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张弛后面的话,苏念禾一个字也没听清。
耳朵里像是塞了一团棉花,只有“深度专访”和“时砚之”这几个字在反复回荡,震得她脑仁发麻。胃里那袋凉栗子带来的沉坠感仿佛又回来了,甚至更加清晰。
“……苏同学?”张弛见她半晌没有反应,只是脸色微微发白地看着自己,不由得有些忐忑,又唤了一声。
苏念禾猛地回过神,指尖冰凉。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要拒绝:“对不起,我可能……”
“苏同学,你的文笔真的很好!”张弛急忙打断她,语气带着真诚的恳切,“这次大赛宣传很重要,我们特别需要像你这样能挖掘出人物和团队故事的人才。江州大学队是夺冠热门之一,时砚之队长更是备受关注,如果能做出一篇精彩的专访,对大赛、对学校宣传都是很好的素材。拜托了!”
他言辞恳切,眼神里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她能力的认可。
苏念禾到了嘴边的拒绝,忽然有些说不出口了。她不是不识好歹的人,对方是肯定她的能力,而且这确实是文学社安排下来的“任务”。
如果她此刻强硬拒绝,反而显得古怪,引人怀疑。
可是,去专访时砚之?
光是想到要面对面地坐着,以采访者的身份,去询问他关于比赛、关于团队、甚至可能关于他个人的问题……她就觉得呼吸都有些困难。那无异于将刚刚结痂的伤疤重新撕开,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地去审视下面的血肉模糊。
“我……”她张了张嘴,声音干涩。
“苏同学,你不用有压力,”张弛似乎看出了她的犹豫,连忙补充道,“采访提纲我们会一起拟定,主要是围绕项目和团队协作,不会涉及太多私人问题。而且,不止采访他一个队,还有其他几个重点队伍,工作量分摊下来,其实不多的。”
他顿了顿,又压低声音说:“而且,听说时队长本人比较……低调,不太接受采访。这次也是因为大赛规定和学校要求,才同意安排的。机会难得。”
低调?苏念禾在心里嗤笑一声。也是,他向来如此,不喜欢成为焦点,除了……在她面前,曾经短暂地闪耀过。
她垂下眼帘,看着自己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的指尖。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越是这样畏首畏尾,越是显得她还在乎,还没放下。
不就是一次采访吗?
就当是完成一个普通的作业,采访一个陌生的、优秀的学长。
她可以的。
苏念禾深吸了一口气,再抬起头时,脸上已经换上了一副属于“敬业撰稿人”的平静面具。
“好的,我明白了。”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稳,“采访任务我接受。麻烦你把相关队伍的资料和初步的采访时间安排发给我。”
张弛脸上立刻绽放出喜悦的笑容:“太好了!谢谢你,苏同学!我马上把资料发你邮箱!合作愉快!”
看着张弛欢快离开的背影,苏念禾挺直的脊背瞬间松懈下来,靠在冰凉的墙壁上,才发觉掌心已经沁出了一层薄薄的冷汗。
她拿出手机,点开邮箱,果然很快收到了张弛发来的资料包。她手指颤抖着,点开了那个标注着“江州大学代表队”的文件夹。
里面有时砚之的简单介绍:江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主修人工智能方向,辅修法学(看到这一行时,她的心还是被刺了一下),曾获……后面是一连串她看不懂的竞赛奖项和项目名称。履历光鲜得刺眼。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快速浏览着其他队伍的资料,试图用工作淹没内心的波澜。
接下来的两天,苏念禾把自己投入到前期准备中。她查阅了大量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普资料,努力理解那些参赛项目的核心概念,和宣传组的同学一起反复打磨采访提纲。她负责的三个队伍,她将江州大学队排在了最后,仿佛这样就能延迟那场不可避免的“审判”。
采访前一天,为了缓解紧张,也为了寻找一点灵感,她独自去了学校后门一家颇受好评的东北菜馆。这家店门面不大,但生意火爆,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酱香和醋香。
她点了一份招牌锅包肉,和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
当那盘色泽金黄、芡汁明亮的锅包肉端上来时,苏念禾的心情莫名好了一点。这是她来北方后最爱的一道菜之一。大片里脊肉裹着恰到好处的粉浆,炸得外酥里嫩,浇上酸甜适口的橙红色酱汁,点缀着细细的葱丝、姜丝和胡萝卜丝,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她夹起一块,咬下去。“咔嚓”一声轻响,酥脆的外皮在齿间碎裂,露出里面鲜嫩多汁的肉片,酸甜的汁液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刺激着味蕾,带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满足感。
这强烈而直接的酸甜,仿佛暂时冲淡了她心底那股复杂难言的苦涩。
她小口小口地吃着,感受着食物带来的最原始的慰藉。锅包肉要趁热吃,凉了,外面的酥皮就会变硬,口感大打折扣。就像某些关系和时机,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到最初的味道。
她忽然想到,明天采访时的自己,大概就像这盘锅包肉,需要维持一个“酥脆”体面的外表,包裹着内里可能并不那么“鲜嫩”的真实情绪,还得挂上职业化的、“酸甜”适中的表情。
这想法让她觉得有些可笑,又有些悲哀。
吃完饭,走出餐馆,北方的夜风依旧寒冷,但胃里的暖意让她似乎多了几分勇气。
回到宿舍,她打开电脑,最后一次核对明天采访江州大学队的提纲。问题都很常规,关于项目创新点、团队分工、遇到的挑战、对AI未来的看法等等。
她的目光落在最后一个问题上:“作为队长,如何平衡学业、创业(辰星科技)和本次比赛的压力?”
这是她自己加上去的,带着一点微妙的、连自己都不愿深究的试探。
她想看看,在提及“辰星科技”时,他会是什么反应。
是想证明哥哥说的都是真的?还是想窥探一点,他离开她之后,那段时间里她所不知道的生活?
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明天,她必须去面对他。
以一个采访者的身份,去面对那个曾经是她整个青春,如今却只是她采访对象之一的——时砚之。
苏念禾关掉文档,躺到床上,闭上眼睛。
脑海里不再是暮色雪光中模糊的身影,而是清晰地预演着明天可能发生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眼神交汇。
紧张依旧,但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冷静,也逐渐在她心底沉淀下来。
时砚之,明天见。
让我们看看,你到底变成了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