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那个奇怪的男知青(女穿男) >
            第24章 日常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那个奇怪的男知青(女穿男) >
            第24章 日常
        
    翌日,天刚蒙蒙亮,谢宣瑜觉得胸口压的喘不过气来,缓缓睁开眼才注意到胸口有颗毛茸茸的小脑袋,媳妇紧贴着他胸前睡着,一只脚翘在他腿上,压得他腿麻又丝毫不敢动弹,伸手揽了揽,继续补觉。
感觉眼睛刚闭了会儿,鸡叫了,谢宣瑜轻轻抽出自己的腿往后腾挪了一下,媳妇依然睡得熟,蹑手蹑脚从床尾爬下床。
厨房里,菜板当当当响,张妈今天给做面片汤,是谢宣瑜爱吃的,土豆切片,小瓜切坨,锅热撒点油,倒入翻炒两下后加入适量清水,盐巴和草果面,让它先煮开。
谢宣瑜到厨房外的水缸舀水洗漱,闻到一股香,扒着门边看,张妈正好在揪面片,麦面被揪下一坨然后一扯丢进锅里,不多会儿浮了起来。
“阿妈,别加辣椒。”谢宣瑜瞅着张妈要往锅里加一勺辣椒面,赶紧出口制止,“小玉的喉咙还是要养养。”
张妈的手一顿,“不加辣子哪里好吃。”
“您给她先盛一碗放一边,我们的加辣椒。”
加了腌酸菜和干辣椒的面片汤,酸辣扑鼻,谢宣瑜口腔里分泌了些口水,强行往下咽了咽。
陈小凤担着水回了院里,谢宣瑜放下手里的漱口杯拎起铁桶往水缸里倒,“嫂子,你叫我去担。”
“用不着你,我腿脚快,”陈小凤扭了扭肩膀,“再说也担不了几天了。”
谢宣瑜边倒水边问,“水井队什么时候来?”
“就这几天吧,你大哥已经给人打过招呼了。”陈小凤吸了吸鼻子,“阿妈做什么了?”
“面片汤。”谢宣瑜将桶和扁担放在水缸一边,指了指旁边的角落,“要是能打在这就好,不挡路又不占地方。”
陈小凤心思早飘到面汤里了,压根儿没听妹夫的话,压低声音说:“阿妈今天这么大方,昨天刚给我们吃了肉,今天又舍得用麦面做面片汤?”
谢宣瑜耸耸肩,一无所知,
陈小凤抬脚去了厨房,张妈正往盆里舀面汤,“阿妈,今天有么子高兴事?”
张妈面露喜色,“我天天都高兴,”锅勺刮了刮锅底,“你们这群崽子少偷偷嘀咕,我哪有那么色吧(抠门),小谢喜欢面片汤,我就做。”
陈小凤扁扁嘴,心道又是偏心女婿,但看着热气腾腾的面片汤,转念一想,管她偏心谁,反正自家都能跟着吃。
张妈是心里高兴,昨天她第一次见了何鹏,虽然跛脚五官还算端正,只是眼神话语间流露出对农村,农村人的嫌弃,又看张秀兰一晚上觑着她男人的脸色行事,完全没有在家时的活泼,反观自家闺女病好后活泼了不少,心里庆幸,庆幸不是自家闺女嫁去,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对谢宣瑜满意,一早起来就大方开柜子做女婿爱吃的饭。
早饭桌上,众人埋头吸溜着面片汤,张书记先吃完,摸了摸嘴,“老大,待会套车把小何和秀兰送回去。”
“啊!”张玉廷心生不愿,一个来回得耽误半天,这半天的公分就没了,“他们还是少回来吧,反正又看不上我们。”
经过昨晚,大家都有了统一的看法。
张书记说:“让你去送,哪来那么多废话,怎么,我还使唤不动你了。”
“送送送,我没说不送。”张玉廷小声嘟囔,“幸亏小玉没嫁他,他看得起谁啊,明明自己没本事找城里女人又嫌弃乡下女人。”
张书记不想听,抓起桌上的烟袋,双手后背去了村委。
张玉廷赶着马车往县里走,谢宣瑜骑着自行车擦肩而过,何鹏想打个招呼结果只能望其背项。
张秀兰问张玉廷,“他怎么不住在厂里,县里多方便。”
没等张玉廷回答,何鹏先说了话,“他一个刚进厂的小年轻,就是排队分房,分到的也不过是一个单间,哪能和咱家一样是二居室,秀秀,你有福气。”
何家因何父工龄长又是转业军人,福利分房时分到的是一间两居室,老夫妻俩住外间,小夫妻俩住里间。
张玉廷止不住朝天翻白眼,“是小玉不愿去县里,说去了没有配粮,不如在家务农还能自己挣口粮,不必看人脸色吃饭。”最后一句语气特别重。
张玉兰垂眸扫到一旁的粮食袋,可不是,自己去了县里生活,可没有配给,她婆婆总是对她有些嫌弃,男人看不上农村人,可爹妈给他粮食时又不见他拒绝,夜深人静时她也在想,抢这个婚的意义在哪。
马车行至一半路程时,家里的张玉兰才晃晃悠悠爬起身,面对着一碗清淡面片汤有些难以下咽,朝张妈要辣椒。
“小谢交代了,你喉咙还要养,不能吃辣的。”张妈坐在一旁催促闺女快吃。
张玉兰皱着小脸舀了一勺,刚吃一口就咽不下去,央求道:“阿妈,太淡了吃不下,不给辣椒给点腌酸菜也行。”
张妈想女婿只说不能吃辣椒没说不能吃腌酸菜,起身去腌缸里盛了半碗给闺女砸嘴,谁知,张玉兰一见酸菜眼睛放光,一把夺过碗全倒进了面片汤里,又倒了不少醋,搅和搅和吃得津津有味。
张妈说:“看样子,你这肚子里怀得是个儿子。”
张玉兰吃得正顺口,包着一嘴含糊道:“反正没酸的我吃不下。”
另一边的谢宣瑜到达单位后开启了常规工作流程,下班后,他照旧来了李二哥的院里,递给对方两块手表,“查查,没问题,估个价。”
李二哥接过手表拧了拧发条,凑到耳廓仔细聆听,清脆紧凑的滴滴答答声,神色大喜,“不错,不错,还真让你瞎捣鼓成了。”
“哪是瞎捣鼓,是照着书学的,”谢宣瑜说,“还有吗?我可以带回去修。”
“有,有,”李二哥忙不迭叫人把一个纸盒子拿来,“你不在这几个月我可收了不少,你回去慢慢捣鼓,这两块我一块收50。对了,你现在回来跑那条线?”
谢宣瑜翻开盒子一看,十来块废表,头也不抬的回,“还是曲靖的老线路,又加了条去勐海的线。”
“勐海,”李二哥小声琢磨,“离老缅很近了,那边边境村里大都是哈尼族。”压低声音说,“那边有人用罂粟换粮食。”
谢宣瑜心中警铃大响,严词拒绝,“二哥,涉毒的事我不干。”
毒品之恶是深深刻在苏萌(谢宣瑜)骨子里的警戒线,当年,一部“中华之剑”的纪录片,让全国知道毒品的危害,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参观毒品展,将禁毒二字深深刻在了每个公民的脑海里。
李二哥尴尬咳嗽两声,“不干,不干,就是听人这么一说。”赶紧转了话,“那曲靖那边的烟还能带?”
谢宣瑜冷峻的面容缓了缓,语气平和,“过段时间应该可以。”不想话题太僵,又问道:“二哥有布吗?布票也行。”
李二哥说:“我这有布拉吉的面料,咋,给媳妇做?”
“不要布拉吉,穿着不透气,棉的就行。”说道媳妇,谢宣瑜面色挂笑,“媳妇怀上了,想扯点布给她做两件孕妇服。”
“你这是喜事,没有我也想办法给你弄,”李二哥笑道。
晚上,谢宣瑜坐在桌前捣鼓手表,张玉兰坐在床边编着玉米皮。
半晌后,谢宣瑜伸了伸腰,扭头看媳妇已经编好了个小筐,惊讶道:“小玉,你手可真巧。”
“巧么子巧,农闲时家家都会做,”张玉兰朝凌乱的桌子努努嘴,“待会儿我在里面用布缝下,这样你的零件就不会乱七八糟放,每次找的时候急的满头大汗。”
谢宣瑜憨笑挠挠头,他确实不爱收拾,又问,“那可以编个长方形的不,然后里面我用纸壳做成格挡,零件就分类。”
张玉兰点点头,“不用纸壳,可以编格挡。”举着篮子有些得意,“供销社收这个,就是收的便宜。”见男人看着自己不说话,解释道:“你不让我上工,挣不了工分,我靠手活挣点零碎。”
谢宣瑜蓦得笑了,“小玉,我觉得这样很好,不过你不要太辛苦就行。”起身坐到媳妇身边一把揽她入怀,低头亲亲她额头,“我知道你从不指着我过日子,我喜欢这样的你,”又道:“我给你画些样式,你看能不能编,如果可以,编出来了我带去外面卖。”
“真的?”张玉兰一脸惊喜
“真的。”
谢宣瑜抽出纸给她画了几个往后几十年才有得样式,两人头挨着头细细商讨着,屋内的煤油灯散发着温柔的光。
又过了两天,谢宣瑜回家后神神秘秘拉着媳妇溜进房里,从塑料袋里掏出两件衣服给她,“你试试。”
张玉兰满眼疑惑接过,抖开一看,是两条宽大的长袖连衣裙,领口是荷叶边,一条鹅黄小碎花,一条红白格子,“给我的?”
“我想给你买孕妇服,结果压根儿没有,就找李二哥拿了两块布找裁缝给你做的,你肚子很快大起来,都没有合适的衣服穿。”谢宣瑜说。
张玉兰照着身上比了比,“哪有什么孕妇服,等肚子大了,就在旁开门的裤子边拴上根皮筋,不就能穿了。”
“那怎么行,不勒的慌。”谢宣瑜不同意,“你要喜欢穿裤子我找裁缝给你做大的,你可不能用皮筋,勒到了多难受。再说了,勒着我果果了,生出来有青痕咋办?”
“会有吗?”张玉兰第一次听说,
谢宣瑜怕媳妇节省,出言唬她,“肯定有啊,不然怎么有小孩生出来青紫青紫的。”
张玉兰想起齐艳刚生出来的那个闺女,鼻尖就是青紫色,心里一紧,结结巴巴应承,“我肯定不用皮筋,我听你的,穿孕妇服。”
谢宣瑜面色严肃,内心暗笑,张玉兰到底还是小孩,容易哄骗。
曾经我邻居的哥哥要结婚,女方就是周边农村的,男方父母一万个不同意,各种阻拦,但男方很明白自己,一个职业大专学历,家境一般,连套婚房都买不起,除了这个女生他真的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结婚的了,坚持要和对方结婚,婚后不久,女方娘家拆迁了,男方父母态度立马转变,后面又过几年,女方因为非法集资进去了,她一个人把事抗了说和男方无关,我们都觉得,恋爱脑都不能解释,只能说她这辈子的劫数在这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