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开局下岗,我靠废品成首富 > 第22章 临危不乱

开局下岗,我靠废品成首富 第22章 临危不乱

作者:语宙回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8:07:00 来源:文学城

大姐莫远行接了电话说办公室有事,赶去办公室,边走边交代:“你们办好了来我办公室,我在办公室等你们。”

莫远帆和苏鸣慧走到公证处,村长几人已经等着了。

一式三份,村长还填错了一份,幸好苏鸣慧多准备了两份,苏鸣慧喜欢提前准备,以防万一。

公证很快就办好了,送走了村长几人,莫远帆和苏鸣慧往办事处的办公楼走。

“怎么办理公证贾正强没有来,只有你签字?”

“贾正强说所有场面上的都由我出面,他只出钱。”

“那他拿钱出来了吗?”

“没有,我们各司其职,他负责土建,我负责设备,先把厂建起来再说。”

苏鸣慧总觉得这样合伙有点像儿戏,但很快就到大姐办公室,便压下心头的疑问。

“【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怎么写?”

“到大姐办公室再说吧。”

大姐莫远行的办公室里坐的人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于是莫远帆和苏鸣慧去了书记办公室。

书记姓孙,叫孙亦天,就是他提醒大姐,让大姐告诉莫远帆企业管理办的事情,该办的手续必须要办。

孙亦天原来就是企业管理办的负责人,亲自目睹曾经风靡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盛衰史,产能的过剩,起起落落的兴衰,优胜劣汰去产能都经历一遍。

莫远帆问:“孙大哥,你这里有没有以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能不能给我们看看。”

孙亦天坐在办公桌前:“时间太久了,我找找看。”

孙亦天身后就是一个书架,他站起身翻找:“我这里只有砖厂的,铁厂南厂有,但所有资料都被一把火烧了,连财务都死了,如果要找铁厂和太阳能厂的,要去火车站在的那个办事处找了。”

苏鸣慧赶紧说:“没事 ,有砖厂的就行,我主要是想看看格式怎么写。”

孙亦天翻了好半天,终于从最顶层找到了,他拍了拍灰递给莫远帆,莫远帆看都没看,就递给苏鸣慧。

苏鸣慧把手里红砖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翻了又翻,觉得太简单了,主要是砖厂项目和要做的项目没有什么关联,无法借鉴参考,但也没有说什么,还是收进了包里。

苏鸣慧:“孙大哥,谢谢你。”

“别客气,举手之劳。”

回到厂里,大门已经安装好了,分前院和后院,中间隔的门还没有安装好,莫远帆说不用忙。

长长方方正正的一亩土地20*34米,前院盖了四间房子,大门在最中间,两边各有两间房子。

后院是车间,中间还隔着围墙,分开生产区和生活区。

进门靠右边用作办公室、宿舍(莫远帆住的),左边是宿舍(给工人住的),还有食堂。

大门前是一条路,因为地势比国道高了两米,就只能推成斜坡,大门前还有几颗桉树,修国道时候栽的,几十年的大树了。

看着已经有模有样的厂房,今天安装好大门,盖好前院办公室的石棉瓦,只是还没有安装窗子。

最后面的是车间,有五间,后墙下面一半实体墙,上面是花隔墙,靠内院这边没有砌墙,柱子也是用砖砌的,果然,专业的事还是专业的人干更快。

苏鸣慧溜达着到处看看,莫远帆指着最靠里的地方告诉苏鸣慧:“这地方就是摆炉子的基座。”

苏鸣慧仰头左看右看车间的那四颗红砖柱子:“这房子有多高?感觉好高。”

“4.2米,比围墙高一倍。”

“设备什么时候开始做?”

“明天开始做。”

“焊工找到了吗?”

“找到了,找了一个八级老焊工,我们刚刚结婚时住楼上的老白师傅,今年刚刚退休,还找了几个还在上班的,那几人要休息才能来。”

“意思焊工全部找的是化肥厂的人。”

“是啊!我还在机修车间卷了铁桶,等回去了看看有没有做好了,能有卷铁桶设备的地方现在不多,机修车间算设备齐全的,幸好现在化肥厂可以对外接私活,。”

果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国企的技术人员,不用白不用,反正在外兼职现在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就连机修车间都可以接外活了。

苏鸣慧也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厂里有那么多人知道自己家建厂的事情。

开始土建后,苏鸣慧曾经来过几次,现在终于开始初见雏形,虽然场地上还一片狼藉,到处坑坑洼洼。

贾正强正在指挥着砌车间砖柱,苏鸣慧更关心的是合伙的记账:“土建用的这些原材料一直没有记账,还有做工的工时也没有记账,钱怎么算?”

莫远帆说:“你不用管,我问过了,红砖直接用场地上的,不用算运费,木材是贾正强原来做工程剩下堆仓库里的,还有好多不知道他从哪里拉来的东西,你别管了。”

苏鸣慧:“这样子合伙,我怎么感觉活摇活甩的,不怎么靠谱?”

莫远帆脸上浮起淡淡的忧愁:“别乱说,你多想想怎么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行。”

说起正事,苏鸣慧也认真起来:“说起【可行性研究报告】,红砖厂的我看过了,感觉太简单,我觉得还需要找点更正规的参考。”

莫远帆想了想:“等回到院子里,我找赵云鹏问问,能不能把他们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拿出来看看。”

苏鸣慧:“如果能有样本就好了,那样我才好写。”

“我尽量找找,你也看看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有没有?”

“好,我知道了。”

此时,贾正强走过来,莫远帆问他:“老贾,你原来建红砖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怎么写的。”

贾正强笑着说:“出钱请人写的啊!”

苏鸣慧最关心的还是钱,就问:“那要多少钱?”

贾正强说:“建窑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因为已经有范本,只需要改一下数据就行,一万块就可以了。”

苏鸣慧脱口:“那如果我们现在做的项目呢?”

贾正强说:“南厂的孙老板咨询过了,报价要六万块,后来因为许多数据孙老板无法提供,听说还要加钱。”

莫远帆问:“意思南厂没有办下来营业执照?”

贾正强说:“应该没有,孙老板已经砸进去几十万了。”

看贾正强的态度,就像曾经见过的那些合伙人,还有今天签土地合同与公证的事情,苏鸣慧心里咯噔了一下。

莫远帆一本正经,掷地有声说:“我们设备是自己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自己做,我媳妇能写。”

贾正强满脸怀疑:“自己写,能不能行,红砖厂的我都跑了好多次才批下来。”

苏鸣慧看气氛有点紧张,就拉了拉莫远帆,笑笑说:“我需要找份样本看看,试试自己写,毕竟我们自己更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再说现在这技术多少人虎视眈眈,找人写不太好,容易泄露技术。”

贾正强也笑:“技术我就不懂了,你们负责就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就需要你们费心了。”

不愧是商场混多年的老狐狸了,贾正强也算雁和镇有名的老板了,主要是建砖窑,九十年代建筑业兴起,烧建筑砖风生水起过一阵,后来就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建了许多座砖窑厂。

结果建窑的土建老板因为掌握了打窑的技术,赚了盆满钵满。

而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建好的砖窑厂,因为供大于求,很快就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漩涡。

贾正强比莫远帆和苏鸣慧大十多岁,媳妇跟莫远行还是同学,都是雁和镇的人。

贾正强是最先掌握了打窑的技术的那拨人,也是赚到钱的那拨人。

赚钱后去州城买了房子,就在苏鸣慧家隔壁的小区,买房子转户口的商品房。

房改政策后,规模大的单位买小区,就像烟厂一样。

规模中等的买一栋,像化肥厂,买了一栋加一个单元。

规模再小的买一个单元,然后几个单位在一栋房子里,就像葛振强家住的那栋房子,有百货公司、有供销社、有林业局等等,主打量力而行。

贾正强住的那小区都是各种各样的老板买的商品房,而苏鸣慧家住的小区,还有三个单元是商品房。

房子这东西,正在于势不可挡的速度成为商品。

能在时代大潮中赚到钱的人,必定有其眼光独到之处。

合伙建厂已经快两个月了,但莫远帆和贾正强之间竟然连协议都没有签一份,连苏鸣慧都觉得有点稀奇。

这操作,有点让苏鸣慧摸不着头脑,跟莫远帆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莫远帆倒也心大,临危不乱,还安慰苏鸣慧,不管怎么说,围墙和厂房等土建自己一分钱没有出就建起来了,怕什么?难道盖好了还能被搬着走了吗,大不了砸自己手里,自己兜着?

好吧,人生的路,走一步算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

既然无法明白以后能走到哪里?那就只能一路走一路感悟,许多时候,别无选择的时候,能做的可能只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别想太多,只管往前走。

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大门安装好了,还需要找工人来看场地。

贾正强说在砖厂找个本地人来看门,莫远帆反对:“我觉得找本地人不方便,因为技术需要保密,本地人很难达到要求。”

莫远帆自己就是看了好几家的设备,再结合自己在化肥厂,还有书里的各种知识,研发的设备,厂区分前后院,就是为了阻止人随便进入生产区。

莫远帆转脸朝苏鸣慧说:“你在化肥厂的临时工里找找看,尽量找外地的,要看着稳妥一点的,最好找一对夫妻来,最好女的会煮饭,男的当操作工。”

苏鸣慧想想说:“我尽量找找看,已经离开复肥车间好几个月了,不知道原来的临时工还在不在?”

莫远帆说:“先找找看,实在找不到了,就在本地找,现在闲着的人蛮多,人应该不难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