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君臣不孤 > 第17章 殿试

君臣不孤 第17章 殿试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0 19:03:27 来源:文学城

明堂之外,盛白的暖日之下,弓身立着二人,与正出殿的戚明穹与方循等人擦肩。他们经过时,无不侧目往荀甫欣身上乱瞟。

荀甫欣巍然不动,肃穆远眺。

张弛凑碎步凑近,沉重道:“......大人,下官有事不得不警告,大人万不能掉以轻心。在昭狱中,那些太子党被处死前声声骂着,忠疑——”

“忠疑毁士,奸伪贪邪,此皆对孤的指控。”荀甫欣淡然接道,“是不是?”

张弛大惊失色:“你都听到了?”

这时候大殿里传来一声诡异的巨响,殿前的守卫都为因之震颤。

脚下的玉阶微微颤着,恍惚间地动山摇。

沈源灰头土脸地跑了出来,一见怀烈侯,他直接两眼放光:“大人——啊张廷尉,今日太皇太后在,您先回吧——怀烈侯大人,里边儿请。”

殿内只剩太皇太后和武怀圣两人,一前一后对峙着。太皇太后周平水肃正道:“你若是真为她好,应当让她离开朝廷一阵子,哪怕在幕后指点——”

荀甫欣缓步上殿,俯首行礼。太皇太后止住话头,展开和蔼笑颜:“怀容来了,过来让哀家看看。”

荀甫欣神色清淡无澜,但眉间隐隐一跳,似乎不悦。武怀圣细致观察着,愣了一阵才反应过来,怀容是荀甫欣的字。

她从来不让人唤她的字,想来是不太喜欢。

“有劳太皇太后挂念,微臣一切安好。陛下勤勉聪慧,是臣与社稷之福。”

太皇太后打量她,那神情仿佛是在看自家孩子。

“怀容已年过三十了,还没有子嗣?”

武怀圣刷地一下抬头。

荀甫欣声色不动,从容答:“臣视养子周方仪如己出。”

太皇太后停顿。“哀家的那个侄子,对你可还好?”

“臣与周全情同手足,共抗患难。”

“那就好。”太皇太后顿声,缓缓道,“哀家看着长大的后辈当中,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哀家方才还在与陛下说,要多体谅于你。”

荀甫欣抿唇:“谢过太皇太后。臣躬行社稷,唯陛下是瞻。”

太皇太后不再为难于她,随侍从回东宫休憩去了。待走后,武怀圣一阵阴阳怪气道:“情同手足,共抗患难?”

荀甫欣微微一愣,轻笑掩盖着,又以余光偷偷看她。武怀圣觉得可爱得紧,转眼散了阴沉,开怀执着荀甫欣的手,向明堂殿后深处引去。

沈源福至心灵——看来陛下又要商议保密程度很高的新政了。他一挥拂尘,满殿侍卫纷纷退到殿外,只余红烛一盏摇曳。

*

殿试始行之日,京城大晴。

明堂内社方桌十四,屏风几重,绕殿陈列,中间于一人通行之道,考生们缓缓灌入。

丹凤朱雀,漆于墙上;龙舞鹤祥,雕彻玉骨。大殿中摄人心魄的威压使得这群青年纷纷垂落了眼,不敢随处张望。

武怀圣正是在此时从一道屏风后面走出来,出现在殿堂的末尾。她亲手推木,关闭了四扇大门。霎时间,天光盈于梁上,敞室空虚,暗光幽逢。

这道动静给了众考生们一个激灵。

这位传说中临阵登位的年少天子,看上去与他们一般年纪,眉眼始舒,还显稚嫩,青葱玉手,若纤纤闺阁美人。忽然旋身一转,华袍凌空荡心。

唯有她那眼神,诡暗莫测,霎那间深邃得令人寒战,下一秒莞尔一笑,又平易近人得如沐春风。

有位身著丁香色破裙的姑娘站在队首,身旁簇拥着一群同伴。她环顾殿上,压低声音低语道:“你们说,这屏风后面藏了什么?”

“可能是护卫吧。”

“也许是别的考官?”

武怀圣侧目看过来,盯住这簇的几人。

“那边交头接耳的几位,看来都胸有成竹了?”

为首的紫衣姑娘拱手道:“草民拜见陛下。”她身边的一群人慢慢悠悠地回过味儿来,纷纷跟着行礼。

“拜见陛下。”

队伍末尾有几人的动作格外笨拙,磕巴的声音从众声中凸显出来。看来这群考生当中,有些人甚至是不认得天子的。

而有些人,能教武怀圣反认出来。

比如方才声音最大的那个紫衣姑娘,名作方彦熙,是刚罢职的大学士方循的孙女。围在她身旁的一群人都是世家子弟,他们世交相顾,蛇鼠一窝。

武怀圣轻微蹙眉,将视线掠及他们身后的众人神上。有人神情紧张,有人衣衫褴褛,还有人——此人鹤立鸡群,身材高大,虽须发皆白,却魁梧不显老态。

武怀圣暗暗吃惊:“老先生高龄?是第几次赴试?”

老人抚一抚长须:“在下林鹤儒,今年七十四,这是第九次入京。”

“之前未曾中第?”

“中过一次。”林鹤儒抬头,“适逢更新换代,先帝不重,故辞官。今闻圣上广开言路、通贤明达,特来请官。”

他将最后的“请官”二次脱得缓慢,咬字沉重,并深深地长鞠一躬,垂到脚面。

“老先生万万不可,快请起!”武怀圣不假思索,几步迈上前到林鹤儒跟前,将他搀扶起来。

她这几步走,直接迈进了考生们之前,站在前排的考生纷纷后退,推到武怀圣后面的位置。

明堂之上,谁人敢在天子之前。

但有一人退得慢了——直到武怀圣的余光瞥过去,方彦熙才迟疑着缓缓后退,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

武怀圣按下目光,没多作声,只拂袖背手而去,信步大殿之上,从容远视。

“朕今日不考学书,把你们腹中囫囵装着的古籍经典都咽回去吧。朕另出一题目,佼佼者可越过翰林院道评级,由朕直接任用。”

她望着堂下群人,目光检索。

辨识一个人的德性,往往只需要最初的几分钟而已。她方才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只是其余考生中还有无名无冠者,需令允一良机。

“明堂里已经设下十四张方桌,朕令你们按照十四州户籍,分成十四桌。每一桌各自辩论自己家乡在过去五年间有何德政、有何过失。”

堂下众人几乎全部变了脸色。这可不是他们准备过的题目,何况时事评议,从无对错,不过立场一博。谁又知陛下是何立场?

武怀圣也不着急,悠然往龙椅上一坐,看着他们渐渐归到各自的州中。

京城业州的那一桌,满满当当围了在场一半人,水泄不通。

离皇位最远处的孤单一角,辽东平州的桌前只有一个身材短小、面如圆盘、看上去敦厚又带点诚恐的布衣书生。他仅和武怀圣对上了一瞬目光,立刻慌张躲开。

随着辩论逐渐激烈,武怀圣下殿缓步,在各州之间游走着。她听的不是建议;论建议,除了林鹤儒值得听取,她哪里用得到这群未涉世的青年。她听的是态度,是锐意进取,是弃旧迎新,是愿为她这个根基薄弱的新帝赴汤蹈火。

这五十余人既能从全国学子里脱颖而出,他们的才华都毋庸置疑。武怀圣要寻找的,是无名者尽忠、有名者尽德。

她特意走到平州桌前看了看。那布衣书生神色怯然,却能对答如流。

“在下姚世希,平州人士,今年十七。”

“依汝之意,平州生情如何?”

“依在下看,平州地远贫苦,百姓多坚,数年不曾改进。”

“先帝朝时,曾着力治理平州,更派前太子前往,并不缺乏人力财力。”

提及先帝朝,姚世希的眼睛募得一红,初次显露一股狠辣。

“陛下,前太子虽在平州开府十年,所去人力财力,不曾流出太子府一分一毫。百姓冤蔽,而朝廷苦远,无所相告。”

姚世希抬起手,露出一串赤色的珠串。“这手串本是木头做的,是平州先辈的血染红了它。我继承着故乡黎民百姓的期望,不远万里来赴京城……”

他的嗓音逐渐哽咽,忽然,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世希,世之希望。

“陛下,自前太子到平州以来,本地官府被其随众牢牢把持,今虽太子不在,其旧势仍存。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则悖矣。在下斗胆请命,请以平州人治平州。”

武怀圣心里动容,不过并未表现。她只是淡淡一句道:“起来吧。”

姚世希抹着眼泪站起来。

“日后在朝廷上,不许哭,也不许随便跪下。”武怀圣平静道,“朕自各州选拔一人,业州那边竞争激烈,平州仅有你一人。莫要辜负此位。”

姚世希的眼眶再度红了,但这次没有流泪。“谢陛下!”

武怀圣继续走到下一张桌前,聆听各州学子之言。

业州那边逐渐吵翻了天。武怀圣本就不喜士族,隐怒着抬头望去。

却乍见一人,亭亭玉立,游弋于乌合之外。青衣如玉,白绫束肘、衣冠清雅谐韵,赫然孤立于众,淡泊宁静。

她腰间缀着一块红琥珀,武怀圣便依次认出来她是花家的小女儿,今年刚刚出阁,正值秀龄。

大周女子入仕并不罕见,尤其在士族尤其普遍,但一般人都会选择在成家立业后再赴仕途。哪怕是世家男子,也多希望有家业为立身之本、进退之基。

一出阁便入仕的,在本朝之前,唯荀甫欣一例而已。

“花姑娘。”武怀圣走过去唤道。

花兰玉谨行一礼:“陛下。”

“你为何不加入辩论?”

花兰玉瞥了一眼那边,眸中似有不屑,但隐藏得很好。

“臣以为业州之疾,乃大周之疾。世家旧势固步谋私,上不能理、下不能治,致以国衰民悲。”

“辩论能有何益,不破则不立也。”

武怀圣赞赏地一点头:“你能有此番感悟,实不容易。若天下才子都如你一般……”

“陛下过誉。在下德薄才浅,全仗陛下提携。”

武怀圣走遍十四州,心中亦选出了将来的十四位辅政之才。剩下的排名成果什么的,都交与翰林院做罢了。

若是一点权力都不留给他们,估计又要闹了。

殿试散后,武怀圣令人撤去了屏风。

屏风后面坐着肃然若松的荀甫欣。她垂宇静立,掌间笔记满纸张,尽数交予武怀圣手中。

“明日再举正式的殿试,由翰林院排名的。”武怀圣道,“朕叫言盛时直接去参加那一场,否则翰林院责朕徇私,必不服她。”

荀甫欣点头:“今日陛下做得很好。”

“......比之先帝如何?”武怀圣蹙紧了眉,脱口而出后便后悔了。哪有吃醋吃到亲爹头上的。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荀甫欣的脸色,那人却似毫无察觉,不知她的暗示。

荀甫欣今日穿靛蓝鹤氅,轻盈而挺阔,衬得身形修长,凝旷凌宇,浩然正气。内着的那件月白色里衬,武怀圣愈看愈是眼熟。

领口上的牡丹绣花,只有四瓣,残缺的花散着绝美的凄然。

“朕注意到,老师每逢重要的朝会,总爱穿这一件里衬……是有什么说法?”

她私下打听过,宫里的老人们不愿多言,但只透露一条——缅怀亲友。

却不知所悼为何人。

白日共治天下、夜里同床共枕,她自认为已经掏心掏肺的对待这位臣僚,可却还是隔着层层迷雾,怎么也看不清。

四下无人,此时武怀圣穿着朝服,天子长冠束得一丝不苟,华袍瑰丽凌天动地。她那薄唇媚笑般的轻轻勾起,兼帝王霸气,令人险些难以承受。

荀甫欣不动声色地退开一步。“臣方才听那平州学子之言,觉得甚有道理。先太子势力久据东北,朝廷对此地远力薄,若不早治,他日必为大患。”

“陛下,臣请出使平州。”

武怀圣背手而立,收敛了笑意。“朕之意与老师略同。不过,平州苦远,朕是不放心老师孤身深入的。”

“朕与卿同往。”

***

“陛下三思——”

七日后的朝会上,武怀圣宣布了亲征平州的消息,激得满朝文武跪了一地。

新及第的进士们还没来得及封官,自行列了一队,此时看着对峙的天子与百官,默默站到了天子一边。

探花花兰玉:“陛下年轻力胜,远征之途经过大周半数州郡,亦可体察民意,利于国情。”

榜眼林鹤儒:“边境之地久失众心,此去收拢人心,有利于陛下之治。”

状元言盛时:“陛下请放心去,臣等坐镇朝中,定使陛下无后顾之忧。”

武怀圣欣然拂袖,重言决策:“朕离京后,朝政由宰相周全与大学士言盛时代行,有事既咨太皇太后。”

跪倒一半的文武忽然愣住。这么重大的委任,怎么好像少提了一个人?

戚明穹四顾之后,斗胆抬头问:“敢问京城巡防——”

“戚大将军全权负责,包括虎龙军。”武怀圣勾唇一笑,“怀烈侯,朕也带走了。”

配角一览:

花兰玉,一款命很好的打工人,之前朋友问我如果穿书了该穿到哪一位身上,我推荐小花。

姚世希,一款挺可爱的大周小镇做题家(划掉

“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则悖矣。”出自《淮南子》

*

关于大周的女性地位但设定,可类比现代:虽无律令禁止女性入仕为官,但会有歧视。

当了皇帝那另说。继位之前还会有人议论,掌握实权后就没人敢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殿试问取安国策,提拔新人为新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