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明朝花落知多少 > 第6章 第六节

明朝花落知多少 第6章 第六节

作者:prophet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28 11:37:10 来源:文学城

红炉透炭炙寒冬,且听席席拢窗风。

张贤垂着眼,退让了一步:“仆言语失当,有犯主上,便是万死亦不足惜。然而这天下诸事,皆关乎百姓苍生。但凭主上拢恩,圣心独断,仆绝不敢有半分僭越的念头。”

那些于梦里百转千回的碎片到底都已经过去了。可朱翊钧与可张贤分明还那么年轻,天子怒极的眉眼里,仍盛着飞扬的意气。而张贤鬓若刀裁眉墨画,也似叠着无数年轻士子的重影。

就像是裕王府里他幼时曾偶见过的那位翰林讲官,红砖碧瓦下,风华正茂。这么多年来,朱翊钧本以为他已彻底地忘却那时候张居正的模样,但他心底模糊了的音容笑貌,却突然变得那么分明——竟如灯火摇曳的明亮晃眼。

可相似的过往终是天堑,一撕破纸面,仍现了。

朱翊钧想着的,却是王莽谦恭未篡时。他又怎知道眼前年轻的权相心中,是否还有那样的野望。而万历初整整十年曾经权倾四海的张党,又是否会经他放虎归山,再度卷倒重来?

他的心中对百官的猜忌,最初便由那一场轰轰烈烈、清算倒张的闹剧而生,可之后,却导致数十年朝堂上下离心,陷入党争,以至于国家神器风雨飘摇。待看清了手下臣子们的面孔后,朱翊钧不再信任朝中的任何一个大臣,不郊不朝不庙整整三十年。但这芥蒂的根源,或许是从李太后翻出那卷霍光传警告他时,便埋下了的。或许因那句狂妄的“我非相,乃摄也”,变得愈发阴长。直到长成足以隔断恩情的毒瘤,让他彻底地翻脸。

因他对张居正的戒惧仇恨,曾使他对新政变法视若仇雠,更对内阁六部忌如洪水猛兽。可朱翊钧心底也明白,那块暗疮如果不治,他终究是无法施展手脚的。欲治理天下,启换新天,他仍需要一个政治上强有力的盟友。偏偏这个人,现下的首辅申时行做不得,许国做不了,将来的王锡爵或者是赵志皋都不成。毕竟曾有那么一个影子在。而现在这个影子又复生了。

朱翊钧勾起嘴角,漫声道:“起来吧。”

才见张贤缓缓站直,脸上仍然是那般波澜不惊的模样。

朱翊钧依稀觉着有些刺眼,免不住冷冷道:“先生方才的话说得不实,自御宇以来,朝中一向有良臣辅佐,何来一切由我圣心独断了呢!”见张贤不动,便话锋一转,问道:“先生素有高才,今既试南宫,想来胸中已有韬略。如今朝廷正需人才,佐我大明河山。而这天下治乱,百姓承平,不知先生可有教我之策?”

张贤看了他一眼,又一个陷阱。

进屋以来的三个问题,朱翊钧第一个问态度,第二个问他的动机,如今第三个才问了目的。张贤心里有数,但唯这一句话才是最诛心的。

张贤也曾用这番策问对付过不少臣下,没料到如今却栽到了自己头上,未免有些哭笑不得。但皇帝先前的两个问题,已经逼他走到了角落,此刻不能也不必再推脱一二,谈些什么假惺惺的圣心独裁。朱翊钧要听的,是他的心里话,是他真正再度踏入京师的原因。可张贤却知道,其实皇帝盼望自己说的,其实是另一番话语,可若说了便是欺君。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于他而言,心念一决后,生死荣辱一贯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张贤沉声回答:“天下治乱,在敬仁爱民,此万古不易之治经。然而,天下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唯其变而已!”

唯其变而已!

朱翊钧听了勃然变色,发冠倒竖,双手骤然紧握。

张贤却郑重行了一礼,便如同曾在经筵上为天子百官作讲般,正色肃容。而那份挥斥方遒,指点天下的气度再度回归,令人不觉屏息。

“圣人以仁治天下,国朝以孝治天下。自古以来,天下之制必依于法。而法无常,以近民为要;亦无古今,惟合乎时之所宜,便民之所安。故而仆以为,天下无一成不变之法。

“……主上御宇十四年来,励精图治,亦有白衣苍狗之相……然而朝堂诸公,但报九州之玄鸟,却难见四海困苦。以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万方苍生之艰难,尚历历在目。新政改制,岂可半道而殂!譬如一条鞭法,推行至今,亦弊病横出,需要一变再变。”

“国朝至今凡二百余年,疴垄繁余,不足以表。当今天下唯一之出路,唯在于变法、在于改制。法既不可以轻变,亦不可以苟因。故大学曰,唯日新,日日新。此仆所以为经世之策,但拜于主上知之!”

一室寂然。

张居正不愧仍是那个张居正。他眼中终于露出了那似曾相识的锋芒,对朱翊钧慨然而谈。仿若依稀间,仍是那个长髯修容的威严帝相。

他终究仍然是为了变法新政而来的。

朱翊钧只觉得坐立不安,“大胆!”他厉声呵斥道。曾积淀数十年的抵触情绪,逐渐沿着胸膛攀起而甚嚣尘上。可在他的心底深处,却不乏有惊雷滚滚震颤,击叫拍绝。终究他所做的这么多——他的甲申新政,开言路,重策问,练新军,倡实务,他所做的种种准备背后的存心本质,被一眼看了个透彻。

诚如张居正所言,大明若不变法,便再没有第二条出路。而若论当今天下谁是变法的最大拥趸,恐怕无疑正是天子自己。可恰因此,朱翊钧才更为震怒。

好一个张居正!他明知朱翊钧方才所出之言下的意味,却仍一字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主张。朱翊钧自然知晓要变法,他深切地明白他口中说的一切道理,但却唯独不能允许这些话,从除了自己之外另一个人的口中说出来。他要的不是萧何,而是曹参。在朱翊钧心底盼望的,是来自张居正的屈服。

可这终究是妄想。

朱翊钧看向张贤,曾经的杀意沸腾而起了。到底政治经验上牢牢教会朱翊钧的,是对于敌人他应该早早斩草除根,而不该容他人酣睡卧侧之塌。上一次所放纵张江陵去变法的后果,他见到了,而权倾朝野的张党,是朱翊钧决不允许的。

“张江陵,你想做霍光、桓温吗?”

张贤退了一步,回答:“仆不敢。”

“那你听好了,朕不需要申商公,朕也不需要赵普、诸葛亮或王安石。”朱翊钧道,语调森然,“上天万邦皆授命于一人,那就是朕。九州万法,皆出于朕一人之口。不要妄谈什么变法、改制。你眼下,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朕的天下,还有千千万万个你这样的举人。如你这样的人,朕不用!”

张贤坐着,既未黯然,又未请罪。面对朱翊钧的盛怒,他竟面不改色得听着。

朱翊钧终究说出了口,他要的,是不再是张江陵的张江陵。可是,那个似是而非的影子,终究是与真实有着天差地壤。

“仆已有言在先,”张贤轻描淡写得端起茶,细细喝了一口:“用于不用,唯主上独断而已。”

“砰”地一声,朱翊钧重重的敲下茶碗。可朱翊钧盛怒至极,望进那双眼睛里,想找到自负的痕迹,却只看到张贤神色里亘古不变的坚定。曾经的严厉、肃穆,不假颜色的一张张不同面孔都汇聚在一起,变得陌生与遥远。

朱翊钧忽然发觉,或许张贤的眼中从来没有自己的影子。他所看到的只是四周的天下苍生,是万民休戚骨肉聚散的片刻哀宁。所以才会不顾一切推行新政,才会一心一意要将朱翊钧教导为一个贤君,毫不留情地鞭挞着他作一个尧舜禹汤的圣王。知我罪我,其唯春秋。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说到底,他的张先生,和他所不屑的政敌海瑞,骨子里仍是一样的。

而那堵高墙的深处的,终究只有他一个孤家寡人。

于是朱翊钧突然觉得有些失落。那些半空中松些了的缠线,竟空荡荡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原来他所恨了这么多年的人,到底不曾将他与他的恨放在眼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