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开元疑事·始皇宝匣之壁中人 > 第21章 第 21 章

开元疑事·始皇宝匣之壁中人 第21章 第 21 章

作者:林一琳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7 08:57:02 来源:文学城

走过拱宸桥,崔翊晨回头吩咐秦向去州学学馆调取谢谨桓那届学生的所有记录——无论是课业文章还是起居注记,务必悉数取来州府给他过目。

刚过未时,秦向便抱着一摞泛黄的册簿回来,最上面那本《州学起居注》的封皮已经泛黄卷边,下面一摞是学生们的旬考试卷和各类课业文章。崔翊晨翻看了一会儿,忽听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门外守卒来报,说湖州来了个信使找他。

他快步出州府门,只见那信使满面风尘,递上一封火漆密信。崔翊晨拆开一看,纸上寥寥数字墨迹淋漓:"遇刺客速归谢品言!"

信纸在指间簌簌作响。刺客?湖州这几人莫不是出了什么变故?崔翊晨霍然起身:“备马!”他朝门外喝道,又转头对陪他一起看州学资料秦向急道:"你去禀知韦刺史,就说湖州突发要事,下官不及与他辞行,请替我感谢他的款待。"

崔翊晨快马加鞭赶回湖州,抵达谢府时已是亥时三刻。谢品言正在书房焦灼踱步,见他风尘仆仆推门而入,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阿福,"崔翊晨解下沾满尘土的披风,“可还有现成的吃食?这一路颠簸,我粒米滴水未进。”

阿福连忙应声:"好好好,小的这就去给崔公子热些饭菜来。"

谢品言递过一杯温茶:"你先润润喉。"

崔翊晨一饮而尽,茶盏重重落在案上:"到底出了什么事?信中,怎么说有刺客?……"

"莫急。"谢品言示意他坐下,"且听我细说。"

谢品言先把昨日发现泥潭尸体的事说了一遍,又讲起后来发生的事——

原来谢品言在泥潭发现那具湿尸后,就打发走了工匠。谁知刚送走他们,便见三个做法事的和尚如三片褐色枯叶飘进后院小径——想必前面那个惊慌逃走的年轻工匠一路叫嚷,惊动了前院超度亡魂的僧人,他们也循声而来。谢品言无奈,便同那几个和尚一起走回书屋外空地,暮色渐沉,那具尸身躺在青砖地上,面目模糊如一团化开的墨。

"阿弥陀佛..."为首的和尚见到地上那具黑黢黢的尸身,立即跪坐合十诵经。余下二人也围作一圈同念往生咒。佛珠在昏暗中泛着幽光。

谢品言望着竟又多出几人知道发现新尸体的事,只觉得额角隐隐作痛——可不能在他们面前验尸。他急中生智,上前道:“诸位师父,你们那边法事做得怎么样了?不如带我到前厅看看。”他想着先将人支开为妙。

沈晴也马上反应了过来,看了看天色,走到谢品言身旁轻声道:"小舅舅,给师父们订的素斋该送到了,我去前门候着。"又转头对几个僧人道:“请师傅们回前厅准备用膳。”

众人回到前厅时,其他和尚们已做完法事,各种法器也收拾停当,众人正盘坐在蒲团上调息。沈晴走到苦诚法师身旁,轻声道:“法师,今日法事可还顺利?”

苦诚合十行礼:“已圆满。”

沈晴略一踌躇,压低声音又道:"法师,方才……方才后院池塘发现了一具尸体,几位师父也都恰巧瞧见了,还望法师回去后嘱咐这几位师父莫要外传。事关重大,待查明缘由,我舅舅谢司马自会择日再报官处置。"

苦诚双手合十,低垂双眼神色平静:"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尽可宽心。"

沈晴松了口气,正欲出门,谢品言急忙拉住他衣袖,耳语道:"待会儿接了素斋,直接让师父们带回去用膳。"他瞥了眼那些闭目诵经的和尚,"中午时一切无恙自是能留他们在这里吃,现在出了这档子事,若晚上宅子里还那么多人,只怕再生变故。走走走,都让他们走!"沈晴点点头。

不多时,沈晴与阿福提着几个雕花食盒回来。还未等他开口,苦诚已起身施礼:"法事已毕,天色已晚,贫僧等不便久留。今日承蒙沈施主谢施主款待,晚斋就不用了,我等僧人过午不食。"

谢品言与沈晴对视一眼,暗自松了口气。谢品言忙道:“法师客气了,既如此,我送诸位出门。”

众人刚至大门,恰遇王心楠携海棠也到了谢宅,立在石狮旁等候。夜风拂过,吹起王心楠的粉色裙角,与僧人们的褐色袈裟形成鲜明对比。

谢品言与苦诚道别后,待最后一抹袈裟消失在巷口,谢品言重重合上朱漆大门,插上门栓,招呼众人:“走,我们先回去用晚膳。”

回到前厅时,阿福已经点起烛火,宅子里仅剩几人:谢品言与沈晴,王心楠主仆,正在给众人分餐食盒的阿福。

烛火幽幽,映得正在吃着晚餐的众人面色阴晴不定。沈晴握着竹箸,终是忍不住开口:"小舅舅,这又出了一具尸首……我们要报官吗?"

谢品言摇头,箸尖在碗沿轻叩:"不,明日先差人去杭州给崔翊晨送封急信,叫他快点回来再议。"说罢,他忽然抬眼疑惑道,"晴儿,你可认得出那尸首是谁?"

"那模样……"沈晴舌尖微颤,像是要压下涌起的恶心,"腌得像块老腊肉似的,哪里还辨得出面目?"

“这些年来,你家亲朋故旧中,除了你舅舅谨桓,可有其他人失踪?”谢品言蹙眉问道。

沈晴思索片刻:"自舅舅失踪后——不,打我记事起,除了舅舅,从未听闻什么亲朋故旧也有失踪的。只有年长的长辈正常离世。我看那尸身,怕是埋了不止三五年。"

谢品言搁下竹箸,颔首道:"这是一具湿尸。湿尸与干尸都难断年份,若非你们认出你舅舅,又知他失踪的时间,连他的尸首都难断定。不过……"他忽然想起什么,"你外公家这宅子与我家的宅子是同年所建,我记得是我三四岁时建的,那时你舅舅约莫**岁。晴儿,你可知初建此屋时池塘是否在?我离开湖州时年纪太小,记不清了。"

"原就是有的,只是小些。"沈晴回忆道,"听外公家老仆讲,舅舅去杭州前的一两年,私塾已经关了好几年了。舅舅想住进去,不过池塘有些脏乱淤积,水藻很多,还有异味,他便特意找人清淤,还把池塘挖得更大些,重新栽了些荷花。"

"那就是说这尸首至多在这池子里十二三年。"谢品言眸光一凝。烛光在他眉间投下深深的阴影,"若再早些,清淤时该早现形了。"

“正是。”沈晴点头,复皱眉道。

檐外忽起一阵夜风,吹得窗纸簌簌作响。阿福忙去关窗,池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那具未验的尸身正在水下翻身。

厅内的烛火已燃去过半,沈晴起身告辞。待他脚步声消失在回廊尽头,谢品言转向静坐许久的王心楠:"王小姐,天色已晚,让海棠送你回去吧。我还要去验看那具尸体——"他苦笑道,"今日见着的人太多,怕是瞒不过几日。若官府闻讯来提,便再难细查了。"

"我想随谢公子同去。"王心楠的声音很轻,却让谢品言手中的茶盏一滞。

"什么?"崔翊晨听到这里,重重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她又要去看尸体?"青年眉头紧锁,"之前发现谢谨桓尸身时,她也那么同我讲...她还小,总好奇各种新鲜事物,尸体如此可怖,绝非糖面人,你可千万别答应她。"

谢品言摇头轻笑:"你误会了。你还记得元正日她能品出屠苏酒药材不佳么?"烛花啪地爆响,"我瞧她会那么说并非猎奇,是真想帮着验看死因。"

崔翊晨把手上竹箸架在碗沿上问道:"你当真带她去看了?"

"两具都看了。"

"胡闹!"

谢品言抬手止住他的话头:"你且听我说完。"他的目光投向窗外如墨的天色——

夜色已重,王心楠见谢品言神色迟疑,低声道:"我幼时久病,常年与汤药为伴,后来有位大夫见我虽未进学,每次开方,识字颇快。他说我这记性,与其在家养病无所事事,不如每次他来时多教几句医理,也算打发时日。如此过了七八年时间,倒也学了不少。谢公子,我随你同去,万一尸体有些急症,死因和疾病有关,我能看出来也不一定。"

谢品言目光在她指尖停留——那修剪得极短又干净的指甲,正是学医把脉之人的习惯。他沉吟片刻,终于点头:"既如此,有劳王小姐。"他略一思索,转头对阿福道:“你去厨房找把薄刃刀具来。再备两盏灯笼。”

月色昏蒙,四人提着灯笼往后院行去。阿福在前引路,灯影里可见他紧绷的肩背,海棠跟在王心楠身侧,手中灯笼晃得厉害。

至泥潭边,那具棕褐色的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在灯笼光下他腊状皮肤泛着诡异的光泽。谢品言取出薄刃尖刀,解释道:“尸首不腐,分干湿两类,干尸如我堂兄那般,往往因埋葬地土壤或气候能令皮肉脱水而成。湿尸则多因埋葬地环境特殊,像这具尸体,应是长年深埋沼泽所致。我在大理寺时,老仵作会称这类尸体为鞣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