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嘉水浮生 > 第6章 灯影·人语

嘉水浮生 第6章 灯影·人语

作者:猫爪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9:14:08 来源:文学城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喜庆气息,像一锅渐渐滚沸的糖水,在嘉水镇的街巷间弥漫开来。空气里混杂着熬糖瓜的甜腻、炸年货的油香,以及冬日清冷的风,酿成一种独属于岁末的、忙碌而温暖的味道。连日的大雪终于肯歇一歇,天色虽依旧阴沉,但云层薄处,偶尔还能透下几缕稀薄的、带着暖意的光,照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金芒。

裴倦生的身体,在汤药和静养的双重作用下,竟真有了几分起色。咳嗽虽未根除,但发作得不那么骇人了,低热也退了,脸上虽仍缺少年轻人应有的红润,但总算不再是那种让人看了心惊的透明苍白。能稍稍摆脱病榻的束缚,于他而言,已是天大的喜事。他不再终日困于小院,去书楼走动得也勤了些。

这日午后,他刚踏进书楼门槛,便被一股与往日截然不同的热闹气息撞了个满怀。平日里空旷安静的一楼大堂,此刻竟显得有些拥挤。沈老先生穿着一件簇新的深紫色团花缎面棉袍,正站在一架颤巍巍的竹梯上,指挥着两个帮工悬挂一盏极大的、绘着八仙过海图案的走马灯。那灯太过沉重,梯子被他踩得“吱嘎”作响,帮工在下面扶着,一脸紧张,沈老先生却浑然不觉,只顾着指点:“左边,再高一丝丝!对!哎哟,歪了歪了,右边抬一点!” 那神情专注得,仿佛在指挥一场关乎古镇气运的盛典。

而沈阙音则和镇上几位相熟的姑娘、媳妇一起,正将剪好的大红窗花、写就的吉祥春联和福字,分门别类地摊放在铺了干净宣纸的长案上。空气中弥漫着新墨和浆糊的清新气味,还有女孩子们压低了声音却依旧清脆的说笑。裴倦生的出现,像一颗石子投入这锅微沸的糖水。

“哎呀,裴少爷来了!”一个穿着绿袄、性子爽利的李姓媳妇眼尖,率先瞧见他,笑着高声招呼了一句。这一声,如同戏台开场的锣响,顿时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裴倦生瞬间成了焦点,他自幼不喜应酬,这般直接闯入满是镇民的热闹场景,更是头一遭。脸上不由得有些发热,忙拱手向众人行礼:“不知各位在此忙碌,打扰了。”

沈老先生在梯子上回过头,脸上是难得的、毫无阴霾的爽朗笑容,红光满面,竟比身上那件紫袍还要亮眼几分:“裴少爷来得正好!快来帮老夫看看,这灯挂得可正?人老了,眼神不济事,总觉得它歪着脖子瞅我。” 这话引得底下扶梯子的帮工忍不住“噗嗤”笑出声,又赶紧憋住,脸涨得通红。

裴倦生忍俊不禁,忙上前几步,仰头仔细端详。那走马灯做工极为精巧,八仙人物栩栩如生,但分量显然不轻。“老先生,再往您右手边偏一丝丝……对,对,就是这里,正了。”他认真地指点道。

沈老先生依言调整,固定好挂绳,这才心满意足地、小心翼翼地往下爬,那谨慎的样子与方才在梯顶的“挥斥方遒”判若两人。下了地,他拍拍手上的灰,对裴倦生笑道:“今年镇上商议着,要办得比往年更热闹些,去去晦气。这书楼地方宽敞,便成了置办灯会物事、排练些小戏的据点。乱糟糟的,裴少爷莫要见怪,权当是……嗯,提前感受年味儿!”

“老先生言重了,年节喜庆,理当如此。”裴倦生连忙道。他的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人群中的沈阙音。

她今日穿了一件水红色的夹袄,领口和袖边镶着一圈柔软的白色风毛,衬得肌肤胜雪。乌黑的发辫比平日盘得更为精巧,簪着一支显然是新剪的、含苞待放的红梅,平添几分娇俏。她正低头和身旁那位绿袄李婶低声核对窗花的样式,唇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那笑意不同于平日里的沉静疏离,是真正放松的、带着烟火气的欢欣。察觉到裴倦生的目光,她抬起头,与他视线相接,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随即又低下头去,继续摆弄手中的一张“连年有鱼”的剪纸,只是耳根处,悄悄爬上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绯色,与她发间的红梅相映成趣。

“裴少爷既来了,可不能闲着。”沈老先生兴致极高,一把拉住裴倦生的胳膊,将他带到长案前,“你读书多,字也好,来来来,帮我们看看这些对联,可有贴错地方的?或是意境不佳的,你给改改。咱们镇上王秀才写的,非要争个‘春风杨柳万千条’对‘六亿神州尽舜尧’,我说对仗是工整,可这气势也太……太那个了,放在书楼门口,怕是把来借书的乡亲们都吓跑了。”

案上红纸黑字,墨香扑鼻。除了王秀才那副“气势磅礴”的,也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般朴素的愿望,更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类带着书卷气的期许。裴倦生自幼习字读文,于诗词联对一道自是娴熟。他仔细看去,发现不少对联笔力不俗,可见这水乡小镇,确是藏龙卧虎。

“这副极好,”他拿起一副字迹清秀的对联,念道,“‘梅影横窗知画意,书香入梦伴春声’。意境清雅,贴合书楼气质。”

沈阙音闻声抬起头,轻声道:“那是祖父去岁除夕偶得的句子。”

“原来是老先生佳作,晚生佩服。”裴倦生由衷赞道,心中却想,沈老先生倒是深得“含蓄”之妙,不比王秀才那般“直抒胸臆”。他又看了几副,指着一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笑道:“这副倒是应景,只是贴在厨房灶王爷边上更合适些。”

一句调侃,引得周围几个姑娘媳妇都掩嘴笑了起来。沈阙音也忍不住弯了弯唇角,瞥了他一眼,似是在说“没想到裴少爷也会说笑”。

气氛顿时活络了许多。裴倦生沉浸其中,一时忘了周遭嘈杂,竟真的一副副品评起来。遇到一副“猪肥家业旺,子孝父心宽”的,他沉吟片刻,委婉道:“此联……甚是朴实,寓意也好,只是挂在书楼,似乎……稍显别致。”

李婶心直口快,接话道:“裴少爷是文化人,说话客气!这是张屠户家送来的,非要挂这儿,说是让读书人也沾沾他家的‘旺’气!我看他是想让他家那小子将来也考个秀才,别整天跟着他杀猪!”

众人哄堂大笑。裴倦生这才意识到,这满案红纸,不仅是文字,更是镇上家家户户最鲜活、最真实的期盼,甚至带着点可爱的“小算盘”。他忽然觉得,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喧闹,比北平沙龙里那些高深莫测的讨论,更让人心安。

就在这时,后院传来一阵喧哗和响亮的叫好声,间或夹杂着锣鼓家伙的试音,咚咚锵锵,不成调子却热闹非凡。原来是镇上排练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正在试演。一个扮演龙珠的年轻后生,翻跟头时用力过猛,险些撞到晾晒书函的架子,引得一片惊呼和善意的哄笑。

沈阙音放下手中的活计,对裴倦生道:“裴少爷,我去后院看看,莫让他们毛手毛脚碰坏了书。” 她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的纵容,就像姐姐看着淘气的弟弟。

裴倦生点头,看着她水红色的身影轻盈地穿过人群,走向后院。不一会儿,后院的锣鼓声便规整了许多,想来是她那双沉静的眼睛起到了“镇场”的作用。

沈老先生也被王秀才拉去探讨“六亿神州”的平仄问题了。裴倦生独自站在长案边,目光掠过那些充满生趣的红纸,望向窗外。积雪覆盖的古镇,因了这份忙碌和喜悦,焕发出一种内在的活力。他的心情,也如同这天气,虽仍有阴云,却终究透进了些许阳光。

他注意到案角有一叠裁好的红纸和笔墨,心中微动。挽起袖子,研墨润笔,他也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

“旧岁墨痕浸书冷,新元灯影照梅香。”

字是端正的颜体,沉稳间透着一股内敛的筋骨。他并未署名,只悄悄将写好的对联放在那堆待晾干的红纸之中。恰巧沈阙音从后院回来,目光扫过案上,在新添的这副对联上停留了片刻。她仔细看了看那字迹,又抬眼望向裴倦生,眼中掠过一丝清晰的讶异和欣赏,却没有说破,只是唇角那抹笑意,又深了些许,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

这时,李婶拿着一串刚串好的、用来装饰门廊的干辣椒走过来,打趣道:“裴少爷,你看我们这忙得脚不点地,你倒有雅兴写字儿。要不,你也帮我们串辣椒吧?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红火’!”

裴倦生看着那串红得耀眼的辣椒,以及李婶戏谑的眼神,自知于这类活计怕是笨拙得很,连忙摆手,苦笑道:“李婶说笑了,晚生怕是越帮越忙,到时串出来的辣椒怕是只能做‘梅花三弄’了。”

此言一出,连旁边正在黏贴福字的几位老人都笑了起来。沈阙音也忍不住别过脸去,肩头微微耸动。裴倦生这才后知后觉地感到一丝窘迫,却也不禁莞尔。在这浓浓的人情味和善意调侃中,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

夕阳西下,将书楼内的光影拉得长长。忙碌暂告一段落,众人陆续散去,准备明日再来。沈老先生被王秀才意犹未尽地拉去小酌几杯,临走前还嘱咐裴倦生“常来走动”。书楼内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裴倦生和正在收拾笔墨的沈阙音。

“今日……很是热闹。”裴倦生寻了个话头,感觉比分析棋局还要费力些。

“嗯,”沈阙音轻轻应了一声,将一支毛笔在笔洗中涮净,笔尖在水面荡开丝丝墨痕,“年年如此,大家图个喜庆。裴少爷……还习惯吗?”

“甚好,”裴倦生看着她专注的侧影,诚心道,“比想象中……更有趣。”他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李婶的辣椒。”

沈阙音终于忍不住,轻笑出声,那笑声如檐下风铃,清脆短促,却瞬间驱散了傍晚的寒意。她抬眼看他,眸中带着未尽的笑意:“李婶是快人快语,裴少爷莫要见怪。”

“怎会,”裴倦生摇头,“这般热闹,才是人间烟火。”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听闻除夕夜,镇上会有灯会?”

“嗯,”沈阙音点头,指向窗外已初具规模的灯架,“就在书楼前这片空地和沿河一带。有舞龙灯、放河灯、猜灯谜……若是天气好,会很热闹。”她的目光也染上一丝期待,“祖父还会在书楼门口设灯谜摊,猜中者有彩头,有时是块糖瓜,有时是支新笔。”

“那一定很有趣。”裴倦生想象着那份景象,心中竟也生出几分向往。在北平时,年节虽也隆重,但多是深宅大院内的规矩和虚礼,何曾有过这般市井百姓共同参与的鲜活乐趣?

“裴少爷若得空,不妨来看看。”沈阙音轻声邀请,语气自然,却让裴倦生心头微微一暖。

“一定。”他郑重应下。

暮色渐浓,书楼内需点灯了。沈阙音端起笔墨,对裴倦生道:“我该去帮祖母准备晚饭了。裴少爷也早些回去歇息吧,今日劳神了。”

裴倦生道别后,走出书楼。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但他却觉得胸臆间暖意融融。回头望去,书楼的窗户已透出温暖的灯光,窗纸上映出沈阙音端坐料理家务的模糊侧影,宁静而美好。

他踏着积雪慢慢走回小院,脚步比往日轻快了许多。身后,古镇的灯火次第亮起,炊烟袅袅,食物的香气弥漫在黄昏的空气中。小年的喜庆,如同一幅刚刚展开的、色彩鲜艳的年画,而裴倦生,这个来自北方的游子,终于不再是画外的旁观者,他的身影,也渐渐融入了这片温暖而活泼的底色之中。他知道,这个年,或许会有所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