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的清晨,梨璐早早醒来,窗外天色微明,淡青色的天边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她躺在床上,回想起这一周与风檐的几次通话和邮件往来,都是关于艺术村项目的初步讨论。每次交流都让她对这位建筑师的专业素养和审美眼光更加钦佩。
手机突然响起,是风檐发来的消息:“早安,我已经出发,约半小时后到您楼下。今天山区可能较凉,建议带件外套。”
梨璐不由得微笑。他总是这样细心周到,这几天的接触中,她发现风檐外表冷峻,实则体贴入微。他会记得她喝茶不喜欢太烫,会在通话结束时提醒她早点休息,甚至会注意到她某次随口提到的对某种野花过敏的小事。
“谢谢提醒,一会儿见。”她回复道,然后从床上一跃而起。
半小时后,梨璐下楼时,风檐的车已经停在路边。他下车为她开门,今天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休闲外套和卡其裤,比平时的工作装扮更加随性,却依然风度翩翩。
“早安,”他微笑着说,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您今天看起来很精神。”
梨璐确实特意选择了适合户外活动的装束——浅色针织衫搭配牛仔裤和平底短靴,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早安。我们直接出发吗?”
“如果您还没吃早餐,我准备了一些,可以在车上吃。”风檐指向后座的一个保温袋,“我自己做的三明治和咖啡,希望合您口味。”
梨璐有些惊讶:“您还会做早餐?”
风檐轻笑:“建筑师也需要吃饭啊。况且,我喜欢烹饪,那也是一种创作。”
车上,梨璐打开保温袋,里面是精心制作的全麦三明治,夹着煎蛋、牛油果和新鲜蔬菜,旁边还有一壶热咖啡和两个杯子。三明治不仅美味,摆盘也十分精致,仿佛出自专业厨师之手。
“这太好吃了,”梨璐由衷赞叹,“您真的很有烹饪天赋。”
风檐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唇角微扬:“谢谢夸奖。我母亲是意大利裔,她坚信美食是表达爱意的方式之一。从小我就跟着她在厨房里转悠。”
梨璐注意到他说起母亲时语气中的温暖与怀念:“听起来您和母亲关系很好。”
“是的,她很特别。”风檐的目光变得柔和,“她是一位钢琴家,但认为厨房和音乐厅一样是创造美的场所。她说烹饪和音乐都需要节奏、和谐与激情。”
梨璐小口喝着咖啡,听着风檐讲述他的家庭故事,感觉两人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又拉近了一些。
车驶出市区,进入郊外公路。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建筑变为连绵的山丘和田野。秋日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为一切镀上金色的光芒。
一小时后,他们抵达目的地。艺术村选址位于一片山谷中,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小溪蜿蜒流过,环境清幽而充满自然之美。
“就是这里了,”风檐停好车,为梨璐打开车门,“怎么样?”
梨璐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彩:“太美了!这里的光线、空间感...一切都充满灵感。”
风檐从车后备箱取出一个文件夹和测量工具:“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地形和光照条件。艺术村将包括十二个独立工作室、一个展览中心、几个公共交流空间和住宿区。我希望每个空间都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并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
他们沿着小路向前走,风檐不时停下脚步,用专业仪器测量光照角度,或在笔记本上快速勾勒草图。梨璐跟在他身边,被他的专业性和专注度深深吸引。
“看那里,”风檐突然指向东面的一片小树林,“早晨的阳光穿过那些树木,会形成美妙的光影效果。如果在这里设置一个工作室,艺术家每天都能被这种自然的光影秀唤醒。”
梨璐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确实,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光点,随风轻轻摇曳,如同自然的舞蹈。
“太神奇了,”她轻声说,“您能一眼就看出这种可能性。”
风檐转头看她:“作为画家,您应该也能感受到这种美。”
梨璐点头:“我能感受到,但您能看到如何将它转化为建筑语言,这是不同的天赋。”
他们继续探索,风檐详细解释着他的设计理念:如何让建筑顺应地形而不是改变它,如何利用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减少能源消耗,如何创造既私密又开放的空间以满足艺术家的不同需求。
走到小溪边时,梨璐被水面上闪烁的阳光吸引,忍不住从包里取出随身携带的素描本和铅笔,快速勾勒起来。
风檐没有打扰她,而是安静地站在一旁观察。当他看到梨璐的画作时,眼中闪过惊喜:“您捕捉的不是眼前的景象,而是光在水面上流动的感觉。”
梨璐抬头微笑:“正如您所说,重要的是情感而非单纯的再现。”
她继续画着,风檐则在她身边坐下,也取出自己的素描本开始绘制。一段时间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笔,相视一笑,然后交换了手中的素描本。
梨璐发现风檐的画作精准而富有技术性,标注了各种角度和尺寸,但同时又不失艺术感,巧妙地捕捉了空间的本质。而风檐看着梨璐的素描,眼中满是欣赏:“您用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了这个地方的灵魂。”
这时,一阵山风吹过,梨璐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冷吗?”风檐立即注意到,脱下自己的外套递给她,“穿上吧,山区早晨确实比较凉。”
梨璐犹豫了一下:“那您呢?”
“我不怕冷,”他微笑道,不由分说地将外套披在她肩上,“要是您感冒了,我可就成了罪人。”
外套上带着他淡淡的雪松香气和体温,梨璐感觉一股暖意从外套蔓延至全身,不仅是身体上的温暖,更是心里的。
“谢谢,”她轻声说,将外套拉紧一些,“我们现在去哪?”
风檐指向远处一栋半废弃的传统民居:“那是这片土地上现有的唯一建筑,原本是个小农舍。我计划保留并改造它,作为艺术村的接待中心和公共交流空间。想去看看吗?”
“当然!”
农舍虽然有些破旧,但结构依然完好,传统的木梁和石墙散发着岁月的痕迹。风檐小心地推开门,引领梨璐进入内部。
阳光从窗户射入,在布满灰尘的空气中形成光柱。梨璐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光与影在空间内交织,创造出一种近乎神圣的氛围。
“哇...”她情不自禁地惊叹,“这太美了。”
风檐站在她身边,目光同样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有时候,最完美的设计不是创造,而是发现和尊重已有的美。”
他走向一扇东向的窗户,指着窗框的设计:“看这些传统的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先人的智慧令人敬佩。”
梨璐跟随他仔细查看建筑的细节,听着他讲解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她发现当风檐谈到建筑时,整个人仿佛在发光,那种对专业的热情极具感染力。
“我有个想法,”梨璐突然说,“在改造这个空间时,是否可以保留这些光阴的痕迹?不是完全修复如新,而是让历史与现代对话。”
风檐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正是我在思考的!比如这面墙,”他指向一处斑驳的墙面,“可以部分保留现状,只是加固结构安全。新旧并存,讲述时间的故事。”
他们在这个空间里待了将近一小时,讨论着各种可能性。风檐认真记录下梨璐的每个想法,不时提出专业建议将她的概念转化为可行的设计方案。
“您真的很擅长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设计。”梨璐钦佩地说。
风檐摇头:“不,是您的想法给了我灵感。艺术家和建筑师本该如此合作——感性与理性结合,创意与实践并存。”
离开农舍时,已近中午。阳光变得强烈,山间的雾气完全散去,展现出清晰的视野。
“饿了吗?”风檐问道,“我带了野餐的食物。”
他们在溪边一棵大树下找了个平坦的地方,风檐从车里取来野餐垫和篮子。篮子里装着各式精致的三明治、新鲜水果、沙拉甚至还有一小瓶红酒。
“您准备得太周到了。”梨璐惊讶地说。
风檐一边摆放食物一边说:“我认为用餐环境与食物本身同样重要。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用餐,食物也会变得更加美味。”
确实,在山川溪流的环绕中,简单的食物吃出了不寻常的滋味。两人边吃边聊,话题从专业领域扩展到更多个人兴趣。
梨璐了解到风檐除了建筑和烹饪外,还喜欢登山和摄影;而风檐也发现梨璐不仅擅长绘画,还对古典音乐和园艺有浓厚兴趣。
“我工作室的那些植物,或许能得到您的指点,”风檐笑着说,“我虽然喜欢植物,但照顾它们的技巧还有待提高。”
梨璐开心地点头:“我很乐意!植物和绘画其实很相似,都需要理解光、色彩和形态。”
午餐后,风檐建议去附近的一个观景台,从那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徒步上山的小路有些陡峭,风檐自然而然地伸出手协助梨璐。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梨璐感到一种安心的感觉。
到达观景台时,眼前的景色让两人同时屏住了呼吸——整个山谷在阳光下展开,溪流如银带般蜿蜒,远山层叠如画,天空湛蓝如洗。
“这就是未来艺术村的全景,”风檐轻声说,目光远眺,“我将在这里创造一個让艺术家们灵感迸发的地方。”
梨璐看着他被阳光勾勒的侧脸,忽然有一种冲动,从包里取出水彩和画本:“我能把此刻画下来吗?不仅是风景,还有您构想中的艺术村。”
风檐惊讶地转头:“您能从我描述中就想象出它的样子?”
梨璐已经开始调色:“我相信您的描述,更相信您的 vision。”
于是,在秋日的阳光下,梨璐作画,风檐则在一旁描述他脑海中的艺术村:那些依山而建的工作室,玻璃与石材结合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公共空间...
令人惊讶的是,当梨璐完成画作时,风檐发现她所画的与自己想象中的艺术村惊人地相似,甚至加入了一些他自己都未曾想到却十分巧妙的细节。
“这太不可思议了,”风檐凝视着画作,“您好像能读懂我的思维。”
梨璐微笑:“不是读懂您的思维,而是读懂您对这个地方的感情。您的每个描述都充满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尊重,我只是将那种情感转化为图像而已。”
风檐的目光从画作移到梨璐脸上,眼神深邃而温暖:“梨璐,您是个不可思议的人。”
梨璐感到脸颊发热,低头整理画具以掩饰自己的慌乱。这时,她注意到时间已经不早,太阳开始西斜。
“我们该回去了吧?”她轻声说。
风檐似乎有些遗憾地点点头:“是的,回去还需要一段时间。”
下山的路比上山时轻松许多,但风檐依然细心地走在梨璐稍前的位置,不时回头确保她安全。有一次梨璐差点滑倒,风檐迅速伸手扶住她的腰,两人瞬间靠近,目光交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
“小心,”风檐的声音比平时低沉,“这条路有些地方比较滑。”
梨璐点头,感觉被他触碰的地方仿佛有电流通过:“谢谢。”
回程的路上,两人都显得有些安静,各自沉浸在一天的体验中。梨璐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回想起这一天的每个细节,不由得微笑。
快到市区时,风檐打破沉默:“下周我们团队会开始初步设计,如果您有时间,希望能来参加我们的头脑风暴会议。您的见解会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我很乐意,”梨璐立即答应,然后稍作犹豫,“不过,我只是个画家,您的团队成员都是专业建筑师,我的意见真的有价值吗?”
风檐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认真:“梨璐,今天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您不仅提供了艺术家的视角,更展现了对空间和情感的深刻理解。相信我,您的参与对这个项目至关重要。”
梨璐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么,我会尽我所能。”
车停在梨璐的公寓楼下时,夜幕已经降临。风檐下车为她开门,注意到她仍然穿着自己的外套。
“外套...”梨璐突然意识到,准备脱下来还给他。
风檐轻轻按住她的手:“留着吧,下次见面再还给我。晚上还是有点凉。”
他的手覆盖在她的手上,温暖而坚定。梨璐抬头看他,在街灯的光线下,他的眼神柔和得让人心醉。
“那么...下次见。”梨璐轻声说。
“下次见。”风檐微笑点头,“谢谢您今天陪我考察,这是我最愉快的工地访问经历。”
梨璐笑着摇头:“该说谢谢的是我,让我体验了这么美好的一天。”
她转身走向公寓大门,到了门口又回头挥手。风檐依然站在车旁,目送着她,直到她进入大楼才驱车离开。
回到家中,梨璐脱下风檐的外套,小心地挂起来。那上面还残留着他的气息和这一天的记忆——山间的清风、阳光的温暖、溪流的声音,以及两人之间的那种悄然滋长的连接。
她走到画架前,开始将今天的感受转化为色彩和线条。画笔在画布上舞动,仿佛有自己的生命。这一夜,梨璐创作出了许久以来最富感染力的作品——不仅捕捉了自然之美,更捕捉了那种人与人之间微妙而美好的情感共鸣。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风檐,回到家中后也没有立即休息。他打开素描本,重新审视白天绘制的草图,但在空白页上,不知不觉画下的却是梨璐专注作画时的侧脸,阳光为她的轮廓镀上金边,神情宁静而充满灵感。
他凝视着素描,唇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个突然闯入他生活的女画家,像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他习惯秩序的世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色彩和可能。
风檐合上素描本,走到窗前望着城市的灯火。多年来的第一次,他感到一种期待的悸动——不仅是对一个新项目的期待,更是对与某人分享创造过程的期待。
夜空中星星闪烁,仿佛在见证着一个美好故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