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食旅行家 > 第2章 扬州慢,烫嘴的温柔

美食旅行家 第2章 扬州慢,烫嘴的温柔

作者:笑匠徽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23:53:39 来源:文学城

(上)

飞机降落在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时,一阵裹挟着水汽的暖风,从廊桥的缝隙里钻了进来。

苏晚走出舱门,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是湿润的,带着南方特有的、青草与泥土混合的微腥气息,温柔地包裹住她。这与北京干燥凛冽的空气截然不同,像一句吴侬软语的问候,不带任何攻击性。

她打车前往老城区预订的民宿,车窗外,城市的景象缓缓流淌。宽阔的古运河波光粼粼,岸边的垂柳依依,婀娜的枝条轻拂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远处是连绵的白墙黛瓦,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悠远。

“小姑娘,来旅游啊?”司机师傅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带着一口苏北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攀谈起来,“第一次来我们扬州吧?”

“嗯,第一次。”苏晚轻声应道,目光依旧贪婪地望着窗外。

“那可来对地方咯!我们扬州,别的不好说,吃和玩绝对嗲(好)!明天早上记得起个大早,去‘皮包水’,体验一下我们扬州人的慢生活。”

“皮包水?”苏晚有些好奇。

“就是去吃早茶嘛!”司机师傅笑了,“一壶茶,几碟点心,能坐一上午。本地人都爱去冶春、富春,你住的地方离富春近,明儿个可以去尝尝。”

富春。

苏晚的心轻轻一动,这个名字,和父亲笔记里的第一个坐标重合了。

民宿坐落在一条名为“皮市街”的老街上,是一座由老宅改造的小院。青砖铺地,木质的回廊挂着几盆葱绿的吊兰,院子中央有一棵高大的石榴树,树影斑驳地洒在地上。老板娘递给她钥匙时,笑着说:“晚上别关窗,能听到运河上吹来的风。”

这一夜,苏晚睡得格外安稳。没有了都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微风穿堂而过的声音和远处隐约的虫鸣。她仿佛躺在一艘缓慢摇晃的船上,漂在一条名为“江南”的河里。

(下)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苏晚就醒了。

她记着司机师傅的话,没有打车,而是按着手机导航,选择步行穿过清晨的老城,去寻找那家“富春茶社”。

石板路被清晨的露水打湿,泛着一层温润的光。两旁的老旧门板大多还紧闭着,偶尔有“吱呀”一声被推开,走出一位提着鸟笼的老人,或是端着木盆去河边洗衣的妇人。空气里交织着栀子花的甜香、水边的腥气和早点铺里传来的、若有若无的油香,一切都慢得刚刚好。

在一条小巷的拐角,她稍微迷了路。一位正在压腿晨练的阿婆看到了她脸上的一丝迷茫,主动停下来,笑呵呵地问:“小姑娘,找地方啊?”

“阿婆您好,请问富春茶社怎么走?”

“富春啊,就在前面巷子右拐就到啦!”阿婆热情地指着路,“去吃早茶啊?看你就像外地来旅游的。我们扬州早茶好东西多得很,多吃几样!”

道了谢,苏晚按着指引,果然在不远处看到了“富春茶社”那古色古香的门头。还没走近,里面鼎沸的人声和食物的香气就扑面而来。

推门而入,眼前的景象让苏晚微微一怔。茶社里早已坐得满满当当,却丝毫不显嘈杂。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着,桌上一壶热茶,几笼点心,或高声谈笑,或低声细语,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一种闲适自得的神情。这与北京早点铺里那种来去匆匆、人手一个包子一杯豆浆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好不容易在角落里找到一个空位坐下,学着周围人的样子,先点了一壶扬州特有的拼配茶——魁龙珠。茶一上来,她又迫不及待地对着菜单,点下了父亲笔记里提到的那两样:蟹黄汤包和三丁包。

等待的间隙,她小口啜着茶。茶香清雅,入口甘醇,仿佛能抚平内心的所有焦躁。

“您的点心来啦!”

服务员将两笼热气腾腾的竹制蒸笼放在桌上。苏晚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那盘白瓷碟里的蟹黄汤包吸引了。

它静静地卧在盘中,皮薄如纸,近乎透明,能清晰地看到里面金黄色的汤汁在微微晃动。顶端的十八个褶子收口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精致得让人不忍下口。

苏晚的心跳微微加速,她想起了父亲那句带着笑意的叮嘱:“告诉丫头,别一口吞,烫嘴。”

她拿起筷子,模仿着邻桌一位老先生的动作,在汤包的侧上方,小心翼翼地戳开一个小小的“天窗”。

“刺啦——”

一股肉眼可见的热气升腾而起,金黄油亮的蟹黄汤汁立刻从缺口处涌了出来,浓郁到极致的鲜香瞬间钻进鼻腔。那不是海鲜市场那种带着腥气的鲜,而是一种被精心熬煮过的、醇厚温润的复合香气。

苏晚凑上去,对着那扇小窗,轻轻地吸了一口汤。

一股难以言喻的鲜美瞬间在舌尖炸开。它不像任何调味料能勾兑出的霸道咸鲜,而是极其醇和、绵长,带着蟹黄独有的甘甜和一丝丝用以解腻的姜丝的清香。温热的汤汁滑入喉咙,暖意顺着食道一路向下,仿佛瞬间唤醒了身体里每一个沉睡的细胞。

“爸,原来这就是你说的,烫嘴的温柔……”她轻声呢喃,眼眶有些发热。

喝完汤,她才夹起那略微塌陷的包子皮,连同里面的蟹黄肉馅一同送入口中。包子皮吸饱了汤汁的精华,软韧而不失弹性;肉馅鲜嫩,蟹黄的颗粒感在口中清晰可辨。一整个吃完,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她拿出手机,对着剩下的那个三丁包,认真地拍下了一张照片。这是她成为美食博主以来,第一次拍照不是为了构图、光影和流量,只是单纯地,想为这段记忆留下一个凭证。

就在她低头编辑文字,准备将这张照片发给一个只有自己的私密账号时,手肘不小心碰倒了刚刚续满水的茶杯。

“啪!”

茶杯倒在桌上,滚烫的茶水溅了出去,一部分洒在了邻桌一位年轻男子的素描本上。

“啊!对不起!对不起!”苏晚吓了一跳,赶紧起身,手忙脚乱地拿起纸巾就要去擦。

“别动!”男子低喝一声,迅速将素描本拿了起来,小心地抖了抖上面的水珠。那是一幅用炭笔画的茶社一角,线条流畅,光影生动,可惜一角已经被茶水浸湿,微微晕开了一小团墨迹。

苏晚窘迫得脸颊发烫,连声道歉:“实在太对不起了,我……我赔您的本子!”

男子抬起头,苏晚这才看清他的长相。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眉眼干净,气质温润,身上有种淡淡的书卷气。他看了看本子上的污渍,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弯起嘴角,露出一个无奈又包容的笑容。

“没关系,就当是这幅画的‘茶渍’印章了,也算独一无二。”他将本子合上,目光落在苏晚面前的点心上,温和地问道,“游客?”

“嗯,第一次来。”苏晚的声音还带着歉意。

“一个人?”

“嗯。”

他指了指她还没动的三丁包,笑着说:“尝尝这个,蟹黄汤包是吃个鲜美,我们扬州人日常更爱这个。鸡丁、肉丁、笋丁,三种口感,三种鲜味,比纯肉的更有层次。配着魁龙珠,解腻。”

他的声音像这扬州的清晨一样,温润而悦耳。

苏-晚怔了怔,随即拿起筷子,夹起那白白胖胖的三丁包咬了一口。果然,鸡丁的嫩、猪肉的香、笋丁的脆,在口中交织成一曲丰富的交响乐。

“很好吃。”她由衷地赞叹。

“那就好,”男子笑了笑,重新拿出画笔,在另一页上开始勾勒,“别让一杯茶,坏了一顿早茶的心情。”

苏晚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和窗外缓缓流淌的时光,心里某个紧绷的角落,好像在这一刻,被这烫嘴的温柔,轻轻地熨平了。

她回到民宿,摊开那本崭新的笔记本,在第一页上,认真地写下:

“扬州,晴。富春茶社,蟹黄汤包,名不虚传。三丁包,是另一种惊喜。”

旁边,她用笔笨拙地画了一个圆滚滚的、顶上冒着热气的包子。

写完,她意犹未尽,又打开手机,开始搜索“家庭版扬州三丁包”的做法。她发现,要做得好吃,猪肉要选三分肥七分瘦的夹心肉,笋要用春笋才够嫩,鸡丁要提前上浆……她把这些要点,像父亲当年一样,一笔一划地记在了笔记本的空白处。

注:【晚晚的厨房笔记·扬州三丁包】家庭复刻版

(灵感来源:富春茶社与热心路人)

食材准备:

面皮:中筋面粉300g,干酵母3g,白糖5g,温水约150ml。

馅料“三丁”:去皮猪夹心肉150g(切丁),鸡腿肉100g(去皮去骨切丁),春笋(或冬笋)100g(切丁)。

调味:葱姜末,生抽,老抽,蚝油,料酒,白胡椒粉,盐,糖,香油。

制作步骤:

和面发酵:将酵母、白糖用温水化开,分次倒入面粉中,和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发酵至两倍大。

处理馅料:

鸡丁用少许盐、料酒、白胡椒粉和淀粉抓匀腌制(上浆),锁住水分。

笋丁焯水去除涩味,捞出沥干。

炒馅:锅中放油,先下猪肉丁煸炒至出油微黄,再下葱姜末爆香。接着下入鸡丁滑炒至变色,最后放入笋丁。

调味:依次加入料酒、生抽、老抽、蚝油、少许糖(提鲜)和盐,翻炒均匀。可加入少量水,略微焖煮2-3分钟,让味道融合。出锅前淋上香油,放凉备用。馅料一定要完全冷却,才好包。

包制与醒发:将发好的面团排气,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包子皮。包入足量馅料,捏出褶子。包好的包子盖上湿布,二次醒发15-20分钟,看到包子明显变大变轻即可。

蒸制:蒸锅水烧开后,将包子放入,保持中大火,蒸12-15分钟。关火后不要马上开盖,焖3-5分钟再取出,防止包子回缩。

开吃! 趁热咬一口,感受三种“丁”在口中带来的不同惊喜吧!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家乡美食,告诉小编,一起带晚晚去品尝。[黄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扬州慢,烫嘴的温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