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云栈寺,行路月余,竟是越走天地越开阔。这一日,眼前豁然开朗,但见水光接天,一条浩瀚大河横亘前路,河面烟波渺渺,不见舟楫,唯有点点星光悬浮于水雾之上,映得碧波流银。天幕低垂,繁星格外清晰,仿佛伸手可摘。
“师父,这河……怕是飞不过去。”悟空火眼金睛望去,只见河水中隐有灵光流转,非是凡水。河畔立一古碑,上书玄奥篆文“天河渡”。
众人正观望间,忽闻水声欸乃,一叶扁舟自星光迷雾中悠然荡出。舟上一人,蓑衣斗笠,看不真切面容,只觉身形飘逸,不似俗世船家。
“欲渡天河,需乘星槎。”那船家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诸位是有缘人,请上船。”
舟至近前,才见这“星槎”并非木质,通体由某种温润白玉雕成,槎身自然生光,与河中星辉交融。众人依次登船,槎身平稳,丝毫不晃。
船家并不摇桨,那星槎便自行溯流而上,滑入漫天星辉之中。四周寂静,唯有水流与星光摩擦发出的、细微如天籁的“沙沙”声。置身于此,仿佛脱离了凡尘,遨游于星海之间。
槎首最宜观景。玄奘与武媚娘并肩而立,望着无垠星河。亿万星辰倒映在武媚娘眸中,她轻声叹道:“佛法言恒河沙数,眼前这星河,又该是多少恒沙?”
玄奘侧首看她,星辉为她周身镀上一层清辉,平日里隐藏的锋芒尽数化为静谧。他心中一动,几乎是未经思索,便抬手,用指尖极轻地拂开了她被微风吹至唇边的一缕发丝。
动作做完,两人俱是一怔。玄奘手指僵在半空,耳根微热,欲言又止,那“伪君子”的拘谨瞬间回笼。
武媚娘却并未如往常那般出言调侃,她只是微微偏过头,唇角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目光依旧望着星河,仿佛方才那片刻的旖旎只是星光造成的错觉。她不着痕迹地转移了话题:“法师看那颗星,孤悬东北,其光虽微,却稳而不移。”
这无声的包容与理解,比任何言语都更触动玄奘。他放下手,深吸一口带着星辉气息的微凉空气,顺着她所指望去,心境竟奇异地平和下来。有些情愫,无需点破,已在星河见证下悄然滋长。
悟空难得安静,坐在槎尾,看着小碧俯身掬水。天河之水清冽,在她指间流淌,竟有点点星芒随之跃动。小碧玩心忽起,双手捧起一汪星光,递到悟空面前。
悟空看着她眼中纯粹的欣喜,再看看她掌心那捧流动的星辉,没有像往常那样变出桃子或玩笑,只是伸出毛手,极其小心地,用指尖碰了碰那光。星光在他指尖跳跃一下,又落回小碧掌心。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小碧低头,从袖中取出一直小心携带的、为悟空缝补好的僧袍,轻轻披在他肩上。悟空没有道谢,只是将袍子裹紧了些。
八戒对着星河大发诗兴(虽然词句粗陋),沙僧则一如既往地沉默,站在槎边,望着深邃的星海出神。小艳挨着他,忽然低声问:“傻大个,你说,天河边会有桃树吗?”
沙僧收回目光,看向她,非常认真地摇了摇头:“天河弱水,鹅毛不浮。仙根灵种,亦难生长。”他顿了顿,看着小艳略显失望的表情,补充道,“但人间处处,可植桃林。”
说着,他解下腰间那根从不离身的玄铁降魔杖,运起法力,于杖身一端,极其缓慢而郑重地,刻下了一个歪歪扭扭的“艳”字。刻痕不深,却带着千钧决心。他将刻了字的那一端示与小艳看。
小艳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沉默寡言的汉子,是在用他的方式许下一个关于“人间桃林”的承诺。她眼圈微红,却笑着捶了他一下:“刻得真丑!”
悟璃趴在槎边,试图捞星星,自然是徒劳。她仰头问那船家:“船家伯伯,星星掉进河里,会不会疼啊?”
那船家闻言,斗笠微抬,露出下颌一抹清俊轮廓,笑声低沉:“小童有趣。星辉本是光,光入水,如念入心,何来疼痛?”他转而望向玄奘与武媚娘,“心光不灭,则星河常映。二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玄奘与武媚娘心中皆是一动,只觉这船家绝非寻常摆渡人。
正思忖间,星槎已至对岸。众人下船,回身欲谢,却见那星槎与船家已隐入茫茫星雾之中,唯有声音遥遥传来:“前路漫漫,心光为引……”
天际,似乎有一颗星格外亮了一下。
脚踏实地,回首望去,天河依旧浩瀚,仿佛方才的星海泛舟只是一场幻梦。但每个人心中,都仿佛被那星光洗涤过一般,澄澈了几分,也更坚定了些许。
八戒摸摸脑袋:“这就过来了?老猪我还以为能捞几条星星鱼尝尝呢!”
众人皆笑,带着星河洗礼后的宁谧与感悟,再次踏上征途。这一次的“平和”,不再仅仅是休憩,而是于至宏至伟的天地景象中,完成了情感与心境的一次无声升华。
---
船家金句:“心光不灭,则星河常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天河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