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嘉水浮生 > 第8章 风起·青萍

嘉水浮生 第8章 风起·青萍

作者:猫爪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9:14:08 来源:文学城

元宵的灯火余温尚未散尽,嘉水镇便似一位褪去华服的美人,重归于素净的日常。河面的碎冰彻底消融,河水恢复了汩汩的流淌,带着初春特有的、清凌凌的寒意。岸边的柳树梢头,已悄悄萌出些许鹅黄的、几不可察的嫩芽。阳光一日暖过一日,连带着书楼里那股经冬的陈腐墨香,似乎也被晒出了几分蓬松的暖意。

裴倦生的身体,在平稳中有了些许令人欣慰的起色。咳嗽虽未根除,但发作的间隔明显拉长,声音也不再是那种掏心掏肺的嘶哑。林医生来看过,捻须表示“大有进益”,但仍叮嘱不可劳累,需“徐徐图之”。他能感觉到,那股盘踞在肺腑深处的阴寒湿气,正被江南春日渐盛的阳气一点点驱散。心情也随之明朗了许多,不再终日困坐愁城,去书楼走动得更勤,有时甚至会帮沈阙音整理一些不太费神的新到书刊,或与沈老先生对弈一局,虽仍是输多赢少,但棋路较之冬日的滞涩,已显露出几分灵动的苗头。

这日晌午,他刚在书楼窗边坐下,翻开一本新到的《东方杂志》,便听得院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和车轮碾过青石板的辚辚声响,在这静谧的午后显得格外突兀。马蹄声在书楼门前停下,接着是车夫利落的吆喝和搬动行李的动静。

沈阙音正从二楼下来,闻声也走向门口。裴倦生放下书,目光随之望去。

只见一个穿着浅咖色英式猎装、脚蹬锃亮马靴的年轻男子,利落地跳下马车。他身姿挺拔,肩宽腰窄,行动间带着一股军人般的干练劲儿。肤色是健康的麦色,眉眼英挺,鼻梁高直,唇角自然上扬,带着一种自信而略带审视意味的笑容。他手中提着一个小巧却显得沉甸甸的皮箱,目光锐利地扫过书楼的牌匾,随即落在闻声开门的沈阙音身上。

“阙音妹妹!”男子声音清朗,带着毫不掩饰的熟稔与喜悦,“几年不见,差点认不出了!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沈阙音显然吃了一惊,待看清来人,脸上瞬间绽开一个极为灿烂、甚至带着些许娇憨的笑容,这是裴倦生从未在她脸上见过的神情。“柳宴哥!你怎么回来了?也没提前捎个信儿!”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惊喜,快步迎上前去。

原来他就是柳宴。裴倦生心中默念。这个名字,他隐约听沈老先生提起过一两次,似乎是镇上柳家绸缎庄的独子,早年外出求学,后来投身军旅,与沈家是世交,与沈阙音更是自幼相识。此刻见到真人,果然与这水乡古镇温吞的气质截然不同,像一股带着山野气息的劲风,骤然吹入。

“军务路过省城,顺道请假回来看看爹娘,也来看看沈伯伯和你。”柳宴笑着,很自然地伸手想帮沈阙音拂去肩头不知何时沾上的一点飞絮,动作亲昵而不显轻浮。沈阙音微微侧身,脸上飞起两抹红云,却并未躲闪,只是嗔道:“还是这么毛手毛脚的!”

这时,沈老先生也闻声从内堂出来,见到柳宴,亦是满脸惊喜:“是宴儿啊!快进来,快进来!你这孩子,回来也不说一声!”

柳宴连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沈伯伯!小侄柳宴,给您请安了!”姿态恭敬,却自有一股挺拔的气度。

“好好好!快免礼!”沈老先生笑得合不拢嘴,拉着柳宴的手上下打量,“壮实了!也黑了!像个男子汉了!在那边一切都好?”

“托您的福,一切都好。”柳宴答道,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窗边站起身的裴倦生,带着几分探究,“这位是……?”

裴倦生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便走上前,拱手道:“在下裴倦生,暂居隔壁养病。见过柳公子。”

柳宴回礼,笑容依旧爽朗,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极快的审度与比较:“原来是裴公子,久仰。在下柳宴。”他口中的“久仰”二字,说得意味深长,也不知是客套,还是真从沈家祖孙或其他镇民口中听到过什么。

沈老先生连忙介绍:“裴少爷是从北平来的,学问极好,因身体不适,在此静养些时日。”

“北平?”柳宴眉梢微挑,笑容不变,“那可是风云际会之地。裴公子从北地来,想必对时局见解独到。”他的话听起来是恭维,却隐隐带着一种挑战的意味,仿佛在试探裴倦生的立场和深浅。

裴倦生感受到那股若有若无的压力,语气平淡地回应:“柳公子谬赞。倦生一介书生,又久病缠身,于时局大事,不过是管中窥豹,岂敢妄言。”他巧妙地将自己置于“病弱书生”的位置,避开了直接的锋芒。

柳宴哈哈一笑,不再纠缠,转而对着沈老先生和沈阙音,开始讲述一些军中的趣闻和沿途见闻。他口才便给,描述生动,引得沈老先生频频点头,沈阙音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轻笑。裴倦生在一旁静静听着,能感觉到柳宴话语间流露出的那种开阔的视野、果决的判断力,以及对当下时局一种近乎本能的关注。这与书楼中沉静的氛围,以及他自己那种带着疏离感的忧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柳宴的存在,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书楼往日固有的节奏。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外界的鲜活气息,也似乎悄然改变了沈阙音。她在柳宴面前,显得更为活泼,话也多了起来,那种惯常的沉静被一种少女的娇嗔与依赖所取代。裴倦生看着他们之间那种自然而亲密的互动,心中泛起一丝微妙的、连他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涩意。他意识到,柳宴与沈阙音,是有着共同成长记忆的、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人。而他,终究是个外来者,是个客人。

接下来的几日,柳宴果然成了书楼的常客。他并非只知舞刀弄枪的武夫,对古籍典章也颇有涉猎,与沈老先生谈论起兵法韬略、历史兴替,竟也能侃侃而谈,时有惊人之语。但他更多的注意力,显然放在沈阙音身上。他会带来一些城里新式的点心糖果,会讲一些外面世界的奇闻异事逗她开心,甚至会半开玩笑地提议教她骑马射击,说是“乱世之中,女子也当有些自保之力”。

沈阙音虽多半笑着拒绝,但眼中闪烁的光彩,却显示她并非全然不感兴趣。裴倦生冷眼旁观,发现柳宴对沈阙音的维护,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带着强烈占有欲的姿态。他会在镇上的年轻后生们借着由头来书楼、偷偷多看沈阙音几眼时,用看似随意实则精准的身形挡住他们的视线;会在谈论时局露出严峻之色时,下意识地看向沈阙音,眼神中带着不容错辨的担忧与保护欲。

一次,几人谈及近来北方日益紧张的局势,柳宴语气凝重:“……倭人狼子野心,已非一日。华北局势,恐难持久。一旦有变,战火蔓延,江南亦非净土。”他转向沈老先生,郑重道:“沈伯伯,书楼目标太大,珍藏又多,需早做打算。必要时,或可先将部分珍本秘藏他处,以防不测。”

沈老先生捻须沉吟:“老夫也知时局维艰。只是这些书……如同老朽的性命,藏又能藏到哪里去?况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柳宴道:“小侄在军中有些关系,或可设法转运至西南大后方。只是此事需极为隐秘,且要早下决断。”他说着,目光扫过裴倦生,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裴倦生心中凛然。柳宴的话,证实了他最坏的预感。外面的风雨,比他想象的更要迫近。而柳宴提出转移书籍的建议,虽显突兀,却也不失为一条未雨绸缪之路。只是,这其中牵扯甚大,且柳宴的动机……他看向沈阙音,她正凝神听着,脸上没了平日的轻松,笼上了一层忧色。

“柳宴哥,真的……会打到我们这里来吗?”她轻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柳宴看着她,眼神瞬间柔和下来,语气却依旧坚定:“阙音,不怕。有我在,定会护你……和书楼周全。”那短暂的停顿,意味深长。

裴倦生默然。他深知,个人的勇武,在时代的巨轮面前,何其渺小。但柳宴那份毫不掩饰的担当与保护欲,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自身的无力。他空有满腹忧思,却无拳无勇,连自身病体尚需人照料,又何谈保护他人?

这天下午,柳宴邀沈阙音去镇外刚解冻的河边走走,说是带她去看一种只有初春才有的、沿着河水漂来的“桃花鱼”。沈阙音犹豫了一下,看了看祖父,又飞快地瞥了裴倦生一眼,见裴倦生只是低头看书,并无表示,便轻轻点了点头,随柳宴去了。

书楼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裴倦生和沈老先生。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尘埃无声飞舞。

沈老先生轻叹一声,打破了沉默:“宴儿这孩子,心是好的,就是性子急了些,锋芒太露。这世道,过刚易折啊。”

裴倦生抬起头,放下手中的书:“柳公子心系家国,勇毅果敢,是栋梁之材。”

“栋梁……”沈老先生喃喃重复,目光悠远,“是啊,是栋梁。可这年月,多少栋梁,未及撑起大厦,便已折于风雨。”他看向裴倦生,话锋一转,“裴少爷,你觉得宴儿方才所提,转移藏书之事,可行否?”

裴倦生沉吟片刻,谨慎答道:“柳公子所虑,并非没有道理。未雨绸缪,确是老成之举。只是……此事关系重大,途径、人选、目的地,皆需万全考量。且书楼藏书,乃老先生毕生心血,亦是镇镇之宝,轻易移动,恐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动荡。”

沈老先生点了点头:“你所言,正是老夫所虑。这些书,不仅是物,更是魂。离了这书楼,离了这方水土,它们还是它们吗?”他顿了顿,又道,“况且,如今这局面,一动不如一静。贸然行事,只怕反招祸端。”

裴倦生明白沈老先生的顾虑。老人守护的,不仅是书籍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传承的秩序。这种坚守,在柳宴那样崇尚行动的人看来,或许是迂腐的;但在裴倦生看来,却蕴含着一种更深沉的、与脚下土地共存亡的决绝。

“或许……可以先将最紧要的少数孤本、珍本,做些稳妥安排。其余大部,加强守护,静观其变。”裴倦生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想法。

沈老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此事容老夫再细细思量。”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呵斥声和哭喊声。裴倦生与沈老先生对视一眼,皆起身向外走去。

只见书楼外的街巷上,几个穿着黑色制服、像是税警模样的人,正推搡着一个卖柴的老汉。那老汉裴倦生认得,是住在镇尾的邓狗儿的爷爷,平日里靠打柴为生,为人老实巴交。一个税警头目模样的胖子,唾沫横飞地嚷着:“……抗捐不交,还敢狡辩!把这担柴没收了,抵捐钱!”

邓老汉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官爷,行行好!今年春寒,柴不好打,家里就指望这点柴钱买米下锅啊……”

周围已聚拢了一些镇民,个个面露愤慨,却无人敢上前。柳宴和沈阙音恰好从河边回来,正撞见这一幕。柳宴眉头一拧,大步上前,挡在邓老汉身前,沉声道:“怎么回事?有话好好说,何必动手?”

那税警头目见柳宴气度不凡,穿着也非普通百姓,气焰稍敛,但依旧强硬:“你是什么人?少管闲事!这老东西拖欠春季的‘保甲捐’,我们依法办事!”

柳宴冷笑一声:“依法?依的哪门子法?我且问你,这‘保甲捐’的章程何在?数额几何?可曾张榜公示?又可曾给百姓解释清楚?”

他连珠炮似的发问,条理清晰,气势逼人,将那税警头目问得哑口无言,涨红了脸:“你……你休要胡搅蛮缠!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奉谁的命?”柳宴逼近一步,目光如电,“是县府的明令,还是你们巧立名目,中饱私囊?”

这时,沈老先生也走上前,朗声道:“几位差官,邓老汉是镇上的老住户,一向安分守己。若真有拖欠,也该按章程来,何必如此粗暴?若是有什么误会,不如到舍下喝杯茶,慢慢说清楚。”

沈老先生在镇上德高望重,他一开口,税警们的气焰又矮了三分。那头目眼珠转了转,色厉内荏地道:“好!看在沈老先生的面子上,今天就饶过他。但这捐钱,一分也不能少!限期三日,若再交不出,休怪我们不客气!”说罢,悻悻地带着手下走了。

柳宴扶起惊魂未定的邓老汉,温言安慰了几句,又从怀中掏出几块银元,塞到老汉手里:“老伯,这点钱先拿去应应急,捐钱的事,我们再想办法。”

邓老汉千恩万谢,老泪纵横。周围镇民也纷纷围上来,对柳宴投以敬佩的目光。沈阙音站在柳宴身后,看着他的背影,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有关切,有钦佩,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裴倦生站在书楼门口的阴影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柳宴的挺身而出,果决勇毅,与他方才的静观其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不得不承认,在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具体的冲突时,柳宴的方式更直接,也更有效。那种源自力量和自信的担当,是现在的他无法企及的。

然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柳宴处理此事时,那种军人的强硬和不容置疑,虽暂时压服了税警,却也可能埋下更深的隐患。那些税警背后,牵扯的是盘根错节的基层吏治和日渐窘迫的财政现状,岂是几句义正辞严的质问和几块银元能够彻底解决的?柳宴的举动,如同快刀斩乱麻,麻虽暂断,根却仍在。

风波平息后,柳宴护送沈阙音回书楼。经过裴倦生身边时,他脚步微顿,看了裴倦生一眼,唇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似有得意,似有挑衅,更似一种宣告。裴倦生面色平静,微微颔首,并未多言。

夜色降临,裴倦生回到小院。屋内药香依旧,但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窒闷。柳宴的出现,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他此刻的处境——一个寄人篱下的病弱书生,空有理想与忧思,却无改变现实的力量。而柳宴对沈阙音毫不掩饰的倾慕与保护,更像一种无声的宣示,提醒着他与那个宁静世界之间,横亘着的、难以逾越的距离。

他推开窗,望着北方沉沉的夜空。那里的消息依旧闭塞,但压抑的气氛却如影随形。柳宴带来的时局信息,如同阴云,笼罩在嘉水镇的上空。而书楼之内,看似平静的日常下,也因柳宴的归来和外部压力的隐约迫近,涌动着不安的暗流。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一味地静养下去了。他必须做些什么,哪怕力量微薄,也要为自己,或许……也为这片给予他短暂安宁的土地,寻找一条可能的出路。然而,前路茫茫,他的身体,他的身份,又该如何自处?

春寒料峭,夜风带着湿冷的寒意,吹入窗内。裴倦生裹紧了衣衫,一阵熟悉的痒意又从喉头升起。他掩口低咳,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而孤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