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食旅行家 > 第4章 淮安交响曲

美食旅行家 第4章 淮安交响曲

作者:笑匠徽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23:53:39 来源:文学城

(上)

在扬州待了三天,苏晚感觉自己像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身心都变得柔软而舒展。她决定,在前往父亲笔记里下一站“南京”之前,给自己增加一个计划外的目的地。

她在民宿的躺椅上,翻看着一本关于淮扬菜的旧书,书里提到:“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以扬州、淮安为中心……”

淮安。

这个名字像一颗石子,在苏晚心里投下了涟漪。父亲的笔记是引路灯,但她想,父亲一定也希望她能亲自去探索这片美食沃土上更多的风景。她上网搜索,两样东西立刻抓住了她的眼球:一个是图片上热油翻滚、香气仿佛能穿透屏幕的“响油鳝丝”;另一个则是被汪曾祺先生在文章里反复提及、切开后流出红油的“高邮双黄咸鸭蛋”。

一个火爆,一个醇厚。她想,她必须去尝尝。

从扬州到淮安,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当苏晚踏上这片土地时,她能感觉到与扬州截然不同的气息。如果说扬州是温婉的、生活化的,那么淮安则因为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枢纽和漕运总督府的所在地,而多了一份端庄厚重的历史感。

她在古运河畔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第二天清晨,客栈老板为她准备的早餐很简单:一碗熬得米油丰沛的白粥,一碟自家腌的酱菜,以及一个青白色的、沉甸甸的鸭蛋。

“姑娘,尝尝这个,”老板热情地说,“我们这儿离高邮近,这双黄咸鸭蛋最有名。早上喝粥,配一个,赛过活神仙!”

苏晚道了谢,拿起那枚鸭蛋,在桌角轻轻一磕。蛋壳破裂,她小心地剥开一个小口,一股浓郁的油脂香气便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她用筷子头轻轻一捅,艳红色的油“滋”地一下就冒了出来,顺着筷子往下流。

她将鸭蛋掰成两半,惊喜地发现,小小的蛋体里,竟真的并排躺着两颗滚圆的、如红玛瑙般的蛋黄!蛋黄的质地是沙沙的、翻着油,蛋白则咸度适中,嫩得像豆腐。

苏晚挑了一小块蛋黄,和着白粥送入口中。蛋黄的咸香醇厚、油润起沙的口感,与白粥的清淡温润完美中和,那种朴实而又极致的满足感,瞬间充盈了整个口腔。

这味道,让她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偶尔也会买来咸鸭蛋,敲开后若是只有一个蛋黄,父亲会把大部分都拨到她碗里;若是运气极好,开出个双黄的,父女俩就会像中了奖一样,一人一半,吃得眉开眼笑。

这枚小小的鸭蛋,没有复杂的烹饪技巧,没有华丽的摆盘,它只是土地、时间与自然共同作用的产物,却蕴含着最原始、最动人的风味。

苏晚在笔记本上写道:“淮安,晴。早餐,高邮双黄咸鸭蛋。火爆的旅程,从一个沉静的早晨开始。它让我想起,最好的味道,有时并不需要厨师的妙手,只需要等待。”

(下)

品尝过“土”的沉静,苏晚开始期待“火”的热烈。

她向客栈老板打听城里做响油鳝丝最地道的地方,老板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老城区一家名为“淮扬楼”的馆子,说那是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

傍晚时分,苏晚走进了淮扬楼。店堂里早已人声鼎沸,食客们大多是本地人,操着浓重的方言,高声谈笑,空气中弥漫着菜香、酒香和一股浓浓的市井烟火气。

她被领到一个小桌坐下,毫不犹豫地点了那道心心念念的“响油鳝丝”。

等待的时间里,她能听到后厨传来的、富有节奏感的锅铲碰撞声和爆炒声。过了约莫一刻钟,一位伙计端着一个还在“滋滋”作响的白瓷盘快步走了过来,盘中是酱色油亮、不见一根骨头的鳝丝,上面堆着一小撮雪白的蒜末和碧绿的葱花。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

另一位伙计紧随其后,手里提着一个装着滚油的小铜锅。他走到桌边,高声吆喝了一句:“响油!看好嘞!”

话音未落,他手腕一扬,一股滚烫的热油便被精准地浇在了那堆蒜末葱花之上。

“滋啦啦啦啦——!”

一声脆响,如同平地惊雷!盘中的蒜末和葱花在热油的激发下瞬间“炸”开,一股浓烈到极致的、混合了蒜香、葱香、胡椒香和油香的复合香气,猛地爆裂开来,瞬间笼罩了整张桌子。盘中的鳝丝在滚油的浸润下剧烈地翻滚、颤动,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活了过来。

苏晚被这极具表演性的上菜方式震撼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上菜,这分明是一场在餐桌上完成的、关于声与色的味觉魔术!

她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鳝丝被处理得极好,肉质滑嫩弹牙,毫无腥气。浓郁的酱汁咸中带甜,胡椒的辛辣恰到好处地提振了味蕾。而那最后淋上去的响油,不仅带来了极致的香气,更让整道菜的口感变得油润丰腴,热烈滚烫。

这一口下去,仿佛有一团火在口腔里燃烧,酣畅淋漓,让人额头微微冒汗,只想大口吃饭。

如果说文思豆腐是文人墨客的低吟浅唱,那这响油鳝丝,便是沙场武将的豪迈战歌。

回到客栈,苏晚在灯下摊开笔记本,内心依旧激荡。

她写道:“一枚双黄蛋,是土地与时间的馈赠,温柔醇厚;一盘响油鳝丝,是烈火与技艺的交响,热烈奔放。淮安这一站,让我明白了,美食的魅力,既在于它沉静如处子,亦在于它动若脱兔。爸,这火与土的交响,真是太精彩了。”

她想,响油鳝丝这道菜在家里复刻难度太高,光是杀鳝、划丝就非一日之功。但那咸鲜香浓的味道,却让她无比回味。或许,可以做一道简化的、同样能慰藉人心的家常菜。一个念头在她脑中闪过——响油鳝糊面。

夜深了,窗外运河的水静静流淌。苏晚合上笔记本,心里已经有了下一站的方向。她要回到父亲的笔记上,去那个六朝古都——南京,尝尝父亲口中“金陵人引以为傲的鸭子”。

注:【晚晚的厨房笔记·家常响油鳝糊面】

(深夜里的一碗慰藉)

食材准备:

鳝丝/鳝糊:菜市场可以买到处理好的冰鲜或新鲜鳝丝。回家后用开水焯烫一下,去除腥味,捞出沥干。

面条:细切面或龙须面。

调味:蒜末,葱花,姜末,生抽,老抽,蚝油,糖,白胡椒粉(关键!),料酒,水淀粉。

响油:食用油。

制作步骤:

炒制鳝糊:

锅中放油,烧热后下姜末爆香。

下入焯好的鳝丝,快速翻炒,烹入一大勺料酒。

加入适量生抽、少许老抽(上色)、蚝油、一小勺糖和足量的白胡椒粉,翻炒均匀。

加入少量开水,没过鳝丝即可,烧开后转小火焖煮2-3分钟。

用水淀粉勾芡,让汤汁变得浓稠,能挂在鳝丝上,形成“鳝糊”。

煮面:另起一锅,水烧开后下入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入大碗中。

浇头:将炒好的鳝糊趁热浇在面条上。

核心步骤·响油:在鳝糊顶端,码上大量的蒜末和葱花。

最后一步:另起一小锅,倒入约三汤匙的食用油,烧至冒青烟(约七八成热)。然后,将这勺滚烫的热油,稳、准、狠地浇在蒜末葱花上!

拌!吃!:听着那美妙的“滋啦”声,闻着扑鼻的香气,立刻用筷子将面和鳝糊拌匀。一碗能治愈深夜饥饿的家常响油鳝糊面,就完成了!

欢迎大家评论区投稿,推荐家乡美食[烟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淮安交响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