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开局下岗,我靠废品成首富 > 第21章 一举两得

开局下岗,我靠废品成首富 第21章 一举两得

作者:语宙回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8:07:00 来源:文学城

苏鸣慧走进房间,莫远帆正躺在床上看书,看的正是苏鸣慧今天买来的书。

苏鸣慧趴在莫远帆身上凑近,指着书上几处折了角的地方:“我在书店发觉这几处的知识点不错,你仔细看看,对你现在应该有帮助。”

“好,我会仔细看看。”

“你去塑料分厂什么情况?”

“小事,我去的时候厂里的总会计师也在,还有市里的一个人,聊天时说起曾经跟我的战友一起来过我们家的一个人,现在好像混得很好。”

“听说浙江老板就是总会计师介绍来的,今天谈的怎么样?”

“今天就聊聊天,没谈什么,人太多了,不过聊得蛮愉快,还说起我们现在建厂的项目,最近一年有太多人感兴趣,但好像都结局堪忧,市里那人说这项目的门坎有点高,需要掌握的化工知识太专业,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下来的事情。”

苏鸣慧:“那我们现在···”

莫远帆苦笑:“前几天我从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说的就是现在的我们。”

苏鸣慧摸摸莫远帆的额头:“别想那么多了,创业的路本来就不好走,我也看到一句话:我们只需努力,命运自会安排。”

“好不好走都要亲自走一走,明天安装大门,你下夜班睡一下,中午带好租地合同,坐公交车来一起吃中午饭,吃了中午饭后就去公证,大姐已经跟公证人员说好了。”

“在哪里公证?要不要来州城?”

“不用,在镇上就可以了,就在镇上派出所旁边。”

“好,那我去上夜班了。”

苏鸣慧夜班回家倒头就睡,设了闹铃10:30分,匆匆起床后,公交车终点站就在小区门口的那条街,卡着时间上车,坐上车两分钟后公交车就启动了。

冬天已经快中午了,还浓雾弥漫,天色灰蒙,寒气逼人。

苏鸣慧坐在公交车上,靠窗,玻璃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霜花,模糊了外界的轮廓。

车开动了,霜花便也微微震动,仿佛有生命似的。

车窗外的世界,先是排排梧桐秃树,枝桠如铁划破天空,纵横交错,显出一种倔强的骨力。

树枝上偶有残存的枯叶,在风中抖索,却又不肯轻易落下,大约是留恋那已经远去的繁华罢。树下的枯草,被霜打得僵硬,一簇簇地伏在地上,显出灰黄的颜色。

车行渐远,路旁的店铺次第开门。有卖早点的摊子,热气腾腾地冒着白烟,与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混在一处,竟分不清哪是蒸汽,哪是人气。

行人裹紧大衣,缩着脖子匆匆走过,脸上多是无甚表情,大约是被寒气冻住了神色。

远处的高楼,还有常绿的行道树,在冬日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虚幻。

阳光挣扎着从云层中透出些许光芒,照在建筑物上,却显得有气无力,不能给人丝毫暖意。

车内的人,多是沉默的。有的低头看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显出青白的颜色;有的闭目养神,随着车的颠簸而微微晃动;有的则与苏鸣慧一样,望着窗外,眼神却空洞,不知在看什么,或是什么也没看。

车过桥时,可见河面已结了薄冰,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有几只水鸟在未完全冻结的水域徘徊,偶尔低头啄食,又警惕地抬头四顾。它们的羽毛被风吹得蓬松,显得比实际肥大许多。

街角的公园里,有老人穿着厚重的棉衣打太极拳,动作缓慢而坚定,与周围匆忙的世界形成奇特的对照。他们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如同芦苇一般。

公交车不时停靠,有人上下。开门时,一股冷风乘机窜入车内,使人不禁打个寒颤。新上车的乘客,脸上带着户外的寒气,寻到座位后,便也很快融入这车厢中的沉默。

苏鸣慧继续望着窗外,看这冬季的城市如何在一月的寒风中继续它的生活。

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被寒冷凝固,却又在凝固中显出一种特别的韧劲。

车窗上的霜花渐渐融化,形成细小的水流,曲折而下,仿佛替窗外景色加上了一道道透明的框线。

在路上,苏鸣慧接到莫远帆的电话:“你到哪里了?”

“还在路上,刚刚要爬哨坡了。”

“你直接坐车到饭馆门口就行,我们已经到饭馆了,在饭馆里等你。”

苏鸣慧到的时候,就见一张大圆桌都坐满了,只大姐莫远行和莫远帆中间还留了一个位置,大姐招呼着苏鸣慧坐下。

桌上坐着的人有生产队队长,大姐办事处的书记,合伙人,还有其他苏鸣慧不认识的人。

推杯换盏间,大姐附身给苏鸣慧介绍桌子上的人,一个中等偏瘦的中年男人和他身边高高胖胖年轻人,大姐说是企业管理办的工作人员,队长身边的是生产队的会计和副队长,三人都是中年人,队长有点微胖,会计和副队长却是精瘦的体形,一看就是经常干体力活的样子。

桌子上的话题太随意,有人说起合伙人贾正强建红砖窑时发生的趣事,还有村里的麻烦事。

村领导和村民的矛盾与冲突成了不可调合的矛盾,但站的角度不同,听到的则是另一面不同的说法,与李猛老岳父说的不一样的说法。

所以,这世间从来没有感同身受,只有既得利益的高高在上,没有获利的抱怨声。

几百万修火车站的补偿款打了水漂,建的几家乡镇企业亏损的一塌糊涂。

红砖厂还算不错的了,还能租出去,靠本地市场还能勉强活着,虽然活得勉勉强强,无法滋润。

其他的太阳能厂,饲料厂,连接手的人都没有。

话题还说起本地做得最好的太阳能厂有两家:太极山太阳能厂和东风太阳能厂。

特别是太极山太阳能厂的师厂长,是个极厉害的人物,几年下来,本地市场的80%都被他占了下来。

叱咤风云的人物,总能成为别人口中的话题人物,特别是这种不远不进的人物,其实也是酒桌文化的一种表现,能活跃气氛。

两家太阳能厂的厂长被七嘴八舌的议论,东风太阳能厂老板的八卦更被津津乐道。

东风太阳能厂在前几年还是第一,但老板出轨了,前厂长是老岳父,内斗厉害。

太极山太阳能厂趁势崛起,独占鳌头。

有人感慨商场如战场,敌弱我强,敌退我进。

也因为太极山太阳能厂的独占鳌头,现在火车站的太阳能厂租都租不出去了,也没有人敢接手。

吃完饭,大姐拉着苏鸣慧和莫远帆上了企业管理办的车。

路上莫远帆说起自己的建厂规划,企业管理办的工作人员让莫远帆尽快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苏鸣慧仔细询问了怎么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年轻的那人说起设备,莫远帆说是自行研制,因为现在国内没有设备卖。

企业管理办的年轻工作人员说需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上直接说明就行,然后一起到了镇上企业管理办备案。

赶集日街上人有点多,车到镇上企业管理办公室门前停车,莫远帆、苏鸣慧和大姐一起下车,公证处走五分钟就到,办事处也在同一方向。

三人一路往前走,莫远帆问大姐:“企业管理办公室是干什么的?”

大姐解释:“是原来的村企业办,后来的乡企业办,在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乡镇一级的【七站八所】被大幅整合。原来的【乡企办】通常被合并到更大的综合职能部门中,现在是属于招商引资办公室。”

苏鸣慧问:“那这部门由哪里管?”

大姐说:“原来是村上管,后来是办事处管,本来还是办事处的下属,半年前摇身一变成了七站八所政府部门管理下的一个部门了。”

莫远帆因为事关自己,问的仔细:“我们建厂由他们管?”

大姐:“是啊!我们书记原来就是企管办的人,本来以为升官了,结果他出来后,企管办的人变成公务员了,以后都有退休金,他什么也没有,还是老农民。”

莫远帆问:“那现在企管办的职能主要是什么?”

“今天来的中年人叫谢承平,年轻点的是刚刚分来的,我都不知道叫什么,所有人都叫他小陶,老家跟你娘家在一处。”大姐冲苏鸣慧说,苏鸣慧便知道了是哪个村的人了。

大姐还在絮絮叨叨:“我问过谢承平,他告诉我新机构承接了《乡企办》的部分职能,但其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到: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而是侧重于营造营商环境、提供政策咨询、招商引资、协调用地用工等公共服务。

从到:不再管企业的产供销,而是关注产业规划、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和环保安全监管。

从到:服务对象不再是单一的乡镇企业,而是辖区内的所有市场主体,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苏鸣慧恍然大悟:“所以我们现在属于他们管理。”

大姐说:“小陶告诉我,你们先报送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后,他们会给你们下公文,然后你们拿着公文才能去办理拿营业执照的相关手续。”

莫远帆感慨:“今天这顿饭倒也一举两得,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