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梁红玉 > 第9章 宋金纠葛

梁红玉 第9章 宋金纠葛

作者:洛可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24 18:55:42 来源:文学城

二人从渔船上下来之后,便换了一身衣衫来至醉心楼,严妈妈知晓韩世忠已升了承节郎,心里暗喜,便也没有数落梁红玉。

回到厢房内,梁红玉小心翼翼为韩世忠清洗伤口,并更换洁净布帛裹在伤口上,边上药边叹气道:“想不到童贯如此奸诈狡猾,经过这次刺杀后,已经打草惊蛇,日后想要再刺杀他恐怕就难了。”

韩世忠宽慰道:“童贯这次吃了败仗,折损了大宋十万精兵,想必官家日后便不会再重用他,我们有的是机会杀他。”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未过多久,童贯的官职不降反升。

赵佶之前派使臣赵良嗣带书信给金国,如果金国答应归还幽云十六州(实际上只是燕京六州),宋廷就会把以前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

赵佶坚信,只要金人答应,再花费一点岁币,就能完成唐末以来多少人都未完成的梦想,他将超越太祖赵匡胤,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帝王。

赵良嗣来到宋辽边界之后,没想到金军不到半天就攻破了辽国的都城上京,这速度简直摧枯拉朽。辽国的上京规模虽不如开封,但也固若金汤,即便这样,在金军的强大攻势下居然也挨不过一天。

他本欲奉命使金,以谋和议,携金共同出兵攻打辽国,而后顺势拿回幽云十六州。可如今此种情形,一旦辽国倾覆,金人独大,其势愈炽,届时我朝欲索还幽云故土,恐非易事。纵使得之,又亦能守之?辽国号称虎狼之师,在新兴起的金国面前都如此不堪一。而大宋满朝文武,只知尸位素餐,不以国事为念,各地民怨沸腾,礼乐丹鼎岂能御强虏于国门之外?恐辽国之今日,即我大宋之明日。

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思虑之后,赵良嗣仍将赵佶的亲笔信交给金国的皇帝完颜阿骨打。

宋金最终达成和议,宋金一起出兵,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辽国,宋将之前给辽国的岁币转送给金国,并给金国一定的粮草补给,战后,幽云十六州交给大宋,双方不许招纳判降,若一方不遵守,则定下的盟约条款不再兑现。

宣和四年正月,金军攻破大辽中京大定府,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北逃。

而由童贯率领的大宋十五万兵力却败给了辽国的区区两万人,赵佶没有降罪于童贯,却只罚俸一年,这才有了梁红玉和韩世忠共同刺杀童贯那一幕。

一直在旁观战的完颜阿骨见宋军如此不堪一击,决定亲自上阵。

宣和四年十二月,完颜阿骨打亲征燕京,辽帝耶律淳已死,摄政王又北逃,虞仲文等汉臣开城投降金国。

眼见金国占领了燕京,赵佶又坐不住了,便派赵良嗣再次出使金国,跟金国洽谈归还幽云十六州之事。

面对如此无能的大宋,金国不断提出苛刻条件,赵佶也一一答应。

金国几乎榨干了大宋,终于将幽云之地(实际上是燕京六州)“还”给了大宋,在交割之前,燕京的涿州、易州、檀州、顺舟、景州、蓟州等地的职官、富民、金帛被劫掠一空,大宋拿到的只是被扫荡得干干净净的空城。

赵佶感慨万分,他终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恢复了中原故土,做到了先祖赵匡胤都未能做到之事,他的功绩足以名留史册!虽然苟延残喘,虽然卑躬屈膝,能收复幽云之地已经足够了。

派去接收幽云之地的童贯、蔡攸率领宋军进入燕京城之后,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城中萧索,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纵然至此,赵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对本次出征伐辽国,收复幽云的有功人员进行大肆封赏,蔡攸封为少师,赵良嗣封为延康殿学士,最大的一份功劳则赏赐给了童贯。

童贯先后被加封为徐国公、豫国公,后来又于宣和七年被封为广阳郡王。

大宋自立国以来一百六十多年,以宦官身份封王的仅此一例,童贯达到了真正的人生巅峰。

梁红玉收到了自汴京秋凤的来信之后,大为震怒,她怒拍旁边的案几,案几上的茶盏纷纷滚落在地,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锦绣见状,连忙跑过来弯腰捡起掉落在地的杯盏,“姑娘,何故生这么大的气?”

“简直是闻所为闻,吃了败仗,损失了十万大宋将士的童贯非但没有降职,反而封了王,大宋的官家竟糊涂至此,一个宦官竟封了……”锦绣闻言,吓得连忙伸手捂住了梁红玉的嘴,那个“王”字还是从锦绣的指缝间漏出。

锦绣见梁红玉此刻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下来,便温言劝慰道:“姑娘,当心祸从口出。”

梁红玉颓丧地坐到了交椅上,眼眶微微泛红。

她努力了这么久,连仇人的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损伤,却眼见着仇人越来越强大,自己在他面前犹如蚍蜉撼大树。一股苍白的无力感渐渐涌上心头,灭门之仇何时才能得报。

这时,却见锦绣递过来一封信,“姑娘,韩将军的来信。”

梁红玉打开书信,书信的内容和秋凤所说并无二致,当她读到最后一句时,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淡去,竟生出了一丝笑容。

锦绣见状,将信件从梁红玉手中抽走,信中的最后一句说道:“我知姑娘读此信之后肯定难平心中的愤恨,但请姑娘仔细想,大宋历代皇帝最忌讳何事?当然是武将手中的权力太大,童贯虽是一名宦官,却也是一名武将,武将封王,这是大宋自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因此据我断定,童贯的死期不远了。”

锦绣读信之后也附和道:“姑娘,我觉得韩将军所言甚是有理,一个武将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便会被官家忌惮。”

梁红玉闻言,内心不禁纳罕:锦绣这丫头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吃,没想到竟有如此见地,于是笑道:“没想到你个小丫头懂得还挺多的。”

锦绣自豪的说道:“那是,谁让我跟的是姑娘呢。”

梁红玉心中暗许:但愿如韩将军所言。

不出韩世忠所料,童贯封王不久后,赵佶就借故解除了他的兵权。

大宋虽得到燕京六周,但幽云十六州是一个整体,单单燕京六州无法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大宋依旧无力抵抗北方游牧民族。

当时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病逝,完颜阿骨打的弟弟完颜吴乞买继位,正是金国国内权力交接,政局不稳之际。

赵佶觉得大宋有了可趁之机,于是任命宦官谭稹为两河、幽云府宣府使,主持北方前线事务,争取从金国手中夺取剩下十州,谭稹招降了三州将士,加上之前投靠过来的平州张觉,大宋迅速收回了四州之地。

面对大宋的趁机为难,金国审时夺势做出让步,又给了大宋朔、武两周,大宋得到了暂时的胜利,不过这也给后来金国南下入侵留了借口。

坐稳皇帝的完颜吴乞买派出阿骨打的二儿子完颜宗望讨伐张觉,宣和七年十一月,完颜宗望以张觉叛金为由,率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下攻打大宋。

完颜宗望直接派人向宋廷索要张觉,但赵佶不想交人,当初是张觉主动来投,若将他交给金人,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以后谁还敢带着部队跟城池前来投宋。

眼看金兵大举南下,赵佶让驻守燕京的宣抚使王安中杀了一个相貌与张觉相似之人,事后将这颗头颅送到金军帳中,金国有人认识张觉,在完颜宗望耳旁悄悄言道:“此人绝非张觉。”

完颜宗望闻言,紧蹙双眉,冷哼一声,并未有只言片语,只是静静地看着王安中拙劣的表演。

王安中眼见事情已然败露,只好押出张觉,开始当着金人的面大肆数落起张觉的罪状来,“张觉小儿,背信弃义、三姓家奴,先是背叛辽国,投靠金国,之后又背叛金国,投靠我大宋,此等背叛家主之人,我大宋怎能容他,现将他交予大人,任凭大人处置。”

王安中唾沫横飞,声色俱厉,将大宋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张觉在一旁看着他的嘴脸,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悲愤交加,有利可图就是一家人,祸事临头就将他舍弃,不由大骂王安中:“宋人厚颜无耻、背信弃义,定会不得好死!”言罢径近其前,唾其面。

王安中伸手抹去脸上的唾沫,怒目圆睁,当场砍掉了张觉的脑袋,鲜血瞬间飞溅了一地,张觉身首异处,王安中捡起地上那死不瞑目的头颅交与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冷冷地看着王安中送来的头颅,心道:原来宋廷的官员皆是一群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卑鄙无耻之辈,他终有一天会骑着铁骑,踏破这大宋的锦绣河山,亲自俘虏大宋皇帝赵佶。

王安中杀了张觉之后,完颜宗望并未退兵,而是用张觉的人头来祭旗。

完颜宗望举剑对金军将士们说道:“大宋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杀了前来投奔他的大将,此等背信弃义,懦弱无能的朝廷,该不该灭?”

千万副青铜铠甲在暮色里泛起冷光,整个军阵突然爆发出山崩般的怒吼,声浪层层堆叠,千万道白气从齿缝间溢出,在寒风中凝成盘旋的雾。

“该灭——!该灭——!”

完颜宗望看到将士士气已被调起,又继续说道:“听闻大宋富得流油,那我们就去他们的土地抢他们的女人,掠他们的金银,活捉皇帝赵佶。”

“活捉赵佶!活捉赵佶!”又一波声浪随着盘旋的白雾席卷了整个草原。

此时的赵佶突然打了个喷嚏,右眼突突直跳。

这时太监慌慌张张上前,禀道:“官家,大事不好了,金人率兵十五万南下,大举进攻大宋。”

赵佶及满朝文武大惊,赵佶问道:“谁可率兵抵抗?”

大殿之上,众大臣皆低垂着头,之前童贯带领十五万大军去抵抗金人,结果全军覆灭,只剩累累白骨。在这个节骨眼,谁还敢前去送死,况且朝廷一直打压武将,不给他们实权,哪里还有可用之人。

赵佶暗自叹息,满朝文武,竟未有可用之人。他只得重新启用童贯,任命他为宋军统帅,让他全权主持大宋的北方防御。

童贯在太原驻守,得知金人举兵南下快至太原,大吃一惊,于是出城南逃,打算跑回开封。

张孝纯得知后,策马一路狂奔,追出很远才拦住童贯,厉声问道:“金人背弃盟约举兵来攻,太师应当号令天下兵马进行抵抗,岂有放弃两河之地自行离去的道理,一旦两河之地有失,河北该如何?”

童贯闻言,怒斥道:“我受命为宣抚,不是来守疆土的!你命我留下,那还要将帅何用。”

张孝纯不由长叹一声:“童太师一生长居高位,事到临头却畏缩恐惧,敌人未到便抱头鼠窜,还有何面目再见官家。”

童贯又道:“你是未曾见过金军的战斗力,辽国都城半日之内便被金军攻破,我大宋实力与金军相比如何?”

张孝纯思虑片刻道:“我大宋实力虽不如辽国,但我们身为武将,有保家卫国之重,岂能只顾自己性命,一走了之。”

童贯见张孝纯如此顽固,便不再与之废话,扬鞭猛抽马臀,策马而去。

张孝纯不再寄希望于童贯,回到太原之后加固城池,准备箭弩,积极备战。

完颜宗望却绕过河北驻扎的宋军直取开封。

赵佶仍在京城耽于享乐,一道石破天惊的军情无情地划破了他的美梦,一个太监踉踉跄跄地跑到赵佶面前跪地奏报道:“官家,不好了,金人已越过黄河,快要攻到开封城下了。”

赵佶顿时被吓傻了,他先下了一道《罪己诏》,这是赵佶自方腊起义之后第二次下《罪己诏》,并在众大臣面前进行忏悔,之后下令把花石纲、应奉局、延福宫等一大堆专门供他享乐的机构全部关闭,又命他手下的爪牙把骗来的、抢来的地契还给百姓。

这才与众臣商议,而童贯、蔡京等朝中大臣皆提议:“避其锋芒,走为上策。”

计议已定,赵佶下令太子赵恒为开封牧总领都城防务,全权处理抵御金军南下等重要事宜。

给事中吴敏道:“您让太子留守开封,只授予他开封牧的官衔,无法调动军队,更无法号令全军驰援京城,若您要让太子留守开封,需让位给他。”

赵佶闻言,立刻瘫坐在龙椅上,他慢慢地抚摸着眼前这把龙椅,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宝座,而他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皇权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享乐,还有那睥睨一切的快感和众人俯首而视的膜拜,而现在这一切都要与他无关了吗?他仰头而叹,也罢,皇权在性命面前也要为之让道。

赵佶于宣和七年十二月禅位给太子赵恒,改元“靖康”。

跟随赵佶南逃的还有童贯、蔡京等众大臣。

童贯不顾金军即将攻进开封的局势,硬是从守卫开封的部队中抽调了几万禁军,护送他们一起南逃。

在途经一座浮桥时,禁军将士突然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道:“请官家不要再南逃了,我们愿随官家一起保卫大宋,跟金军决一死战。”

童贯生怕这群不识时务之人耽误他们南逃,于是对赵佶耳语道:“既然他们不想走,不如解决掉他们,否则,禁军一旦攻破开封,我们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赵佶闻言,转过身去,算是默许。

童贯对他的嫡系部队一声令下,无数箭雨纷纷朝这些跪地阻拦的将士射去,中箭者纷纷倒地,超过百人,可怜这些将士未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人箭下。

赵恒上位后,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李纲将国之蛀虫朱勔、王酺、梁师成解决掉,至于童贯和蔡京则鞭长莫及了。

秋凤这日正在抚琴,却见小丫慌慌张张地跑来:“姑娘,不好了,我听太师说金人快要打到开封城下了,太师正欲随官家一起南逃,我们也快点逃吧。”

秋凤不禁一怔:“我大宋京城还有几万禁军镇守,官家怎可不顾百姓死活弃城而逃。”言罢转念一想,官家一直都是如此,百姓在他眼里如同蝼蚁一般,哪有他的命金贵,堂堂一国之君,外敌入侵竟不思抵抗,只顾逃命。

小丫闻言道:“姑娘你是不知道,太师走时带走了城内的几万禁军,城内的兵力已不足三万,若金军攻进来,便如同以卵击石,我听闻那金人红面獠牙,面目可憎,□□劫掠,遇人便杀,甚是残暴。”

秋凤叹气道:“也罢,你随我一起去京口。”秋凤收拾好行囊之后,给梁红玉飞鸽传书一封:“金人快要攻入开封,童贯已携官家南逃。”

梁红玉收到书信之后,不由心叹道:真是风云骤变,她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大宋即将经历一场浩劫。

而大宋中枢竟都是一群胆小懦弱之辈,李纲正率领开封军民在城头拼力死战,赵恒已经派人出使金营,打算求和,金人一面和使者周旋,一面丝毫不放松进攻。

正月初九,金人正式发出强攻,这一次他们不再走水路,而是直接攻打开封城北,李纲再次亲临督战,两军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最后金军在城外留下几千具尸体,又一次大败而归。

宋军两次大胜,大宋皇帝赵恒却欣然提出,只要金军退兵,大宋可以要什么给什么,被打得损兵折将的金军将士登时惊得目瞪口呆。

李纲眼见赵恒执意和谈,虽有力挽狂澜的能耐也无力施展了。

金人不客气地提出以下要求:金军可以退兵,但是大宋必须向金军支付补偿金,共计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万匹,马、驼、驴、骡等各数万匹。除了钱货,大宋要尊金国皇帝为伯父,之前幽云之地投降大宋的辽人全部交给金国,并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还要以一位宰相、一位亲王做人质。

大宋现在已被赵佶和国之蛀虫掏光,国库空虚,面对金人索要的如此庞大的金额,大臣们如小丑一般捋起袖子把黄城里的金银玉器,甚至是宗庙里的祭具都搬了出来,然后拿到开封街市去卖,并将高级官员家中也洗劫一空,最终也只卖得三十万两黄金、八百万两白银。

于是有人提议道:“限期让城内所有人将家里的财物全部上缴官府,凡逾期不交者,斩立决。”

经过这一番劫掠之后,朝廷又得到了黄金二十余万两、白银四十余万两。

而大宋的勤王之师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城下,足足有二十万人,赵恒却不敢与完颜宗望的六万人开战。

金人撤退时,首相李彦邦下令:“有擅自出兵者,并依军法。”

完颜宗望以区区六万人带着大宋的无数金银顺利北撤,平平安安度过了黄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