吸都放轻了:“你手巧,上次你帮我补漫画书的页角,用透明胶贴得整整齐齐,比书店修的还好看,一点都看不出来破了——你拼最后一块,肯定能拼得严丝合缝,跟真的一样,说不定‘白记号’还能从拼图里飞出来呢!”

余小聒捏着拼图,指尖能感觉到上面的纹路,是“白记号”的翅膀,白斑清晰可见,边缘还印着点浅黄的芦竹叶影子,连“白记号”的羽毛纹路都能摸到,细腻得像真的羽毛。她慢慢往空缺处扣,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连煤炉的“噼啪”声都好像轻了点,只有窗外的风偶尔拍打着玻璃,发出“嗒嗒”的轻响,像在为她加油,又像在为这幅完整的拼图欢呼。当拼图最后“咔嗒”一声扣上时,籽羊率先拍起手,辣条包装袋从兜里掉出来,落在地上,发出“窸窣”的响,像在凑热闹;安昱远也跟着鼓掌,连李爷爷都放下手里的竹筐,笑着拍手,眼里满是欣慰,煤球也从门口走进来,蹭了蹭李爷爷的裤腿,发出“喵”的一声。

蒋本弯腰捡起来,笑着晃了晃,眼里带着点调侃:“现在可以吃了,吃完我给你装在芦竹编的小袋子里——我昨天编了两个,正好给你一个,装小零食不脏手,还好看,比你藏在漫画书里强多了,省得蹭得满书都是油,到时候小宇又要跟你生气了,你又得给他带桂花糕赔罪。”她从兜里掏出个小袋子,是用芦竹枝编的,小巧玲珑,还编了个小提手,提手上还系了根红绳,红绳上还串了个小珠子,是她从河滩捡的小石子,打磨光滑了串上去的:“这个给你,以后装辣条正好,不会蹭到书,我还在里面垫了张油纸,更干净,你可以放心装,就算装带油的零食也不怕。”籽羊高兴地接过,赶紧把辣条拆开,包装袋“撕拉”一声响,她掰了一半递给余小聒,眼里满是期待,像在等她夸:“给你,一起吃,真的不辣!你尝尝,比上次的还好吃,阿婆这次肯定少放了辣椒,我吃着一点都不烧嗓子!”

李爷爷从抽屉里拿出奖励,是他早就准备好的,用一块蓝布包着,蓝布上还绣着朵小梅花,是他老伴生前绣的,他一直珍藏着,平时都舍不得用,只有给孩子们送东西时才拿出来,布上还留着淡淡的樟脑味,是怕发霉特意放的。打开蓝布,里面是每人一块印着芦竹图案的橡皮,还有张南木镇河滩的明信片,明信片上的河滩跟拼图上的一模一样,连“白记号”都画得一样,背景里还有几只飞鸟,像在自由飞翔,天空是淡淡的蓝色,像被水洗过一样。“橡皮是给你们拼拼图的奖励,印的芦竹是我画的,不好看但实在,你们别嫌弃。”李爷爷笑着说,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像被阳光晒软的棉絮,“明信片下次去河滩玩,可以写给自己,年底再看,看看这一年都做了什么好玩的事,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小目标,比如星若想拼对所有拼图,安昱远想吹好《秋江渡》,到时候咱们再聚在一起,看看谁的目标实现了,没实现的咱们一起帮他实现。”

安昱远挑了块印着竹笛的橡皮,小心翼翼地放进笔袋里,还特意找了个小格子放,怕跟别的文具蹭在一起,把橡皮上的图案蹭掉,笔袋拉链都拉得轻轻的,怕弄疼了橡皮:“我要留着这块橡皮,下次修笛时擦铅笔印,肯定好用——上次用普通橡皮,把笛身上的铅笔印擦得黑乎乎的,老笛师还笑我‘把笛子擦成小花猫了’,这次用这块,肯定能擦得干干净净,不让老笛师笑话,也不让我的笛子再‘变丑’了,我还要用它擦笛谱上的错字,这样笛谱也能干干净净的。”

蒋本选了块带芦竹叶的橡皮,还把明信片夹进了《植物图鉴》里,正好夹在芦竹那一页,跟她的标本放在一起,橡皮则放在图鉴的封皮里,怕丢了,还特意用透明胶贴了个小口袋装橡皮,口袋边缘还画了圈小叶子:“我要在明信片上写‘明年春天去河滩采芦竹芽,跟小聒一起煮芦竹粥’,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实现——我还从没跟小聒一起煮过粥呢,上次想跟她一起,结果我妈让我去外婆家,没去成,我还难过了好半天,晚上睡觉都在想芦竹粥是什么味,是不是跟芦竹芽茶一样有清香味。”

陈星若拿了块有寒鸦的橡皮,小声说,声音像蚊子哼,却很认真,手指还轻轻摸了摸橡皮上的寒鸦,像在跟它打招呼,指尖在寒鸦的翅膀上轻轻划:“我要把橡皮放在文具盒里,下次拼拼图就用它,希望下次拼拼图能更快一点,不拖大家后腿。”她把橡皮放进文具盒里,还特意摆好,放在最上面,怕被别的文具压着,又把文具盒放进书包里,拉好拉链,像在藏什么宝贝,还拍了拍书包,怕橡皮掉出来,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籽羊则选了最大的一块橡皮,上面印着一丛芦竹和一只寒鸦,寒鸦的翅膀尖还有块白斑,跟“白记号”一模一样。她高兴地举起来给大家看,胳膊都举酸了,还舍不得放下来,声音里满是兴奋:“你们看,这上面有寒鸦!跟‘白记号’一样!连白斑都有!太神奇了!是不是李爷爷特意照着‘白记号’画的啊?”她把明信片夹进漫画书里,正好夹在祢豆子那一页,还在明信片上画了个小爱心,用的是余小聒刚给她的酒红色彩笔,爱心里面还写了个“籽”字,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辣条图案:“我要在明信片上画‘白记号’,下次去河滩给它看!还要写‘希望明年冬天还能和大家一起拼拼图、吃桂花糕、偷偷吃辣条’!我还要画个咱们所有人的小头像,贴在明信片上,这样就能永远记住今天了,就算以后长大了,看到这张明信片,也能想起今天的事。”

余小聒想起阿婆杂货铺的彩色铅笔,跟李爷爷打了声招呼就跑出去,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棉花上。外面的风还是有点冷,却吹不散心里的暖,她裹紧围巾,口袋里的奶糖还在,硬硬的,像颗小暖炉,隔着围巾都能感觉到甜。跑到阿婆的杂货铺时,阿婆正坐在柜台后织毛衣,毛线是浅灰色的,是给孙子织的毛衣,针脚很密,毛衣的领口已经织好了,还缝了圈小小的毛线球,她见余小聒来,笑着放下毛线,手里的针还夹在毛线里:“来拿彩笔啊?我给你留着呢,就在红盒子里,钥匙还插在上面,你自己拿,我这毛衣还差最后一点就织完了,等织完给你看看,我孙子肯定喜欢,他早就盼着我给他织件新毛衣了,去年冬天他的毛衣都短了。”

余小聒接过彩笔,还买了根橘子味的棒棒糖,递给阿婆一块钱:“阿婆,这个我也要,给籽羊的,她爱吃橘子味的,每次买糖都要选橘子味的,别的味都不碰,上次给她买了草莓味的,她还跟我闹了半天,说我不记得她的喜好。”阿婆接过钱,又往她手里塞了颗奶糖,糖纸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奶白色的糖块,糖块上还印着小小的椰子图案:“这个给你,你奶奶爱吃的椰子味,上次她来买东西,还跟我念叨想吃,说好久没吃了,你带回去给她,让她尝尝,就当是我送她的,咱们邻里之间,不用这么客气。”余小聒接过奶糖,心里暖乎乎的,连声道谢,转身又往文具店跑,手里的奶糖被她攥得紧紧的,怕掉了,也怕凉了。

回来时,余小聒手里拎着个小纸袋,里面装着靛蓝和鹅黄的彩笔,还有给籽羊的酒红色彩笔,纸袋上还印着阿婆杂货铺的名字——“阿婆便民杂货铺”,字是阿婆的孙子写的,歪歪扭扭却很可爱,还画了个小笑脸在旁边,笑脸的嘴巴是用弯弯曲曲的线画的。“阿婆说这是新到的款,颜色更亮,笔尖也细,你画炭治郎的头发肯定好看,还能画‘白记号’的白斑,特别显白——阿婆还说,要是我们下次还买,给我们便宜五毛钱,说我们是‘老顾客’了,还让我带颗奶糖给奶奶,说奶奶爱吃,让奶奶也尝尝甜,别总想着省钱,舍不得买。”

籽羊接过彩笔,立马翻开漫画书,趴在桌上画起来,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像在唱小曲子,嘴里还念叨,像在跟彩笔说话,又像在跟漫画里的炭治郎对话:“炭治郎,你看我有新的酒红色彩笔了,这次肯定能把你的头发画得好看,再也不会像小姑娘了!等会儿画完,咱们一起给老笛师写贺卡,用新彩笔涂颜色,再画上芦竹和寒鸦,老笛师肯定喜欢——我要画‘白记号’站在芦竹上,旁边再画个小小的我,给它喂瓜子,还要画老笛师吹笛的样子,他的笛子上要画小船,跟他笛尾的刻痕一样,肯定很可爱,老笛师看到肯定会笑的,说不定还会吹《秋江渡》给我们听呢。”

窗外的风还在吹,却吹不散屋里的暖。余小聒咬着桂花糕,看着拼好的芦竹丛——秋阳落在竹杆上,“白记号”藏在叶丛里,像真的在南木镇的河滩上,连风都带着芦竹的清味。她想起王爷爷的烤红薯、张叔的桂花糕、阿婆的彩色铅笔,还有大家闹着拼拼图的样子:籽羊为了辣条的小慌张、陈星若拼对拼图的小雀跃、安昱远说起笛谱的小兴奋、蒋本帮人擦糖渍的小细心,还有李爷爷编竹筐时的小温柔,突然觉得冬天的冷一点都不可怕——原来治愈人的从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这些藏在日子里的小温暖:一句记挂、一块热薯、一口甜糕,还有一群能一起闹、一起笑的人,把冷日子裹得甜滋滋、暖烘烘的,连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对了!”籽羊突然举着彩笔喊,声音里满是兴奋,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彩笔差点掉在地上,她赶紧接住,紧紧攥在手里,眼里闪着光:“下次让李爷爷进寒鸦图案的拼图!拼完了送给老笛师,再买包他爱吃的五香瓜子,装在李爷爷编的竹筐里,老笛师肯定高兴,说不定还会吹《秋江渡》给咱们听!到时候咱们就坐在槐树下,听笛音,喂寒鸦,再带块桂花糕,边吃边听,多好啊!说不定‘白记号’也会来听呢!”

安昱远跟着说,眼睛亮得像星星,手里还捏着那块竹笛橡皮,指尖在橡皮上轻轻划着竹笛图案,仿佛在抚摸真的笛子:“还要进印着竹笛的信纸!我要给老笛师写纸条,告诉他我新学的笛谱技巧,再约他下周末去河滩吹笛,咱们还能给寒鸦喂瓜子——我还要带奶奶烤的红薯,给老笛师也尝尝,他肯定喜欢,上次他吃了我奶奶烤的红薯,还说比王爷爷的还甜呢,我奶奶听了可高兴了,还说下次要多烤点给老笛师送过去,让他也尝尝家里的味道。”

李爷爷笑着点头,手里的芦竹枝又绕了个圈,筐身慢慢有了形状,竹香也飘得更远了,连门口都能闻到,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往店里看:“好啊!下次去县城就进,再给你们带糖葫芦——冻得甜甜的,裹着糖霜,咬一口嘎嘣脆,配姜茶正好!对了,下周六镇上赶大集,你们要不要去?我带你们买芦竹编的小玩意儿,还有县城来的糖画,能画寒鸦和竹笛的样子,还能画你们喜欢的漫画角色,比如那个……那个拿着刀的小英雄,叫什么来着?我记不太清了,你们知道就行,到时候你们选,我来付钱。”

“是炭治郎!”籽羊立马接话,彩笔在手里晃,像在挥舞小旗子,脸上满是期待:“李爷爷,我要让糖画师傅画祢豆子,还要画‘白记号’,挂在书包上!这样我走到哪,都能带着它们了,就像它们一直陪着我一样,再也不怕跟它们分开了!我还要给‘白记号’的糖画涂颜色,用你给我的橡皮上的颜色,肯定好看!”

陈星若也小声说,声音比刚才大了点,带着点期待,手指还轻轻碰了碰桌上的拼图,指尖在“白记号”的图案上停留了一会儿,眼里满是向往:“我想去买芦竹编的书签,上次看见同学有,特别好看,上面还刻着小叶子,我想给我的《植物图鉴》也配一个,这样翻书的时候就能看见漂亮的书签了,还能想起今天拼拼图的事,想起咱们一起拼完拼图的开心,想起蒋本教我找‘小记号’的样子。”

蒋本则笑着补充,手里还端着没喝完的姜茶,杯里的姜茶还冒着点热气,杯壁上结了层小小的水珠:“我还要去买芦竹编的小篮子,给我弟装零食,省得他总把零食撒得满地都是——我妈肯定会夸我懂事,说不定还会给我买新的彩笔呢,到时候我就能跟小聒一起画芦竹了,画好多好多芦竹,贴满我的房间,让我的房间也像河滩一样,有好多芦竹,早上醒来就能看见,心情肯定特别好。”

风拍着玻璃,店里的暖香飘得很远,连巷口的寒鸦都被吸引,落在文具店的窗台上,歪着头往里看,黑亮的眼睛像在好奇屋里的热闹,偶尔还“呀”地叫一声,像在跟屋里的人打招呼,又像在回应他们的约定;刚才在槐树下晒太阳的流浪猫也走了过来,蹲在窗台下,尾巴轻轻扫着地面,偶尔抬头看一眼屋里,仿佛也想加入这场热闹。余小聒咬了口烤红薯,甜汁在嘴里散开,心里软乎乎的——南木镇的冬天,才刚刚开始,还有好多甜暖的小事,等着他们一起做呢:去集上买糖画和芦竹书签,去河滩吹笛喂寒鸦,给老笛师送拼图和贺卡,再一起拼更多印着南木镇风景的拼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