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厉乘风带着一腔热血与誓言前往悟雪宫后,钱家客舍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却又有些不同。少了那个总爱围着她转、偶尔还会跟方岳溪暗暗较劲的年轻身影,院子里似乎安静了些。钱小北本来以为偿还了“大男主的金手指”会得到良心上的平静,却没想到是微微的失落。不过她也没伤春悲秋多久,毕竟眼前百废待兴,脑子里那些不断冒泡的“商业扩展计划”亟待一一实现。
几天里喝了无数碗阿秋牌十全大补汤,钱小北觉着不仅献出去的血全补了回来,还多出许多能量无处发泄。于是,还不等方岳溪从山里回来,她就像上了发条一样闲不住了。白天去跟村里种蔬果的庄户签供应合同,晚上又做各种计划书,忙得不可开交。
这天赶着天气好,便早早的聘了几个手艺不错的工匠,来改造客舍的院落和后面一块面积不小的荒地,正好还不影响客舍内的营业。
于是工匠们就看着这位美娇娘,拿着略显抽象的草图指挥着:
“对,就这里,搭几个凉棚,要那种带着点田园风的,顶上用茅草或者木板都行,四面通透,但得挂上竹帘,可以放下来遮阳挡雨。”
“这边,挖个小池塘,不用太深,回头弄点水莲养着。再过阵子就入夏了,到时候满院莲香那叫一个美。”
“对了对了,最重要的是这里做的桌椅,不要传统的八仙桌长条凳,要这种矮矮的、带着靠背的,对,就像榻一样,上面铺上软垫!旁边再配几个小几……”
钱小北是想着钱家客舍未来需要转型,毕竟这边地理位置还是太偏,本来就不利于作为客栈。原本这里的客源是路过行商,但前面临河镇距离这里不到半个时辰的车程,人家行商当然会选择在那里住宿,毕竟是交通枢纽、商业重镇,不管是做买卖还是打听消息都便利。相比之下,钱家客舍这边除了餐品的味道,就只有天然风景了。这也是之前她没有选择用系统直接升级客栈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她一直琢磨着,把钱家客舍慢慢转型成体验流的主题餐厅,用美食、美景吸引客户,主打提升顾客的情绪价值。这好时节转眼花开荼蘼,等入了夏,在绿意葱荣的院子里,竹棚遮阴、凉风习习,半躺在舒适的卡座里,喝着冰镇果饮,吃着精致点心,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小情调不一下子就上来了吗?
至于主打住宿的传统型客栈嘛,钱小北心里惦记起了那个被迫关张的悦来客栈,“要是能把悦来客栈盘下来……”这个念头一旦冒出,就像野草一样在她心里疯长。
钱弈秋送完最后一桌食客,走到院子里看阿姐忙前忙后,指挥若定,虽然对那张奇特图画和那些“卡座”有些不解,但并不妨碍他一如既往地对阿姐致以崇拜的注目礼。
·
客舍升级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原本限于人手问题,钱小北还打算继续待在家里当监工。可巧的是,由于这些天李力合把“钱家甜铺”的摊位做得越发红火,让村里原本只是观望的庄户,终于坐不住了,纷纷带着现银找上门来,想要立刻签约加盟。
然而食材供应有限,李力合一家加盟倒还供得上,再多几家恐怕果饮汤底和点心馅料都来不及,总不能每日里去临山漫山遍野地现摘吧,所以她还得抓紧联系属于钱家的食材供应链。毕竟一要保护“核心配方”,二要保证产品品质统一,只能由自己这边做好预制配料统一配给各户“加盟商”才行。
“必须建立稳定的食材供应链。”
钱小北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地头蛇——长春会。他们常年协调镇上的三教九流、商户往来,对本地各类物资的源头最清楚不过。
于是她先组织了几个签了加盟意向书的庄户,在客舍帮忙监工,自己则去临河镇找长春会,谈谈食材供应链的事儿。
赵源这是第三次见到钱小北,只觉得这位曾让她觉得柔弱的姑娘如今越发明艳、也越发的干练从容。
“赵管事,又来麻烦您了。”钱小北开门见山,递上精致的点心匣子,打开来,里面是用油纸细致包裹的点心,“这是店里的新品,带给您尝个鲜儿。”
“钱姑娘哪里话。”
赵源明白她是无事不登门,但还是先主随客意地尝了一块点心。没想到,一入口他的眼睛就亮了,酥皮甜香,馅料鲜美,他不仅赞叹。
“钱姑娘心灵手巧,这点心美味独特,别处难寻。这要是在临河镇上了新,一定大受欢迎。”
钱小北笑了笑:“多亏赵管事照拂,钱家甜铺生意不错,就是这食材来源实在头疼,东家买一点,西家凑一些,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这次来,想请贵会帮忙引荐几位靠谱的供货源,比如附近好的果农、蜂农、家里养猪多肉质好的庄户,若是能有稳定的香料来源就更好了。”
赵管事嗅着豆蓉酥诱人的香气,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钱姑娘这是要做大生意啊,不过您这是找对人了,这临河镇周边,乃至邻近的村镇,谁家果园打理得好,谁家养的猪膘肥体壮,谁家蜂糖品质上乘,长春会都门儿清。”
他顿了顿,眼中精光一闪,继续道:“只不过,牵线搭桥、维护关系,靠的是长春会的面子,也不是我赵源一个人说了算……”
钱小北立刻听懂了潜台词,中介费嘛,她早有准备,立刻爽快地说:“哪能让赵管事和会里的兄弟们白忙活,只要货源稳定、品质有保证,这中间怎样往来,单凭赵管事定夺,再说了,都是程舵主的朋友,小女子生意做得顺利,肯定也不会亏了咱自己人。”
见她如此上道,赵管事脸上的笑容更盛:“钱姑娘是爽快人!既如此,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姑娘何时有空?我亲自带你去转转,认认门路。”
“现在就有空!”钱小北迫不及待。
赵管事办事效率极高,当即安排了一辆马车,亲自陪着钱小北出了镇子直奔西山坳。
路上赵管事介绍道:“西山坳的老周,祖辈都是果农,他家的樱桃、杨梅,个头大,酸甜适中,最适合做蜜饯、果饮。就是人有点倔,认死理,不过货是没得说。”
马车在山路颠簸了小半个时辰,来到一处绿意盎然的山坳。只见梯田般的山坡上,种满了樱桃树和杨梅树,正当季的果实累累,看着就喜人。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农正在树下忙碌。
“老周!”赵管事扬声喊道。
老周抬起头,看到赵管事,又瞥了一眼衣着光鲜的钱小北,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但还是走了过来,声音硬邦邦的:“赵管事,啥事?”
赵管事笑着介绍:“这位是钱姑娘,在镇上做点心饮子生意,想找你长期订些果子。”
老周打量了一下钱小北,瓮声瓮气地说:“我的果子,不零卖,要订就得包一片园子,提前下定,成熟了我按约好的品质和数量给你送去。价格按市价,不能拖欠。”
钱小北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风格,她走到一棵杨梅树下,仔细看了看果子的成色,又尝了一颗赵管事递过来的去年腌制的果干,果然酸味纯正,回味甘甜。
“周大叔,您的果子很好。”钱小北笑道,“我想长期要,量会越来越大。樱桃和杨梅我都要,品质就按您刚才说的标准。价格我们可以按年定,签订契约,我先付部分定金,您看如何?”
老周没想到这看起来年轻柔美的小娘子如此爽快,还要签长约,脸色缓和了不少,点了点头:“成!只要姑娘守信,我的果子保证差不了!”
离开西山坳,马车又转向南边的百花谷。这里地势平缓,野花遍地,空气中都弥漫着甜香。
“这里的蜂农领头的是孙娘子,丈夫早逝,一个人带着孩子撑起家业,养的蜂产的蜜,色泽透亮,花香浓郁,是咱们这一带最好的。”赵管事介绍道。
在一处整洁的院落前,他们见到了孙娘子,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年纪,荆钗布裙,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眼神清亮,透着一股韧劲。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许多蜂箱,蜜蜂嗡嗡地忙碌着。
得知钱小北的来意,孙娘子没有立刻答应,而是仔细问了钱小北对蜂蜜品质的要求、大概的用量和用途。
钱小北一一回答,并强调:“孙娘子,我要的蜂蜜,最重要的是纯正,不能掺假,不同花期的蜜,如果风味有区别,也请提前告知,我或许能用在不同的点心上。”
孙娘子见她是个懂行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钱姑娘放心,我孙家养蜂三代,从不做那亏心的事。这是刚下来的槐花蜜,你尝尝。”她舀了一小勺晶莹剔透的蜂蜜递给钱小北。
钱小北尝了尝,果然清甜不腻,带着淡淡的槐花清香。“确实是好蜜!”她由衷赞道,“孙娘子,我希望以后能稳定从您这里进货,价格我们按品质和市价商量,您看可行吗?”
孙娘子笑道:“行,姑娘爽快。不过蜂蜜产量受天气影响大,我不能保证每次都一模一样的量,但我会优先供应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