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钰电子配件"的招牌,只有A4纸大小,毫不起眼地挂在了华强北市场入口处的一个转角柜台。这是张钰磨了父亲半个月,并用股票盈利的一部分作为本金租下的。1991年的春天,这个小小的柜台,成为了张钰商业帝国的第一个支点。
柜台虽小,却是张钰精心设计的。他没有像其他商户那样,把各种元器件杂乱堆放,而是请父亲做了几个小木格,将电阻、电容、二极管分门别类,贴上清晰的手写标签,注明参数和价格。玻璃柜台下压着一张用毛笔工整书写的承诺:"假一赔十,支持检测"。
"小钰,搞这么复杂干嘛?别人都是抓一把论斤称。"张松柏一边按儿子要求整理货品,一边嘀咕。他辞去了农机厂的工作,决定全身心陪着儿子"闯一闯"。
"阿爸,我们要做的是长久生意。"张钰踩着凳子,小心翼翼地把最后一批晶振放入格子里,"让客人一眼能找到想要的,知道我们专业,下次才会再来。"
开业第一天,生意冷清。路过的商户们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与众不同的摊位,特别是看到主事的竟然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时,更是窃窃私语。
张钰也不急,他让父亲看店,自己则继续揣着小本子和笔,在整个市场里转悠。他现在有了固定的"据点",可以更系统地开展他的"市场调研"。
他注意到,很多商户都会在摊位上挂一个小黑板,写着"新到XXX"或者"急求XXX"。这种原始的信息发布方式效率极低。一个想法在他脑中成型。
第二天,"松钰电子配件"的柜台旁,多了一块更大的黑板。张钰用粉笔在上面工整地列出了一些紧缺元器件的信息和求购信息,并在最上方写上"免费发布供需信息"。
这个创新立刻引起了关注。很快就有商户过来询问:"小朋友,真的免费发布?"
"当然。"张钰笑着递上一支粉笔,"您需要找什么货,或者有什么货要出手,都可以写上去。"
一传十,十传百,这块黑板成了 market 里的小小信息中心。张钰的柜台人气渐旺,虽然很多人在这是为了看信息而非买东西,但人流量确实带来了商机。
一周后,一个香港客商在黑板上看到了他急需的一种存储器芯片的信息,顺着指引找到了货源。高兴之余,他在张钰的柜台采购了一批其他元器件。
"细路,你好叻啊!"港商操着生硬的普通话夸奖道,"你这个方法很好,省了我很多时间。"
张钰趁机说道:"先生,我还在整理整个华强北的货源信息。如果您以后需要什么,可以提前告诉我,我帮您找最合适的供应商。"
港商感兴趣地留下了一张名片:"好啊,我下个月还要来。到时候找你。"
当晚打烊后,张松柏数着一天的营收,惊讶地发现虽然零售额不多,但通过介绍生意获得的"信息服务费"竟然超过了货物利润。
"阿爸,你看到了吗?"张钰一边整理当天的信息记录,一边说,"信息的价值,有时候比货物本身还大。"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创新很快引来了其他人的效仿。几天后,market 里陆续出现了好几块类似的"信息板"。更糟糕的是,有人开始恶意发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
一天,一个怒气冲冲的商户跑到张钰柜台前:"小子!你黑板上的信息是假的!我白跑了一趟!"
张松柏赶紧出来道歉。调查后发现,是一个竞争摊位故意捣乱。这件事让张钰意识到,松散的信息发布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建立信誉体系。
那天晚上,父子俩关起门来商量对策。
"阿爸,我想做一个更规范的信息册。"张钰拿出厚厚一摞记录本,"把这些信息整理印刷出来,只收录经过验证的可靠商户的信息。我们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张松柏皱眉:"那成本就高了,印刷要钱,核实信息也要时间。"
"我们可以向入选的商户收取一点费用,同时免费发放给采购商。"张钰早已想好方案,"关键是建立信誉。只要我们的信息最准最快,就不愁没人用。"
说干就干。张钰给这个信息册取名《华强北电子商情》,亲手设计了版面,将元器件分类整理。张松柏则一家家拜访信誉好的商户,说服他们付费入驻。
1991年夏天,第一期《华强北电子商情》油印小报诞生了。虽然只有八页,却标志着张钰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 从被动地等待商机,转为主动地创造平台价值。
这个小小的油印小报,就是未来价值百亿的"电子商情港"的第一块基石。而在不知不觉中,张钰已经开始重塑华强北的信息生态。
好的,我们继续。现在来到第4章,看张钰如何将他的信息小报,发展为真正的事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