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江湖情义录 > 第40章 第四十章

江湖情义录 第40章 第四十章

作者:刘西瓜_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1-07 00:47:32 来源:文学城

登山石阶上,着黑衣的韦家庄村民人人背扛一根长过头顶的粗木,以保头颅不被石块砸中,扶着山壁铁索迅速攀山。另一边,伏龙寨山匪们从库房搬出石块,运送到守山地点,对准来人猛砸下去。

人身紧贴山壁,石块砸中粗木后,跌落山崖,人却安然无恙。

此时伏龙寨后背处,一批黑裳教教徒正利用铁钩暗中爬山,长长绳索下小小黑影蠕动,绳索越缩越短,离伏龙寨越来越近,却无人发现……

大当家回到寨里,只觉山匪行动乱中有序,尤其二当家手下的人。他拉住一个面色匆忙的山匪,问道:“谁在指挥?”

“是二当家!”

“你们背着弓箭后撤,是何缘由?”

“二当家说山背有敌人暗度陈仓,我们去射杀敌人!”

听到“射杀”一词,他不禁打个冷颤,有种恐惧卷土重来。山匪们络绎不绝,一个个从他身旁穿过,他僵立原地,不觉光阴消逝。

待回过神来,暮色已变夜色,喧嚣也归平静。他如同一个旧人,站在新开辟的大地,眼前景象那么陌生。

疤狮携一众手下胜利归来,聚集在威武堂外,扛着缴获的黑裳教大旗,旗面伤痕累累。

他将黑纱旗竖在大当家面前,志得意满道:“黑裳教众妖女已除;韦家庄村民遁入地下,已堵住出口,火烧地道。”

说是禀报,更似示威。夜风吹展黑纱旗,一张残破黑纱,横亘在兄弟二人脸前,互相看不清对方样貌了。

三当家见场面尴尬,忙将对敌过程一一禀明。原来攻上石阶的黑裳教徒是村民伪装,目的是掩护山寨背后暗攻的黑裳教。幸好疤狮早有准备,携弓箭手们射落了黑裳教徒。这一仗大获全胜,举寨欢庆。

大当家盯着疤狮:“早有准备?”

疤狮昂首挺胸:“陈家庄里有我们的奸细,大当家你应该知道啊,不然六年前那么多官兵来剿匪,为何一败涂地?”

大当家双目张大,杀意一闪而过。

兄弟旧情如一股流水,终于从心底抽离而去,他望着疤狮的脸,点头而笑,拍掌叫好。搂过疤狮和白象的肩膀,向众山匪高喊道:“这仗干得漂亮!今夜点篝火,喝酒吃肉,兄弟们尽情庆祝!”

“哟呵!”“哟呵!”“哟呵!”……

黑不见底的天幕下,伏龙寨场坝上篝火熊熊,众山匪围坐饮酒,高歌乱舞,如群魔降世。大当家举酒碗一一敬过众匪,不胜酒力,摇摇晃晃,竟挤出了人群。

待他回首一望,只见觥筹交错,烈火映着欢颜,无限热闹。可一股悲凉蔓延而来,从他眼底流出。

忽然没了力气,酒碗从手心脱落。

他合上双眼,昏昏沉沉,沿着当初上山的路,一步步走下山去。穿过韦家沟,来到陈家庄,那片鸟语花香的杜鹃坡。

月光洒满山坡,坡上三座墓碑,一座在前,两座在后。他坐在为首墓碑下,额头靠上冰凉碑石,伸出手,缓缓摩挲刻字——白愁尽之墓。

萧燕亭携酒而来,目睹的便是这一幕。

他在大当家身旁坐下,递出酒壶,“一醉解千愁——大当家请。”

大当家接过,笑道:“酒后吐真言——萧公子真意在此。”他俯视酒水波澜,摇头道,“早已醉了,何必再喝。”

“喝到忘记痛苦,才是真醉。”

“若痛苦能忘,又何必喝?”

他转过头,目光炯炯,望住萧燕亭。

“萧公子,你如何理解正邪黑白?”

“说不上来,太宽泛了。”

“若一个人,以前是好人,后来变成坏人。那这个人,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有位大师曾告诉我:人之善恶,说不清楚;事之善恶,却清清楚楚。我想,评判一个人是好人坏人,不应看他从前所为,而应看他眼下所为。若他眼下在做好事,那他便是好人;若他眼下在做恶,那便是坏人。”

“也就是说,人之好坏,在于此时此刻?”

“对,此时此刻。”

大当家沉吟许久,举起酒壶,敬萧燕亭。

曾经干涸而引发两村之斗的河流,载着游鱼青虾、泥沙野草,哗哗远去。今夜月色,一如当年。往事塞满喉头,大当家放下酒壶,忽然道:“萧公子,我给你讲一个正派弟子的故事吧。只是故事,莫要当真。”

“洗耳恭听。”

.

江南有一名山,古称白岳,今唤齐云。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宫观殿馆,亭台楼阁,数也数不尽。

齐云山紫霄崖角落里,曾有一座小道观,叫作太素宫。一群痴迷武学的道士终日生活于此,建立起一个小小门派,便是今日享誉江湖的紫阳派。

紫阳派有五大长老——风火雷电雨,其中修为最高的长老,道号苍雷。在天下动荡、无数人流离失所的年头,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双亲饿死于逃荒路上的两个孤儿,缩在道观檐下瑟瑟发抖。苍雷道长化缘归来,本着好生之德,收留了他们。

灾荒之年,太素宫庙宇太小,神像太破,几无香客踏足布施。两个孤儿永生难忘,师父给他们穿上改小的道袍,将小脸洗干净、发髻梳整齐;他们肩挎补丁如花的布包,臂挨着臂,撑着观里唯一一把好伞,下山一户户敲门化缘。从天亮走到天黑,布包才鼓起一些,哼着歌往回走。可是,大雨后山路泥泞,他们一不小心摔了跤,馒头泡散在泥水里,一天辛苦都白费,而观里的师父师伯、师兄师弟们,都还饿着肚子等他们回家。

好伞也裂了缝。

他们不敢回去,真想死在雨里。两个孩子躲在山洞里,在电闪雷鸣中,相互依偎着睡着了。醒来时看到师父,才知已过去一天一夜,师门众人寻遍山上山下,心急如焚。

然而,无一人责怪他们。

可那种难受的感觉,深植于心,再难忘却。

日子流水般逝去,两个孤儿长到了十二岁,即将正式习武。紫阳派所修乃无情道,断绝七情六欲,尤远女色。本门至高武功“紫阳心诀”,更是童子之身才可修得精髓。

于是师父问他们,可愿一生戒绝女色,拜入我门,不问尘烟?两个孤儿点头应是。从此以后,二人有了新名,年长者叫“白愁尽”,年幼者叫“孟百泉”。若他年修道得法,二人将被世人称作“愁尽道长”与“百泉道长”。

同年冬至,有一男童自襄阳远道而来,拜入紫阳派。他名叫,韦平沙。

此后多年,习武练剑,看遍日升月落。

紫阳派道士多好行侠仗义,常游历天下,渐渐有了名声。慕名而来的弟子愈来愈多,门派也逐渐壮大。然而生计之愁,始终萦绕。一张床铺,从一人睡挤到三人睡;六十人用三十只碗,这个吃完那个再吃。

二十多年前,松台论武重启之际,掌门师父召集众长老,商议比武之事。世道艰难,太素宫殿宇破烂尚无钱修补,许多师兄弟还穿着打补丁的道袍和自编的草鞋。师伯师叔师兄们,北上比武需做新衣新鞋新剑,可路费都捉襟见肘,何论这些?

终于,尊长们有了决定——劫富济贫。

可如何劫富,却让众人伤透脑筋。此时,苍雷道长想起弟子韦平沙曾言,家乡常遭山贼凌虐,便提出剿匪之计。

最终,从他名下弟子选出了三人,前往伏龙山剿匪。这三名弟子,便是白愁尽、韦平沙、孟百泉。

多年以后,白愁尽才明白师父苦心。这三人中,白愁尽正直机敏,孟百泉武功最高,可这二人皆心慈手软,而韦平沙身带悍气,唯心狠之人才能做杀人越货之事。哪怕敌人是山贼,一念之仁,亦万劫不复。

离观下山那日,是个清晨。他们此去不光彩,无人知晓其中秘辛,唯有师父出门相送。师父将贴身宝剑,传给白愁尽,望他带领两位师弟,早日成事归来。

白愁尽接下宝剑,与韦平沙、孟百泉一同跪别师父,在晨雾弥漫、满山红叶的深秋,离开了生长的太素宫。却不知,这一去再无回头路。

他们永远回不了家了。

从齐云山到襄阳,路费是师伯师叔们当物所筹。每每刮风下雨,便想到他们无厚衣御寒,催快三人脚步。

与伏龙山贼之战,若失败,村庄必受牵连。韦平沙不愿因师门之事令乡亲陷入险境,三人便决定从陈家庄入手。

韦平沙离乡多年,思念亲友,便先回家探亲,师弟孟百泉亦随之拜见长辈。白愁尽独自进入陈家庄,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个小姑娘。

她眉目如画,叫作……陈玉镜。

陈玉镜怀抱一只白兔,真像月宫嫦娥,眨着莹亮杏眼,问他:“你来寻人吗?”

他回道:“求见村长。”

陈玉镜道:“村长是我奶奶,她出门了,你先到我家坐坐吧。”

于是,他跟在她身后,经过十八口古井、四十四棵杨树,来到了陈家祖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第四十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