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苑坐落在南相府东南角,位置确实偏僻,院墙外便是府中杂役往来的窄巷,平日里除了固定时辰送来份例的粗仆,鲜少有贵人踏足,院落也不大,三进三出,与府中其祂小姐公子轩敞华丽的居所相比,着实显得简朴甚至有些冷清。
但到底是南府曾经的嫡出,许是南谨维对当年在父亲新丧未满百日便急急续弦一事,内心深处终究存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愧怍;又或是位高权重者,总格外爱惜羽毛,生怕落下一个“苛待原配遗孤”的薄情恶名,徒惹朝野非议,故而,哪怕再不亲近这个原配所出的儿子,但陈设用度仍遵循着相府嫡出公子的规制,明面上大家公子该有的体面,青竹苑一样不少,只是再多的温情与照拂,便没有了。
不过这也正巧合南湘云心意,他本性不慕浮华,院子里早年父亲亲手种下的丛丛翠竹,池中自生自长的粉荷碧莲,以及一些从未经人工刻意修剪、恣意生长的无名草木,于他而言远比那些虚名伪头更让人心安。
如今春深夏浅,正是百花争放的时节,莲藕已抽出嫩茎,新生的花骨朵在碧叶托举中随着暖风微拂轻轻摇曳,欲绽未绽。
往年这□□里的一池风荷皆是茗荷一手侍弄,今年亦是如此,他于此道似乎颇有天赋,经他照料的枝叶茎果,总比别处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施肥、培土、剪枝、引水,每步都乐在其中。
他茗荷别的本事没有,但若论起与这些花草打交道,在这南相府中,他敢说自己当属头一份。
一主一仆,便如此相伴五载。
蹲在池塘砖石旁的身影,望着池中他亲手养大的“孩子们”,思绪不由得飘回初入青竹苑的时候。
茗荷是被南湘云“捡”回青竹苑的。
彼时他刚满十岁,瘦得像根秋后地里没来得及收的稗草,父亲染病早逝,留下个懦弱又贪财的母亲,嫌他是个拖累,便借着在南相府后厨做个采买杂役的远房表姐的门路,一纸死契,将他卖进了这深宅大院。
那表姐自己也是个粗鄙之人,年近三十还未成家,见茗荷生得眉清目秀,便动了歪心思,竟威逼他给自己做童养伕。
十岁的孩童,哪里懂得这些,只知整日被那女人呼来喝去,动辄打骂,身上常带着青紫,夜里蜷在柴房角落,连哭都不敢出声。
那是个冬夜,寒风刺骨,茗荷因打翻了一盆洗脚水,被那女人剥了外衫锁在院中树下罚跪,意识模糊间,他只觉一件带着清浅暖意和淡雅竹香的厚实披风落在了自己几乎冻僵的身上,他费力抬头,看见一张比月光更清冷,却也比炭火更让他觉得温暖的脸。
那是年仅十三岁的南湘云,他不知为何深夜途经那偏僻院落,只淡淡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茗荷,和旁边骂骂咧咧赶来的杂役妇人,对随行的老仆说了句:“青竹苑缺个打理书房的,这孩子,我要了。”
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
那杂役妇人自然不敢违逆府中主子,哪怕是不受宠的主子,自此,茗荷便跟着南湘云,成了青竹苑的人,名字,也是公子给他新取的,说他眼睛亮,像雨后初晴的荷叶上将落未落的露珠。
这些旧事,茗荷从不敢忘,也从不对外人言,他只是愈发勤勉,将公子的起居打理得一丝不苟,将这冷清的青竹苑,当成了此生唯一的安身之所。
……
暮食时分,相府饭厅内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滞沉重。
鎏金烛台上儿臂粗的蜡烛燃烧着,映得满室辉煌,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压抑,南谨维端坐于主位,身着常服,面容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只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沉郁,仿佛积压着千钧重担,主父林氏则坐在她下首,一身绛紫色缠枝莲纹锦袍,打扮得依旧雍容,眼神却不时瞥向南谨维,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而后便是按序落座的南家子女。
南府侧房小侍并不多,子嗣算上南湘云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个,除却那四个半大的庶出,便是如今续弦的林氏所出的南尚华与南湘云了。
说是续弦,实则不过是给了当年还是外室的林橡蓉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入府罢了。
南湘云也是林橡蓉入府那日才知,林橡蓉原是南谨维早在父亲嫁入南家前便相好的旧人,而南谨维与林氏所生的南尚华才是南谨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孩子”,不过一直养在外头不曾认祖归宗,如今认回来了,自己便也从“南家大公子”退位成了“南家二公子”。
这般安排,在世俗礼数中本应算得上是折辱,可于南湘云而言,借此机会得了清闲,反倒乐得自在。
位于南家嫡长女下首的身影此刻低眉敛目,姿态优雅地用着面前的清粥小菜,银箸起落得悄无声息,仿佛自成一方天地,将外界的一切纷扰隔绝在外。
林橡蓉的目光几次似有若无地扫过南湘云,最终,还是扯出一抹惯常的、带着慈爱假面的笑容,开口道:“湘云今日气色瞧着倒好,方才老远就听到琴声,真是勤勉,时刻不忘精进琴艺。”他话锋一转,状若无意地提起,“说起来,过几日便是你姐姐生辰宴,帖子递了不少出去,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给自己物色物色人家了,届时席上,你便与年轻一辈多亲近亲近,可好?”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仿佛只是寻常的社交安排,但在座谁不知道这续弦的主父向来与这原配的儿子不对付?如今仁帝当政,忌惮丞相之位权柄过重、尾大不掉,虽品级照续,但职务涉足之杖却撤下许多,威望不如从前,此次南府嫡女及冠生辰宴,同僚世族仅是因着同在朝中当职,丞相一位虽不及过往权重却仍位居二品,利益往来仍有牵扯,故而才需维持明面上的和融,但说借着小辈联姻之径偏袒拉拢…必然是无意的。
现下,林橡蓉以思其婚嫁之事的名义让南湘云从中物色人选,其用意,不言自明。
无非是心中有芥蒂,一来怕他真得了什么好处去,二来,只要这府中一日还存着他的气息,于林橡蓉而言,那抢了原本属于他的正位的贱|人的印迹便一日无法彻底抹去。
像根刺似的扎在心里,时不时刺他一下。
被林橡蓉盯着的那道清丽身姿似乎并未对此番“好意”作何感想,只是执箸的手微不可察地一顿,旋即轻轻落下,将其置于箸枕凹壑之中。
他开口,声音平和依旧,听不出情绪。
“主父费心了,只是湘云才疏学浅,性情木讷不懂变通,只怕流转于席间反倒扫了贵客的雅兴,姐姐的生辰宴,主角自是姐姐,未免喧宾夺主,届时,湘云还是在旁安静观礼便是。”
此番话考虑的极为周到,四两拨千斤,将林氏“物色人家”的意图以“己非主角故不宜张扬”的由头轻轻带过,格外强调自己不愿抢了嫡姐南尚华的风头,姿态放的极低,可言语间却隐约透露着一股不可任人摆布的疏离。
林橡蓉脸上难得维持的笑淡了几分,他拿起丝帕轻轻擦拭唇角,掩去那一丝不悦,“这话说的,你好歹也是南家正儿八经的公子,怎能总是躲在人后?多出去见见人,开阔开阔眼界总也是好的。莫非…”他拖长了语调,目光似有深意地扫过南湘云清淡的眉眼,“是觉得这京中半成达官显贵皆入不了你的眼?”
话到此处便明显带着隐隐逼迫的意味了。
主位上,一直沉默的南谨维闻言眉头微蹙,似乎想开口,但最终却还是未能吐出半字,垂眸用汤匙搅动碗里的羹汤。
其余人见家主都未曾表态,便更是默不作声,自顾自扒拉着饭,生怕一个不小心触及霉头。
“主父言重了,湘云并非不识抬举,只是深知婚姻大事,并非儿戏,不可强求,但需缘法二字。”
“姐姐生辰宴本是喜庆之事,所因南湘云之故,引得旁人侧目或议论,反倒不美。”
他偏头,眸光沉沉望向主位上的女人,“母亲,您以为如何呢?”
南谨维被点了名,此时也不得不放弃做那鹌鹑,她将汤匙轻轻放下,抬眸对上那张与亡伕五分相像的脸,所在触及那双沉静如黑潭的眼眸时倏地别开眼。
“行了,尚华的及冠生辰,首要还是为她庆生,及冠之礼亦步骤繁多。湘云既然性子喜静,不愿过多应酬,便随他吧,至于婚事……”她顿了顿,似乎有些疲惫,“日后再说。”
林橡蓉指甲掐进了掌心,脸上却还得维持着笑容:“是,老姥考虑得周到,是侍身心急了,只想着孩子们的前程。”他狠狠剜了南湘云一眼,却见对方已经重新低下头,不再看他。
南湘云细细地将碗中最后一口粥用完,而后开口,声音清越而恭敬:“母亲,父亲,儿子用好了。”
嘴上是向长辈禀告离桌,可眼神却未扫过任何人,只敛着眸子安静等人回应。
“用好了,便去吧。”
得了家主许可,他起身,无视林橡蓉那带刀似的眼神,微微欠身,便带着侍立在身后的茗荷,步履从容地离开了这令人窒息的饭厅,将那一室的算计,远远抛在了身后。
廊下,潮湿的微风拂过,带着青竹苑独有的清新气息。
茗荷小碎步跟在南湘云身侧,一手轻托着他的手,秀丽的小脸儿拧成一团。
“公子……主父也心急了,那架势,跟明摆着要撵人出府似的,您不过才及笄三年…”
少男语气抱怨,哼哼唧唧,听得南湘云不由哂笑一声。
他抬手,指了指院中石凳,身侧人会意,扶着他朝那边踱步。
二人在石桌旁坐下,方才背影孤绝的男儿此时仰头望着被竹叶切割的细碎星空,好半晌才开口回应茗荷的话,声音里带着丝许疲惫,更多的却是冷然,“他何止心急,更不想我安生。”
借此机会,将他像一件多余的旧物般,随意打发出府,眼不见为净,或许还有意在婚事上再做些文章,彻底绝了他任何可能的“前程”,这便是林氏所想。
“那公子,我们……”茗荷忧心忡忡。
南湘云收回目光,转而看向黑暗中摇曳的竹影,“有何顾虑,他那点伎俩还不足以让我悄无声息地消失。”
……
待主仆二人回房时,夜色已浓,天朗气清,皓月当空。
书房里灯烛已点亮,晕开一团暖黄的光晕,南湘云褪下见外客穿的袍服,换上一身更为舒适的月白细棉常服,坐在窗前的琴案旁,圆润指尖搭上琴弦,下意识地拨弄,几声短促的微鸣便自弦间迸出。
琴音如碎玉,在寂静的夜色中荡开一圈涟漪,随即消散。
南湘云垂眸看着自己搭在琴弦上的指尖,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指尖重新落下。
这一次,不再是零散的音符。
清绝而带着一丝孤峭的琴音流淌而出,初时如幽涧滴泉,泠泠作响,渐渐转为疏朗开阔,仿佛月下竹林,风过无痕,只余叶影婆娑,琴音里没有怨怼,没有焦躁,只有一种经过沉淀的平静,以及深藏在平静之下,不容折弯的韧劲。
一曲终了,余韵袅袅。
南湘云缓缓收回手,置于膝上,指尖还残留着琴弦微凉的触感,他抬眼望向窗外,月光透过窗棂,在他隽逸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光影。
“茗荷。”
“奴俾在。”
“明日,去库房领些上好的桐油和松香来。”
茗荷微怔:“公子是要保养琴具?”
“嗯。”
南湘云轻轻抚过琴身,目光悠远,“琴若久不养,弦会松,音会涩。”
正如人要沐浴,要更衣,要清理周遭尘灰,以免污浊不净一样。
避世不等于湮灭,不争不意味着任人拿捏。
有人要他沉寂,要他在深宅后院之中一点一点慢慢溃败腐朽,没那么容易。
暖风踏过,引得院中枝叶籁籁作响,几只夜鸟飞来立于墙头,不时啼叫几声,与不远处的悠沉琴韵交织。
不知过了多久,烛火灭了,风渐平,琴声也随着夜幕中散尽的云雾隐去,方寸院落彻底归于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