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离婚律师他送我玫瑰 > 第16章 婚姻是场百万算计

离婚律师他送我玫瑰 第16章 婚姻是场百万算计

作者:小白菜不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7:10:46 来源:文学城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被李笑然那个关于“为何不留在利兹读博”的精准问题抽成了真空。文吉眼底的慌乱如同受惊的鱼群,在精心维持的平静水面下骤然炸开,一闪而过,却无处遁形。他需要时间,需要一块足够华丽的遮羞布来掩盖这被瞬间戳破的真相。但李笑然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睛,不再带有往日残存的温和或好奇,而是像两面擦得雪亮的镜子,冰冷、清晰地映照出他所有的仓促与虚伪。

沉默在密闭的空间里蔓延,每一秒都像是在文吉紧绷的神经上加重砝码。李笑然并不催促,她甚至带着一种解剖标本般的冷静,欣赏起他此刻的窘迫。这对她而言,是一种确凿的确认——确认她的刀尖,不仅抵住了他职业生涯的痒处,更已经探及了更深、更隐秘的命门。一个事业已达“高伙”顶峰的男人,若仅有事业上的不满足,其焦躁应是外放的、带有攻击性的;而文吉此刻表现出的,是一种混合着羞愧、防御和急于自证的内收型慌乱。这让她心中的推测更加清晰:他的中年危机,根源恐怕远不止于事业。她的直觉告诉她,眼前这个男人的空虚,源于人生多个支柱的同时摇晃。而婚姻,往往是其中最沉重、也最不堪审视的一根。

终于,文吉像是耗尽了所有编织借口的力气,肩膀几不可察地塌陷下去,那身昂贵西装所撑起的挺拔姿态,瞬间漏了气。他的右手无意识地抬起,指节叩击了一下温热的杯壁,发出一声突兀的轻响,在这寂静中格外刺耳。随即,他像是被这声音惊醒,又或是被杯壁的温度烫到,迅速收回手,转而理了理那本就一丝不苟、并无线索可寻的袖口。这一连串细微失措的动作,全都被李笑然收入眼中。她心中冷笑,这不仅是紧张,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退行,暴露了他试图退回某个安全角落的渴望。随后,他用一种刻意打磨过的、模仿商业案例复盘般的平淡语气开了口,试图将一段至关重要的人生抉择,轻描淡写成一笔过去的、盈亏已定的生意:

“其实当年……我在利兹,是拿到了博士offer的。”他顿了顿,语气里听不出丝毫惋惜,更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既成事实,“法学博士,要读四年,学费加生活费,精打细算,怎么也得接近一百万。”

这个开头,在李笑然的预料之中。但她要听的,不是这冷冰冰的数字。她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倾听姿态,像一个最有耐心的猎手,等待猎物自己走入更深的陷阱,吐出更具本质性的真相。

“但是,”文吉话锋一转,语气里巧妙地掺入一丝他想要对方感知的“无奈”与“被迫”,仿佛如此便能将选择的主动权推卸出去,“她——我的妻子,当时还是我的女朋友,完全不想留在英国。她态度非常坚决,铁了心要回国发展。”他抬起眼,目光快速地从李笑然脸上掠过,像是在评估这番话能否引发同情或理解,随即又垂下,用一种混合着计算和急于撇清关系的语调继续道:“最后,局面很清楚。算是给了我一个选择吧:要么,一起回国,结婚;要么,就……分手。”

他将“选择”这个词说得轻飘飘,却让“分手”两个字像石头一样砸在两人之间的桌面上,试图制造出一种“被迫牺牲”的悲壮感。然后,他迅速退回到那个最能让他感到安全、也最擅长表演的地带——成本与收益的精密算盘里。

“我当时仔细评估了所有变量,算了一笔很清楚的账。”此刻,他眼中重新闪烁起那种李笑然无比熟悉的、评估风险与收益的精明光芒,这光芒甚至让他暂时摆脱了尴尬,变得有些“神采奕奕”,仿佛只有在数字和逻辑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回掌控感。“花四年黄金时间,投入百万级的真金白银去读一个学位,机会成本高得惊人。相比之下,直接回国进入顶尖律所,这笔钱,以我当时判断的行业上升速度,其实用不了几年就能赚回来,甚至可能更快。”他双手一摊,做出了一个结论性的姿态,仿佛刚刚完成了一道完美的论证题,“所以,权衡之下,硕士毕业后,我就和她一起回来了,顺理成章,结了婚。”

一番话,冷静、客观,甚至带着一丝炫耀其“理性决策”的意味。用百万学费和四年光阴来衡量一段婚姻的起点?李笑然心中先是掠过一阵本能的骇然,随即是一种深切的悲凉。原来他经营至今的婚姻,并非是情感的归宿与炽热誓言的结果,而是一场精密冷酷的成本收益分析后的“最优解”,一场巨大的妥协。更可悲的是,他至今仍试图用这套逻辑来为自己辩护,仿佛这样就能掩盖其中的苍白与无力。这让她更加确信,这段始于计算的婚姻,如今很可能正是他内心空洞感的重要来源。

在他讲述这番“精明”抉择的过程中,似乎为了缓解紧张抑或掩饰情绪,他无意识地将面前那杯李笑然亲手续上的、原本七分满的茶,啜饮得快要见底。而李笑然面前的那一杯,她却始终未曾动过,茶水表面平静无波,与她此刻洞若观火的心境相映。这细微的差别,文吉在讲述间隙或许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几次掠过她那杯未曾减少的茶水,指尖在桌面上微不可察地敲了敲,似乎想有所动作——是再次为她添茶以示缓和,或是提醒她饮用?但这个念头在他评估了两人之间那无形的、已然倾斜的张力后,被按捺了下去。故事讲完,他像是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又带着一丝展示“理性”后的自得,身体微微后靠,但随即,一种暴露底牌后的空悬感又让他不安。他下意识地伸手,默默地将自己面前渐空的茶杯再次斟至八分满。这个动作,无声地宣告着:他认为这场谈话,远未到结束的时候,他还想继续掌控节奏,延续这场他自以为是的“交心”。

李笑然将他这一切小动作尽收眼底,心底的研判又推进了一步。她原本只是猜测他婚姻内部可能存在张力,现在几乎可以断定,这桩始于精算的婚姻,其内里早已空洞乏味。她需要更多信息来拼凑全貌,但一种隐约的抽离感开始滋生。她决定再深入一步,直刺他那看似稳固的家庭堡垒。她顺着他的话,用一种看似随意的、甚至带着点附和意味的口吻追问,实则刀锋直指他那不堪一击的价值观核心:“原来是校友,挺难得的缘分。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刻意模仿着他之前炫耀人脉圈子时的语气,“能在利兹相识相恋,一定也非常优秀吧?”

文吉的表情果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勉强,仿佛被问及了一个无关紧要却又不得不应付的话题,回答变得异常节俭,仿佛多费一点口舌都是浪费:“嗯,是校友。她念的是商科。”语气平淡得像在介绍一个合作过一次的、印象模糊的客户。

“商科很好啊,和你一样也是硕士?”李笑然继续追问,语气温和得像是在拉家常,却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韧性,如同温水煮蛙。

“是的。”他答得飞快,然后像是急于给这个令他不适的话题贴上封条,补充了一句干巴巴的、充满功能性的描述,“后来回国,在国企里做市场营销,工作……比较平淡,也经常出差。”那语气里,听不到半分对伴侣事业的欣赏或支持,只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实在拿不出手”的尴尬,甚至隐含着一丝因其“平淡”而带来的轻视。

这丝尴尬,让李笑然心中的拼图又嵌入关键一块。一个连自己海外硕士妻子的事业成就都心存轻视的男人,他与妻子之间,除了那张结婚证和冰冷的“合伙人”关系,还能剩下多少温情?由此推演,他的中年危机,根源绝不可能仅仅在于事业。婚姻的乏味、沟通的壁垒、价值观的差异,恐怕早已将他的家庭生活侵蚀得千疮百孔。她对此行的兴趣,随着这越来越清晰的、千篇一律的中年困境图景而开始减退。他之前对自己这个“小学老师”表现出的所有“欣赏”、“怀念”甚至“情愫”,其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此刻已昭然若揭。女性于他,功能明确:要么是当年那样,匹配身份、维护社会形象的“婚姻摆设”;要么就是如今这样,用来低成本填补中年价值感空虚、获取情绪慰藉和魅力验证的“便携式工具”。安全、怀旧,或许还带着一点征服过往遗憾的快感。

想到这里,李笑然看着眼前这个刚刚坦白了自己婚姻如何始于一场精明算计的男人,心中的探索欲已大半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逐渐清晰的去意。她觉得信息收集得差不多了,这场会面似乎也该接近尾声了。她只是微微向后,更舒适地靠向椅背,姿态流露出些许疏离。她的目光再次落在文吉身上时,好奇的光芒渐黯,多了几分审视后的了然,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厌倦。

窗外的光线不知不觉已偏转了角度,在他脸上投下更深的阴影,仿佛也预示着这场会谈的尾声。文吉在她这沉默却极具穿透力的注视下,明显感到了巨大的不安和失控。他像是急于抓住什么来填补这令人心慌的寂静,嘴唇嚅动了几下,试图转移话题,聊聊近况,或者再次将话题引向怀旧。

但李笑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她需要确认最后一个家庭维度的信息,然后就可以计划退场了。她将话题轻巧而自然地引向了一个看似家常、实则更能窥见家庭真实生态的领域,语气平常得像是在聊家常:“说起来,你们结婚这些年,有孩子了吗?”

提到孩子,文吉的神色稍微松弛了一些,仿佛这是一个更安全、更能展示“正常人生”范本的话题。“有个女儿,两岁了。”他语气里透出一丝习惯性的、谈及“人生标配”时的淡然,果然,像他这样“优秀”的人,结婚生子是理所应当的轨迹,只不过他和妻子都读了硕士,比起李笑然当年“按部就班”的婚育,自然是晚了一些。但这淡然中,并无多少为人父的由衷喜悦。

“两岁,正是最可爱也最累人的时候。”李笑然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属于母亲的共鸣,随即话锋微妙一转,直指核心,“你们两个工作都这么忙,经常出差,那孩子主要是谁在带?”

“育儿嫂。”文吉的回答简洁干脆,不带任何感**彩,“从出月子带到现在,很专业。”仿佛在陈述一项公司外包业务。

这个答案在李笑然意料之中。但她要挖掘的是答案背后的裂痕。她微微蹙眉,流露出一点基于常理的不解和好奇:“哦?你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父母年纪应该也不算太大吧?我记得你说过,你三个姐姐之间都只差两岁,大姐也就大你六岁,这么算下来,你父母现在可能刚过六十?这个年纪,按理说应该是很想含饴弄孙的,而且他们也不需要帮其他子女带孩子了,怎么没有过来帮你们呢?是身体原因吗?”

这一连串基于之前闲聊中获取信息(三个姐姐的年龄差)而进行的逻辑推导,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撬开了文吉试图紧闭的、关于家庭内部真实状况的门。他脸上闪过一丝被戳到痛处的尴尬,语气变得有些生硬,防御姿态再现:“不是年纪问题。他们身体还好……主要是,我妻子和我爸妈,矛盾比较大。”他顿了顿,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将责任归于他人的抱怨口吻,“我爸妈宁愿待在老家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意过来……自讨没趣。”

“矛盾?”李笑然适时引导,语气温和却不容退缩。

文吉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部分归咎于他人、从而缓解自身尴尬的出口,语气带着点无奈和疏离:“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当初我妻子怀孕前,她养了一只猫,很多年了。我父母非说猫有弓形虫,影响备孕,坚持要把猫送走。为这个事,我妻子很不高兴,觉得他们不尊重她的生活习惯。后来生孩子,月子里是请了月嫂,出了月子,就直接找了育儿嫂,一直到现在。我爸妈……也就更不怎么过来了。”寥寥数语,一个因琐事而积怨、沟通失效、关系疏离的家庭图景已然清晰。

“哦,养了猫啊。”李笑然的语气忽然变得轻快起来,甚至带上了一丝亲切感,她意识到,这不仅是确认家庭矛盾,更是为自己后续的离场埋下了一个完美的伏笔。“我家也有一只。其实弓形虫这事儿,现在科学养宠,定期驱虫、检查,避免接触猫咪粪便,是完全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的,没必要非得把猫送走。好好跟你父母解释一下科学依据,或许就能缓和矛盾呢。”她看似好心地在提供解决方案,实则是在进一步确认这个家庭内部难以调和的张力——连一只猫的去留都能成为婆媳长期不和、甚至影响祖孙亲情的导火索,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价值观的深层冲突和情感连接的薄弱。

至此,李笑然觉得信息已经足够,逻辑完全自洽。文吉的中年危机,是一个系统性的崩塌,而非单一因素所致。她看得清清楚楚,也听得明明白白。再也没有任何值得挖掘或留恋的了。离开的念头,此刻变得明确而坚定。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窗外,天色已悄然染上黄昏的暖金,时间恰到好处。她的话锋,如同她方才分析的逻辑一样,转得自然而精准,直接为这场会谈画上句号。

“时间估计不早了,”她直接说道,多年教师生涯让她对时间有着精准的体内钟,无需看表也能估摸个**不离十。她顺势将话题引向离场,语气掺进一丝家常的、甚至有点无奈的亲昵,同时巧妙地接上了刚才关于“猫”的话题,让离场理由无比自然、真实且无法反驳“说:起来,我家也养了一只虎斑,就是前段时间特意开车去嘉定领养回来的。小奶猫,没轻没重的。”她微微蹙眉,伸出左手食指,那里确实还有一个淡淡的、新结痂的起皮痕迹,“喏,前几天喂猫条,小家伙心急,把我手指当肉一起啃了。”

她放下手,目光重新落回文吉脸上,语气变得务实而坚定:“所以等会儿这边结束,我得准时赶到浦东医院打第四针疫苗。这狂犬疫苗疗程麻烦得很,五针一环扣一环,任何一针耽搁了,后面所有日程都得顺延。”她刻意强调规则的刚性,与她判断中文吉那种“一切皆可变通、权衡”的思维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在无形中划清界限。

文吉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已经打过三针,风险极低,晚点打甚至不打最后两针也无大碍。用这种“低概率风险”换取眼下这场对他至关重要的谈话,显然是笔“划算”的买卖。他甚至揣测,她强调时间,是不是以退为进,想要获得更多的挽留或重视?

他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堆起关切与不以为然,试图用他那套关系学和权衡法来化解她的理由:“笑然,你太紧张了。已经打过三针,基础免疫早就形成了。别说晚一两个小时,就是晚一天再去,也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难得见面,还有很多话没说完。浦东医院那边,我认识人,就算真的过了点,打个招呼也能安排。你放心,我心里有数。”这番话,彻底暴露了他对她个人安排和风险偏好的不尊重,印证了李笑然对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判断。

“文吉,不是紧不紧张,也不是托关系的问题。”李笑然的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清晰边界,每一个字都像在敲打他那种自以为是的计算,“医院疫苗注射处营业到晚上八点半,这个我确认过。但问题是,我七点钟在浦东还有一个早就定好的粉丝培训——是我作为知识博主的副业,那位老粉丝约了很久才排上这个时间的一对一。现在,”她停下话语,伸手将一直扣放在桌上的手机翻转过来,点亮屏幕看了一眼时间,随即又将其扣放回去,动作干脆利落,“三点四十了。从淮海中路这里开回浦东,眼看就是下班高峰,一个小时能赶到医院打上四点半的疫苗已经非常紧张。如果四点半这针没打上,我就赶不及七点的培训;培训结束,医院早就关门了——到时候,你认识谁,恐怕都来不及了。”

她条分缕析地陈述着事实,将时间链条摊开在他面前。这不是过度紧张,这是对已有承诺的尊重,是对自己副业工作和支持者的负责,是对个人时间表的恪守。她清晰地意识到,在这个男人看来,她生活中任何看似“微小”的秩序和承诺,只要与他的需求冲突,都是可以被牺牲、被重新定义的。狂犬疫苗的接种时间如此,她对粉丝的承诺如此,她个人的时间与边界,亦如此。而这,恰恰是她最无法接受,也最不屑一顾的。

一丝极淡的、冰冷的笑意在她心底漾开。她并没有表露出来,但离开的决心,在这一刻变得比磐石更坚定。她看着文吉面前那杯他刚刚斟满的茶水,那满满的茶水仿佛是他一厢情愿想要延续的谈话的象征;而她自己那杯凉透的、未曾动过的茶,则是她早已冷却的耐心和去意的无声宣告。她的信息收集工作圆满结束,对眼前这个男人的分析和判断也已尘埃落定。没有任何遗憾,只有一种任务完成后的轻松和解脱。她拿起包,准备做最后的告别。

文吉看着她冷静陈述的样子,听着她逻辑严密的时间表和不容动摇的个人规划,一时语塞。他意识到,用“没关系”“可以搞定”那套说辞恐怕难以奏效了。更让他心慌的是,李笑然在听完他婚姻的“真相”后,表现出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和理解,而非他预期中的同情或是对他“牺牲”的感慨。这平静反而刺痛了他。他不能让她就这样带着对他婚姻苍白、算计的定性印象离开。他必须让她知道,他在这段婚姻里也是“受害者”,也有无奈和“牺牲”,甚至……是值得被同情的。一种破罐破摔、甚至带有几分试探和展示伤疤以博取关注的心理,促使他开口。他要在她彻底离开前,抛出另一个更能证明他婚姻不幸、自身“付出”的猛料。

“笑然,等等!”他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试图用自嘲的笑容掩饰,“你看,像我这样的男人,是不是挺可笑的?拼死拼活到了这个位置,外人看着光鲜,可有时候,连家里最基本的信任都得不到。”他叹了口气,眼神流露出恰到好处的疲惫与失落,仿佛不经意的,却又刻意强调地补充道:

“不瞒你说,为了所谓的‘让大后方安心’,好让我能心无旁骛地拼事业,我甚至签过婚内财产协议。徐汇滨江那套房子,算是我们最好的资产了,产权直接给了她,贷款还是我还。美其名曰是给她安全感,可这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