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明朝花落知多少 > 第7章 第七节

明朝花落知多少 第7章 第七节

作者:prophet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28 11:37:10 来源:文学城

金殿传胪第一声,簪花宴诗登龙门。

丙戌科殿试的时候,朱翊钧只走了个过场。诏谕申时行等大臣负责监考,便匆匆去往北大营的戚继光部巡视。大殿上,他自没有分神去留意三百多考生中张贤的神色。因为出了那间两人对坐看茶的小屋,他们如今的身份太遥远了。诚如朱翊钧说的那样,一个新出炉的进士,与大明天子间的距离,终究是一道天大的鸿沟。而待次日,十位内阁部堂阅卷官揽卷完毕后,前十名的卷子依照规矩都点到朱翊钧身前,由诸位考官一一读出卷子,再由天子夺定三鼎甲的名次。

等次辅许国读到会元袁宗道的卷子的时候,朱翊钧皱皱眉头,说:“许阁老乡音太重,卷子不作三鼎甲。”

许国有些黯然,但为的倒不是朱翊钧毫不留情面的批评,而是在座诸大臣心腹都明白,出身湖广的士子,仍让天子那里犯了忌讳。那道看不见的天花板,依旧在朝廷中横贯着。

时隔多年,还是没有人敢去提起缘由的名字。

而后读到了张贤的卷子,巧的是,这张卷子是王锡爵读的,朱翊钧听了后只是平淡地点头,没露出什么喜恶来。

待读完全部的卷子,朱翊钧方问过申时行:“申先生,这几份卷子,诸卿可觉得有什么高低?”

申时行捏须微笑:“仆以为,唐文献的卷子著述立意,在几卷里实为魁首,可当大才。至于袁宗道的策问长于文辞,但恐文质过饰,不够持重。而张贤的这份策问,鞭辟入里,但言辞过高,国家抡才,首取中道,未免失了些许中正平和。”

朱翊钧心底一紧,他倒没有想到,申时行会在言下委婉地保举张贤。表面上看,申时行似乎是就事论事,批评张贤的卷子言词锋利,不够委婉,但却依然把他送进了前十,这便足以说明许多。倘使真如他所言,失于中正平和,那么这份卷子本该被扔到三甲去的。

一边主考王锡爵则点点头:“仆所见与申公亦同。唐文献可列为魁甲,另外福建杨道宾,广西舒弘志二人,辞意隽具,文采斐然,亦可列魁首。”

于是名次就这般定下了,张贤排的不高不低,恰在第八名。朱翊钧仍然是点了唐文献作丙戌科一甲第一名的状元郎,不过这科增了翰林院庶吉士,二甲三甲进士得以授选馆考庶吉士的,也入了翰林院。想来再见到张贤的时候,也大可称上一句张翰林了。

而申时行几人的态度,仍给朱翊钧敲响了些警钟。

多疑已成为他的本能,上一世因立国本、收矿税之事,朱翊钧曾和内阁大臣尽数离心。或许今日诸人是为国荐拔,仅仅是起了惜才之心,又或许是内阁的其他含义。但朱翊钧向来不敢小瞧他的这位首辅,如果论做官,论谋身,大约没有人能比申时行更厉害了。究竟他是想效仿徐华亭的往故?又或许……因申时行本是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而倘使他要提携张贤,是否也有别的隐情?

回文渊阁的路上,申时行走在最前,边上的许国见四下无人,长长叹了口气道:“四年了,也当变一变了。”

王锡爵在稍后几步,听见申时行答道:“不急。许公,这阴阳相长,万物自有天数啊。”

暖阁里朱翊钧接着批读奏折,一直忙到午后看完兵部奏请增武库的奏疏方稍稍停歇。自嘉靖俺答封贡后,勉强用朝贡体系维持住的北方边境,大规模频繁的“虏患”已不再有,但近些年来,宣同蓟辽传来的情报却暗示和平终不能久。北方的边境上,来自鞑靼小股啻扰愈发得多,甚至联络上成祖留下的朵颜三卫蠢蠢欲动,对于军国大事,朱翊钧绝不敢有半点懈怠。

此次王恭厂又上报研制新火器,朱翊钧正打算把这批用给戚继光新军中的神机营。或许三五年后,便可以整兵出征,扫清漠北。

朱翊钧搁下笔,捏了捏眉心,转头接过陈矩递来的热茶,便看见御桌的右手边仍整整齐齐放着的那叠殿试卷子,朱翊钧突然对陈矩道:“陈伴伴,你来读一读。”

陈矩顺着天子的眼神看去,当下意会,跪下道:“是,万岁,奴才这就斗胆了。”也不多嘴问朱翊钧要听这么多卷子里的哪一份,便从中抽出了一张卷子,开口朗声道:“应殿试举人臣张贤,年二十六,浙江绍兴府山阴人,由贡生应万历十一年浙江乡试中式,由举人应万历十四年会试中式,恭应殿试。臣对:臣闻古之以来为政者……”

朱翊钧端着茶,服了些点心,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

到底天下权力是有毒瘾的,让无数人心甘情愿、趋之若鹜地走进着高墙里。上演着生死荣华,戴着枷栲乌纱,和着光沉浮上下。

此次殿试共问两道策论,朱翊钧也稍作了一下改变,把那道“无为而治”,改成了周召甘棠与申商术。另一道题,则是“天人相与以论帝王之事”。殿试题目一贯由天子亲点,大多含着皇帝本人的政治目的,不光是出给这些金榜题名的天子门生们做的文章,更是给朝廷上的文武百官敲一敲钟。这一题论述的,乃是儒家德治和法家霸道之辩,一题则是说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董仲舒为汉武帝献策,行儒表法里,缔造了西汉盛世。而朱翊钧的意思,可以说呼之欲出,再明显不过了。

“故法无古今,亦无常恒……”

朱翊钧闭上眼,到底与曾经历史上不同,这些年在他压下,朝上的矛盾再没那么针锋相对,闹到那般不可开交的局面。也因此,他没有气急败坏,讽刺在丙戌科的殿试上出那么一道“无为而治”,严厉表达对内阁六部的不满。毕竟时过境迁,现下的大明,不比汉文景时,也不适合有人来做汉文景帝。在朱翊钧的心头压着的,是这片繁花似锦、中外揆谐下的大厦将倾。那些碎梦纠缠着他,无时不刻。

“所谓古今异势,论今而不必述古……”

陈矩的朗读声里,似有金石铿锵相切,这是华国文章。朱翊钧骤然睁开眼,耳边却恍惚响起了那道清亮的纶音,“新政改制,岂可半道而殂!”……

张贤的卷子写的很好,朱翊钧的眼前依稀出现了他的舒朗眉目,神采飞扬。那日试探时,张贤所说的惊人之语,其实他不是未曾预料到,但暗潮汹涌的情绪,仍不动声色地左右了他的内心。朱翊钧露出的恼怒虽有不少作势,却不乏真情。但直待二人撕破脸皮,朱翊钧才惊觉,他胸怀的满腔复杂,伤痕累累,终究是一场空。

那人心底的明君,终究不是他。而愿意让他步入四九城牢笼的,也从来只有一个原因。可那些上古贤君,分明只是书中的神话啊。

张居正告诉他,他的热恋政权,独揽擅政,根本原因不是为己,而是为了新政,为了天下苍生。

为了天下苍生,竟将他这个皇帝,视若罔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