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104章 第 104 章

能工巧匠(工) 第104章 第 104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分家独立门户之后,家里只有杨绦和李绒以及杨温一家三口,外加英娘母女和石柱三个,过年也没有那些高门大户的复杂,简单得很。

除夕晚上守岁时,杨温第一次发给了杨绦和李绒压岁钱红包。

以前杨温挣的银钱是一文钱都落不到他手里的,现在他帮着杨绦接过了和袁氏布店的生意,能得到两成利润的酬劳——每月也有六七两银子,就有了可供支配的‘私房钱’。

有了自由支配的钱,杨温对儿子的慈爱之心也能表现出来了,“老二,绒姐儿,来,给你们两一人一个压岁钱红包!”

杨绦和李绒都不缺杨温这一两银子的压岁钱,但那毕竟是一番心意不可辜负,都接了过来:“谢谢爹。”“多谢爹。”

一家三口围着一个大火笼坐在厅中守岁,稍后时候李绒又叫来英娘母女和石柱,赏了他们压岁红包。

“来,英娘和石柱一人两百文,梨花还是小人儿,给你一百文的压岁钱。”

英娘是一个心正也客气的母亲,并不贪婪,得了赏也并不觉得是她理所应得的,“夫人,这可使不得!梨花在府上白吃白住,英娘心里便已然过意不去了,哪里好意思再要压岁钱?”

李绒笑着把压岁红包塞到梨花的衣襟里,“梨花勤快又机灵,之前跑腿传话、不时端茶递水,也是有帮到忙的。只希望梨花明年也好好地长大,依旧勤快又机灵,可好?”

以前脸皮蜡黄、瘦得伶仃的小丫头梨花,现在也养出了几分气色,很有一个伶俐小丫鬟的样子了,闻言乖巧地应承:“好,梨花明年也会快快长大,好为夫人做更多事!”

人小鬼大的机灵模样,逗得李绒他们不由发笑,“好,梨花可记牢今晚的话啊。哈哈哈……”

英娘见此也不好再推辞,母女两于是又衷心地谢过。

小厮石柱则爽快地收下压岁红包,又连连说了一些讨好的谢言:“多谢夫人和老爷赏!石柱今晚将这钱压在枕头下,必然能驱走邪祟。”

只杨绦他们三人坐着守岁的话就有些冷清,便也把英娘他们都留了下来,坐在一起吃着为过年准备的果干糕饼,闲聊逗趣以打发时间。

听得外面更夫打更报时,永明九年过去,永明十年正式到来之时,杨绦去庭院里亲手点了一串鞭炮,在‘噼里啪啦’中完成了辞旧迎新。

除夕一过,新年已到。

正月初一,就开始过大年了。

杨绦他家论起在杭州的正经亲戚,也就岳父李仙工以及李家姥爷两大家。他和李绒早已商量好,正月初一就在家,初二就陪李绒回娘家,正月初三一家三口都去李家姥爷家,正月初四回到家。

之后直到元宵节前,就都去袁宁、孙藏和其他生意上有往来的人家拜年,并接待登门拜年的客人,好好联络和结交一番人脉。

人情往来的年礼都已备齐了的,杨绦他们如计划那样,去李仙工和李家姥爷两大家都走过亲戚之后,就去了袁宁和孙藏等人家拜年。

不止杨绦有生意上的人脉要联络和结交,李绒一样也有,所以这个年节期间,两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除非是某某提前约好某天要登门拜年,像是其他抢先上门拜年的客人,许多时候都碰不见杨绦和李绒两人。

这时候留在家中的杨温,便显出作用来了。门房有石柱、厨下有英娘、跑腿也有梨花,客人上门之后的招待和茶饭都不成问题,虽杨温不是长袖善舞、口舌伶俐的人,到底也没有失礼于人。

到元宵节钱的整个过年期间,杨绦和李绒都圆满完成了联络和开拓人脉的目标。

杨绦把纺织厂开业之日定在了二月初一,元宵一过,那就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所剩时间已不多。

他就完全投入到了纺织厂的开业准备之中,李绒也投注了许多精力在染坊之中去,以应对不久之后随着杨绦的纺织厂开办,或会陡增的业务量。

杨绦首先要确认的,就是新式织布机和纺纱机。所幸在李仙工的带领下,或许互相间都没有照面过的木匠们以流水线方式,赶工打造出了好一批机器零部件。

因为给的工钱和奖励很可观,就连过年也只过了三天,就立即复工了。终于在正月二十之前,就完成了开业前机器到位数量各二十台的目标,并且全都运去了厂房里并组装完毕。

然后是孙藏供应的原料棉花也如约送到,杨绦去抽查检验过,见确实合格,没有发霉、棉籽除得算是干净,过称之后重量也没有多大出入,就签收下来存进了仓库里。

既然机器已经到位,第一批棉花业已入库,工人招聘也早在年轻就办妥善了,杨绦临时决定,不如搞一个岗前培训。

通知了工人们,自正月二十三起进行为期七天的操作教学,如此一来,开业之后就能直接上手开工了。

岗前培训之日起就开始计算工钱,那些工人自然没有不愿意的,都高高兴兴地去了。

培训过程之中,工匠们慢慢地摸索明白,并能上手操作之后,渐渐地就意识到了新式机器的威力,惊奇之下少不得议论纷纷:

“天下竟有这样的织布机!一匹布的宽度,竟抵得上一般布匹的两匹布宽,而且还不用两个织匠配合着抛梭,只需脚踩踏板就能带动梭子来回穿梭,真是太省力了!”

“这新式织布机织上一天,怕是三个人半刻都不停地织一天,都织不了那么长的!以一敌三怕是都还不止,这还没算布匹的宽度呢!”

“到底是绦公子啊,他的两个兄弟都是进士——尤其弟弟还是百年难遇一个的‘六元及第’状元,他能改良出这样的新式织布机,想来是遗传使然,实属正常。”

“还不止呢,据说纺作那里,那新式纺纱机才叫令人惊叹!……”

……

“这新式纺纱机,一次就能纺八个纱锭,手摇起来也方便省力,一架机器怕是能抵十人之力还不止呢!”

“既然能安装八个纺锤,就能安装十个、二十个甚至是百八十个,那到时候就不止抵十人之力了,抵百人之力也未尝不可能。”

“十个、二十个还罢,八十个、一百个怕是很难了吧?手摇不动的吧?”

“倒也是。”

……

与袁氏布店的布匹生意完全不能与之相比,杨绦是将纺织厂当成一项大事业在做!他再如何重视都不为过。何况,他比这个时空的任何人,都更加明白新式织布机和纺纱机的威力。

所以他本就在监测着工人之间的言论,议论刚起,他就悄无声息地引导言论的走向。允许工人们谈论、惊奇,但没让这种惊奇拧成一股去,最终没能成什么气候,也暂时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结束培训之后,杨绦在二十个织作工人里选出来两个临时管工,暂且协助管理同组的另九个工人。分纱机房和粗纱房的纺作,杨绦也依样各选了两个管工。

通过这种层级分明的管理,和随后颁布的工人守则,以及上工和散工时的严格搜检制度,尽量降低了工人泄密的可能。或者说,尽量延迟了机器被山寨去的时间。

如此一来,安保方面光是周强和吴畏两个人就不够了。

杨绦在员工开始上岗培训之前,就又新招了四个身高体壮的汉子来做保安,两人一组,分别交给周强和吴畏管理。

至此,纺织厂的开业准备就全都做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远在北方的京城。

“……臣之见,五皇子殿下虽有些顽童心性,但本性宽仁良善,又聪慧机灵。虽在童侍讲面前顶了两句嘴,也只是言不由心的小孩子气话,若由此便说殿下忤逆师长,也着实太没有身为大人的气量与包容了。”

杨谚想到如今的五皇子,便如同看见了以前的自己,因此他也想像二哥一样慢慢地去教导五皇子。

童侍讲要给五皇子安上一个忤逆师长的罪名,就着实太狠心了。皇家毕竟不同百姓家,就算五皇子年幼,以后多半是一个安享富贵的王爷,有着这个坏名声也会受很多委屈。

中年之姿的永明帝为帝已经十年,帝王威仪已大成,听了杨谚的求情,神色威严、不辨喜怒:

“既然杨爱卿这样说,那以后你就多花些心思在教导五皇子一事上罢。至于童侍讲,他另有差事。”

话说到这里,在杨谚和童侍讲两人之间,永明帝已经是更倚重杨谚了。

杨谚并未因这陡然的得势而显出异色来,沉稳地行礼领命:“是,谨遵陛下令。”

永明帝盯着杨谚看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听说杨绦、就是你那留在杭州的二哥,要开办一家纺织厂?”

刚才被皇帝托付了五皇子时,杨谚没有失态,此时听皇帝突然提到他二哥,脸上却立即先是惊讶,然后转为担忧。

一个民间工匠,却从皇帝的嘴里说出来,祸福未知时总会更加担忧会有祸事。

“……确实如此,微臣的二哥去年年底便来信说了此事,言是他和他岳丈改造出了新式织机和纺纱机,打算开办一个纺织作坊。前几日来信,说是开业之日就定在二月初一。”

杨谚不知道皇帝为何知道他二哥——民间一工匠,要开办纺织厂的事情,于是就简单两句概括道。透露了一些实在信息(新式织机和纺纱机),却没展开细说。

“嗯,开业之日也就是五天之后了。”永明帝没再多说,沉默片刻,挥挥手:“退下吧。”

杨谚退下之后,在回翰林院的一路上,那是满腹疑问:皇帝为什么会知道他二哥开办纺织厂的事,是从哪里知道此事?为什么要问他此事?问了又为何不继续深问……

不提杨谚的满腹疑问,永明帝在杨谚退下之后,手指敲击着龙案沉思着。

“高正,你说杨家三子之中,谁更肖似其先祖杨崇慎?”

作为皇帝潜龙时就服侍在侧的心腹太监,高正对皇室好些隐秘都知道一些。关于起于高.祖时,在太宗时位至次辅又被抄家问斩,在高宗时得以平反的杨崇慎……是有些非凡之处的。

尤其是现下这位皇帝,年少时便对杨崇慎的事迹与学说很是推崇,继位为帝之后更是暗里推动刊印了《四书五经·永明新解》,又派人盯着杨家后人。

高正心下思索过,答道:“户部左侍郎女婿的长子杨谦,若说收敛锋芒的话,那也真是收敛得太好了,竟丝毫看不出他的不凡之处。”

在这波诡云谲皇宫之中,在天下之主的皇帝身边,稳稳地当了十年总管太监的高正,又岂是蠢人?别说杨谦了,就是活了两辈子的杨绦在宫斗和看人方面,怕是都不及高正。

高正这话,已是断定了杨谦并无不凡之处,杨谦就是一个普通的进士出身,或许有些出身寒门所具有的坚韧品性。

永明帝认可高正的话,“嗯。”

高正继续道:“而三子杨谚,悟透了《四书五经·永明新解》,学识也着实超群,得了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功名,似乎最是不凡。”

“然而观他为五皇子殿下的侍读之后,表现出的言论和行径……”

永明帝接过话:“更像是耳濡目染,受人教导出来的。杨谚才华着实万里挑一,担得起他的‘六元’名头,且品性上佳,能让朕放心他去教导小五。但……”

高正也笑着接过话来,“却算不得最为肖似其先祖。”

其实永明帝心中早已有了结论,“嗯。”

永明帝没再开口,而是伸手拿起案上的一封已经拆开的密折,再次看了起来。

若是杨绦在此,就能发现他以为藏得隐秘——至少目前还没泄露出去的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图纸,竟然已被临摹之后夹在密折中,递到了皇帝的案头。

而且密折中,还禀明了他与袁宁签订的经销商契约、与孙藏签订的供应商契约的大致内容,以及他为纺织厂开业所做的一应准备,也尽都记录在其中。

帝王权势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观其行事,倒没有其先祖那般张扬——事事都要去插一手……”永明帝又看过一遍密折后,似是自言自语道。

“且也只是有些肖似,并不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既然如此,那便看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罢……”

高正笑着说:“杨二公子此人也是矛盾,说他重感情罢,对待亲人却也不是全然一片赤诚。若说他冷心冷情吧,对作为亲弟的杨大人和亲爹杨温,尤其是妻子李氏,又很有几分真心在里面。”

高正的话看似前言不搭后语,但主仆多年,永明帝一听就明白。

杨绦有在意的人,那便有了可以拿捏的软肋,他可手执套头的缰绳。

‘既然如此,杨谚此人,倒是可以逐渐重用一二。’

……

发生在京城皇宫里的对话,杨绦自然是无从得知的,他全部心神都投到了即将开业的纺织厂里,力求开业时万无一失。

不过纺织厂开业,不比闹市里的寻常店铺开业,纺织厂主要做的不是面向散客的生意,杨绦并未大办开业典礼。

对不起

渣作者回来了

……

对一个可算奔三的成年人来说,生活的琐碎与意外太多了,真是好怀念只担心成绩的学生时代啊。

就不在这里絮叨诉苦了,因为生活本就是一卷长长的裹脚布,说来也没甚意思,我不想变成祥林嫂那样的人。

……

谢谢评论区读者们的关心,渣作者没事,让你们担心了。

既然已经承诺了,本文不会坑,那就一定不会坑的,你们放心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4章 第 10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