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千山万水·上册 > 第6章 第六章:风云

千山万水·上册 第6章 第六章:风云

作者:云竹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05:11:36 来源:文学城

夜阑人静,万籁俱寂。窗外,雪光映着清冷的月色,将庭院染成一片银白。

何静舒遣退了所有下人,独自坐在临窗的紫檀书案前。

白日里暖阁的融融笑语,姐姐关于云琅青的追忆,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未激起惊涛骇浪,却让沉寂多年的水底暗流悄然涌动。

她走到一个紫檀螺钿小柜前,打开最深处一个带暗锁的抽屉,里面躺着一个褪了色的旧式信封,信封角落那熟悉的,带着点艺术气息的帆船图案,无声诉说着它的来源。

何静舒将那封信取出。

信纸已经泛黄,但保存得极好,边缘平整。她缓缓展开信纸,昏黄的纸页在烛光下透出岁月的痕迹,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如昨,力透纸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毫无保留的热烈。

这封信,是她当年收到的那厚厚一摞书信中的最后一封。也是这封信的到来,让她对春桃说出了那句决绝的指令。

信的正文写了什么?

洋洋洒洒,热情洋溢描绘着英伦的风景、艺术的熏陶、新奇的见闻······这些都不重要。

信中反复提及对故园、对旧友的思念,字里行间洋溢着少年人不加掩饰的赤诚······这些也不重要。

真正让她感到事态失控、航向偏离的,是随信寄来的那个小小的物件。

此刻,那枚戒指正静静躺在何静舒白皙的手心上。

它是典型的西洋风格。戒圈是简洁流畅的白金,戒托上镶着一颗切割完美的钻石。

这枚戒指,是云琅青在信中得意洋洋提及的“战利品”——他在伦敦一场小有名气的拍卖会上,花费了“相当可观”的零用钱拍得的。

一个男子,万里迢迢,寄来一枚戒指。

他为何寄戒指?

云琅青在信中写得极其直白,甚至带着艺术家的浪漫与天真:前文省略若干,真正刺破最后一层纱影的,是最后的一段话。

······此戒,是我心之所向,情之所钟。盼它能跨越重洋,代我诉说未尽之言。万望勿要退还!纵使你无法接受我的心意,也请让它留在你处。若退回,我身处异乡,恐难承受第二道离伤······

收,无法收,退,退不了。

何静舒,她不是养在深闺、不知世事的旧式女子。她在中西女塾读书,通晓西文,了解西方的礼仪习俗,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男子向一位女子赠送戒指,尤其是在西方,意味着什么。

他云琅青,顶着一张足以令无数女子倾心的俊朗面容,含着金汤匙出生,在英国那等自由之地浸染,他怎么可能“糊涂”到不明白这是何意。

他不是糊涂。他是太清醒,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清醒地,甚至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任性,要将这份“想要”强加于她。

那一刻,何静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控。

云琅青这个人,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失控,他拥有耀眼的外表,令人艳羡的起点,如同灼热的太阳,光芒万丈。

他太炙热,太耀眼,太······不属于何静舒规划中的轨迹。

她留下了戒指。不是因为心动,而是因为戒指是警醒她保持清醒的图腾。

她断绝了书信往来。以最决绝的姿态,划清了界限。

当姐姐明里暗里暗示云伯母的心意时,何静舒会刻意回避,门第悬殊带来的非议暂且不论,单是云琅青这个人,就早在静舒这里划去了为夫的选择。

琅青,注定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她未来的丈夫。

————

三日时光,在家常的温情,在静贞的安宁与满足中飞逝。

赵明诚这几日天天早出晚归,看似尽忠职守,至于是否真实忙于‘漕粮要务’,何父尚不细究,属于孩子们的路,终究只能他们自己去走。

此时是黄昏时分,几丝丝的余晖映射在静贞院落。

一身风尘仆仆的赵明诚走进漱玉轩,他脸上带着疲惫,眉宇间锁着一丝凝重与挫败。

“夫君回来了?”何静贞闻声抬头,脸上绽开温婉的笑容,她接过他解下的外氅,吩咐丫鬟:“快给姑爷打热水净手,再把煨着的参汤端来。”

赵明诚看着妻子笑靥,听着她温软的关切,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在榻边坐下,接过丫鬟奉上的热毛巾擦了把脸。

何静贞端过参汤,递到他手边,顺势在他身侧坐下,柔声问道:“夫君这几日早出晚归,甚是辛苦。那······漕粮转运的事务,可还顺当?”

赵明诚接过参汤,他脸上带着倦怠,语气还算温和,却透着一股无奈:“顺当?”他嗤笑一声,摇了摇头,“不过是与虎谋皮罢了。那些个北洋的军官······”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最终化作一声叹息,“兵痞子的话,信三分都嫌多。他们眼里,只有枪杆子与现大洋······”

这话语里蕴含的无力感让何静贞一怔。

她虽不懂军政大事,却也听出了丈夫此行并非如他“漕粮督办”身份那般顺利,似乎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和不快,她握住丈夫放在膝上的手,冰凉的温度让她心头一紧:“夫君辛苦了,好在现下咱们在自己家,父亲足智多谋,且官场多年,你若是有为难的,可询问询问父亲······”

提及何父,赵明诚刚刚放松的眉头又不自觉蹙了起来。

他放下空了的参汤碗,眼神有些飘忽,仿佛又看到了岳父何观澜那张深不可测的脸。

这几日,他确实没少与北洋方面的人接触,也的确费尽唇舌试图说服岳父看清“大势所趋”,借何家在沽州的根基和资源,提前押注北洋,尤其是即将复出的袁世凯。

可岳父呢?

那位老泰山永远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不是悠闲地拨弄着念珠,就是侍弄窗台那盆兰草。

无论赵明诚说得如何口干舌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何观澜的回应永远是不疾不徐。

“贤婿所言,不无道理。然兹事体大,关乎何家百年根基,需慎之又慎······”

“北洋之强,人所共见。然其内里派系如何?袁公复出后,其心究竟如何?尚需观望······”

“沽州小城,以民生为本。贸然卷入军争,恐非善策······”

“再等等,再看看······”

一句句“等等”,“再看看”,像一道屏障,将赵明诚的急切与谋划轻易挡了回来。

赵明诚甚至有种感觉,岳父那双眼睛,早已洞悉了他所有的算盘,只是不动声色看着他表演,如同看一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后生晚辈。

挫败感,深深的挫败感,再次涌上赵明诚的心头。他自诩聪明,在京中官场也历练得圆滑机敏,可在岳父面前,他那些引以为傲的见识和手段,仿佛都变得幼稚可笑。

赵明诚感受到妻子指尖的温暖和关切,反手轻轻握了握:“无妨,为夫会小心行事的。”

他不想将官场上的龌龊与凶险带进这难得的温馨里,也不想让沉浸在归家喜悦中的妻子徒增忧虑。

————

宣统三年九月十一日,清廷通过谕旨正式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通过驿递和电报系统向各省督抚传达,要求地方官府张贴告示。

清廷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被迫启用被罢黜的袁世凯,试图借其掌控北洋军镇压革命。

随后,汉口汉阳相继失守,革命军退守武昌。

何府-书房

何老背对着门口,负手立于窗前。赵明诚垂手肃立一旁,脸色复杂,既有“大势已定”的隐秘激动,又夹杂着对岳父反应的忐忑。

电报与战争的消息一出,何老便召了赵明诚与何静舒来书房议事。

静舒并未开口,打破平静的,是赵明诚。

他看着何老的背影,开门见山:“岳父大人,汉阳败讯与袁宫保复出,前后脚而至。这棋盘,已然落定了。”

何观澜缓缓转过身,看向坐在椅上不发一言的静舒,比起赵明诚满腹算计的争名夺利,他更愿意听听女儿的看法。

“舒儿,你以为呢······”

何静舒迎上父亲的目光,父亲召她和姐夫来书房已有半柱香时间,期间姐夫不知说了多少分析利弊的话,父亲虽没有直言,但大抵还是认可的。现在点名问她的意见,不过是希望借她的口,再将父亲心里的选择坐实而已。

她声音一如既往的没有波澜:“父亲,女儿见识浅薄,不及姐夫见多识广,但这几日也听闻了一些。谈不上想法,只是女儿的一点拙见”

何老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摄政王授袁大权,非是信任,实是无奈,袁氏得此名分,北洋六镇尽入其彀中,天下兵锋所指,莫敢不从。此时若再抱残守缺,以‘守民’之名行观望之实,待北洋铁蹄踏破沽州城门,不论是‘附逆’还是‘资敌’之名强征粮秣、劫掠府库时,父亲所谓的‘中立’,将会是授人以柄的笑话!”

何静舒的话语锋利,彻底撕碎了何观澜精心维持的中立假象。

赵明诚听得心头一震,下意识看向岳父,何观澜面沉似水,但捻动念珠的手指却停顿了。

“革命党汉口、汉阳连败,元气大伤。他们虽有热血,口号响亮,然根基浅薄,号令不一,器械粮饷皆仰赖外援,孙文先生远在海外,鞭长莫及。指望他们此刻能挡住袁世凯?无异于痴人说梦!他们先前对沽州‘客气’,非是心慈,实是力有不逮,无暇东顾。待其自顾不暇,或是袁氏大军压境之时,这‘客气’还能剩几分?”

这番话点破了何父内心深处对革命党“空谈”的不信任。

“父亲真正忧虑的,从来不是‘中立’能否守住,而是沽州这方水土、何家百年基业,究竟托付于谁手方能得保长久安宁?是那口号震天却根基浮萍的革命党?还是虽起于行伍,却手握实权且同样离不开粮饷支撑的袁宫保?”

何静舒微微前倾:“袁世凯有兵,然无钱粮,兵亦难久持!何家有漕运咽喉,有粮仓满囤,此乃乱世活命之资,亦是谈判立足之本!与其坐等强权碾压,不如主动握此筹码,与袁氏谈一场交易。他要军粮军饷以定天下,我要沽州免于战火,何家产业得以保全,运河商路通行无阻!此非愚忠投靠,而是以利相结,各取所需,共谋生路!”

“父亲,依附强权者生,愚忠旧主者亡”

何静舒最后的这句话,如利斧一般劈开了何老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与侥幸。

她不仅看清了时局,更看透了他内心深处的权衡——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中立是虚妄,唯有掌握对方必需的资源,才能换取生存的空间和谈判的资格。

沽州的安宁,不是靠口号能守住的,是要靠实打实的粮仓和运河!

赵明诚听得更是心潮澎湃,这是他之前想说却未能说透、更未能说服岳父的核心!他看向小姨子的眼神,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钦佩。

良久,何观澜长长地、缓缓地吁出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游移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决断。

“好······” 他声音不高,却斩钉截铁,“好一个‘依附强权者生’!”

“明诚!”

“小婿在!”赵明诚精神一振。

“你既与北洋方面已有接触,此事,便由你居中联络。”何观澜语气不容置疑,“告诉他们,何家愿为袁宫保‘平定地方,安抚民生’略尽绵力。沽州粮仓充盈,运河畅通,足可解其南下大军粮秣之忧,但何家所求亦明:北洋军需确保沽州城及运河百里之内,不受兵灾!产业商铺,不受滋扰!漕运商路,通行无阻!具体章程,由静舒与你一同拟定。”

“是!岳父大人!小婿定当竭尽全力!”赵明诚激动应下,感觉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定,自己的价值也终于得到了认可。

何观澜看向何静舒,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倚重:“舒儿,此事关乎阖族存续,由你全权把关。记住,我们押的是袁宫保的‘势’,更是我们手中的‘粮’!分寸,务必拿捏精准。”

“女儿明白。”何静舒微微颔首。

静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六章:风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