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媚娘西行记 > 第44章 玉华州遗韵

媚娘西行记 第44章 玉华州遗韵

作者:代木易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5:22 来源:文学城

竹海的清气尚萦绕在衣袂间,取经团队已行至玉华州城外。但见官道两旁古柏森森,树皮皴裂如龙鳞,枝头新绿却嫩得透光。远处城楼檐角挂满铜铃,风过时洒落清越铃声,与驿道上商队的驼铃相应和。

玄奘的白马今日似乎格外雀跃,蹄声轻快地敲打着青石板。武媚娘勒缰缓行,望着道旁碑亭里斑驳的刻字轻吟:“'玉华千载韵,佛国一炉香'——这玉华州倒是个有来历的。”

话音未落,忽见城门口转出一位青衣文士,手持卷轴深深作揖:“在下州学博士周砚,奉刺史命已在此恭候圣僧三日了。”

原来玉华州素有“文骨佛心”之称,前朝三位宰相皆出于此。现任刺史闻得取经人将至,特请玄奘往州学讲经。

州学堂前,古杏树下悬着口铁钟。小艳好奇撞响,钟声竟惊起满院白鸽。鸽群掠过檐角时,抖落的羽毛在阳光下幻化成经文字句,引得悟璃追着喊:“快看!'阿弥陀佛'在飞!”

讲经堂内,武媚娘被请在首座。当她看见学童们临摹的《兰亭集序》时,忽然对周博士道:“妾身观此州文脉,似被'法帖桎梏'所困。”

周砚愕然。武媚娘指尖轻点案上《圣教序》拓本:“太宗皇帝集王羲之字成此文,原为弘法,今人却只知摹形不知取神。”她取笔在纸上写下“风流”二字,第一笔如刀,第二笔似云,“书道如此,佛法亦然。”

玄奘会意,竟不坐莲台,径自走到学童间:“今日不讲经文,且听贫僧说个故事。”他说起天竺有种“无影树”,其枝参天,其根入地,唯不见影。

“为何无影?”学童争问。

“因它本身即是光。”

满堂寂静中,周砚手中茶盏忽然绽出青莲。他怔怔看着武媚娘方才写字的宣纸——那“风流”二字竟化作双鹤,衔着经幡飞出窗外。

当夜刺史设素宴,八戒对着满桌豆腐雕花唉声叹气。悟空变出个蜜桃正要啃,忽见桃核上天然长着“禅”字。众人传看时,刺史夫人惊呼:“这...这是先夫遗物!”

原来老刺史生前最爱在园中种桃,临终前笑言:“待桃核现字,便是故人归。”沙僧默默从担中取出一包桃核——竟是他们沿途所食桃实,每颗都带着不同的字迹。

“'缘''慧''慈''悲'...”小艳轻声念着,眼中泛起泪光。她不曾留意,沙僧在桌下将刻着“贞”字的桃核塞进了她的香囊。

更深时分,玄奘与武媚娘在州衙花园漫步。但见太湖石畔立着块无字碑,月光洒在碑上,竟显出一位老僧扫雪的画像。

“这是本州第一任刺史。”周砚悄然出现,“他辞官出家时留下此碑,说待月色第七千次满时,会有有缘人解其真意。”

武媚娘以竹杖轻叩碑身,积雪簌簌落下,露出碑顶一行小字:“官海浮沉三十载,不如扫雪一刻心。”

玄奘忽然解下袈裟覆在碑上。袈裟遇雪发光,映出满园红梅瞬间绽放的奇景。梅香缭绕中,他轻声道:“原来扫雪即是扫心。”

次日离城时,全州学子夹道相送。周砚赠予武媚娘一支狼毫笔,笔杆刻着“扫雪”二字。车队行出十里,忽见道旁新立无字碑,碑前放着束带着露水的红梅。

悟空眼尖,看见梅枝上系着张纸条:“第三千五百六十一次月满时,待君再来扫雪。”落款处画着个小沙弥,正在堆雪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