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魂穿李唐之千古第一忠臣 > 第4章 中秋宫宴

魂穿李唐之千古第一忠臣 第4章 中秋宫宴

作者:陆唯小甜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03:08:49 来源:文学城

武德五年,中秋。

长安城内灯火如昼,朱雀大街两侧桂子飘香,但真正的盛宴在太极宫中。

麟德殿内,觥筹交错,丝竹盈耳。

皇室宗亲、勋贵重臣依序而坐,每人案前皆陈列着应节的月饼、瓜果和肥美的螃蟹。

殿中央,教坊司的舞姬随着霓裳羽衣曲,翩跹起舞,水袖翻飞,试图用这太平歌舞掩盖朝堂之下的暗流汹涌。

靖远侯徐烈的位置被安排在武将勋贵的前列,仅次于几位宗室亲王和元老。这个位置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信号。

他身着御赐的紫袍,腰悬金鱼袋,面容平静,偶尔举杯与相邻的官员致意,目光却始终保持着三分疏离。

自那日朝堂发疯及沐休日被单独召见后,他已成为各方势力眼中一个极其特殊且难以定义的存在。

宴会的气氛看似热烈,实则每一声笑语背后都藏着试探。

太子李建成作为储君,代皇帝向众臣敬酒,走到徐烈案前时,特意停留,笑容温煦如春风。

“寻呈,近日可还习惯长安水土?若有任何需求,尽管遣人来东宫知会一声。”

李建成言语间的拉拢之意,比之前含蓄,却更显迫切。

徐烈起身,恭敬却不失分寸地回应:“谢殿下关怀,臣一切安好,唯尽心事而已。”

他将酒一饮而尽,姿态标准得无可挑剔,却也堵住了太子后续更深入的话语。

片刻,秦王李世民端着酒杯走来,他并未多言,只是与徐烈轻轻一碰杯沿,玄色蟒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

他眼神深邃,低声道:“侯爷近日清减了,可是京中事务繁杂?”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点出徐烈身处漩涡中心的处境。

徐烈微微颔首:“劳殿下挂心,些许琐事,不足挂齿。”两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世民需要的,至少是目前徐烈不倒向东宫,而徐烈给出的,正是这种模糊的保证。

就连齐王李元吉,也端着酒杯,皮笑肉不笑地过来,语气带着几分挑衅:“靖远侯,那日朝堂之上,好一手弹劾。本王禁足三日,倒是清静,还得谢谢侯爷了?”

徐烈面色不变,举杯道:“殿下言重了,臣只是据实而言。殿下若能因此静思己过,于国于己,皆是幸事。”

他这话软中带硬,让李元吉碰了个软钉子,冷哼一声,悻悻而去。

歌舞升平之下,是无数道或明或暗的目光,如同蛛网般缠绕在徐烈周围,衡量、揣测、忌惮。

他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涟漪扩散,搅动了原有的平衡,也让隐藏的礁石露出了水面。

酒过三巡,月至中天,清辉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入殿内。

李渊似乎兴致颇高,多饮了几杯,面色微红。他击掌暂停了歌舞,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今日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

李渊声音洪亮,带着一丝酒意,目光扫过全场,“朕与诸位爱卿,共看盛世,心中甚慰。趁着酒兴,朕要赏赐几位有功之臣!”

内侍高声唱喏,早有准备的赏赐被一一抬上。

赐予房玄龄、杜如晦的是御笔亲题的字画,彰显文治;赐予李神通、裴寂等元老的是加封食邑,荣宠依旧;赐予太子和秦王的,则是名贵的玉璧和古籍,既有期许,也有勉励,更暗含制衡。

最后,李渊的目光落在了徐烈身上,殿内所有人的心也随之提了起来。

“靖远侯,徐寻呈。”

李渊的声音放缓了些许,带着一种不同于对待他人的语气,那里面混杂着追忆、倚重,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感。

“你自晋阳起兵便追随朕,南征北战,功勋卓著。镇突厥,扬朕朝威。朕,一直记在心里。”

他顿了顿,内侍捧上一个覆盖着明黄绸缎的托盘。

李渊亲手揭开绸缎,托盘上并非众臣预想中的金银珠宝,也不是加官进爵的诏书,而是一枚造型古朴的紫金龙符。

龙符不过巴掌大小,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威严,在烛光下流转着暗沉的光泽。

“此紫金龙符,如朕亲临。”李渊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引起一片低低的惊呼。

“朕将此符赐予你。”李渊看着徐烈,目光深邃,“望你持此符,谨守臣节,护我大唐边疆安宁,保境安民,不负朕望。”

这份赏赐,远超常规。它代表的不是财富,不是虚名,是实实在在的信任和权力。

一时间,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太子党面露忧色,秦王阵营眼神复杂,中立者暗自咋舌。

将如此重器赐予一个并非宗室、且行事看似乖张的武将,陛下此举,用意何其深也。

是真正的信任,还是将他推向更炽烈的火炉?

徐烈面色不显,心中亦是震惊。

他立刻离席,行至御阶之下,撩袍跪倒,双手过顶,接过那枚沉甸甸的龙符。符节入手冰凉,却仿佛烫手一般。

他深吸一口气,道:“臣,徐寻呈,谢陛下天恩!陛下信重,臣万死难报!必以此符为誓,恪尽职守,护卫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声音坚定,没有一丝犹豫。

宴会在这石破天惊的赏赐中接近尾声。

众臣怀着复杂的心情谢恩告退。

徐烈手握紫金符节,在无数道意味难明的目光注视下,走出麟德殿。

夜风拂面,带着桂花的冷香,他却感觉手中的符节重若千钧。

然而,就在他即将走出宫门时,一名老内侍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边,低语道:“侯爷留步,陛下在甘露殿,请您过去一趟。”

徐烈心中了明,真正的戏,恐怕现在才开始。

他点了点头,跟随内侍,穿过重重宫阙,走向那帝王最深的住所。

甘露殿内,灯火通明,却比麟德殿多了几分清冷和肃穆。

李渊已换下宴会的吉服,穿着一身宽松的常服,坐在书案后,面前摊着一幅巨大的疆域图。

他脸上的酒意似乎褪去不少,眼神恢复了帝王的清明与锐利,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臣,徐寻呈,参见陛下。”徐烈再次行礼。

“平身吧。”李渊指了指旁边的坐榻,“坐。方才宴上人多,有些话,不便多说。”

内侍奉上两杯醒酒茶,便悄然退下,殿内只剩君臣二人。

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和墨汁混合的气息。

李渊没有看徐烈,目光依旧停留在疆域图上,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北方的边境线,那里标注着突厥各部族的势力范围。

“寻呈,”

他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你说,这大唐的江山,真的稳固了吗?”

徐烈沉默片刻,谨慎答道:“陛下登基五年,四海宾服,万国来朝,江山已然稳固。然,北有突厥狼子野心,西有吐蕃,内里……亦需休养生息。可谓稳固之中,仍有隐忧。”

“隐忧……说得好。”李渊抬起头,目光直视徐烈。

“最大的隐忧,不在外,而在内。”他这话,几乎已是挑明。

“朕给你的龙符,你可知其重?”

“臣知道。此乃陛下信重,亦是千斤重担。”

李渊的声音低沉下来。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得好,可护国卫民;用不好,则会伤及自身,甚至……动摇国本。”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轮皎洁的圆月,月光洒在他已显斑白的鬓角上。

“今日朕赏你,明日弹劾你的奏章,便会如雪片般飞来。他们会说你恃宠而骄,说你手握重器,心怀叵测……那些话,会很难听。”

李渊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孤寂,“朕给了你权力,却也给了你无尽的麻烦和危险。”

徐烈静静听着,心中明了。

李渊这是在告诉他,赏赐的背后,是更严峻的考验和更孤立的处境。

徐烈叹了口气,直直的跪下。

“陛下…臣,不怕。您给予臣的,臣何时拒过。”

良久,李渊转过身,脸上不再是帝王的威严,而是一种近乎于……无奈和坦诚的神情。

他走回徐烈面前,看着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少年将领,眼神复杂。

“寻呈,”他唤着他的名字,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柔和,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朕知道,朕也知道…五年来,苦了你。但是朕没办法,那些不被世俗知晓的感情…朕只能偷偷的藏着。”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语,最终化作一声轻轻的叹息。

“朕是皇帝,但帝王……有太多的不可做也不能做的事情。”

“朕给不了你安稳太平,给不了你一次正大光明的爱,甚至……朕可能连一个能护你周全的承诺都给不了。”他的声音里透着一丝藏不住的爱意和苍凉。

这些话,已近乎帝王的心扉之言,充满了身为君王的无奈和痛苦。

他看着徐烈,目光深沉如夜:“朕能给你的,只有这个龙符和兵权,只有这份看似风光,实则烫手的权力。”

“徐烈,朕给不了你其他的……只有这个,朕给得起。”

这句话,重重地敲在徐烈的心上。

它不再是纯粹的帝王心术,不再仅仅是制衡与利用,里面掺杂了太多复杂难言的东西。

有对徐烈的愧疚,有对如今局势的无力,有一种在权力顶峰却深感束缚的悲哀。

他能给予极致荣宠,也能赋予生杀大权,却给不了一个纯粹的、安稳的未来。

他将最危险的武器交给了他认为最不会用它来伤害李唐江山的人,同时也将最沉重的枷锁,套在了这个人的身上。

徐烈站起身,再次深深一揖。

这一次,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陛下之心,臣明白。臣,怎会怪您,这李唐的江山,臣替您守着。”

李渊看着他,眼中似乎有微光闪烁,最终,他点了点头,挥了挥手:“去吧,夜深了。再多留,会传出太多风言风语,对你的名节不好。”

徐烈躬身退出甘露殿。手握那枚紫金龙符,走在寂静的宫道上,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李渊那句,只有这个,朕给得起。如同烙印,刻在了他的心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