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晋水微澜 > 第24章 似曾相识伊人来

晋水微澜 第24章 似曾相识伊人来

作者:梅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4:47:49 来源:文学城

1 还 珠

匈奴王刘豹和金若父女两人正在院中执拗间,凌云道长却忽然听闻到宫女热娜的房中“砰、哐当……”几声,传来一阵巨大的响动,心下猜到“不好”,于是便赶忙带着两个徒弟孟还山和柳一然一起,飞步跑进了热娜的房中。师徒三人进屋之时,果然惊见热娜披头散发、身体直直地正自悬吊于房梁之上,脚下的木桌也已被她踢翻在地。孟还山尊师命急忙飞身过去割断梁上悬挂着的,由衣带挽成的绳子,抱住热娜,把热娜救了下来……一场虚惊,幸亏大家赶到的及时,热娜的呼吸尚在,只咽喉处紧咳了几声后,整个人便开始慢慢地舒缓了过来,而她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念念不忘地,依然还是在悲哭着责问老天太残忍,声声哀嚎,言道还不如让她及早死了的好。

墨菡见到只因自己一时的疏忽大意,离开了热娜的房间,热娜就发生了刚刚这样轻生求死的事情,禁不住暗恨自己真是太不谨慎了,没有看好热娜。经此之后,墨菡便再也不敢离开热娜的身边半步了,师父和两位师兄离开以后,墨菡即听从师父凌云道长的嘱咐,一直都是呆在热娜的房中照看着、陪伴着热娜,片刻都不敢再走出热娜的屋子了。

庭院中的金若也得知了方才发生在热娜身上的一切,金若哭了,为可怜的热娜掉下了同情的眼泪,“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高高在上的大王和王后逼得人没有活路!”金若带着哭音的连声质问,问得匈奴王刘豹,她自己的亲生父亲,只顾面上怔怔地发窘,怔怔地站在原地,哑口无言、词穷理屈。

“女儿,金若,父王从今往后一定好好安排热娜,报答你的救命恩人凌云道长,嵇康不在世了,以后嵇康的女儿就是父王的女儿!多罕,你速速带上几人即刻返回王宫,禀报少王爷知晓,就说本王已找寻到了她的亲妹妹,让他火速备上黄金万两,火速赶来华山迎他的妹妹回匈奴。”刘豹一边低声下气地哄着自己的女儿,一边马上就给手下的随从发布了命令。

“喏,大王。”多罕领命一声带人下山去了。

“女儿,父王一定不让你失望,父王要送上黄金一万两酬谢道长和嵇康的女儿,让道长建盖道观,让嵇康的女儿这辈子衣食无忧。而且父王还要亲自招募民工重修扩建玉女祠,他秦穆公当年不是为他的女儿修建了这玉女祠吗?父王我就因了我的宝贝女儿在这破旧的地方居住过,就一定要让这玉女祠焕然一新,让它变得富丽堂皇,让它也沾沾我女儿的光。”

“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十四年的寻找与思念,今日终于得偿所愿,终于见到了自己朝也思暮也想,一直放在心坎儿上的亲生女儿,匈奴王刘豹高兴、欣慰得简直就已经忘记了他大王的身份,总是跬步不离、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自己女儿金若的左右,问这问那,甚至还陪着金若一起到热娜的房中看望热娜,和墨菡简单地聊上几句……晚间时,刘豹总是要陪着女儿一直陪到夜色浓重、更阑人静之时,才会嘱咐再三,盖被子、关窗户地,看着女儿安然地躺好后,再难分难舍地回到凌云道长那边的茅舍中安歇休息,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又会早早地就跑过来,看望他的心上明珠、掌中至宝。

父亲刘豹离开之后,金若经常会不自觉地又从床上爬起,悄悄地走到热娜的房中,除了来看看热娜,暖心暖语地安慰安慰她,主要的还是想和一直守候在热娜身旁的小姐墨菡多谈谈心,金若一门心思地总想让墨菡随她一起去到匈奴生活,可墨菡却总是笑着拒绝她,言道自己还要继续在华山习练武艺、学习枪法。姐妹两人从咿呀学语之时就在一起玩耍、作伴,同甘苦、共患难这么多年了,金若每每想到要离开小姐墨菡,不能再继续陪伴、照顾自己的小姐,内心深处就会撕肠裂肺般的难割难舍。而墨菡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她很替金若高兴,高兴金若终于知道了她自己的身世,找到了她自己的亲人,但是一想到马上就要和好妹妹金若天涯相隔,墨菡的心也顿时就会空荡得没着没落、没有了根基和指望似的。可不管怎样,金若终究还是要回家的,而墨菡的家,以后也许就在华山了,姐妹两人每念至此,金若便总会流着泪说,她以后每年都会来华山看望小姐墨菡的,至少一次,越多越好。墨菡则表示,等她以后学成下山之时,也一定会远赴匈奴王宫,去看望她的好妹妹金若的。

五日后的申时,一队旌旗飞扬、阵仗豪华的匈奴人马浩浩荡荡地进了山,匈奴少王爷刘渊亲自带领队伍、车马,前来华山迎接他的嫡亲妹妹——金若公主回归匈奴。

玉女峰上玉女祠内,今日自然是热闹非常、喜悦非常,一片喧然温暖的景象。

见到自己十余年未曾谋面的亲妹妹金若,少王爷刘渊当然也是高兴异常,亲热万分的,但又因了这是他自记事以后,与自己妹妹的初次得见,所以,他一时间也不知该怎样向他同父同母的同胞妹妹表示热情,只是一味地看着金若笑。而金若在见到眼前这位相貌风神奇特、气度宏伟、人高马大的嫡亲哥哥时,除了有些羞涩而又略显生疏地喊了他一声“哥哥、王兄,”以外,便也不知该和他讲说些什么了。

“元海,还不快快过来拜见凌云道长,凌云道长可是你妹妹当年的救命恩人!”匈奴王刘豹一边面带骄傲和满足地看着自己这般英武绝绝的儿子,一边赶忙引荐刘渊前来尊见他身旁的凌云道长。

“渊早就从父王口中听闻过道长的侠义之名,今日得见前辈,真是三生有幸,渊也万分感恩道长当年舍命救下舍妹性命,道长之高义真是令晚辈敬佩之至。晚辈日后一定会经常前来华山向道长请教高论,还望道长不吝,多多指教晚辈才好!”刘渊躬身朝着凌云道长恭恭敬敬地深施了一礼。

“少王爷快快免礼,贫道哪里敢当!”凌云道长忙伸双手扶起了刘渊,手捻须髯,微笑着答道。

“元海,还有一位你必要拜见的恩人,就是这位墨菡小姐,她可是你早就仰慕不已的中散大夫嵇康的女儿,而嵇康就是把你妹妹养育成人的,我们刘家的大恩人。”刘豹又带着儿子刘渊走到墨菡的近前,把墨菡也介绍给刘渊认识。

墨菡笑着朝向刘渊飘飘一礼,虽不免有些害羞,但也不失大方得体,“墨菡拜见兄长。”

“贤妹不必多礼!”刘渊也朝着墨菡还了一礼,举目细看之际,一向洒脱豪放而又豁达开朗的匈奴少王爷刘渊,目光只转瞬之间就看痴了,惊傻了,他想不到在这远离尘世、云雾缥缈的山林之中,居然会隐藏着、生长着这样一位天下、世间,绝无出其右的曼妙佳人,而且竟然还是养育他自己妹妹长大的恩人,世之大才嵇康的女儿。

刘渊自幼就聪明异常,爱好学习,兼习文武,特别喜欢汉文化,他一直都拜上党人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和《马氏尚书》,尤其喜爱《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这两部书,且大致都能诵读,而《史记》、《汉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刘渊也是悉数都在阅读、研习之中。他也曾经听自己的老师提及过已逝的大贤,才学和骨气并重的嵇康,心下暗自景慕已久,只是苦于自己此生再也无缘得见。

刘渊其实刚刚成婚两载左右,与自己的结发妻子呼延氏也是情浓似水,恩爱非常,可是大英雄虽胸有乾坤,却也难免跨不过美人这一关,芳龄十八的墨菡,正是花儿开得最为姣丽、媚好的时候,墨菡的美貌和风韵,足可以令每一个见到她的人,都为之震惊,为之沉醉……

“小姐,你还是和金若一起去匈奴吧,我们全家都希望你去,你若是去了匈奴,肯定有人比我还要高兴呢!”金若走过来,看了一眼自己的哥哥刘渊,觉得刚刚还雄杰非常的哥哥在小姐墨菡的面前,突然就是一副痴呆、忘我、傻傻的样子,甚是有些好笑,便生怕错过良机似的赶忙走近前来,打趣了她自己的哥哥一句。

“金若,我们说好了的,姐姐以后一定会去匈奴看你的,但如今肯定不行,我还要继续跟随师父习武练功,你放心,还有热娜姑姑陪着我呢,……”墨菡深知金若善调皮,但眼下的场合,她不想接着被金若调侃,于是便赶忙红着脸冲金若使了个眼色,柔声暖语地哄着她,示意她不要再拿自己说笑了。

“小姐,可是金若真的离不开小姐呀,金若回家以后,又有谁来替小姐分忧解难、照顾小姐呢?”一想到马上就要和小姐墨菡山水相隔,再难见面,金若方才还在戏谑、顽皮的脸色,一下子就回归到了正常庄肃又难过不已的状态。

“金若,我们不是都已经长大了嘛?你就放心吧,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你回匈奴后,也要一切保重!我会想你的。”墨菡婉声低言安慰着金若。

“我知道,小姐,你更要保重,我也会想你的,小姐,你要记得,你答应过金若,会永远好好地活在这个世上的!”情动语浓,柔肠百转之际,金若的眼睛不自觉地又被泪水润湿了。

“知道,金若,我会的,你就放心吧。”墨菡的眼圈儿也红了。

……

金若回匈奴了,明珠还合浦,飘萍归故乡。墨菡哭了,泪干因肠断、透骨沁酸心。

姐妹同心情意长,花伴花飞花满窗。

只叹人生多变幻,从此两地写忧伤。

金若上车时,泪如泉滴,声声叮嘱小姐墨菡“万事珍重!”墨菡则紧紧地拉着金若的手,舍不得松开,舍不得车轮匆匆启动,她追着金若的马车跑出了很远很远,金若也扒着车窗呼喊了很久很久,直到山岭阻隔住视线,直到她们彼此再也望不见了身影……

凌云道长和柳一然的眼眶也有些湿润了,孟还山则始终都是绷着一张冷峻的面孔,表情凝重。

临行前,金若把她曾经向徐大娘学绣的一个梅花荷包送给了二师兄柳一然,表示她心中非常感激柳一然三载以来对她的那份喜爱和关爱之情,她不会忘记华山之上住着一位总是对她那么好的师兄。热娜一直都是静默万般,仿佛她根本就不存在于这个世间似的,闷声不语地站立在墨菡的身边,面无表情,神色淡漠,匈奴是她的家乡,可是她却再也不想回去,尽管金若再三劝她,再三保证会养她终老,再三向她说明,自己会恳请山下居住的郑大哥、郑大嫂、虎子、荷花一家人,搬来山上玉女祠与小姐墨菡作伴,可热娜都还是决然而又冷然地拒绝了,因为她再也不想重新捡拾起那段残忍而又惨痛的记忆,北望故园,长路漫漫,梦中常回的那片草原,已再没有了她的父母和弟弟,亲人的笑脸逐渐隐没在贫穷的等待中,逐渐被一片惨烈的血腥吞噬、喷溅、染红,像一个赶也赶不走的恶魔,折磨着她自那之后的每一个夜晚……

七年后

“墨菡,今日你学艺期满,如想下山,尽可以走了。”凌云道长端坐在蒲团之上,慈目微睁,话语柔和而又淡然,身后恭肃地站立着他的两个得意门徒孟还山和柳一然,身前不远处,伏跪着他此生唯一的一个女徒弟,泪盈香腮、心痛难忍的嵇墨菡。

“师父,墨菡承蒙师父十载以来的照顾和培养,终于学有所成。今日墨菡下山,只是想前去寻找弟弟,回家乡为父母扫墓,他日定当返回华山,孝敬、奉养师父!”

“墨菡,师父知你心中有一桩未了之事,自你上山那天起,师父就已看出,你天资聪颖,悟性又高,无论学什么领悟得都很快,可为师却整整用了十年的光阴,才慢慢地把我所掌握的赵家枪法传授于你,也是为师用心良苦,不想让你过早地出外冒险。如今你已真正长大了,何事当做,何事不当做,你也能思量的很清楚了,为师只叮嘱你一句话,‘冤冤相报,了又未了。’好自为之吧!师父这里有一封书信,你若是去到洛阳,就代为师送到山涛大人的府上吧。”

“是,师父,墨菡谨遵师父教诲!”墨菡又深深地给自己的授业老恩师凌云道长磕了个头,而后才站起身来从师父的手里接过了那封书信。

“墨菡,你可以走了。”凌云道长讲完这一句后,便轻合双目,不再说什么了,也不再看墨菡了。

墨菡下山了,两位师兄孟还山和柳一然双双把她送至到华山脚下,“师兄,你们请回吧,拜托师兄好生照料师父,墨菡时隔不久,就会返回的。”

“好的,师妹,万事当心,一路保重!”柳一然的话语和目光都充满了对自己同门师妹的无比关切之情,而孟还山则还是习惯性的只是用他的眼睛说话,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也是对师妹墨菡匹马单枪、独自行路的莫大的关心和惦记。

墨菡上马前又回过头来看了看两位师兄,但却不再说什么,心下一狠,打马扬鞭,便直奔着洛阳的方向驰去。

奇秀无比、苍茫无比而又情意无比的华山,已渐渐地被墨菡“甩”到了很远很远的身后,两位师兄的身影,也渐渐地在她的视线中退缩成了两个模糊不清的圆点儿……墨菡一边跃马疾驰,一边脑海中不住地在过送着这十年以来,她自己在华山学艺的点点滴滴、篇篇幕幕:

金若已然回故乡匈奴长达七年了,最初的两年内,金若每年都会在哥哥刘渊的陪伴下来华山看望墨菡一次,后来就只有去年春季时,才又来过一回,因为遥遥千里有余的路途,也实在太难为那般娇弱的金若了,况且金若在回返家乡后不久,就与号称“匈奴第一勇士”的,一位少王爷刘渊手下的得力龙虎之将成了亲,后来就生下了一个非常非常可爱的女儿,只是金若的女儿,墨菡却还无缘得见,因为孩子还太小,金若去年那次来看望墨菡时,并没有舍得让孩子跟着长途奔波,随她前来华山。

师父和师兄们也早已不再居住茅舍了,山间耸起了一座气韵肃静又雅致、每日香火缭绕的“吉云”道观。玉女祠也被金若的父亲,匈奴王刘豹派民工重修扩建过了、整饬一新……

华山下居住的虎子和荷花也都慢慢地长大了,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成熟了,身板儿壮气又浑厚的虎子拜了大师兄孟还山为师学习武艺,而性格像极了金若,活泼又俏美的荷花则经常借故上山,总是喜欢跟随在二师兄柳一然的身边左右、细声细气地说这说那……

似乎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美好,春光染红了桃林,暖阳辐绿了四野,可是却只有墨菡自己,依然还是这样孤雁一只、孑然一身,依然还是念念难忘复仇之事,还是照样没有自己弟弟嵇绍的音讯和下落。

还有就是:可怜的热娜姑姑她因病走了,离开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在她眼里、心中,有着蓝天、有着白云、有着温情、有着暖意,同样更有着狂风、暴雪、狠虐和屠杀的人世。她临终时曾苦笑着对墨菡说道,她说她要去天上找寻她的父母和弟弟们了,她说她终于可以见到他们,可以和他们团聚了。于是就在去年,在去年那个秋雨扑面风搜林、落叶满地花成冢的季节,年仅三十八岁却早已受尽了世间风刀霜剑摧残的、苦难一生的热娜姑姑,无限苍凉地怀着一缕对人间的留恋和万缕难偿的怨恨,悄然地合上了眼睛,永远地安睡在了华山深处的那片林木绿草之间……

热娜姑姑的命运令墨菡思考了许多许多,悲伤了许久许久……自金若回匈奴以后,在与墨菡于玉女祠、于华山,几年朝夕相处的时光当中,在与墨菡逐渐地相熟、相知之后,热娜也慢慢地开朗些,也爱说些话了,慢慢地便成了代替金若与墨菡相依相伴、相陪相随的人。四季轮回、早早晚晚,热娜的性格虽还是有些沉闷,但却总会像一个亲姐姐、亲姑姑那样地默默地陪伴着墨菡,洗衣做饭地抢着照料着墨菡,也会像金若一样跟随着墨菡到林中练功,与虎子及荷花兄妹俩成为朋友。

热娜经常会边教边指导地和墨菡一起在院中的石桌上同做针线、促膝谈心,还会带着墨菡在院子外面的那块空地上种青葵、种芍药,拉着墨菡到山后面的那条河中去放鸭子,到河边的坡上去挖野菜、采山花、摘树果……后来,热娜就成了墨菡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她有时会含着眼泪,语句迟缓却显得非常兴致盎然、充满了怀恋之情地给墨菡讲她的家乡、讲草原,讲她生活困苦、拮据的牧民父母和她的两个弟弟。她告诉墨菡说,金若的母亲——王妃呼延氏是一个非常好非常美的女人。她对墨菡讲,自从她被凌云道长救来华山之后,凌云道长和孟还山、柳一然师徒三人便都对她像亲人一般的看待。她说,小时候的孟还山和柳一然因为担心她一个人住在玉女祠中,到了晚上会怕黑,就特意结伴跑去对面山中,向一个猎户的家里讨要来了一条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养在院中与她日夜作伴,后来七八年过去了,那只狗病死了,孟还山和柳一然就又跑到山外十多里地远的一个集市上,为她买来小鸡、小鸭,每日闹闹吵吵的,省得她孤单、害怕……

热娜还对墨菡诉说起她的过去,她的豆蔻青春,她的青梅竹马,她说,她是因为想要帮着缺衣少食的父母养大年幼的弟弟,才主动进宫当婢女的,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世间最阴、最暗、最丑、最恶的地方,却是那看起来最富、最贵、最冠冕堂皇、最无比雍容之处。她痛哭着说道,她不但没能帮到父母多少,反害得他们早早地因为自己丧了命……虽然墨菡也从热娜的目光中看到过恨,看到过像自己一样无力、无望又无法释怀的恨,但终还是因为她自己力量的太过渺小,而变成了一种屈辱的顺从和忍受,长久地压抑在心底,压抑成了病痛的种子……

在墨菡的心里,热娜姑姑是与良善、与坚强、与孝顺、与深怀感恩之心,这样的词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墨菡虽也一直都是极尽所能地细心陪伴、照顾着热娜,关心、留意着热娜日常生活里的一切喜怒哀乐,尽量地把生活中的喜和乐多多带给她,让她尽量地忘却过去……然而,曾经生活的残酷,命运的悲催,却还是深深地摧残了热娜的身和心,于是在饱受病痛折磨近两载之后,热娜姑姑,一个这样好、这样忍、这样如水般清莹又如石般坚毅的一个人、一个弱女子,就这样又永永远远地在墨菡的面前消失了,化云而去了,永远永远……

……

三日后的临近日昳十分,墨菡头戴黑色纱笠,腰悬宝剑,褐马长枪,孤身一人回返了她久违了十年之久、也暗暗思想了十年之久的大晋帝都洛阳城。经过多方打探,她才终于寻到了时任大鸿胪的,父亲生前挚友山涛(字巨源)的府邸,门上通报一声后,墨菡便被府上的仆人引领着,到厅堂等候主人会见。

时候不长,墨菡便看到一位衣着庄重、雅华、约莫五十几岁样子、面容颇显可亲的老夫人,带着两个打扮贵气的年轻姑娘,容颜喜笑地迈步走进了厅堂,墨菡猜想来者应该是山涛的夫人和女儿了,便赶忙立起身来朝着那老夫人飘然一礼,“山伯母一向可安好,嵇墨菡这厢给您行礼了。”

“姑娘,你当真是嵇康的女儿墨菡吗?”老夫人在见到她面前这般英气、这般容颜如画的墨菡后,先是眼眸一阵放亮,而后便和蔼地笑着,一边招手请墨菡落座,唤来丫环端上果品、茶水,一边即语气柔和地温声寻问着墨菡。

“是的,伯母,墨菡此番前来,一是特意到府上看望一下山伯伯和伯母,二来是尊了我师父凌云道长之命,特来送书信一封交给山伯伯。”

“哦,好,墨菡,这许多年间,你究竟在哪里安身啊,过得可好吗?伯母到如今都还记得,当年,在得知你母亲去世之后,你山伯伯曾私下派人到你的外祖父家打探你的消息,可他们却说你不在沛王府。后来我们又听人说,你的伯父嵇喜带着全家人离开了铚县,不知去往了哪里,便以为你是跟着伯父一家走了,到外乡去了呢……”

“伯母,墨菡多谢您和山伯伯对我的挂怀,这些年里,我其实是去到华山拜师学艺了,凌云道长就是我的恩师。”

山涛早年丧亲、家贫如洗,及至不惑之年,才开始被任命为郡主簿、功曹及上计掾。后被举为孝廉,又被州里征辟为河南从事。山涛因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于是隐身乡里不问事务。山涛的从祖姑山氏,本是司马懿夫人张春华的母亲,故而,因了这层说远不远、说近也不算近的,总归还是沾些亲、带些故的亲戚关系,所以山涛便可以有机缘能够见到司马师。司马师执政以后,山涛欲要倾心依附,司马师遂笑着对山涛说道:“当世的吕望是想做官吧!”于是即命司隶校尉举山涛为茂才,授任郎中,又转任为骠骑将军王昶的从事中郎。

山涛的夫人韩氏,为人克勤克俭,贤良淑惠,与山涛贫贱之时不相离,富贵之日不相欺,夫妻感情一直都非常好。从前,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面,就分外的志趣相投,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韩氏觉得山涛和这两位的交往,实在是超出了寻常的友谊之情,于是便问自己的丈夫,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山涛遂回答她说:“目下能做我的朋友的,就只有这么两位了。”山涛的这句话,无形中更激起了韩氏对于嵇康和阮籍这两位她丈夫口中“超凡脱俗、贤达才高到了得”的奇人的好奇之心。于是便笑着对山涛说道:“我也想看看他们,可以吗?”之后的某一日,嵇康和阮籍又来到家中做客时,韩氏就劝山涛将他们两个人留下来住宿,并给他们准备了好酒好肉,让他们与山涛一起开怀畅饮、谈天说地。然后,韩氏不但把自己家的墙钻穿了,而且还一直看到天亮时分才肯离开回转。

后来,当山涛问起自己夫人的观看感受时,韩氏就很坦直地对他说道:“你呀,你呀,才智和情趣比起他们两位来可是差得远了!不过以你的见识与气度,和他们交朋友,还差不多!”山涛听到妻子的前一句时大约是有点儿吃醋,不过当他又听到妻子的后一句话时,总算是又找回了一点儿自尊,于是说道:“是啊,是啊,他们也总认为我的气度胜过他们啊!”

如今,山涛的子女们大多都已长大成人,儿子出外为官的为官,成家的成家,身旁只剩下两个尚未出阁的女儿仍然待字闺中,陪伴在他们老夫妻二人的左右,一个唤作熙芸,一个唤作静妍,这两姐妹不仅心性纯善、品性淑雅,而且又生的俱都姿容端秀、身材姣好。只不过性格上好像有些大相径庭,眉目灵动、顾盼神飞的静妍,看起来好像要调皮好动、爱说爱笑一些,而亭亭秀雅、人淡如菊的熙芸则相对得要安静、持重一些。

熙芸是姐姐,比妹妹静妍大两岁,今年已过碧玉之年,芳龄十七,“墨菡姐姐,难道姐姐始终都不知,绍哥哥他一直都在我们家中吗?”

熙芸小姐素日里虽不甚爱言辞,但因为她从小就与大她五岁的嵇绍青梅竹马,心心相印,两相爱悦,情投意合。所以今日,当她见到了嵇绍的亲姐姐,又见这位姐姐生得是这般的娇艳绝色、风华盖世,心下早就平添了无限的爱慕之情。故而,她便眼眸中不自禁地洋溢着对于墨菡美貌的无比欣赏之色,浅浅地却很显亲近地笑着,抢在自己的母亲之前,先行告知了墨菡一下嵇绍的现况。

原来当年,早在嵇康解往洛阳,墨菡全家被捕入狱的当天,作为嵇康挚友的山涛就提前筹谋,买通好官差,乘乱秘密救走了十岁的嵇绍。那谯国的太守本也与嵇康私交甚好,只要上封不查,他便也就能蒙混过关,好在司马昭只意在斩杀嵇康,并未想置他的家人于死地,故而此事也就无人细查。于是小嵇绍就要比他的姐姐墨菡幸运得多了,一直平平安安地在山涛的府上生活着,成长着……

山涛与嵇□□前本是莫逆之交,二人的友情丝毫也不逊色于春秋年间的“羊左”之谊,早就已然亲密、友好到无论何事何情,只需意会,根本无需言传的境地。

那还是以前,嵇康在世之时,山涛认为像嵇康这样才华卓绝之人不出来做官,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他便向司马氏推荐嵇康,赏厚禄赐高官,迎请嵇康出仕,为朝廷效力。可是嵇康却一点儿都不买他的账,不给朋友面子,并且还写下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给他的老朋友山涛,言说,“我从前因为偶然的机会与足下相交成了好朋友,以为足下是了解我的,没想到如今,足下居然推荐我去当官,我这个人怎么当得了官呢?”嵇康在此信中讲了他不可当官的九大理由叫“二不可,七不堪”。

二“不可”是什么呢?他说,我这个人“每非汤武而薄周孔”。意思是说,我对商汤、周武都看不上,对周公和孔子我也不大瞧得。嵇康的这个话可是犯了司马家的大忌,肆意地贬低了儒家最高的圣人,司马懿家族就是一儒学家族,司马懿就是通过这一套意识形态来统治八方、治理天下的,试想,他司马懿就是因为效仿汤武才成功的,而你嵇康又非汤武,又薄周孔,那岂不是明摆着的在非议、毁谤他司马家,在自寻祸灾吗?

还有七“不堪”,嵇康说,“我这个人常常半个月、一个月的不洗澡,身上长了很多的虱子,到时我在上面一边批公文一边捉虱子,成什么样子呢?我这个人又很喜欢睡懒觉,早上不睡到尿憋到不行,不会起床。”嵇康的文章妙且妙哉,但这样的话说出口来,骨子里却是非常严肃的、也是非常严重的……嵇康的被杀枉死,本质上不过是司马懿高平陵之变(魏明帝曹叡239年临终托孤曹爽、司马懿辅佐幼帝曹芳,曹爽逐渐架空司马懿,249年正月初六至初十,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扫墓之机发动政变控制洛阳。)余震的延续,是司马氏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代罪羔羊,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曹氏女婿的身份,就是他过人的才华,旗帜性的号召力却不为司马氏所用,偏偏他还又大张旗鼓地把他的观点亮明在了写给山涛的这封信里。坚定地表示:我嵇康就是不跟你司马氏合作,绝对不做你赏赐的官。你拿什么汤武、周孔做幌子,杀了多少人,而且还是以别人不孝定罪名,其实你司马懿才是最不守孝,最为虚伪的。嵇康提笔写下的这封“绝交”信,表面上是与山涛断交,而实质上的意思却是不言而喻、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司马昭其人一向狡黠权诈至极,又岂能读不出?岂能不知、不懂?

而事实上,嵇康却是一直都把山涛当成真正的好朋友,过命的好兄弟看的。在他大难临头之际,他把自己的儿子嵇绍放心地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告诉嵇绍说,“只要山伯伯在,你就不会变成孤儿。”由此可见,嵇康对山涛这个朋友有多么的信任!嵇康嫉恶如仇,绝不妥协,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最后含冤而去。而山涛也绝没有辜负好友嵇康之所托,冒着杀头的危险救出友人之子,而后就一直把嵇绍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养育成人。

山涛的夫人韩氏贤德异常,夫唱妇随,虽然那时的韩氏夫人膝下已有五子四女,却依然能够对嵇绍做到视如己出,疼爱非常。故而,年仅十岁的小嵇绍自从来到山涛府上,也就一直都把山伯伯和伯母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看待、孝敬。

……

“妹妹,你说的可都是真的吗?绍弟他,他当真……”墨菡听闻熙芸如此说,一下子就激动、高兴、兴奋得简直都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种话语,可以真真实实、真真切切地表达出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

“是的,姐姐,是真的,……”熙芸见墨菡因为突然而至的欣喜,情绪恍惚得都有些难知所以然了,于是她便赶忙起身离座,轻步走到墨菡的近前,伸双手亲热得扶住了诧然站立而起的墨菡。

“那绍弟他,他现在何处?妹妹,快些带我去见他好吗?”墨菡紧紧地抓住了熙芸的手,目光恳切而又急切地看着小姐熙芸,寻问着小姐熙芸。

“姐姐,绍哥哥他现下不在府上,他如今做了朝廷的监尉,负责守卫皇城的安全。”

“妹妹,你是说,绍弟他当官了?当了司马家的官?还负责保卫那狗皇帝司马炎的皇宫是吗?”墨菡闻听此言后,语音急躁,粉面生威,脸色当时就变了。

“墨菡,贤侄女,绍儿他从小就被你山伯伯着意培养,习文又练武,故而才被招到宫中做事的,……”韩氏夫人看懂了墨菡的心意,知道她肯定是不想让自己的弟弟为杀父仇人之子——当今的皇帝司马炎效命当官,故而才会有如此愤然又惊愣的表现,于是她便也急忙站起身来,走至到墨菡的近旁,暖声暖语地解释着、安慰着墨菡。

“伯母,恕墨菡失礼了,墨菡心内万分感激山伯伯和伯母对绍弟的养育之恩,但是,绍弟他决不能做司马家的官,否则,我父母在天的亡灵难安!”墨菡话到此处,又俯身弯腰冲着韩氏夫人深深地施了一礼,而后,转身告辞就要往厅堂的门外走。

“墨菡,贤侄女,你这是要去往哪里呀?你言说来此送信,可是你山伯伯还没有回来,你还没有见到他呢?”韩氏夫人母女三人慌忙忙移步,急急地追上了墨菡,温声婉言拦住了墨菡的去路。

“伯母,这封书信,就请您代为交给山伯伯,我要前往皇宫一趟,找寻绍弟,带他离开!”

“可是墨菡来了家中吗?”随着一声亲切、和暖、音质高亢而又浑厚的寻问,相貌和笑容都异常蔼然可亲,璞玉浑金、质地高贵,气度超然、身形魁梧的大鸿胪山涛匆匆回府,迈步走进了自家敞亮、古雅的厅堂。

墨菡从很小之时,就认识父亲生前的挚友山涛,因为那时候山涛也经常随着父亲来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她见山涛虽比十多年以前要稍微得苍老了一些,但气度和风范却犹胜当年,眉生威,目溢智,言谈举止之间更是增添了德慧万分。墨菡想到山涛对自己的弟弟嵇绍有多年教养、栽培之恩,所以,她虽然心底里对于山涛培养自己的弟弟为司马氏当官甚为不满,但毕竟无论怎样,山涛都对自己家恩重如山。故而,墨菡在见到山涛之后,还是暂且先放下了心结,满面笑意地冲着山涛深深下拜,“山伯伯一向可好,墨菡这厢有礼了!”

“墨菡,山伯伯十多年未见你,早就长成大姑娘了,真不愧是你父亲的女儿!”山涛微笑着细细端详了墨菡片刻后,便缓步走到主位上落座,墨菡见状,也只得又重新回坐到自己的座位之上,洗耳恭听着山涛慢声叙谈。

“墨菡,这些年,你都在哪里安身哪?山伯伯可是到处寻得你好苦啊!”

“回山伯伯的话,这些年里,墨菡一直都在华山学艺,凌云道长就是我的授业恩师,墨菡此来,是奉了师父之命,特带来师父的书信一封,要交给山伯伯。”墨菡说完,便把那封韩氏夫人还未及接到手中的信函,举双手呈给了山涛观看。

山涛接过故交友人凌云道长的书信,打开后,仔细地阅看了一遍,而后便又把信函重新折叠好,收起,放置在自己面前的几案之上,转头笑着、看着墨菡说道,“墨菡,此番既然到了山伯伯的府上,就在家中安心地住些日子吧,让你的两个妹妹熙芸还有静妍一起,陪着你乘车出去逛逛洛阳城,等到绍儿回来了,你们姐弟也终于能够相认、好好地团聚团聚了。”

“山伯伯,墨菡多谢您的热情款待,也万分感激您十多年以来对我弟弟嵇绍的苦心抚育和悉心教导,涌泉之恩,且容墨菡日后相报,在此,请山伯伯先恕墨菡有话直言之过,墨菡心下多有不解,山伯伯深知我嵇家满门与司马氏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您却为何要让我的弟弟去为司马氏卖命当官?”墨菡的话语虽不激烈,但字字真言,皆有的放矢。

“墨菡,山伯伯知道你肯定会这样问我,绍儿他很像你的父亲,聪□□智且又文武兼备,年少多谋、品端人正,当年,你父亲去世之时,绍儿年纪尚小,还不是十分记得当初的恩恩怨怨,山伯伯之所以一直都在淡化他心里模糊不清的仇恨,就是想让他将来能有一份安好的生活,不想他总是活在难以释怀的仇恨当中。”山涛面色沉静,心态平和,话语凿凿,句句皆在情理之中。

“山伯伯,绍弟他即使再记忆不清,他也应该知道,他是因为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才会流落到山伯伯的府上家中,而司马昭就是那个枉杀了我们的父母,断送了我们的家的罪魁祸首,不管怎样,您都不应该让他去食仇家的俸禄,去为司马家尽忠职守。”墨菡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当着山涛的面儿,傲骨铮铮,据理而论,据情而争。

“墨菡,山伯伯看出,相比起来,你的性格倒更像你的父亲,有骨气!只是墨菡你想过没有,绍儿他那样的才华人品,你不让他出仕做官,难道让他砍柴、种地、或者打渔、做买卖人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管怎样,我们都是司马家的臣民。”

“山伯伯,墨菡记得父亲的《幽愤诗》中有一句‘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我知道这是父亲一直想往的生活,我想绍弟应该像我的父亲一样的。墨菡此生可以做平头百姓,但绝不做他司马家的臣民,我可以带着绍弟远离尘世,归隐山林。”墨菡字字铿锵,俨然一副超然世俗之态。

“墨菡,贤侄女,你不要激动,绍儿从小跟随山伯伯长大,可以说,山伯伯比你更了解他,山伯伯刚刚读罢你师父凌云道长的书信,你可知,你的师父他,在信中对山伯伯讲些什么吗?”

“墨菡不知,……”

“墨菡,其实凌云道长他早在数年以前云游洛阳,来山伯伯府上做客之时,就已知晓绍儿在我家中之事,可他回山以后,却只字都未曾向你提起,他甚至也不曾告知山伯伯我,你就在他的华山,你知道这是为何吗?你可还记得你临下山之时,你的师父对你言讲的那些话吗?道长他是一片慈心悲众生,眷念与你父亲的友情,疼爱自己的徒弟,不想你们姐弟两个小小年纪,就一起枉顾生死的去报什么家仇啊!如今道长故意让你来我府上送信,其实就是想成全你们姐弟相认,而且目下,你们姐弟都已长大成人,有些事情也是能决断清楚了的,只是山伯伯不明白,墨菡你为何非要这般执拗呢?”

墨菡听闻山涛一番微言大义、苦口婆心地讲述之后,低下头来,迟疑、犹豫了好半天,才又重新抬起头对着山涛说道:“山伯伯,也许您和师父说的都是对的,但墨菡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可能允许自己的弟弟效命于我们的杀父仇人,山伯伯,请恕墨菡无礼,我这就去皇宫寻找绍弟,我一定要带他走。”

“墨菡姐姐,你怎么能说把嵇绍哥哥带走就带走呢?那我姐姐怎么办?”墨菡起身刚要再次走出厅堂的门口时,小姐静妍却突然从几案之后站起身来,快走几步上前拦住了墨菡,“墨菡姐姐,我姐姐和嵇绍哥哥从小就两情相悦,感情至深,墨菡姐姐若是把嵇绍哥哥带走了,你让我姐姐今生今世倚靠何人?”

墨菡闻听静妍如此说,不由得愕然站住脚步,转回头来默默地看了一眼静弱、温婉的小姐熙芸,此时的熙云,虽依然还是在故作淡定地跪坐在几案后面,但却早已是泪落桃腮、满面茫然,“妹妹,姐姐对不住了,……山伯伯、伯母请留步,墨菡告辞了。”

……

阊阖门内,大晋皇宫,好一座蜿蜒群山般的宫殿建筑,高墙巍然耸入云霄。城垛口处,士兵卫队手持刀枪剑戟,眸光有若锋刃般凌厉、敏锐,森然站岗。城门外,更有数十人的队伍列立两边,盔明甲亮、剑拔弩张,时时刻刻都在严阵以待,保卫着宫墙内那位睥睨天下的王者,那个墨菡恨入骨髓的司马氏的“龟孙”。

“劳烦通报一声,就说嵇墨菡来找她的弟弟,请你们的监尉大人嵇绍到城门口来见。”墨菡单人独骑,身藏暗器,驰马来到皇城门口,抱拳一礼,让士兵进去禀报自己的弟弟嵇绍来此相见,而后,她便有意地回马后退了有数百米之遥,焦灼地等候着、盼望着,自己十余年未曾得见的亲弟弟嵇绍的到来。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等待?

墨菡只觉自己的心“砰砰”地加快了速度,悲喜交加。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口处,秋水望穿。姐弟失散整整十载有余了,墨菡心内最亲最爱的弟弟,留在她心中的印象还依然是那个稚气、顽皮的十岁男童的形象,如今的绍弟到底长成了何等模样,墨菡想象不出也描画不来,如若不是事先知晓,姐弟俩恐怕即使邂逅于街上,彼此也都早已互相认不出对方……

把守城门的卫士进去通报后,也就稍倾的功夫,墨菡便远远地看到一匹白马上端坐着一位银盔银甲的年轻小将,飞马驰出城门后,径直朝着她立马等待的方向疾驰而来……墨菡的心跳得更厉害了,因为她知道,那人肯定就是自己的弟弟嵇绍了。弟弟的马距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墨菡激动得赶忙从马背上跃身而下,牵着马疾跑几步,来到弟弟嵇绍的近前,此时,对面的嵇绍也早已下了马,飞跑了数步之后来到自己十数年未见的、唯一的亲姐姐墨菡的近前,姐弟两人彼此泪目相对,互相看了一会儿对方后,便亲热的一声“姐姐”,哀婉的一声“弟弟”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痛哭不止。

墨菡眼中的绍弟,简直就是把自己的父亲嵇康重又变回了年轻时的模样,身形高大、英挺潇洒,面白如玉、气宇翩然。嵇绍眼中的姐姐,依然还是那样的惊艳绝俗,羞花闭月,比起十三、四岁时的豆蔻青春,更不知要美艳上了多少倍。

“绍弟,你长大了,姐姐都认不出你了!绍弟,这些年,你可好吗?”墨菡终于止住了悲声,双手无限爱怜地攥紧了自己弟弟嵇绍的手,关切无限地问道。

“姐姐,我过得很好,山伯伯全家都对我非常好。姐姐,这么多年以来,你肯定吃了不少苦吧?”嵇绍眼含热泪,心疼万分地看着自己的姐姐。

“说苦也不苦,总之都过去了,绍弟,你是何时到洛阳来的?”

“姐姐,山伯伯就任大鸿胪以来,我就随他们全家来了洛阳。”

“绍弟,是山伯伯推荐你当官的吗?”墨菡虽依然还是秀目含泪,但却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此次前来皇城的目的。

“也是也不是,姐姐,那次朝廷征召守护皇城的卫士,我是应召比武之后被选上的。”

“绍弟,姐姐此来,是想带你一起离开这里,不想让你继续给他司马家做官守城。”墨菡话语坚决地看着嵇绍。

“姐姐,……”嵇绍有些迟疑地望着自己的姐姐。

“绍弟,虽然当年父亲去世之时,你年纪还小,但你也应该记得,咱们那样好的父亲,无缘无故地就屈死在了司马昭那老贼的屠刀之下,母亲后来又病死在狱中,我们姐弟各自流落他乡,十数载不得相见……你想一想,我们家与他司马家有着如此之深仇大恨,你怎么能为司马炎那狗皇帝守城当官呢?他可是我们的杀父仇人之子呀!”

“姐姐,这些仇恨,其实我也一直都记得,可是那司马昭他早就已经死了……”

“难道你不知父债子偿吗?绍弟,姐姐此番前来,是一定要带你离开这皇城的,你为司马氏尽职效命,那就是在拿锥子锥姐姐的心啊,咱父母屈死的亡灵能够安然吗?”墨菡声声垂泪,句句箴言,温声劝说着、也质问着她自己的弟弟嵇绍。

“姐姐,……”嵇绍低下头来,泪流不止,默如泥神般无言无语地独自思忖着。

“延祖(嵇绍的字)哥哥,我姐姐来看你了。”嵇绍被姐姐墨菡一番痛心疾首的话语,说得正自踌躇难决之际,猛然间,却看到从姐姐身后不远处,一辆刚刚驶过来的马车之上,走下来了熙芸和静妍姐妹两人,“延祖哥哥……”

姐妹二人一起走到嵇绍的近前后,小姐静妍又高声地喊了嵇绍一句,而后便又接着说道,“延祖哥哥,不管怎样,你都不能撇下我的姐姐不管啊!她可一直都在痴痴地等着你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