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兄长嫂子处理好小妹的各种后事,欢儿也上了周家族谱,以后便唤周尽欢。
明音和周清谚拒绝了赵侯府除小妹嫁妆外的财产铺子,即使那是赵启源本该给欢儿的赔偿,但他们不想与赵家再有任何的牵扯。
这阵子劳累过度,嫂子再次卧病不起,没有精力照顾刚出生的婴儿,明音便自己带着她回到靖国侯府,也就是原身所嫁的府邸。
明音是一名快穿者,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一切随心。当然,在原主死后,她也会尽量完成本人的心愿。
这具身体叫周明音,有一个哥哥周清谚,妹妹周明玉,官宦子女,家境不错,父母恩爱,兄妹三人感情也很好。
只是世事总是不尽人如人意,父母在子女成亲几年后便因病逝世了,但好在哥哥周清谚争气,科举夺魁,实干也不错,很做了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因此才在还未而立之年便入了当今圣上的眼,只是他的妻子杨氏在生下两子周悯和周扬后便身体衰败,一病不起。
哥哥周清谚前朝事务繁忙,嫂子也很少有精力去教导孩子,在有心人的引导下,两个孩子成了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最终犯下不可饶恕的大罪而死去。
妹妹明玉那时孤零零地一人生下女儿,赵侯府又及时处理了知情之人,所以兄妹二人均不知事情的真相,以为真是早产出事的。
也从未怀疑过赵侯府,毕竟他们夫妻在婚前便是感情极好的,婚后更是如胶似漆,赵启源还守了三年的妻孝。
也因此,周明音和兄长们便对这个侄女有些怨言,虽不至于置之不问,但也没有无微不至。毕竟若不是她,自己的妹妹就不会早早离去了。
到了侄女长大后,周家人才知晓明玉早产的真相,只是那时赵侯府深得圣心,而周家却是在下坡路,已无能力为妹妹讨回公道了。
时常被人忽视,侄女的性格内向又有些偏执,周明音想补偿照顾她,恰好她也喜欢上了周明音的大儿子程从晔,便提议让大儿子娶她。
只是程从晔喜欢的却是她的表妹,周明音小姑子的女儿展灵君,非常抵制这个想法,而婆婆和她的夫君也不同意。
展灵君自幼失孤,被靖国侯府老夫人也就是周明音的婆婆接过来抚养,与程从晔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靖国侯和老夫人都很看好这一对。
若只是婚事不同意周明音也不会强求,毕竟婚姻需得双方心甘情愿才行。
然而,羌彝国前来求亲,赵启源为了讨好皇上,解决皇上的难题,居然想把嫡长女儿送去和亲。
为了不让侄女今后的人生呆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地方,而且羌彝国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周明音跪在自己的婆婆和丈夫面前,恳求他们同意程从晔娶侄女,当做是她与妹妹周明玉定的娃娃亲,也请求儿子救下侄女。
周明音跪了一天一夜,这场亲事还是成了。
强求的婚姻终究不幸福。新婚之夜,两夫妻压根没圆房,之后程从晔也没碰过这个新婚妻子。
侄女诉苦,周明音也不好多说,本就是她强拆散了一对有情人,只能用时间来磨合了。
周明音也是这样劝侄女的,然而侄女却随着时间越发偏执了,最后竟然下药给展灵君,让展灵君再也无法有孕。
此事爆出来,侄女也供认不讳,周明音简直是晴天霹雳,听到侄女对他们的愤恨指责,满心满眼都是怨恨,恨安宁侯府,恨周家,恨所有的人,她伤痛得无以复加。
尽管有再多的伤心,再多的自责懊悔,也无法改变什么,而侄女带着恨意**更是让周明音伤恫到晕厥过去。
之后,哥哥周清谚知晓事情后,本就在病的身体迅速衰败下去,也去世了。
亲人双双去世,这样的打击下,周明音也是黯然神伤,卧病在床,在临死之前把自己的嫁妆全赠给展灵君,算是一点小小的补偿。
周明音有三个愿望,一是教好兄长的两个儿子,二是让安宁侯府付出代价,最后是照顾好妹妹的女儿,让她一世幸福。
一早,明音来到荣慈院请安,路上碰到靖国侯程谷明,也就是她现在的夫君。
程老夫人奇怪,“你们夫妻俩今天怎么一块来了,这是和好了?。”俩人不是前阵子闹了矛盾吗?
在明音来之前,原主因为程谷明多年花心,且一直不改,终于爆发了,俩人闹得差点打起来。
程谷明摸摸鼻子,有些尴尬,“母亲,本就没什么大事,哪来的和好啊。”男人风流多情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明音却没有附和他的意思,就算是原主,因夫君总是四处留情,也在此吵闹之后离了心,更何况明音,一个有些关系的陌生人而已。
“只是路上碰到了而已。母亲,因要照顾晔儿和欢儿,我又有了身子,身无乏术,儿媳想着您的身体还很健康,就请母亲管理这侯府。”
“你有了身孕?”两母子很是惊喜,毕竟偌大的侯府就从晔一个孙辈。
明音微笑着点头,“只是感觉有了,还没请太医确诊。”
这个孩子在原主妹妹没了的时候流掉了,原主甚至都不知道他(她)什么时候来的,每每想到这点就很自责。
但是现在不会了,这个孩子会好好长大。
“好好好,”侯老夫人激动地一连说了三个好,“快去请太医过来。”
程谷明也笑着上前拉着明音的手,笑语里带着关心,“夫人,可有哪里不舒服的?”
明音躲开了,不在意他僵住的表情,“多谢侯爷的关心,我一切都好,并无哪里不妥。”
太医来后,确诊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带着一些注意事项嘱托,明音告退回房了。
“看来,你媳妇已经冷了心了。”老夫人叹气,但也没多少意外。
活到她这个年龄,经历了那么多的是是非非,情爱不就那么回事,再深再厚的浓情爱意也经不起一次又一次的负心消耗。
程谷明有一瞬间后悔、失落,但也只是一瞬间。
他终究不是那种追求精神上真爱的人,也不是那种得到不珍惜,待失去又很后悔的人。
虽有些不习惯,不习惯那个总是絮叨到令人厌烦的关心听不到了;也不习惯不论忙到多晚,总有一盏点亮着漆黑夜行路的明灯没有了;更不习惯耳旁说着府中大小事务的家常话消失了……但终究是向往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慢慢克服习惯了。
再说不习惯又如何?那个爱他的女子已经不在了。
…………
几年过去,明音的侄女欢儿也六岁了,那个前世流掉的孩子也平安长这么大了,依旧是个男孩,喊从晖,程从晖。
自那次之后,程谷明也没有多纠缠明音,两人当着同事相处着,算是搭伙过日子,互不干涉。
程谷明保证明音在侯府里绝对的位置,将家中大小事务交给她,明音投桃报李,打理好家中琐事以及对外交际,其余并不插手,包括那些妾室及庶子庶女。
这天傍晚,明音牵着从晖,身旁还跟着大儿子从晔,自周家回来,才到门口便看到李嬷嬷一脸担忧地疾步上前,“夫人,晌午的时候接到一封信,听说是姑老爷因病逝世了,姑太太也因此相随而去了,老夫人这会儿正伤心呢。”
明音听了若有所思,看来展灵君也要来了。
明音把从辉欢儿交给嬷嬷照看,准备去荣慈院看看老夫人。虽说这么多年了,两人也没相处到什么婆媳之情,但面子情还是有的。
老夫人虽说也知道明音现在这“冷心”不再关心夫君模样是自个儿子的原因,但作为母亲谁会真正怪自己的亲生儿子呢,那就只能是媳妇不懂事不够贤惠明理喽,所以家室还比较好的妾室也就有了。
从晖还小,不大懂这事,从晔倒是明白了,一脸忧心,“母亲,儿子也和您一块去吧,姑姑出事,祖母肯定很伤心,儿子应当好好陪她。”
明音点头,一齐往荣慈院走去。
程从晔这个便宜儿子,作为嫡子长孙,自然是受到侯府两位主人最大的重视及关心,无论是学业还是其他方面,故此与他们的感情也很深厚,自然在某些方面也就有些倾向他们了。
明音也不大在意,只要原则上的问题这个儿子动脑子就行,她更不需要他最重要的人是自己,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而自己做好母亲的责任就行了。
只是,那位哥哥周清谚,作为一个哥哥,他真的很好。
那位哥哥平日里一有什么好东西就派人送过来给她,还时常过侯府看她,生怕她被什么人欺负了,一点也不在意他人的非议。
这样好的哥哥也怪不得原主对周家人的下场耿耿于怀呢。
一路走到荣慈院,老夫人果然是很伤心,拿着帕子抹眼泪,一左一右的两个丽人也陪着抹着泪,还不时轻言细语地安慰老夫人。
“母亲。”“祖母。”
老夫人看到明音时稍靠座椅的姿势微微一动,腰背挺直,又是端正完美,点头。
“祖母,您别伤心,孙儿陪着您。”程从晔跪坐到老夫人身边,把脸靠在她的腿上安慰。
老夫人被自己最疼爱的孙子这样安慰,心里既暖心又伤心,顿时一把搂着从晔哭出声,“祖母的乖孙儿,你那表妹以后可怎么办啊?”
“祖母,您别担心,派人去把展表妹接回家,以后就养在咱们您的膝下,您也能时时看顾她,孙儿也会好好待表妹的。”从晔抱着老夫人,拍拍她的背安慰。
两个妾室看老夫人如此疼爱从晔面色微微一变,心里有些后悔不应该担心自己的小孩小而留在院子里,应该把他们也带过来,现今正是表现的好时机啊。
小的不在,她们可以多表现啊,于是纷纷附和,“对啊,老夫人,就养在您的膝下,她还那么小,还得您多看照呢……”反正也只是个丫头而已,顶多一副嫁妆罢了。
老夫人听了缓了缓脸色,再次微微坐正,“儿媳妇,你怎么看呢?”
明音没什么好看法,“这样自然是好的。侯爷还有公务不便出行,不如让管家过去接侄女,从晔也有十岁了,该历练历练了,就也跟着去吧,不好一个主人都不在。”
老夫人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儿媳虽然是不是很贤惠,但是打理事情还是很不错的。
回到自己的院里,从晔犹犹豫豫地看着明音。
“说吧,有什么事要问?从荣慈院的时候就不时看着我?”
从晔稍想了一下,还是说,“母亲,刚刚姨娘们都在细心安抚祖母,而您自进去起就从未说过一句安慰的话,是……”是与祖母关系不好吗?可是祖母那么大年龄了,再如何也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男主的母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