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120章 星火燎原

泥阶 第120章 星火燎原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孙伟案的余波在梨安县官场荡漾许久,最终以孙伟数罪并罚被判重刑、财政局农业科长锒铛入狱告一段落。更深处的暗流似乎暂时隐匿,马副县长等人变得更加谨慎收敛,对柳湾乡的支持变得“无可挑剔”,仿佛之前的刀光剑影从未发生。

周砥乐得抓住这难得的平静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生态养殖的推广和示范园区的建设中。有了资金和政策的初步支持,加上王老五等示范户实实在在的收益摆在眼前,观望的养殖户们纷纷心动。互助小组迅速扩大,技术培训一场接一场,柳湾河沿岸的鱼塘水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善,曾经弥漫的饲料异味和死鱼腥臭渐渐被水草和泥土的清新气息取代。

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冲突,却以一种更尖锐、更复杂的方式,将周砥推到了风口浪尖。

冲突的源头,依旧与“水”有关,却不再是污染,而是争夺。

柳湾乡地势西高东低,柳湾河自西向东穿乡而过。往年雨水充沛,上下游虽有小摩擦,但尚能相安无事。今年入夏后,昭苏省遭遇罕见干旱,柳湾河水位持续下降,几近断流。水稻正值抽穗灌浆的关键期,果树也需要大量水分,养殖塘更是一刻离不开水。水资源骤然成了关乎生死存亡的命脉。

上游的西山村,凭借地理优势,筑坝拦水,几乎截断了流向中下游的河水。中游的几个村眼看着稻田开裂、鱼塘见底,急红了眼,联合起来要去上游扒坝放水。西山村则男女老少齐上阵,日夜看守水坝,声称谁敢动坝就跟谁拼命。双方情绪对立,械斗一触即发。

消息传到乡里时,周砥正在生态园区查看新引进的水生植物净化区。他立刻丢下一切,带着几个干部火速赶往西山村。

现场已是剑拔弩张。上百号村民聚集在狭窄的河岸两边,锄头、铁锹、鱼叉在烈日下闪着寒光,叫骂声、哭喊声、孩子的惊哭声混杂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焦灼和人心躁动的火药味。

“凭什么不给我们水!鱼都快死光了!” “你们上游的吃饱,我们下游的就该死吗?” “敢扒坝!就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周乡长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匆匆赶来的周砥身上。愤怒的、哀求的、绝望的、挑衅的眼神,如同无数支箭矢射向他。

“乡亲们!冷静!都把家伙放下!有话好好说!”周砥毫不犹豫地冲入双方对峙的中央地带,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乡长!你给评评理!他们这是要我们的命啊!”中游李家洼的李老栓扑过来,抓住周砥的胳膊,老泪纵横。 “评什么理!天不下雨,我们上游的水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放了水,我们的庄稼怎么办?”西山村的村支书梗着脖子吼道,他脸上还有一道新鲜的血痕,显然刚才已经发生了推搡。

周砥的心沉到了谷底。这不是简单的邻里纠纷,这是天灾之下最残酷的生存资源争夺,没有对错,只有你死我活。行政命令在此刻苍白无力,强行压服只会积累更深的怨恨,酿成更大的祸患。

他爬上旁边一个废弃的碾盘,高举起双手:“乡亲们!听我说一句!我知道大家难!庄稼等着喝水,鱼塘等着救命!老天爷不开眼,但我们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打输了坐牢,打赢了赔钱,最后谁都活不了!”

人群稍微安静了一些,但敌意并未消散。

“道理谁都懂!可水就这么多!怎么办?!”有人喊道。

“怎么办?想办法!”周砥目光扫过一张张焦灼的脸,“堵坝不是办法,扒坝也不是办法!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打架,是找水!是节约每一滴水!是合理分配每一滴水!”

他跳下碾盘,直接走到河床边,指着几乎见底的河床和那道简陋的土坝:“这坝,必须打开一个口子,让水先流下去一点,救下游鱼塘和快要旱死的禾苗的急!这不是让步,这是救命!但上游的稻田,乡里也不会不管!”

他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西山村支书:“老书记,你立刻组织人,估算一下你们村稻田最低的维持水量需要多少。李老栓,你们也一样,估算鱼塘和急需灌溉的作物最低需水量。乡水利站的技术员就在这里,马上给你们做测量计算!”

他又对身后的乡干部吼道:“立刻排查全乡所有的机井、山塘、水库,还有没有潜在水源!动员所有抽水设备,能多抽一滴是一滴!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求援,请求协调周边乡镇水源支持和技术指导!”

他的指令一条接一条,清晰果断,不容置疑。混乱的场面渐渐被控制下来,人们的注意力从对抗转向了求生。

“可是……水放了,我们……”西山村支书还在犹豫。

“损失,乡里想办法补偿!”周砥斩钉截铁,“我已经向县里申请紧急抗旱救灾资金!但前提是,不能再发生冲突!谁再动手,补偿一分没有,还要依法处理!”

胡萝卜加大棒,暂时稳住了局面。在水务技术员的指导下,土坝被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可控的口子,混浊的河水缓缓流向下游,虽然微弱,却带来了生的希望。双方村民在干部的监督下,暂时偃旗息鼓,开始配合进行需水量测算和寻找水源。

周砥嗓子冒烟,汗水湿透了衬衫,一刻不停地协调、指挥、安抚。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缓解,根本问题远未解决。干旱持续,水源枯竭,矛盾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深夜,临时指挥部设在西山村村委会,电话铃声、汇报声、争论声不绝于耳。汇总上来的情况比预想的更糟:全乡水源极度匮乏,机井出水不足,远水难解近渴。县里的支援有限,周边乡镇同样焦头烂额。

“乡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算我们把所有水都均分,也撑不了几天。”水利站长声音沙哑,满脸疲惫。

周砥盯着墙上那张巨大的柳湾乡水系图,目光锐利得像要把它刺穿。他的手指突然点在图上一点——那是乡里早已废弃多年的一座小型水库,位于西山沟上游更深的山坳里,因为淤积严重、年久失修,早已被遗忘。

“红旗水库!能不能紧急清淤扩容,哪怕恢复一部分库容,也能顶大用!”

水利站长一愣,苦笑:“乡长,那工程不小,而且需要钱、需要时间,还要协调占地……”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周砥打断他,“钱我想办法!人力我们有的是!现在全乡的劳力都在为水发愁!你立刻带人去做勘测,做方案,估算工程量和时间!我去做群众工作!”

说干就干!周砥连夜召集上下游各村支书、主任开会,将修复红旗水库的设想和盘托出。起初争议巨大,上游担心水库修好先给下游用,下游担心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怕耽误了眼前抗旱。

周砥站在桌前,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重而有力:“我知道大家各有各的算盘!但请你们看看窗外!看看地里快旱死的苗!看看塘里快渴死的鱼!再不下雨,我们所有人一起完蛋!红旗水库,不是给哪个村修的,是给我们柳湾乡修的!是给我们子孙后代修的!现在修复,是为了一起扛过这场灾!以后就是咱们乡抗旱保收的家底!”

他拍着桌子:“我周砥把话放在这儿!水库修复期间,由乡里统一协调现有水源,按最急需的原则分配,绝对公开公平!水库蓄水后,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和最关键的生产用水,具体方案各村协商,乡里监督!谁要是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挡了大家活路,别怪我周砥不讲情面!”

他的决心和气势震慑了所有人。更重要的是,他给出的是一条看得见的活路。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权衡,最终各村达成了共识:齐心协力,修复水库!

天蒙蒙亮,柳湾乡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村民,扛着锄头、铁锹、推着小车,如同战争年代的支前队伍,浩浩荡荡开赴深山里的红旗水库。没有动员令,没有报酬,为了生存的希望,上下游的村民第一次暂时放下了恩怨,共同奋战在淤积的库底。

周砥挽起裤腿,第一个跳进泥泞的库底,抢过一把铁锹就干。乡干部们、各村支书们紧随其后。

阳光下,汗水混着泥水,号子声震天动地。一场险些酿成流血冲突的群体**件,在周砥的果断处置和因势利导下,硬生生转化为一场悲壮而又充满希望的自救行动。

消息传开,县里大为震动。县委书记亲自打来电话,高度肯定了柳湾乡的做法,要求全县学习这种“不等不靠、团结抗旱”的精神,并紧急调拨了一批救灾物资和资金。

一周后,当清澈的山泉水终于再次涌入初步清淤扩容的红旗水库时,岸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周砥站在人群中,看着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水面,看着村民们黝黑脸上绽放的笑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以及一种更深刻的成就感。

这场抗旱救灾,让他真正赢得了柳湾乡百姓的民心,也让他在县领导心中留下了“能扛事、能破局”的深刻印象。

星火,已然燎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