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7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泥阶 第7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柳湾乡的秋天,是收获与萧瑟交织的季节。稻田金黄,山野层林尽染,但风里已带了明显的凉意,吹刮着地上枯黄的落叶。周砥的日子依旧围绕着民政办的方寸之地和各个村落展开,但他处理事务的方式,却在细微处发生着变化。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处理好手头具体的申请和纠纷,开始尝试将那些散落在笔记本上的观察和思考,转化为更系统的工作建议。针对低保动态管理中信息核实难的问题,他摸索出一套“四邻印证 交叉比对”的土办法,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极大提高了认定的准确性。针对临时救助申请流程繁琐、时效性差的情况,他设计了一个简化版的紧急情况预审表,并与乡里主要领导沟通,争取到在一定额度内可以先垫付后补手续的灵活空间。

这些小小的改进,起初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甚至让习惯按部就班的同事觉得他“多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显现。柳湾乡的低保投诉率降到了全县最低,应急救助的响应速度明显快于周边乡镇。县民政局下来调研时,将这些做法作为“柳湾经验”进行了收集,虽然还未到全面推广的程度,但周砥这个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县局相关科室的汇报材料附件里。

一次,市里一位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轻车简从来梨安县调研,临时起意要到最偏远的乡镇看看真实情况,选中的正是柳湾乡。乡里措手不及,老陈乡长紧张得额头冒汗。

副市长看了乡敬老院,看了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随机走访了几户困难家庭。在走访中,他问得很细,从补助金额发放到看病报销比例,从冬季取暖到子女就业。老陈和几个乡干部答得磕磕巴巴,有些数据甚至前后矛盾。

走到最后一户,是一位独居的残疾老人。副市长照例询问各项补贴是否到位,生活有什么困难。老人耳背,答非所问。陪同的县民政局领导有些着急。周砥这时从后面走上前,蹲在老人身边,放大声音,用本地土话慢慢问,不仅问清了补贴发放分毫不差,还问出老人家里窗户漏风、夜里睡觉冷的小细节。

副市长看着周砥与老人自然熟稔的交流,又拿起桌上放着的、填写工整清晰的“连心卡”(上面有包村干部、医生、邻居的联系方式),问:“这个是谁搞的?”

老陈忙说:“是乡里统一要求……”

周砥接口道:“是统一要求,但我们乡根据实际情况做了细化,要求包村干部每月至少电话联系或上门一次,记录情况,确保真联系、真管用。”他顺手从旁边拿出该户的走访记录本,上面清晰记载着每次联系的时间、内容和发现的问题。

副市长翻看着记录本,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调研结束后,副市长在车上对陪同的县长说:“梨安的基础工作还是有亮点的,尤其是最偏远的柳湾乡,有些土办法看起来很笨,但很扎实,说明用了心。那个年轻干部叫什么?对情况很熟嘛。”

这话很快传到了县里。周砥并未因此得到什么 immediate 的奖励或提拔,但在县领导尤其是组织部门那里,他的“印象分”无疑增加了许多。一个在逆境中沉得下心、在基层中用得上劲、关键时刻还能顶得上去的干部,总是会让人多看一眼。

与此同时,在省城,沈清荷面临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升任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后,她直接面对的案子更加复杂,牵扯的利益方盘根错节,阻力也更大。杨国华案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新的线索又不断涌现, often 指向更高层级、更隐蔽的领域。她像一名经验丰富的舵手,驾驶着纪检这条大船,在暗流汹涌的海面上谨慎前行,既要坚定方向,又要避免轻易触礁。

她的时间被无数的会议、研判、谈话和报告填满,压力巨大,但她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把控能力。她越发沉稳练达,在纪委系统内,以其思路清晰、原则性强、又讲究策略著称。偶尔,她会在听取关于某个市县问题汇报时,下意识地关注一下是否有来自梨安县或者平湘市的信息,但周砥似乎彻底沉寂了下去,再无任何特别的消息传来。

她并不知道,就在她于省里运筹帷幄之际,周砥在柳湾乡的深耕,正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坚定的方式,为他下一步的“破土”积累着最原始的资本和最基本的底气。

转机来自一次意外的冲突。县里计划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快速通道,初步设计方案中,线路恰好穿过柳湾乡一片长势最好、涉及农户最多的果树林,且补偿标准偏低。消息传来,群情激愤,村民们聚集到乡政府,情绪激动。

老陈乡长焦头烂额,一边是县里的重点工程,一边是群众的切身利益,两边都得罪不起。他召开紧急会议,干部们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个好办法,要么主张强硬压下去,要么建议把矛盾往上交。

眼看局面要失控,一直沉默的周砥开口了。他没有直接谈补偿,而是摊开地图,指着规划线路问:“这个方案是基于什么做出的?有没有比选过其他线路?比如从西边荒坡地带绕行的成本会增加多少?对果园的毁坏和带来的补偿压力,与增加的建设成本之间,有没有做过综合评估?”

他接着拿出了一摞数据,是近几年柳湾乡果树种植的规模、产值、带动就业情况,以及受影响农户的家庭构成和收入来源分析。“这不是简单的补偿问题,是关乎几十户家庭生计和乡里一个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需要更扎实的数据和更合理的比选方案,才能向上级争取更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在执行和对抗中二选一。”

会议室安静下来。周砥提出的思路,跳出了非此即彼的困境,指向了问题的源头——规划方案本身是否最优。

老陈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老周,你说得有理!可是……县里定下来的方案,我们能质疑吗?而且时间这么紧……”

“我们不能直接否定,但可以提供补充材料和参考建议。”周砥沉声道,“给我两天时间,我带人把西线方案的初步勘测数据和成本粗算拿出来,做个对比分析。”

两天后,一份数据详实、对比清晰的报告放到了县交通局和主要领导的案头。报告没有否定原方案,只是客观呈现了西线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原方案对地方产业和民生的巨大影响,并附上了恳请县里综合考量、酌情优化线路或提高补偿标准的建议。

这份报告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县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最终,县长拍板,要求设计单位重新进行线路比选论证。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可知,但柳湾乡避免了直接冲突,争取到了缓冲期和话语权。

这件事,让周砥在梨安县不少干部眼中的形象,从一个“埋头办事的老黄牛”,变成了一个“有点想法、还能解决问题的干才”。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周砥在柳湾乡这片看似沉寂的土地上,凭借一件件琐碎实务和关键时刻的担当,悄然积累着再次起步的动能。

他依旧每天骑着旧自行车奔走于乡间,但目光所及,已不再仅仅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仿佛能感觉到,脚下这条泥泞的乡路,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着更远处延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