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70章 微澜渐起

泥阶 第70章 微澜渐起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柳湾乡民政办公室的日子,像窗外的溪流,看似平静无波,底下却自有其涌动不息的力量。周砥埋首于各类申请表、证明文件和汇报材料中,将每一份低保、每一项临时救助、每一个残疾等级评定都处理得一丝不苟。他的笔记本上,关于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梗阻、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记录得越来越厚。

变化悄然而至。一次县民政局下来检查工作,随机抽查了几份周砥经手的档案,从材料规范性到审批流程的严谨性,竟挑不出半点毛病。带队的副局长看似无意地问了句:“听说你们这新来的助理员,是以前在市里都挂过号的周砥?”

乡长老陈陪着笑:“是,是,周砥同志身体恢复了,回来继续为家乡做贡献,在基层岗位上很踏实。”

副局长点点头,没再多说,但检查结束后,却特意去民政办公室转了转,和周砥简单聊了聊当前农村低保认定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周砥话不多,但句句点在要害上,既反映了实际情况,又提出了一两条基于乡镇视角的、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副局长听完,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

没过多久,县里召开一个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征求意见座谈会,点名要柳湾乡派一位熟悉基层具体业务的同志参加。老谢主任以年纪大、眼神不好为由推脱,小赵资历太浅,任务自然落到了周砥头上。

会议在县政府会议室召开,参加的有县里相关科局干部、部分乡镇代表。周砥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听着各方发言。轮到柳湾乡时,他拿出准备好的笔记,没有空泛的议论,直接列举了当前救助政策在覆盖边缘群体、应对突发性困难、以及与其他扶贫政策衔接上存在的几个具体盲点和矛盾,并附上了来自柳湾乡的真实案例和数据。

他语气平实,甚至有些刻板,但所述问题尖锐典型,案例鲜活,数据扎实。会场安静下来,几个县局科室负责人的笔头动得飞快。主持座谈的县政府办副主任忍不住追问了几个细节,周砥对答如流,显然对情况吃得很透。

座谈会后没几天,县民政局内部下发了一份关于社会救助工作几个具体问题解答的通知,其中采纳了周砥提出的部分建议。文件传到柳湾乡,老陈乡长拿着文件,对着老谢主任咂咂嘴:“老周可以啊,闷声不响的,说的话县里还真听进去了。”

老谢扶了扶眼镜,哼了一声:“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但语气里少了些以往的轻慢。

周砥对此并无太多表示,依旧每天按时上下班,处理着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琐碎事务。但他开始有意识地梳理柳湾乡民政工作的整体情况,尤其是那些单靠乡里难以解决的系统性难题。他利用去县里报送材料的机会,不再办完事就走,而是会有选择地去相关科室坐一坐,聊一聊,不抱怨,只客观反映情况,探讨政策落地的可能性。他态度谦逊,情况摸得清,说话在理,几次下来,竟也和一些县里的股长、科员混了个脸熟,办起事来顺畅了不少。

与此同时,在省城,沈清荷的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杨国华案牵连出的系列**案件陆续进入司法程序,在全省干部队伍中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作为具体负责此案查办的骨干,沈清荷以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坚韧的意志和无可指摘的操守,赢得了上下一致的认可。在近期省纪委的内部调整中,她被正式任命为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她变得更加忙碌,时常加班至深夜,研判线索,部署调查,协调各方。偶尔在深夜片刻的闲暇里,她会想起周砥,想起那个在病房里苍白脆弱却又眼神执拗的男人。她给周砥打过两次电话,信号不好,电话那头的背景音里似乎总有鸡鸣狗吠或是村民说话的声音。周砥的声音听起来平和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乡音,简单说着乡里的琐事,身体恢复情况,却绝口不提过去的惊涛骇浪,也不问省里的风云变幻。

沈清荷能感觉到,周砥正在用一种最彻底的方式沉淀和扎根。她有时会闪过一丝疑虑,那样一场大风浪后,就此沉寂于乡野琐碎,是否消磨了他的锐气?但更多的时候,一种莫名的信心告诉她,泥泞之下的砥石,只会被冲刷得更加坚实。

一次,沈清荷带队到平湘市核查一条涉及市里某部门负责人的问题线索。工作间隙,市纪委的一位老同事私下问她:“清荷主任,听说你们查办杨国华案时,那个最早捅破天的梨安县干部,现在怎么样了?好像回老家了?”

沈清荷神色不变,淡淡道:“组织上自有安排。基层经历对干部成长很重要。”

对方识趣地不再多问。

沈清荷却上了心。结束在平湘市的工作后,她让司机绕了点路,车缓缓开进了梨安县城。她没有通知任何人,只是在县城那条主要街道上慢慢行驶。天色渐晚,街灯亮起,小城显得宁静而琐碎。她想象着周砥每日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奔波于各类民生琐事,与他在省里直面黑恶势力时的孤勇决绝,仿佛是两个世界。

车经过县民政局办公楼时,她下意识地多看了一眼。楼不高,有些旧,几个办公室还亮着灯。

她最终没有下车,也没有给周砥打电话。只是对司机说:“回省城吧。”

车子驶离梨安,窗外的景象从县城的热闹变为郊区的静谧,最后融入高速公路的无尽黑暗。沈清荷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她知道,周砥的路,需要他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去重新丈量。而她的战场,在另一个层面。两条线暂时平行,却终有交汇之时。

而在柳湾乡,周砥刚刚调解完一场因宅基地边界引发的兄弟纠纷,回到办公室,嗓子有些沙哑。小赵给他倒了杯水,佩服地说:“周哥,你真行,他们吵那么凶,你几句话就说明白了。”

周砥喝口水,摇摇头:“清官难断家务事,只是把道理和政策给他们掰扯清楚,剩下的还得他们自己琢磨。”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县里刚发下来的关于探索“村级民生服务员”制度的征求意见稿,仔细地看了起来,目光专注而沉静。

微澜已起,于无声处,正在积蓄着推动舟楫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