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远帆打电话回来说,他在葛振强的废铁铺子里找的自行车挺不错,还说他去修车铺问了一下,刚刚好修车铺里有以前进的位子,还是新的,安上就行,果然完美。
傍晚的生活区院子里浮动着槐树花的甜味。
院子里的石桌旁边坐满了人,石桌四周都是长的石条凳,条凳上每边可以坐两个人,还有人站着,十多个人围着下象棋。
这是两栋房子围成的院子,大门在两栋房子的正中间,两边是铁栏杆围着,围栏下部砌的是花台,花台里栽着各种花,铁栏杆上爬着的叶子花开的正艳,有红色的也有紫色的,交错着绽放。
花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花盆,退休的老周正在浇花,老周是郭副厂长郭金伟的老婆,郭金伟正给老婆老周提水,老周用水瓢一瓢一瓢的浇着花水,门卫老谢还在用油漆铁桶接水。
进门的右手边的那栋房子临街,一楼都是铺子。
一楼铺子不通院子,靠院子的这面窗子有点高,窗子下面盖了一排摩托车车棚,进门的地方还盖了门卫房,以前门卫是化肥厂的工人,房改后的现在已经是外请的一对夫妻。
临街的这栋楼都是80平方的面积,三室一厅的,有四个单元,有一个单元是化肥厂的领导住的房子,其他三个单元都是商品房。
另外一栋都是60平方的二室一厅,有五个单元,住的都是化肥厂的工人,现在已经是房改房。
化肥厂工人住的这栋房子和栏杆之间还有4-5米的空间,也盖成了房子,成了麻将室和院子里的人摆放东西的地方。
苏鸣慧把躺椅搬到麻将室最边上,花丛旁边,椅脚蹭过水泥地发出拖长的"吱吱···"声。
女儿莫语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几个穿荧光色运动鞋的小学生突然从车棚后头窜出来,惊得晾衣绳上两只麻雀扑棱棱飞起,铁丝上挂着的碎花床单跟着晃了三晃。
西边天空正从橘红褪成蟹壳青,三楼阳台传来断断续续的鹦鹉的学舌叫声:“小心点,跑慢点,别摔了”。
车棚阴影里,穿轮滑鞋的男孩们刹住脚步,塑料护具发出窸窣的摩擦声,最瘦的那个突然吹响口哨,惊飞了在废旧轮胎里做窝的麻雀,羽毛掠过飘到车棚里的车筐里,轻得像一声叹息。
他们脖颈上的汗闪着光,拐弯时擦到垃圾箱,绿铁皮"哐当"一响,立即有四五扇窗户亮起灯,像突然睁开的眼睛。
苏鸣慧已经好多年没有骑自行车了,结婚后生了孩子,就很少骑过自行车了。
以前住在生产厂里的生活区,除了上班就是带孩子,进城就坐厂里的交通车。
后来家里买了摩托车,就更没有机会骑自行车,经常坐厂里的交通车进城,回厂里经常是莫远帆去接,要么是坐交通车。
细算来,已经好几年没有骑自行车了。
莫远帆骑着摩托车进了小区的门,把摩托车骑进车棚,躺在躺椅里闭目养神的苏鸣慧,感觉有人在摇她。
刚刚还在浇水的老周,右手抬着水瓢,左手扶着摇椅背,还扯扯苏鸣慧的胳膊:“你老公回来了。”
苏鸣慧睁开眼睛看见是老周,叫了声:“周师,有什么事情?”眼睛里满是迷茫。
苏鸣慧把脚踏在水泥地上,两手撑着躺椅扶手,坐起身,就见莫远帆朝自己走过来,玩耍着的莫语也跑过来。
“爸爸,”莫语扑进了莫远帆的怀里,莫远帆弯腰抱起莫语,莫语抱着莫远帆的头凑近他的耳边,父女嘀嘀咕咕着,莫远帆看了看苏鸣慧,转身抱着莫语往大门走,父女俩出了大门往左拐。
出了大门往左拐就是临街那栋楼的铺面,拐角处是个小卖铺,卖各种各样的百货,是小区孩子的最爱。
苏鸣慧内心吐槽,肯定是去买东西了。
苏鸣慧每天都要控制莫远帆和女儿的零用钱,超过了就不行,不过莫远帆喜欢打麻将,麻将会有输赢,赢钱的时候,莫远帆就很大方,对女儿莫语有求必应。
苏鸣慧想,肯定是今天赢钱了,所以带女儿大卖特卖。
父女俩再回来的时候,苏鸣慧正在和院子里的几个女人聊天。
和父女俩一起回来的还有莫远帆的战友葛振强,手里推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
“妈妈,妈妈,爸爸给你买的自行车。”莫语跑近苏鸣慧,拖着苏鸣慧的手到了自行车前。
莫远帆正在调整自行车的座位,冲着走近的苏鸣慧说:“位子有点高,我调整一下,你试试看适不适合?”
苏鸣慧冲葛振强打了声招呼,葛振强放下自行车就走了,他家也住在这片,隔着两栋房子。
苏鸣慧在院子骑上自行车试了试。
苏鸣慧刚骑上自行车,大概是太久没有骑了,有点摇摇晃晃,特别是院子里人有点多,想当初可以骑车在人群里穿梭,现在还是回生了。
但好在技能在身,很快就熟练了。
晚上上夜班,苏鸣慧想骑车去上班,被莫远帆否决了:“还是等你骑着在附近溜达溜达熟悉点再说吧,今天晚上就算了,让人提心吊胆的,路上摔了怎么办?”
“我原来骑自行车都没摔过,又不是第一次骑。”
“反正今天晚上不行,今晚我上夜班,还是坐我的摩托车吧。”
“早晚我都要自己骑车上班,自己骑才方便,今天和明天有啥区别,晚上人还少,白天人还多。”
“晚上路黑,白天亮亮的,先熟悉熟悉再说。”
说话间五楼的高通夫妻走出单元门,谢小清提着垃圾,走出大门去扔垃圾,高通走近问:“怎么了?”
莫远帆笑着说:“没什么?在讨论骑车上班。”
高通嘻嘻笑着朝苏鸣慧说:“有啥讨论的,让你老公接送上下班吧,又不是第一次,你家经常接送。”
苏鸣慧瞟他一眼撇撇嘴:“你怎么不接送你媳妇上下班?”
“我也想接送啊!我媳妇嫌麻烦,不要我接送。”
高通的媳妇谢小清出门扔了垃圾回来,听到高通的大嗓门。
谢小清吐槽:“我才不要他接送,没那份福气,让你接送,你是这样的人吗?”
高通撇了媳妇一眼:“我上长白班,你三班倒,多不方便,再说你上班的时间又不固定。”
苏鸣慧说:“我现在也跟你媳妇在一个车间啦!”
谢小清冲高通说:“鸣慧调到原料车间了,跟小萍在一个班。”
中国人不能说,说曹操,曹操就到,说到陈小萍,陈小萍就提着垃圾袋走出单元门。
陈小萍看见苏鸣慧,就冲苏鸣慧说:“鸣慧,今天夜班提前上。”
谢小清问:“什么时候上?”
陈小萍:“晚上十点半,你还没有接到通知吗?”
正说着话,谢小清的电话就响了,一看,果然是班长李猛的电话。
随后是苏鸣慧的电话响,果然是一个一个的通知。
苏鸣慧说:“还是自己骑车才方便,这样的上班时间太随机了。”
谢小清附合:“是啊!自己骑车多方便。”
陈小萍说:“你上班时间跟我们不一样,再说你骑摩托车,我们骑自行车。”
陈小萍看看苏鸣慧身边的自行车:“到时候我们一起骑车上班,去的时候上坡路多,时间要久一点,回来都是下坡路,回家快的很。”
苏鸣慧问:“那上班要多长时间?下班要多久?”
陈小萍:“上班要半个小时左右,到时候我叫你,下班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回家了,很快的。”
苏鸣慧:“好啊!几点出门。”
莫远帆却说:“别别别,她已经5-6年没有骑自行车了,还是等上中班再骑,晚上骑不安全。”
陈小萍看看莫远帆,笑着对苏鸣慧说:“对啊,还是再练练车技再骑,晚上天有点黑,省得你老公担心。”
莫远帆嘻嘻笑着:“今晚我也上夜班,提前点送你去就行。”
结果讨论半天,苏鸣慧今天晚上就骑自行车上班被否定了。
苏鸣慧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毕竟好几年没有骑自行车了,贸贸然然第一次就晚上骑,出事了也不好。
中班、夜班交接班是11:30分,莫远帆提前送苏鸣慧上班,离他接班还有一个小时,莫远帆就在操作室里聊天。
其中一个临时工也是雁和镇的口音,聊天后知道他是南哨坡脚的村子里的人,和李猛是一个村子里的。
结果聊着聊着才搞明白,这人还是李猛的岳父。
李猛的妻子和他同村,修火车站转的户口,后来在纺纱厂工作。
纺纱厂是最早效益不好停厂的企业,不过纺纱厂不是国企,而是集体企业,听说改制的政策不一样。
操作室里其他人都静静的坐着,只有莫远帆、李猛、小伟、李猛岳父几人在聊天,聊天的话题多是修火车站发生的事情。
其他人偶尔有人低声说几句,多数人都静静的闭目养神。
苏鸣慧并不是话多的人,两个半小时后就下班了,下班前下了一场雨,几个女人在感慨,今天的任务完成的快,就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情况,不过就要换中班了。
原料车间其实是靠天吃饭,原料堆场主要是露天的,天晴的话原料干燥,原料干燥的话破碎机不容易堵,只需要把二万吨和四万吨的原料准备好就行,料仓装满就行。
下雨天如果原料水分重的话,时间就要的久一点,化工生产大抵如此,生产越顺利,越无事发生,越忙得累死人,越是生产不顺利,产量还低。
苏鸣慧下班去莫远帆的岗位找他,污水处理岗位的工作简单多了,主要是起泵停泵。
距离午夜的钟声敲过十二下,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苏鸣慧站在化肥厂厂区的路灯下,看着莫远帆在污水池边的阀门上扭动忙碌着,厂区的灯光在浓重的夜色中显得格外刺眼,像是漂浮在黑暗海洋中的孤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