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祭如在 > 第36章 衣冠

祭如在 第36章 衣冠

作者:鹤同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09 23:54:04 来源:文学城

第三十六章衣冠

东壑国重文轻武早已成为了习惯,即使是在南境,在军营中,就在这武将的地盘上,文官们也依旧能逞威风。此时,若是有几个武将“叛逃”,和文官们勾结在一处,那这威风可就更了不得了,轻易还压不下去。而且天高皇帝远,有心揭发之人的奏疏就算能顺利递送过去,那边惩治的措施还没下来,这边应对的法子已经有百般花样了。

祝雩遇上的就是这么个情况,她也都一五一十地写了下来。军中前线和后营不统一,内部互相攻讦。部分将军甚至与上面来的督军、参军等人,通过金钱及货品交易结成了联盟,目的就是了为了让文官上报的时候,多讨几两墨汁,多沾半点军功。被抢了军功的,若是不想吃哑巴亏,这边有千百条安抚的计策和数不胜数的威胁手段。安抚的计策可能不尽诱人,但是威胁的手段却近乎是招招致命。

比如一位百夫长发现,他这十天统共斩杀了敌军五十人,但是最后领到的赏赐,却是斩杀三十人的分量。他年少气盛,找足了某位将军手底下的亲兵“偷”了那二十个人的证据,便去直接去见了那将军,要个说法。将军笑说是计数时,计岔了,下次不会了,还悄悄给了他些好处。一般这个时候,许多人自然就拿了好处走,虽然这好处并不足以抵得上原本该得的,但是总归不至于空手回去。若是性格烈的,继续讨要一个公道,甚至说出要上报。那将军就皮笑肉不笑地告诉他,皇帝最讨厌边境发生这种事,一个巴掌打不响,他自己最后可能也会被问责,不信大可以一试。如此一来,权衡利弊之下,一千个百夫长里也只有一个敢往上报。

那上头是谁?

是与这将军勾结的人。

可想而知,那一个百夫长,几日后,便无人问津了。

当然,这种现象并非独独是在东壑国出现,也并不是此次南境联军之战中才被发现。之前的史官们,也是想法设法将真相记述下来,传递出去。涉事者更是无一例外被依律处理,问斩者有之,抄家者有之,但却还是后继者无数。

其实真要说起来,皇帝本人倒也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只要兵权在他自己手中,边境的仗能打赢,他知道谁和谁勾结,谁又和谁聚在一处,也不会下死手惩治。

除非他那天心情不好。

或者,突然想要扬名立威。

皇帝,一旦下手,必然是下死手。

这回从京城来南境的这两位,对皇帝的想法自然清楚的,所以他们忌惮史官的笔墨。但是也正因为从京城来,知道这尚书院此回派来的人,是个不好惹的。于是,并未像之前勾结被地方史官发现的人那样,直接杀了史官灭口。相反,他们给足了祝雩尊重和体面,虽将她押去那地方关起来,却什么都没做,借口甚至是“保护”。

可是祝雩心知肚明,他们耐心有限。于是当即送乐真先回京,并在临行之前,将自己的“全部家当” 悉数交给了她。

祝雩宝贝般捧着一个外表看上再普通不过的布袋子,道:“臣之全部,皆予殿下了。”

乐真因这句话有片刻的错愕,反应过来之后,极为珍重地双手接过:“放心。”

站在一旁的那些士卒都像是铁石心肠,见到此情此景也毫不动容,照例伸手过来,索要这个布袋。

“袋子是需要打开来检查的。”

“放肆。”乐真几乎没用这种高高在上的口吻说过话。她一直都不是一个苛待侍从的人,也并不喜欢总是拿身份地位压人一头。但是眼下,为了保住祝雩的一片心意,竟然下意识地就这么说了。

“连本公主手中拿的东西,尔等也要一一翻过吗?”

为首的士卒一听这话,赶忙行礼道:“殿下见谅,我等也是按照规矩办事。”

“规矩?”乐真一手将布袋护在怀中,另一手将帷帽掀起,带着怒意的眼睛瞪着他们:“本公主一路秉以和为贵,自西峰国来,无一关卡要求查验同行车队。此番入军中行安魂之礼,经无数郡县,亦无一郡守县官上前拦下快马。今日史官大人赠予本公主此袋,何处规矩准允尔等翻看?”

祝雩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咄咄逼人的乐真。以往,就算是在面对苏庭燎的时候,她也不会如此……用骄矜并不合适,用盛气凌人那实在是贬低她,至于说放肆,这些举动也并未超出她的身份地位。但是若换成什么胆识过人,则显得过于稀疏平常,不足以彰显她的气质。

祝雩笔下千篇异彩纷呈的好文章,面对此时的乐真,却觉得所有形容都不妥切,要么不及,要么太过。

不如这样说,她也不会如此合自己的心意——祝雩极爱温柔但不失锋芒的人。

是,她很是喜欢乐真护着她的样子。

她很是喜欢乐真。

“今日之事,本公主暂且不计较。若有再犯,定不轻饶。”

“是,是,是。卑职明白,卑职叩谢公主殿下大恩大德。”

是恰到好处地恩威并施,使祝雩努力记下的真相得以完好无缺地走出军营。

乐真坐的是祝雩来时用的那辆马车,因为军中马车以坚牢和轻便为主,全都没有放置软垫,祝雩便执意让她坐了这辆。

乐真上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来悬挂在车窗上的那个平安符解了下来,塞给了祝雩。

那是她求了许久才求来的,定能如她所愿的。

乐真道:“定要平安。”

祝雩道:“好。”

“药需每日都暗示擦。”

“好。夫人,一路保重。”

“……好。”

回京之后,乐真便彻底没了祝雩的消息。在军中和在行途中不同,传信的风险颇大。若是被有心之人截住,模仿了字迹随意掉包,捏造一个通敌叛国的案子出来,并不是难事。且祝家本就颇受“重视”,乐真也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多添麻烦。

其实有一件事,兴许祝雩并不知情,那便是大婚当日,虽然祝将军和祝夫人都没有到场,但是他们却送来了贺礼和贺信。祝雩当然知道贺礼和贺信的事,不过,她应该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贺礼和贺信有两份。

一份自然是和其他人同时送的,也一并造册登记后,存在府库中。而另一份,则是稍晚了一日才到,现今存在乐真那里。

乐真对乐府的记忆,自小就只有丧服和祭祀。来了祝府之后,发现这里也是空荡荡的。而且新婚之夜,还是冷冰冰的。那堆满了贺礼的库房,也未让她觉得喜庆。

正在她心中略有些难过的时候,凑巧就收到了祝将军和祝夫人备下的这第二份礼。说“收到”不如说“拿到”,因为这是突然出现在她眼前的,未见是何人送来,只见贺信放在石桌上,写着“定国长乐公主乐真亲启”。

第一份礼无比贵重,都是上好的成双入对的金银玉器,用了两个大漆盒,才勉强装下。而这第二份礼,仅是一个小小的锦盒。乐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小心翼翼地打开后,竟然是“祝府令”。

第一封信中规中矩,全是繁华的词句,祝颂鸳侣天成,洋洋洒洒一大长卷,是洒金的纸和蕴香的墨。而这第二封信,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纸,连信封都是街市上随处可见的,但拆读时却载满了温暖。

与对和亲公主的恭维无关,将军和夫人,虽未谋面,但字里行间,却是把她当成女儿看待的。唠唠叨叨,是细碎的家长里短,带着长辈的关切,和名为“家”的温情。

乐真对亲人,早已经习惯了追忆。骤然得了这份厚重又让人倍感踏实的情谊,确实有一瞬间的手足无措。过后,她便珍重地收藏起这份情,开始回护祝府。

也不单单是为了这份亲情,还有为了祝雩。

于是,乐真亲自将装满了祝雩手稿的布袋带去尚书院,并亲手交给了院正大人。

之后,她便去了神庙。

此后十天,她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神庙之中祝祷。

西峰国人、神祠中人都说,乐真是是很有天赋的祭司。她是西峰国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仅用半天时间就通过了祭司考核的人。且尚在少年时,就能处理有关时运的请托。须知,凡时运所涉之事,均不简单,需要有与所有神灵互通的本事。

但是乐真却认为,这与天赋无关。她在神祠中学习时,便被教导:意志坚定的祭司,可以通过相当艰难的考验;能力强大的祭司,可以处理万分棘手的请托。

此外,心中虔诚的祭司,可以请得一切神灵的庇佑。

她只是,一直选择去坚定地相信。

父亲托梦说:“但愿鞠躬尽瘁为民。”

她便不再怨他离开得那样早。

大哥上阵说:“若为家国,魂归即可。”

她便不再强寻他的踪迹,只是执意要立衣冠冢,希望让他有一个魂归处。

祝雩那日说:“我定会回来。”

她就一边为她祝祷,一边等待。

所以当祝雩失踪的消息递过来的时候,她没哭也没闹,只是平静地接过那封信。

在尚书院派符言遂登门,将祝雩遗下的官袍交到她手里的时候,她也只是道了声:“多谢。”

在族老们说“衣冠既在,可修冢立碑”的时候,她道:“领命匆忙,未及收拾,来日再议。”

修冢立碑,是为亡者而作。

祝雩亲口说过会回来,那她当然会等。

鹤:你在哪呢!

祝雩:我也不知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衣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