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梨璐提着装满颜料样本和布料小样的工具箱,站在风檐工作室门口。她深吸一口气,对自己微笑——今天是她正式为工作室公共空间设计装饰方案的第一天。
门悄无声息地打开,风檐站在那儿,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子挽到肘部,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他眼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期待:“早安。我已经让团队把公共区域腾出来了,随时可以开始。”
梨璐走进工作室,惊讶地发现平时忙碌的公共区域今天异常安静,只有几缕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画出柔和的光带。
“您特意清空了空间?”梨璐转头问风檐。
风檐点头:“给您最好的创作环境。需要我从哪里开始介绍空间的具体情况吗?”
梨璐放下工具箱,取出测量仪和素描本:“不如我们先一起再仔细看看每个区域?我想听听您对每个空间的使用感受。”
于是,两人从接待区开始,风檐详细讲解每个区域的功能、使用频率和现有问题。梨璐边听边记录,不时提出疑问。
走到休息区时,梨璐注意到虽然家具品质上乘,但布局显得过于正式:“员工们真的会在这里休息吗?感觉更像展示区。”
风檐微微蹙眉:“确实,大家更喜欢在各自工位休息。这个问题我一直想解决。”
梨璐在素描本上快速勾勒:“或许我们可以打破这种整齐排列,创造几个小型半私密空间,配上更舒适的座椅和柔和的灯光。休息不应该是形式化的,而应该是真正放松的。”
风檐看着她的草图,眼中闪过赞赏:“很有道理。您总能一眼看出问题的本质。”
测量到会议室时,梨璐被一整面空白的墙吸引:“这面墙很好,为什么不加以利用?”
风檐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原本计划挂一些建筑摄影作品,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梨璐眼睛一亮:“或许可以不挂现成作品,而是创造一个互动式艺术墙?让团队成员也能参与创作。”
风檐感兴趣地挑眉:“比如?”
“比如一面可旋转的色彩板组合,或者一个可以随意组合的几何图形装置。既符合建筑工作室的调性,又能激发创造力。”梨璐越说越兴奋,双手比划着。
风檐被她感染,唇角扬起:“很有趣的想法。需要我提供什么资源?”
整个上午,两人穿梭在各个空间之间。梨璐专业地测量、记录、拍摄,风檐则配合地提供各种信息和建议。他们之间的配合越发默契,常常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中午时分,初步勘测完成。梨璐整理着收集的资料,忽然意识到风檐一上午都陪着她,忍不住问:“您今天没有其他安排吗?我不想耽误您的工作。”
风檐为她递上一杯水:“这就是我今天最重要的工作。况且,”他眼中带着笑意,“观察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您对空间的感知方式很独特。”
梨璐感到脸颊微热,低头整理颜料样本以掩饰羞涩:“我只是试着感受每个空间的情绪。”
“空间的情绪?”风檐感兴趣地向前倾身,“这个说法很妙。”
梨璐拿起几个颜料样本,走到一面墙前:“比如这面西墙,下午阳光直射时,如果选用冷色调,会显得刺眼而不舒适;但如果用暖色调,就能柔和光线,营造温暖氛围。”她交替举起淡蓝色和浅米色的样本,“色彩不仅能改变视觉效果,还能影响人的情绪感受。”
风檐认真观察着她的演示:“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区域不够舒适,原来是色彩与光线的配合问题。”
午餐是简单的工作餐,但风檐特意准备了梨璐喜欢的海鲜沙拉和鲜榨果汁。两人坐在临时布置的工作台边,边吃边讨论初步方案。
“根据您的团队构成和工作性质,我建议主色调采用中性的浅灰和米白,但用蓝色和绿色作为点缀色。”梨璐展示着色彩方案,“蓝色促进思维清晰,绿色缓解视觉疲劳,都很适合创意工作环境。”
风檐仔细看着色彩方案,忽然指向一个细节:“这个蓝绿色调很特别,是什么?”
梨璐微笑:“这是‘琉璃蓝’,中国传统色之一。我注意到您有几个项目都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所以想融入一些东方美学。”
风檐眼中闪过惊喜:“您连这个都注意到了?确实,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传统美学现代性表达。”
下午,梨璐开始具体设计。风檐原本计划回办公室处理工作,却不知不觉被她的创作过程吸引,留在公共区域陪同。
梨璐工作时的状态与平日温和的样子判若两人——她专注而自信,双手灵活地切换各种工具,颜料样本和布料小样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闭眼感受空间,时而快速勾勒草图,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热情让风檐移不开目光。
“能请您帮个忙吗?”梨璐忽然抬头问道,“我需要感受这个角落不同时间的光线变化,但一个人忙不过来。”
风檐立即起身:“当然,需要我做什么?”
梨璐递给他一个手持镜子和色温测量仪:“请站在那个位置,用镜子将窗外的光线反射到这边墙上,然后慢慢改变角度。”
风檐依言而行,两人配合默契,仿佛已经合作多年的搭档。透过镜子,风檐看到梨璐认真记录的侧脸,阳光为她镀上一层金边,美得令人屏息。
“太好了!”梨璐突然欢呼,“这个角度的漫反射光最能体现色彩层次。谢谢您,这个发现对色彩选择很重要。”
风檐放下镜子,微笑道:“很有收获的过程,让我对光线有了新的认识。”
傍晚时分,梨璐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她将设计图投影到墙上,向风檐详细讲解:“主接待区采用浅米色基调,配以琉璃蓝的装饰元素;休息区增加暖橙色提升温馨感;工作区用浅绿色减少视觉疲劳;会议室则选用中性灰色突出专注感...”
风檐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当梨璐讲解完毕,他沉默片刻,然后轻轻鼓掌:“完美。不仅解决了现有问题,还赋予了每个空间独特的个性。特别是传统色彩的现代运用,超出了我的预期。”
梨璐松了一口气,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您能喜欢就太好了。”
这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入室内,正好照在梨璐设计的色彩样本上,呈现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看,”风檐轻声说,“您设计的色彩在夕阳下变得更加迷人。”
两人静静地欣赏着这短暂而美妙的时刻,直到夕阳完全沉入地平线。
风檐打开柔和的室内灯光,转身对梨璐说:“今天辛苦了。作为感谢,能允许我请您晚餐吗?我知道有家不错的私房菜,主厨擅长融合菜,或许能给我们一些设计灵感。”
梨璐本想推辞,但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两人相视一笑,风檐体贴地说:“工作一整天,该补充能量了。况且,我还想继续听您讲解色彩心理学呢。”
晚餐时,两人的话题从设计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风檐分享了他在世界各地旅行时遇到的色彩故事,梨璐则讲述了不同文化中色彩的象征意义。他们发现彼此都对色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和理解。
“颜色是有温度的,”梨璐切着盘中色彩缤纷的菜肴,认真地说,“不仅是视觉上的温暖感,更是心理上的。比如这个橙色的南瓜泥,看起来就让人感到温暖舒适。”
风檐点头赞同:“就像建筑中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材质也会给人不同的温度感。石材冷峻,木材温暖,玻璃通透...设计与烹饪确实有相通之处。”
主厨听说有位艺术家和建筑师在讨论色彩与设计,特意出来见面,并赠送了一道特色甜点——一座用不同口味慕斯做成的小小“建筑”,配以可食用花卉和色彩缤纷的水果酱汁。
“这简直是一件艺术品!”梨璐惊叹道,不忍心下勺。
风檐拿出手机拍照:“值得记录的时刻。或许能给我们未来的合作带来灵感。”
晚餐后,风檐送梨璐回家。车内流淌着轻柔的爵士乐,两人都沉浸在一天的创作满足感中。
到达公寓楼下时,梨璐突然想起什么:“啊,我忘了把色彩样本带回来了。”
风檐微笑:“不用担心,我已经让助理收好了。明天您还会来工作室吗?有几个细节我想与您进一步讨论。”
“当然,”梨璐点头,“我还想观察一下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线变化。”
“那么明天见。”风檐的目光在车内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今天真的很感谢,不仅为设计方案,更让我对色彩和空间有了新的认识。”
梨璐轻声回应:“我也从您那里学到了很多。晚安,风檐。”
“晚安,梨璐。”
上楼后,梨璐站在窗前,看着风檐的车缓缓驶离。她感到心中充满了一种创作的喜悦和一种莫名的期待。
而风檐在驾车回工作室的路上,忍不住绕道去了24小时文具店,买了一套高质量的水彩颜料和画本。回到工作室,他站在梨璐工作过的区域,感受着她留下的创作气息,然后开始尝试用色彩表达这一天的感受——那些光影、色彩,以及那双专注而热情的眼睛。
这一夜,两个创意灵魂都在色彩与光影的梦境中徜徉,期待着明天的相遇。
熬了一个晚上才写了这么点,其他的下周继续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色彩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