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69章 民政琐碎

泥阶 第69章 民政琐碎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昭苏省平湘市梨安县柳湾乡政府的民政办公室,位于办公楼一层最西头,窗外正对着锅炉房的煤堆。夏日里,即便开着窗,也难免沾上些煤灰,空气里总浮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硫磺味儿。

周砥就坐在靠窗的那张旧办公桌后。桌子漆面斑驳,腿脚有些不稳,垫了块木头楔子。他身上的蓝灰色夹克洗得有些发白,袖口看得出磨损的痕迹。这是出院后,组织上的安排——柳湾乡民政办公室助理员。级别没动,但实打实地回到了最基层的起点,淹没在繁琐具体的民生事务里。

办公室里还有两个人:主任老谢,是个快退休的老乡镇,头发花白,鼻梁上架着深度眼镜,大部分时间都在看报纸或者眯着眼打盹;另一个是干事小赵,刚毕业分来的小姑娘,充满干劲但经验不足,时常被各种条条框框和突发状况弄得手忙脚乱。

周砥回来,没引起什么波澜。乡里人只知道他大病一场,休养了很久。有人私下猜测他是不是得罪了人被发配回来,但看他样子平静,也就没了探究的兴趣。大家更关心的是自家的低保能不能评上,救济款什么时候发。

他的工作内容琐碎得近乎枯燥:审核低保申请材料,核对收入证明,走访困难家庭;登记残疾证办理,解释优抚政策;处理邻里纠纷扯皮拉筋,甚至谁家老人去世要开证明,也找到这里。表格如山,证明如海,每一个数字、每一句话都关系到一家一户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差错。

小赵起初有些怕他,毕竟听说他以前是干过“大事”的。但很快发现,这位周助理沉默寡言,做事却极有章法。他审核材料慢,但一遍过去,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能挑出来;他去走访,不像有些人走马观花,而是真的坐下来,听人家倒苦水,把情况摸得透透的;遇到政策不清、部门推诿的难题,他不急不躁,一遍遍打电话沟通,或者亲自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去县里对口部门问。

一天,坳下村一个老汉来闹,说儿子的残疾证办不下来,跑了几趟都没结果,气得在办公室里拍桌子。小赵急得脸通红,解释政策条文,老汉根本听不进去。

周砥放下手里正在核对的低保名单,走过去,给老汉倒了杯水。“老伯,您别急,坐下慢慢说,是哪一步卡住了?”

他声音不高,带着病后初愈的沙哑,却有种奇异的安抚力量。老汉看着他平静的眼神,火气莫名消了些,絮絮叨叨说起来。原来是医院出具的鉴定证明格式有点问题,县残联要求重新开,来回折腾。

周砥听完,没多说什么,拿起电话直接打到县残联□□科,沟通了几句,然后对老汉说:“老伯,明天我正好要去县里送材料,您把现有的证明都给我,我帮您去对接一下。应该不用重开证明,补个说明就行。”

老汉将信将疑地走了。小赵小声问:“周哥,这能行吗?那边可是出了名的难说话。”

周砥只是淡淡回了句:“按规定确实不用重开,他们怕担责任而已。我去说。”

第二天,他果然把事情办妥了。老汉后来特意提了一篮子鸡蛋来感谢,周砥推辞不过,收下后转身就让小赵悄悄按市价把钱塞回了老汉家的门缝。

这类小事渐渐多了起来。周砥不像有些人把“关系”挂在嘴上,但他做事靠谱,有难处真上,又讲道理,慢慢地,乡里各个村的人都知道民政办新来的周助理是个“能办事、讲规矩”的人。连乡里其他办公室的同事,遇到政策上吃不准的,也习惯来问他一句。

老谢主任依旧看报打盹,但偶尔睁开眼,看看伏案疾书的周砥,或者听他耐心地给来访群众解释政策,浑浊的眼睛里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

周砥自己却仿佛彻底沉入了这片“泥泞”之中。他不再梦见车祸的惨烈和医院的惨白,梦里更多的是各种表格数字和村民的脸庞。身体的疲惫是实实在在的,但另一种力量,却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悄然滋生。他熟悉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褶皱,知晓每一个政策落到这褶皱里会激起怎样的水花。这种“知晓”,不再仅仅是过去那种基于经验和魄力的判断,更增添了一份基于无数细节和深切体察的沉静力量。

他甚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系统梳理民政各项业务中的堵点和难点,以及政策与实际脱节的地方,密密麻麻地记在一个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上。没有宏大的建议,只有一条条具体的、可操作的观察和想法。

傍晚,他常推着自行车在乡间路上走。看到渠水漫灌,会停下看看是不是哪段沟渠堵了;看到老人颤巍巍地挑水,会记下这个村子是不是自来水还没完全入户。

一场暴雨过后,周家坳村一段土路被冲垮了,影响几户人家出行。村里报上来,等着乡里想办法。周砥下班后,自己踩着泥泞去看了现场,估摸了工程量,回来连夜写了个简单的情况说明和建议申请少量应急资金的报告,第二天一早就放在了老谢主任桌上。

老谢扶着眼睛看了半天,慢悠悠问:“这点小事,也值得打报告?村里自己不能凑合修修?”

周砥平静地回答:“谢主任,路不大,但关系到几户老人出行安全和秋收运输。申请资金不多,但走了程序,以后审计巡查都清楚。而且,这也是我们民政该关注的民生小事。”

老谢盯着他看了几秒,没说什么,拿起笔签了“拟同意,请乡长阅示”。

报告送到乡长那里,很快批了。钱不多,但路很快修好了。村里人没想到这么件小事,乡里这么快就解决了。

周砥的名字,在一次次的“小事”中,像春雨渗入泥土一样,重新一点点浸润回柳湾乡的日常里。没有张扬,没有喧嚣,只有日复一日的具体和坚持。

他坐在民政办的旧椅子上,窗外煤灰依旧,表格如山。但他知道,自己正在重新学习如何走路,如何在这最具体、最微末的“泥阶”上,踩下最坚实的脚印。这第一步,必须稳,必须沉,必须沾满最基层的泥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