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121章 基石

泥阶 第121章 基石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红旗水库那略显浑浊却无比珍贵的蓄水,如同给焦渴的柳湾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距离彻底解除旱情尚远,但希望的光已然刺破绝望的阴霾。上下游村庄之间紧绷的对立情绪,在这场共同奋战的汗水与泥泞中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一种基于生存需求的、脆弱的共同体意识悄然滋生。

周砥没有让这股来之不易的凝聚力消散。他趁热打铁,以乡政府的名义,牵头成立了“柳湾乡水资源统筹管理临时委员会”,成员由上下游各村推举的代表、乡水利站技术人员、农业站专家共同组成。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就是依据勘测数据和作物、鱼塘的紧急程度,制定出一套极其严苛却相对公平的用水配额和轮灌方案。

方案公示那天,各村村委会前的公示栏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有人庆幸,有人抱怨,但更多的是沉默的接受。在生存面前,绝对的公平是奢侈,相对的公道已是难得。周砥的名字,在一次次的争议协调和方案解释中,与“公道”和“担当”紧紧联系在一起。

抗旱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和卓有成效的危机处理能力,为周砥赢得了极高的民间声望,也引起了县委主要领导的格外关注。县委书记在全县抗旱救灾总结大会上,多次点名表扬柳湾乡和周砥,称其“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干部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

然而,官场的逻辑从来不止于政绩本身。表面的赞扬之下,是更为微妙的权力博弈和资源再分配。

马副县长对周砥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公开场合,他从不吝啬对周砥的肯定,甚至在一些会议上主动为柳湾乡争取资源,姿态做得十足。但私下里,他与周砥的接触却变得更加程式化和保持距离。周砥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层看不见的隔阂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因为周砥声望的提升而变得更加厚重和警惕。马副县长需要周砥的政绩来装点他自己的门面,却又忌惮周砥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可能带来的威胁。

这种忌惮,很快体现在了实际工作中。县里下拨的抗旱救灾资金和后续的项目扶持,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拨付流程异常繁琐缓慢。一些原本已经达成意向的对口帮扶单位,也突然变得犹豫不决。周砥心里明白,这是某种无形的“调控”开始了,既要用水,又要防洪。

对此,周砥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淡定。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急切地去县里争抢,而是将工作重心彻底下沉,专注于巩固柳湾乡内部的根基。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动将“水资源统筹管理临时委员会”制度化、常态化,将其发展为“柳湾乡生态农业协调发展理事会”,不仅管水,还统筹协调养殖技术推广、病虫害联防联控、生态品牌打造、市场信息共享等事宜。理事会章程经过反复磋商,明确了各方权利义务和议事规则,王老五等一批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实践经验的骨干被选入其中。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老百姓自己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而不是事事都等着乡政府、等着县长。”周砥在理事会成立大会上如是说。这看似放权、甚至有些“无为而治”的做法,实则是在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乡村治理架构,将政府的引导与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

第二件事,他大力推广西山沟试点的“菌-草-渔”生态循环模式。利用抗旱期间凝聚的人心和理事会平台,他组织大规模的现场观摩和实操培训,聘请省所专家进行系统授课,甚至引入小额信贷担保,鼓励养殖户进行塘基改造和水生植物种植。越来越多的鱼塘开始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水质改善,养殖成本下降,鱼品质量提升,虽然过程缓慢,但趋势已然形成。

第三件事,他启动了对全乡闲置资产和资源的摸底普查。废弃的校舍、厂房、荒芜的山地、甚至那些被清理出来的非法侵占的集体土地,都被登记造册。他心中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利用这些资源,引入外部资本或培育本地合作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让柳湾乡的绿色产品走出大山,创造更高的价值。

这些工作琐碎、具体,短期内难以看到耀眼的政绩,却如同打地基,一砖一瓦,夯实着柳湾乡长远发展的基础。周砥沉下心来,几乎常驻在乡里,奔走于各村之间,皮肤晒得黝黑,裤脚常沾泥点,与农民坐在田埂上聊天的时间远远多于坐在办公室听汇报。

妻子从县城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心疼和抱怨:“人家当官是越当越清闲,你是越当越像农民。孩子都快不认得你了。”

周砥握着电话,看着窗外夕阳下刚刚灌浆的稻田泛着金光,心中歉疚,却语气坚定:“等咱们柳湾乡真的变了样,孩子会为他爹骄傲的。”

期间,县里组织了一次副科级干部培训班,名额紧张,机会难得,是拓展人脉、接近领导的绝佳机会。党委老韩特意提醒周砥争取一下。周砥想了想,却推荐了乡里一位年轻有为的副书记去参加。“我走了,理事会好多事刚起步,我不放心。让年轻人去多见见世面也好。”他对老韩说。

老韩看着他,目光复杂,最终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他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年轻的搭档,有时觉得他锋芒太露,有时又觉得他沉潜得过深。

周砥并非不懂人脉的重要性,但他更清楚,在当前的微妙局势下,远离县城的漩涡,扎根本土做出实实在在、让人无话可说的成绩,才是他最硬的底牌,最稳的基石。他是在用时间换空间,用实绩对抗无形的压制。

他的蛰伏和务实,似乎起到了一些效果。县委书记在一次下乡调研途中,突然改变行程,轻车简从来到了柳湾乡,直接深入鱼塘和稻田,与村民随机交谈。看到水质清澈的塘口、长势良好的水稻、还有村民提起周砥时那朴素的赞誉,书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没有通知乡里,却在离开前,让秘书给周砥打了个电话:“周砥同志,书记让我转告你,沉下心来做事,很好。柳湾乡的局面来之不易,要珍惜,要巩固。”

一句简单的转告,传递的信号却非同一般。周砥知道,他选择的这条路,走对了。

就在周砥以为可以继续稳步推进时,一个从市里传来的消息,再次打破了平静:由于在抗旱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和生态农业探索的显著成效,柳湾乡被市里初步选为“昭苏省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新现场会”的备选参观点之一!

这意味着,柳湾乡和周砥的工作,将有机会直接呈现在省市领导面前!

机遇巨大,压力也空前。消息传来,柳湾乡政府内部一片沸腾,但也有人暗自担忧——以柳湾乡目前的基础,能经得起如此高规格的检阅吗?万一出点纰漏……

周砥接到通知,沉默了片刻,眼中却燃起灼人的光芒。

他知道,这是一次大考,一次将他四年乡长任期内所有努力、所有得失、所有恩怨都放在放大镜下审视的大考。危机中蕴藏着最大的机遇,这或许就是他等待已久的,破局的关键时刻。

他拿起电话,声音沉稳有力:“通知全体班子成员,立刻开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