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14章 第 14 章

能工巧匠(工)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这间织房面积约有两百来平,房内分两竖排一共支放有八张织布机。

房内的织布机,相比后世作为民间艺术品展示的老式织布机,要显得复杂精致很多,而且也更高更大。

宽度能让两个织匠并排而坐协作织布。不过织布机上正织着的布匹,布幅不宽,只用杨温一个织匠就行。

至于高度,织布机旁边摆着一架可推动的木楼梯,得爬上去站在楼梯平台上,才能进行复杂的提经织花动作。

毕竟要在织布时就运用彩线、金线或银线来做纬线,进行局部盘织、经纬变化等操作,从而织出妆花锦缎、本色花锦缎和金银锦缎等,各式华丽绫罗绸缎,普通织布机是满足不了这么多花样的。

杨绦一眼看出,家里的那两台织布机和这些复杂高大的织布机,核心结构和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论复杂精致程度,却绝不可相提并论。

不过,他以后开办纺织作坊,并不打算用这样的织布机。

因此这些织布机看一看也就罢了,用不着研究复制。

像朝廷中央和地方的织造局,都是服务于皇室和朝堂百官等权贵之人,自然追求极致的精美华丽。

从这些地方织出来的布匹,都是上用或官用,以及用于赏赐和祭祀礼仪等,原就不是给平民百姓用的。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在精美华贵方面,杨绦自认竞争不过官营织造局。而且他以后要做的纺、织、染生意,最终面向的顾客群体是普通百姓,或许再包括小富、小官之家。

完全不必用上这样的织布机,不必追求布匹的富贵华丽。

杨绦环视这间织房,走神如此想到。

这时,杨温又告诫道,“一起做工的牵经匠、打线匠和挽花匠,待会儿就来,你嘴勤快些,见着面了要喊人。”

“嗯,好。”果然,织布机上虽只有半匹布,但其繁复华丽的花纹已能窥出大概,仅凭一个人不容易织出来,怕得几人合作才行。

何况这么大一台织布机支放在这里,显然一个工匠是玩不转的。

牵经匠、打线匠、织匠和挽花匠,至少四个人合作,才能织出这一匹华丽的布来。

“要织多久,这匹布才能织好?”

“三班工匠都不出一点差错,一切顺利的话,一个半月就能织完。不过一般地,一匹布得要两个月才能织完。”杨温回答。

像杨温这样的工匠,每月只应役十天,那其余二十天的时候,织造局里就不开工了吗?任由机杼闲置?

显然是不可能的,会有另外的工匠来轮班。一个月,轮换三班工匠,一匹布至少经手了十二个人。

辰时刚至――及早上七点钟一到,那些还没来的工匠,纷纷踩点来上工了。

和杨温一班做工的牵经匠、打线匠和挽花匠,分别姓赵、钱、周。

看年龄,有比杨温大的、也有比他小的,但杨温是甘愿做小弟,一律让杨绦喊他们为‘伯父’,而没有喊‘叔父’的。

杨绦什么也没说,乖乖地喊人:“赵伯父,钱伯父,周伯父。”

赵钱周三人浑不在意,懒洋洋的‘嗯’了一声就算是回应,周姓挽花匠甚至都没打算应声。

不过杨绦的样貌长开后,或许会不符合时下主流审美,男眉女目又精致会显得妖气,不是世人推崇的忠厚或清雅长相。

没撑得起这副相貌的气质威势,多半就落入了下流不正经的下乘,不过现在芯子是杨绦的话,就不一定了。

但因他这具壳子还小只十二岁,样貌精致了一点却也不出格。周姓挽花匠见了杨绦,还觉得这小孩儿蛮可喜可爱的,这才应了一声:“嗯。你叫什么名?”

“杨绦,丝绦的绦。”

“嗯,好好学。”周姓挽花匠能额外叮嘱一句,已经是给了面子,没再继续说话。

几人互相打过招呼,接下来就开始织布了。

工匠做工时禁闲话,但只要不过分,边做工边以‘商讨技艺’的名义交流几句,杨管工巡视时也不管。

赵、钱、周三人,就一边做工一边聊天,有说闲话也有聊织布盘花等正事相关,很是熟稔。

但从头至尾三人闲聊,都没有杨温参与。

杨绦观察得出,另外三人倒不是故意孤立或排斥他爹,而是他爹不善聊天或没费心思去融入,久而久之就被边缘化,同班的另三人自然不会有事没事都找他闲聊了。

显然,这样的状态是不利的,万一有什么事都没人帮忙搭句嘴的。

但还是那句话:初来乍到,先别忙露头。

他一个新来幼匠,又矮一个辈分,想要一见面就和这些叔伯们打成一片成为忘年挚友,简直是在说梦!得循序渐进。

哪怕全力发挥他的交际技能,也可以做到,但那就太显眼了。在不知道杨管工等人,究竟是喜欢机灵活泼、还是喜欢老实话少的人之前,不宜妄动。

之后,杨绦就安静地站在一旁,多看多学。

有需要他时就去跑个腿、搭把手,或者给杨温揉一揉酸疼的手腕肩背。

怕污了布匹,杨绦中午就跟着杨温来到织房外,蹲在屋檐下干啃两个窝头权当午饭。

之后也没多歇息,就又跟着杨温上工去。

到申时末即下午五点钟时,终于散工。

出门离开时,经历了比早晨上工更严厉的搜检,没让工匠带出哪怕一个蚕茧、一缕丝线或指尖大一块布。

早上七点上工,下午五点散工,一天做工十个小时。

真可谓‘每日绝早入局,抵暮方散’,匠户中住坐匠的日子也并不轻松。

不过比起轮班匠,住坐匠又还算好的了。

像杨家以前是轮班匠时,隔上一年就要入京去服役三个月,期间没有任何银盐粮等酬劳。往返的盘缠干粮自备,在京服役时吃住也是自理。

进京应役的那一年,当年一整年的辛苦都要搭进去,甚至还要赔些往年存下的钱粮老本儿。

住坐匠的话,虽然每月必须入局应役十天,却不是无偿的,或多或少会有些盐粮补贴。

最重要的是,不用隔一年就千里迢迢进京一次,盘缠干粮和在京吃住的花费也就省下了。

不过呢,匠户相比于民户还有两处优惠:一是匠户可免除杂泛差役,但正役和税粮比照民户缴纳、不能免除,可匠户一般没有田产,也就只用交丁税以及服正役。

二是应役之外的日子,工匠可以在家造作自由买卖,却不必交商税。

商户行商,以及城市中在特定几处市上摆摊或开店的,才需要交商税。

像是普通农户,拿点自家田里出产或农副渔货物出来卖,是不用交商税的。

匠户同理,在家造作的产出拿去买卖,同样不用交商税。

杨绦琢磨着,日后他承袭了杨家的匠籍户籍,如果开办一个纺织作坊雇佣匠户工匠,而他本人也参与劳作,似乎也符合工匠在家造作、自由买卖的条件……

那不就可以寻隙免了商税!!

商人暴利,本朝商税可不轻,若是能免去了商税……

转念又一想,虽然合理合法,但他以后若真的要凭着匠户户籍获得商税豁免,想来也少不得一番上下打点。

等以后杨谦科举有成,自家就有靠山了的话,这事会更加容易些。

杨温见二儿子走路心不在焉,以为他是经历今天一整天的上工,生出了退意。

那怎么使得?三年后他还指望这二儿子接过他的担子呢,就像当初他接过老爷子的一样。倘若真心生退意,不能心甘情愿好好学技艺,三年之后不一定能转为正匠……

那怎么行!于是杨温劝道:“匠户虽在下九流之列,但也只是名声不好听罢了,论起实惠来,那些农户都未必有我们好过。”

杨绦回过神来,配合地发问:“为什么?”

“你只看我们每月的好处!自今以后你我父子两一起上工 ,每月只用上工十天,就一共能领到五斗五升的稻米、半斤盐……虽然不能全拿回家,但也约莫能有三斗米和二两盐。”

杨绦心里默算,这时的三斗米,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近四十斤米,够一家六口人吃上好几天了。

“你娘持家有道,二两盐一个月也能够用,三斗米卖掉两斗后买回来粗粮,粗粮细粮夹着吃,一个月的口粮也就够了。”

“你看有哪家平常农户,能吃食无忧的?早起晚归,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辛辛苦苦一整年,却不还是常有饿死的?就算没饿死,也是饥一顿饱一顿。”

杨绦当然知道,杨温口中的该是佃租地主土地耕种的农户,不仅要给地主交地租,还得给朝廷交夏秋两季田赋,又还有丁税、正役、杂泛差役、苛捐杂税……等等,饥一顿饱一顿不饿死人,还真是能干的了。

那些自家有三五亩地的农户,就不会这么难过了。

但如果不是有四五十亩以上田地的小富农、小地主,也未必比寻常匠户好过到哪里去。

“我们用十天就挣够了一家一整月的口粮,剩余二十天就能在家织布卖钱。我们家如今两架织布机每天不停,一个月也能织出至少两匹不粗不细的上等布来,把布拿去布店卖掉,二两银子也就到手。”

不然家里如何养得起两个读书人?占李仙工家的便宜,白得三架织机,逢年过节礼物进多出少,也照样养不起。

“我们匠户可以免除杂泛差役,又没有田赋要交,每年只交丁税、服正役就行了,比那些农户可轻松多了!不然家里哪儿供得起你两个兄弟在学院念书。”

自古以来最苦的几种职业里,从来逃不掉农民。

匠户只是名声差,户籍必须世袭,子孙考科举有些妨碍、走上仕途后可能会遭些歧视排斥。

但论起实惠来,他们家还真就比普通农户要好过些。

“爹说的有道理。”确实如此,如果织造局不盘剥工匠,他们应得的五斗五升米、半斤盐都拿到了,那还要更加好过一些。

织造局这样朝廷局、院里的工匠,就相当于后世某段特殊时期里的工人,旱涝保收每月都有粮票等——每月有盐粮补贴,铁饭碗还能继承——匠户世袭、父死子继。

不过这时工匠身份的社会地位,远远没有后世那段时期的工人那么高,反而是属于下九流,与百戏伎艺同等。

“以前你爹去京城应役时,听川地等其他地方的轮班匠说起,他们那地方的织造局盘剥起住坐匠来……那叫一个厉害!赔得倾家荡产,典质子女求活,都很常见。”

“庆幸的是,我们杭州织造局,高手和管工等确实会拿工匠一些盐粮好处,但一般不会让我们饿死的,这就已经很好了。”

“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得认真学艺,认真做工,知道吗?”

好吧,杨绦推翻了他刚才的想法。这时的工匠并不是一个好职业,大多数的工匠还是没比农人好过。

所幸他穿越来的地方比较好。

“嗯,我知道了爹,我以后一定认真做工。”

“这才对嘛。”见将二儿子劝服,不会因为心里抵触,而学不好导致三年后不能转为正匠,应该能够顺利接他的班,杨温终于放下心来。

#匠户贱籍,名声不好听,不过实惠还是有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