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 第16章 暂别

梦千年 第16章 暂别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5:25 来源:文学城

送行宴那日,午后的阳光柔和地洒在琉璃瓦上,金光流动。御花园中荷风送香,几尾锦鲤掠过水面,漾起细微的波痕。

御花园里设了绛纱小榻,长孙皇后着素衣,倚坐榻上,神情温婉。几位嫔妃侍坐左右,琴声在廊下回荡,是新编的《清平调》,曲调悠远,宛转如风。

韦氏轻启红唇,柔声笑道:“这曲子虽美,却似有几分离意。娘娘,可是为谁而选?”

她语气温柔,却带着探询的意味。

长孙皇后含笑抚袖,目光淡淡掠过远处的莲池:“世间曲调,多寄情于景。今日天朗风和,本该清心。只是——有些人心不静,再清的曲子,也会听出别意。”

阴氏斜倚一侧,凤眼微挑,笑意浅浅:“臣妾听闻,今日那位‘安国夫人’奉召入宫。陛下特命内侍预备酒宴相送。娘娘可知缘由?”

话音不重,却像一根柔丝,轻轻拨进众人心底。

燕氏神情一肃,语气温和而稳:“姐姐慎言。那位夫人昔年助国有功,又久居西陲,如今归唐,陛下欲嘉其劳,送行一宴,也合礼制。”

阴氏轻哼一声,语气里带着笑意:“合礼归合礼,不过——若只是送行,为何不在外朝设宴,偏要在宫中?这……未免太过隆重。”

韦氏轻轻抿唇,装作不经意地叹息:“或许陛下是念旧情吧。毕竟那夫人出身异域,又通诗书礼乐,陛下心中敬重之意,也算难得。”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放下茶盏,语气温润却不容置疑:“陛下所敬者,是功与志,不是情与貌。安国夫人出身殊方,却能安然立足中原,不以身份自矜,不以功自傲——此等女子,本宫亦敬之。”

几人皆低声应是,不敢再多言。

只是阴氏垂眸时,眼角那一抹笑意仍在;韦氏微敛双手,神思微动;燕氏轻轻抚琴,却似心有所感。

皇后起身时,日光正好照在她衣襟上,光影如水。

她转向侍女:“去吧,备车入御花园深处,今日风好,听曲之余,不妨赏荷。”

又淡淡补了一句:“立政殿那边,若陛下有旨召客,便不必来报。”

侍女领命而去。

风过树影,花叶微摇。御花园的曲声渐远,唯有檀香悠悠,缭绕不散。

——此刻,立政殿内,侍女引我至立政殿偏殿,轻声说道:“夫人请进。”说罢,她便退了出去,殿门缓缓阖上。

殿中静谧,只一炉檀香袅袅,香烟氤氲中,李世民端坐在桌后,着一袭素色常服。他抬起眼,目光与我相接。

“舒涵。”他的声音很低,却清晰入耳。那一声呼唤,不是帝王高居九重天的威仪,而像昔日惠明寺的少年。

我心口一震,盈盈行礼:“陛下。”

他轻轻点头,示意我坐下。我缓步走到桌前,轻轻落座,双手交叠放于膝上,心中却微微颤动。烛火映照下,我与他的影子在桌面上交错,仿佛时光在此凝固。

他目光温柔,半晌才开口:“不必拘礼,就像你我初见那天,也是一方桌子,你就坐在我对面。”

我抬眼,心中一阵酸楚,又有些暖意。桌上的茶壶嘴上的热气袅袅升起,缓缓弥散在两人之间,氤氲如同记忆般轻柔,又带着些许不舍。

我轻声回应:“往事如梦,今日我已是降臣,陛下不必再忆旧情。”

李世民却摇头,目光落在我身上,语气里透着一丝近乎叹息的温柔:“雁门关救驾,晋阳起兵,洛阳一战,这么多年西突厥和大唐的和平……这些,朕怎能不记?若无你,或许便无今日的大唐。”

“而你来长安一年,从未入宫求见,写的第一封奏折便是要走……你心里还是怪朕吗?”

我摇头:“陛下何必问此。人生诸事,聚散自有因果。兄长临死之前曾与我谈起陛下,他不恨陛下……臣若真有怨,也不会来到长安。”

李世民垂眸,似想说什么,终究只是轻叹:“朕本以为,见你一面,可以问许多事。可真见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我望着那炉檀香,淡淡笑了笑:“有时候,话多了,反而不如一盏茶来得安静。”

他沉默片刻,亲手斟茶。茶香袅袅,氤氲在两人之间。

“舒涵,”他问道,“朕查过——那香胰与香盐膏,皆出自你手。你为何不署名?”

我垂下眼,声音平和:“若留名,便有人记得;若不留名,便能自在。臣不求功,不求誉,只愿百姓安好。”

他微微一怔,眼底浮起一丝怅然:“你总是这样,藏得太深。朕想记你于史,却不知从何写起。”

我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那一瞬,殿中檀香弥漫,风吹过帘影,世事恍若停驻。

我缓缓抬眸,终于还是问出了心底那句话:

“陛下,当年那封信——‘若卿愿再适,择良婿以偕老’,可是在试探臣?”

*舒涵内心:你说我藏得深我倒要问你,你不也一样?

他沉默片刻,微微转开目光,似不愿让我看见那一瞬的波动。只听他说道:“当年朕虽贵为秦王,却亲眼看你嫁给别人。那夜的烈酒……朕至今难忘。”

烛影微晃,他又笑了笑,那笑里有一丝自嘲:“所以当你入唐路上,朕写那封信……并非真要为你择婿。那信半真半假,那所谓的‘良婿’,从头到尾,朕心中只认得一个。”

烛影轻晃,他抬手掩去一丝笑意,却掩不住眼底的柔光。

“舒涵,你知朕素来不肯失分寸。若直言‘我欲娶卿’,那是帝王的傲慢;可若问‘卿愿嫁我否’便失帝仪。”

他轻叹一声,“朕只能写得隐晦,让你自己去看懂。”

我心中微微颤动,却仍只是轻声道:“陛下已是千古一帝,何必再为旧日之情动心。”

话一出口,我几乎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我并非不动情,只是不敢——若真应下,便是万劫不复。

我缓缓垂眸,语气平稳:“如今四海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都是陛下天命所归,臣当年所做的一切只是顺应天命。”

灯火摇曳,他的影子与我重叠,又慢慢拉开。李世民起身背对着我,声音平静下来:“罢了,你我如今重逢已经不易,至于往事,就留在心里罢。”

他离开了立政殿,说还有公务要忙,我抬眼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涌起万般滋味。

李世民离去后,我随侍女去了后宫,御花园内,绛纱轻帐下,檀香与荷香交织。长孙皇后倚坐玉榻,身侧韦氏、阴氏、燕氏、杨氏各自低声私语,目光时而落向立于石径上的我。

我缓步而来,轻拢衣袖,行礼道:“臣见过皇后娘娘,见过诸位娘娘。”

皇后浅笑,目光温和却含审视:“安国夫人,今日风景宜人,正好赏曲。不知你可有雅兴?”

我微微颔首,行至榻前坐下。丝竹轻响,我心静如水,但心中暗记——她们的目光,不全是赏景之意。

韦氏倚栏而立,低声问向身侧的阴氏:“这安国夫人,可真是来得早啊,不知为何?”

阴氏含笑,扇影轻摇:“或许是宫中日程不同,亦或……她本身身份不同,陛下格外关照。”

我略一抬眼,目光平静,声音轻柔:“臣入宫仅为职守与奉命之事,无关私情。若说关怀,陛下唯对四海黎庶关怀周全而已。”

燕氏垂眸,暗道:“此女果真不凡,言简意赅,却又不失锋芒。”

皇后看着四妃的神色,轻轻一笑:“安国夫人入宫,尚守本分,自有分寸。诸位无须多言,她心明如镜,亦不逾礼。今日听曲,便当以平常心待之。”

我轻轻颔首,面带微笑,却不卑不亢。丝竹声里,花影浮动,四妃的目光在我周身扫过,却无法动摇分寸。我心底那份从容与自持,像荷影般淡而长。

此刻,我知道,无论风波如何,我的身份与气度已被皇后守护,同时也让四妃明白:非议与试探,在我这里,皆徒劳无功。

夜晚,宫灯如昼,丝竹声绕梁。酒过三巡,几位妃嫔的笑声渐起,气氛也慢慢松了下来。

韦氏抬眼,看向坐在下首的我,唇角含笑:“听闻西域女子都精通音律,今日盛宴,不知夫人可有雅兴,让我等也一开耳福?”

她语气柔婉,却藏着探意。

阴氏顺势一笑,轻摇羽扇:“正是。如此太平盛世,何不以乐贺之?夫人异域归唐,必有奇调,想来不同凡响。”

我略一迟疑,刚要起身推辞,便听燕氏缓声道:“两位妹妹这般起哄,倒叫夫人为难了。此乃送行宴,岂能令宾客为乐?失了礼数。”

我抬起头,与李世民的目光短暂交错。那一瞬,他的神情极淡,却在灯火摇曳中多了一层说不出的意味。

我知道,他听得懂那几句背后的暗意。但是他没有开口。

皇后听罢,轻轻一笑,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无妨。夫人素好琴音,若她自己愿意,倒也不妨奏上一曲,权作相别。”

皇后这一句,既护了我体面,又解了局中微妙的张力。

我略一沉吟,起身行礼道:“臣既承圣恩,便献一曲聊表谢意。”

殿内渐渐静下,宫人取来胡琴。灯火摇曳中,我垂眸拢弦。

“此曲名《醉太平》。”我语声平静,“愿我大唐长安如斯,世人皆醉太平。”

弓弦一起,音色清远。初调柔和如风过秋水,继而低转——

似有风沙万里、旧梦如尘。细而远,清而哀。

前半段轻缓,如风过白草,似水映秋山;

后半转急,弦声一高一低,如雁阵呼号,又似酒中梦醒。

殿中众人屏息。

李世民手中玉杯未举,目光落在我指尖,灯影在他眉间摇晃。

他听出了那一丝“送别”的意。

曲终余音,烛影微颤。

阴氏轻笑:“好个醉太平,曲尽人未醒。”

韦氏接道:“安国夫人果真不凡。”

燕氏与杨氏垂眸一叹,不语。

皇后举杯,微微一笑:“世太平,人心安,便是好曲。”

她的话一出,众人皆附和。只有李世民,久久未言。

竖日清晨,晨光透过长安的归义府,我整理行囊。丝缎衣袍已换成便于旅途行走的轻衫,马匹准备齐全,随从几名,车马简单而精干。

回首长安城,青砖灰瓦间的热闹渐行渐远,心中生出一丝清凉与期待。

首站洛阳,古都的繁华与长安不同,这里少了宫廷的庄严,多了市井的烟火气。走在街巷,见商贩叫卖瓜果,儿童追逐嬉戏,仿佛在城市之间也能闻到江南的潮湿气息。

登上老君山,拜访少林寺后沿运河南下,江水如带,舟行如飞。夏末的江风吹拂,带来水气和泥土芳香。先到江都,船行大运河,两岸风光旖旎,渔舟唱晚,水波映照斜阳,我驻足船头,感叹人间美景,初秋的凉意入怀。

顺流而下,至安州、湘州。已到了深秋时节,洞庭湖的水面如镜,湖光山色交融,渔歌互答。我在湖畔停留,随渔夫出湖捕鱼,感受水面的微凉,听风卷芦苇声。夜晚,点灯泛舟,静坐湖心,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如银,心中一片宁静。

再行至岭南,热带风光扑面而来,棕榈树影婆娑,江河交错。我随当地士子登高远眺,品尝热带水果,感受南国风情。

沿途西行至蜀地,在冬日攀峨眉山之巅,云雾缭绕,松柏古木间有寺观点缀。我在山道小憩,呼吸山野清新空气,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在峨眉山逗留了一个月,直到初春我才出发去巫峡,准备离开蜀地,一路上油菜花开遍山野,巫峡之水深幽,峡壁如削,江风卷起浪花。泛舟峡中,听两岸猿声与水声交织,眼前景色与心境合一。

夜晚我宿于山中小亭,清风拂面,我取出随身书卷,静坐读书,心中感慨万千:江河山岳虽千里万里,而人心之宽广与柔韧,更胜天地。

孔子言,三十不惑,此行虽为游历,更为修心,走过万水千山,也让内心清明而自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