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离婚律师他送我玫瑰 > 第15章 红榜谎言与樱花雨落

离婚律师他送我玫瑰 第15章 红榜谎言与樱花雨落

作者:小白菜不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7:10:46 来源:文学城

李笑然那声道歉:"文吉,对不起。",清晰而平和地响起,像一道温润的光,剖开了这粘稠的空气。每一个字都落得极稳,没有一丝颤抖,这不是乞求原谅,而是她对自己青春岁月的郑重交代,是一次彻底的清扫,将那个由自卑和误解构筑的旧舞台清理干净,以便她能更清晰地看清当下这场演出。

文吉彻底愣住了,身体有瞬间的僵硬。他预设过各种反应——同情、感慨、甚至带着优越感的怜悯——但唯独没有料到是这样坦荡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真诚。他眼底那层惯有的、律师精于算计的冰壳,"咔哒"一声,裂开了一道清晰的缝隙,闪过一丝如同被强光刺到般的猝不及防与愕然。他张了张嘴,喉结上下滚动,那句演练过无数次的、用来维系体面的"都过去了"在舌尖打转,却最终被堵了回去。她的目光太清澈了,像一面镜子,照得他任何一句轻描淡写都显得虚伪而苍白。最终,他只能略显仓促地垂下眼帘,避开那道光,用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近乎狼狈的颔首,默认了这个横亘十四年的心结。

这个微小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李笑然心中那个尘封的盒子"啪"地打开了,涌出的不是释然,而是一股深切的、冰凉的失望。这失望并非针对他如今的算计,而是对那段她曾珍视过的青春友情的彻底幻灭。原来,它真的如此脆弱。

"……怪不得那时候,他会说'它是有保质期的'。"一股悲凉的心绪如潮水般漫上心头,无声却汹涌。爱情的分手需要仪式,婚姻的终结需要证书,唯独友情,它的死亡可以如此静默。当一个人决心离开,只需关上心门,便足以让曾经的一切轰然倒塌。谁又能留住一个去意已决的灵魂?

一个念头让她感到无比委屈:若往事终将失效,那曾经的炽热与美好,岂非成了对“保质期”最无情的印证?它们的存在,意义何在?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那个遥远的夏天。2011年2月,那个通过电流传来的、带着磁性的声音,和信纸上俊秀的字迹,是如何一点点为她的枯燥高三涂上亮色的。所以,当暑假尾声,他即将赴西安求学前突然提出见面时,她的心被又惊又喜的情绪涨满。见面约在下午,那个上午,她在衣柜前徘徊良久,最终选了一条素雅的连衣裙,在镜子前仔细梳理头发,心中怀揣着的是一个少女对笔友最纯粹、最郑重的憧憬:那个在文字里与她共鸣的灵魂,究竟有着怎样的模样?

当她走到校门口,几乎一眼就认出了那个穿着熨帖白衬衫、身形清瘦、似乎已等候片刻的少年——夕阳的金辉勾勒着他的轮廓,那一瞬间,现实与想象完美重合,心跳如鼓。她带他走过操场、教学楼,兴奋地介绍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却隐约察觉到他眉宇间一缕挥之不去的低落。她当时立刻用"他心情本就反复"的理由安慰了自己,像怕惊飞一只蝴蝶般,小心翼翼地将那份不安按捺下去。

此刻,她全明白了。那次见面,从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告别。看似恍惚间才瞟到的校门口那张红榜,不过是命运递到他手中的、最锋利的裁纸刀,让他能更决绝地剪断最后一丝牵连。而当时的她,因为害怕失去,竟也配合着演完了全程,选择了沉默。

他肯定早就看见那红榜了!一丝尖锐的悔意刺破心防——如果当时就勇敢地道歉,结局会不同吗?

但下一秒,这股情绪便被更大的释然冲刷殆尽。没关系了,真的没关系了。因为早在2023年那个樱花繁盛的春天,当她带着满身婚姻的伤痕,牵着女儿柔软的小手站在武大如云似霞的花树下时,她就已经完成了对所有过往的告别——包括那段无疾而终的青春。

这迟来的了悟让她感到一种庆幸,庆幸自己直觉敏锐,早在周一晚上通过那则忐忑且带有一丝怀疑意味的电话后,就写好了那封随礼物送出的、纸质的、看似是祝福的告别信。那封信,先于这次重逢,早已为她指明了方向。

真正的友情,怎能像一件旧物,因他自卑时便被弃之敝履,又因他炫耀时便被拿来妆点门面?她绝不愿成为他填补内心价值黑洞的廉价工具。在这段关系里,她必须夺回平等的尊严和绝对的掌控权。

她的真诚与他的算计,在此刻形成了最残忍也最鲜明的对比。她理解了他所有行为背后的逻辑根源,但深刻的理解,绝不意味着无底线的接受。

她将思绪从遥远的回忆长河中收回,目光重新聚焦于眼前这个因被看穿心底最深的脆弱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的男人。心中那片因失望而产生的迷雾散去后,是一片前所未有的澄澈与平静。她唇角微扬,勾勒出一个温柔却蕴藏着力量的微笑,开始了她的终场致辞:

"文吉,"她的声音放缓,像春日化开的溪水,既有温度又有力量,"其实,前年春天,我做过一件事。"那个她人生中至暗的春天,婚姻的破碎让她几乎窒息,鬼使神差地,逃离的第一个念头,竟是去武汉。武汉看樱花的地方很多,但她最终,带着一种近乎宿命的执念,走向了武汉大学。

"前年春天,樱花盛开时,"她继续说着,声线平稳,带着一种被时光淬炼过的淡然,"我特意带我女儿去了武大,走了走我们当年在信里约好的樱花大道,还留下了合影。这个,你在我置顶朋友圈点赞过的。"

彼时,站在如雪如云的花海下,女儿稚嫩的笑声在身边回荡,她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巨大的、几乎将她淹没的宁静,那宁静里混杂着深切的悲伤与最终的释然。她替那个十几岁时忐忑不安的自己,也替信纸那端孤独忧郁的少年,走过了武大校园,看过了这片他们曾心心念念的风景。在那极致的绚烂与短暂面前,她默默地将所有过往——痛苦的、遗憾的、温暖的——都轻轻放下。

"站在那片花海下,"她的目光清亮如洗,不闪不避地迎上他的视线,"我心里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念头。我特别希望,当年的你我,无论后来各自走了多远、变成了什么样子,都曾在生命的某个瞬间,被同一片樱花雨的温柔,轻轻拥抱过。"

她的话语轻柔地落下,像一个完美的休止符,为那段青春故事画上了句点。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意味深长的沉默,只有空调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正山小种残留的暖香与此刻冷却的气氛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况味。

李笑然静静地看着文吉,一个盘旋在她心头许久的、关键性的疑问,在此刻变得无比清晰。她优雅地端起自己面前那杯早已温凉的茶,轻轻呷了一口,仿佛只是为了润湿嘴唇,然后才状似不经意地开口,打破了这片沉默:"说起来,文吉,我其实一直有点好奇。"她顿了顿,目光里流露出恰到好处的、纯粹的好奇心,"你之前说,是为了找硕士论文,才偶然看到我半年前那封邮件的?"

焦灼等待转移话题的文吉似乎早已为这个问题准备好了答案,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就接过了话头,语气瞬间变得热切起来:"对,就是因为这个。你不明白,走到我这个阶段,律所管理的琐事,人际应酬,还有案源压力,每天都像在重复同样的循环,感觉前面好像没路了,必须给自己找点新挑战,注入新的活力。"他身体不自觉地向她这边前倾,眼中闪动着一种精心调配过的、混合着疲惫与豪情的色彩,"所以我最近在全力准备申请复旦的法学博士,需要参考当年的硕士论文,这才去翻□□邮箱的存档,没想到,就看到了你的邮件。"

"复旦的博士?"李笑然微微挑眉,脸上特意表现出一丝兴趣,仿佛完全被这个人生新规划所吸引,但心里却瞬间雪亮:这绝不是什么简单的学术怀旧。这是一个典型的身处中年危机、触碰到事业天花板的男人,正在焦虑的漩涡里拼命寻找一个能证明自己"魅力依旧"、"潜力仍在"的支点。那封静静躺了半年的邮件,绝非偶然被发掘,而是他在自我价值感最低谷时,刻意点开的"情绪急救包"。而她,这个拥有独立事业、成熟心智、与他有旧日情感联结且目前单身的女性,无疑成了他眼中最完美、最安全的"能量补给站"。

为了增加可信度,文吉又补充了许多细节,语气变得愈发笃定:"昨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加班到很晚,就是在整理申博需要的各种材料。找论文的时候,才看到了你春节发来的邮件。"他特意停顿了一下,强调道,"我后来不是在□□和邮箱上都回复你了吗?"

李笑然没有在这个回复时机的问题上纠缠,她知道那只是细枝末节。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更深处,带着一种不谙世事的、纯粹的"好奇"追问:"可是,据我所知,交大的法学院实力也非常强,在国内的声誉甚至在某些领域更胜一筹。为什么你的首选是复旦,而不是交大呢?"

"说来也巧,"文吉的回答流畅得几乎不假思索,透着一股他惯有的、精于计算的效率至上主义,"我身边的圈子,积累的人脉资源,很多都是复旦系的。在这种事情上,认识的人多,信息渠道就广,申复旦的博士自然阻力更小,教授那边也更容易沟通通过,成功率更高。"

这番毫不掩饰的、将人脉资源置于学术追求之上的坦白,让李笑然心中的拼图愈发完整。但女人的直觉像一根敏锐的探针,告诉她这依然不是故事的全部。事业瓶颈是中年危机的标准配置,但很少是孤立的。一个能在自己绝对掌控的私密空间里,袒露家族最隐秘的牺牲(三姐的异姓)和内心最深刻的伤痕(高考的自卑)的男人,此刻的心理防线应该正处于最低点。这片由奢华装潢和熟悉气味构筑的安全区,给了他巨大的错觉,让他不自觉地炫耀成就,也更容易在巧妙的引导下,吐露更深层、更不愿为外人道的隐秘。

李笑然决定乘胜追击。她必须解开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谜团: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为什么选择"她"?那套"翻论文偶然发现"的说辞,放在凡事讲究效率和回报比的文吉身上,显得过于被动和巧合,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她需要一把更锋利、更精准的钥匙,去撬动那个可能连文吉自己都在刻意回避的真相——他的家庭,他的婚姻,是否也成了这场中年危机里,一个正在崩塌的角落?

想到这里,她脸上浮现出专注而认真的神情,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完全被他的职业规划所吸引,用一种纯粹探讨学术路径的、不紧不慢的语气,抛出了一个看似平常实则极其尖锐的问题:"文吉,按照你的说法,是希望在学术上寻求新的突破和挑战。那我有个更直接的疑问——从学术连贯性和成功率来看,你为什么不选择直接在英国利兹大学读博呢?"

她开始条分缕析,逻辑严密得像在法庭上陈述证据,又像一位冷静的战略分析师:"你看,你硕士就是在利兹读的,拥有扎实的学术基础、现成的人脉网络,与导师沟通顺畅,研究计划也更容易在此基础上延续和深化。这无疑是最自然、路径依赖最强、成功率也最高的选择,完全符合你一贯追求的'效率最大化'原则。"

"但是,"她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平和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看向他,仿佛要穿透他精心维持的表象,"如果你主动放弃这条显而易见的坦途,转而选择回国申请复旦或交大,那很可能意味着,你的核心驱动力并非单纯的'学术连续性',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更个人化的考量。比如,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已经坚定地转向要深耕国内市场,目标可能是进入高校体系、政府机关,或者依托本土资源的顶级红圈所。如果真是这样,"她的语气加重,每个字都清晰有力,"那你就必须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至少提前一两年开始,深入了解国内学界的生态和具体导师的研究方向、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套磁'、将你的研究计划与'中国本土的真问题'紧密结合以实现'本土化',还要投入巨大时间成本去备战国内博士的专业课和英语笔试。"

她这一番层层递进、有理有据的分析,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疏而不漏的网,目的非常明确:堵死他所有可以用"学术理想"来泛泛而谈的借口,逼他必须给出一个更具体、更贴近个人生活真相、也因此更可能暴露其真实动机的理由。她巧妙地将问题提升到一个他无法再用场面话轻易敷衍的战略高度,然后,她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让沉默本身成为一种强大的压力。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再次凝固,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心智的较量。李笑然知道,他的下一个答案,将是揭开所有伪装的关键。

文吉被她这突如其来、直指核心的犀利问题问得明显一怔,身体有瞬间的停滞。他眼中闪过一丝措手不及的慌乱,那份精心维持的、作为成功人士的从容面具,顿时出现了几道清晰的裂痕。他需要时间,需要急速思考来编织一个更能自圆其说、且不暴露真实境况的解释。

而这一刻的短暂慌乱,恰恰让李笑然看到了她最想确认的东西。

一丝了然的、近乎胜利的微笑在她心底悄然绽放。她忽然一点都不着急了。她甚至刻意放缓了每个动作,做出了今天下午唯一一次主动的、带着象征意义的姿态—— 她伸出手,执起那柄已微凉的紫砂茶壶,姿态从容地先为文吉面前半空的茶杯续上七分满的热茶,然后才为自己斟上。氤氲的热气再次升腾起来,模糊了她此刻洞悉一切、稳操胜券的目光。

"不着急,你慢慢想。"她轻声说,语气温和得像在安抚一个露出破绽的对手,"我有的是时间,听你娓娓道来。"

她已然胜券在握,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看他如何在这杯她亲手续上的茶凉透之前,编织下一个谎言。而无论那是什么,都将在她已然构建起的逻辑高墙前,显得苍白无力。

真相,近在咫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