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魂穿李唐之千古第一忠臣 > 第5章 与李世民暧昧至极

徐烈乘坐马车回到靖远侯府。

府门前的石狮在月光下肃立,仿佛也沾染了今夜不寻常的气息。

老管家徐福迎上来,脸色在灯笼的光晕下显得有些凝重,他低声道:“侯爷,府上有客。”

徐烈脚步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

徐福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是秦王殿下。未走正门,已在侯爷的内院书房等候多时了。”

果然来了。

徐烈心中并无太多意外。

今夜麟德殿上那枚如朕亲临的龙符,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必然迅速扩散至每一个角落。

李世民,这位嗅觉最敏锐的潜龙,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选择沐休日夜晚拜访是试探,而此刻,在皇帝刚刚赋予他超然权力之后,直接登门,便是要一个更明确的态度。

“知道了。守住内外,任何人不得靠近内院。”徐烈吩咐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徐福躬身领命,悄然退下安排。

侯府的内院书房,远离前庭的喧嚣,窗外几丛修竹在夜风中沙沙作响。

徐烈推开书房门,只见李世民并未坐在主位,而是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中月色,玄色的常服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他听到开门声,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宴席上的酒意,只有一片沉静如水的深邃。

“殿下深夜驾临,臣有失远迎。”徐烈掩上门,拱手行礼,姿态一如既往的恭敬,却也没有丝毫惶恐。

今时不同往日,那枚龙符,无形中改变了许多东西。

李世民微微一笑,笑容却未达眼底:“孤不请自来,叨扰寻呈了。只是今夜月色甚好,宫宴之后,反而无心安枕,想起寻呈府上清幽,便冒昧前来,想与寻呈再品一杯清茶,不知可否?”

理由冠冕堂皇,无可指摘。

徐烈做出请的手势:“殿下屈尊,是臣的荣幸。只是寒舍简陋,唯有粗茶,恐怠慢了殿下。”

两人在窗边的茶榻分宾主坐下。徐烈亲手沏茶,动作不疾不徐,氤氲的热气暂时驱散了些许空气中的凝重。

徐烈亲手递茶给李世民,他伸手接过茶,手指摩擦了一下徐烈的手背。

“父皇对寻呈真是信重有加。”

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夹杂着暧昧的气息,“紫金龙符,自晋阳起兵以来,得此殊荣者,不过仅此寻呈一人。”

徐烈将自己的手抽了出来,抬眼迎上他的目光,语气平静:“陛下隆恩。”

李世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却不饮用:“隆恩?除此之外,寻呈可对父皇有些许超越忠臣的不同?”

他目光紧紧锁定徐烈,并非疑问,而是确信。

这话,几乎是在挑明李渊赏赐的背后,藏着某些不可见人的东西。

徐烈沉默片刻,手指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壁。

“殿下所言,臣岂能不知。”徐烈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了几分,“陛下…他老了,殿下让他一回,又何妨。”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窗外,一片云遮住了月亮,庭院内光线暗了下来。

徐寻呈站起身,走到书案前,案上摊着一张大唐疆域图,与甘露殿李渊看的那张颇为相似。

他的手指点在北方突厥的位置,然后缓缓划过陇西、河东,最终落回长安。

“殿下,”徐烈背对着李世民,声音清晰而坚定,“臣,忠君。”

这几乎是在暗示这个君是谁,是李渊,也是李世民。

李世民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笑容,他走到徐烈面前,两人相距不过尺余。

“寻呈信本王,本王又岂能辜负寻呈。”

徐烈没有再多言,眼神里带着一抹深意。

无形的同盟,在月隐云层的深夜,悄然达成。

“茶凉了,本王也该告辞了。”

李世民收敛了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静,“寻呈留步,不必相送。”

他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夜色,从侯府的侧门离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徐烈独自站在书房中,窗外,云层散开,月光重新洒满庭院,清冷依旧。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那枚紫金龙符似乎还在隐隐发烫。

次日,太极殿。

金銮内殿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

文武百官肃立,但无数道余光都似有似无地扫向武将前列,站姿挺拔的靖远侯徐烈。

龙椅上的李渊,冕旒垂旒,面容隐在珠玉之后,看不出丝毫情绪,仿佛昨日那个在甘露殿吐露软弱的皇帝只是虚影。

朝议开始。

按例处理了几件边关军报和地方政务后,一种山雨欲来的寂静笼罩了大殿。

果然,短暂的沉默后,户部尚书王珪,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却透着精明的老臣,手持玉笏,稳步出列。

“陛下,臣有本奏!”王珪声音洪亮,带着文官特有的声调。

“准奏。”李渊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平淡无波。

王珪深吸一口气,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徐烈。

随即面向御座,朗声道:“臣弹劾靖远侯徐烈!昨日蒙陛下天恩,赐下紫金龙符,此乃旷世殊荣,人臣极致!”

“然,臣闻侯爷得此重器,非但无谨慎惶恐之心,反于昨夜在府中私会藩王,密谈至深夜!此举着实令人骇然!”

他顿了顿,让话语在殿中发酵,继续慷慨陈词:“紫金龙符,关乎国器,持符者当避嫌远疑。靖远侯得符之初,便与藩王深夜暗会,瓜田李下,难免引人猜忌!”

“臣请问靖远侯,与秦王殿下深夜密谈,所为何事?是否与这紫金龙符有关?是否有违人臣之礼,结党营私之嫌?!”

“陛下信重,岂可如此辜负?!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以正视听,以安朝纲!”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虽然不少人都猜到秦王可能会去找徐烈,但被王珪如此直接、严厉地在朝堂上弹劾出来,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结党营私,尤其是手握“如朕亲临”龙符的武将与实权藩王结党,这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罪。

王珪不愧是太子麾下的干将,这一击,又准又狠,直指要害。他不仅弹劾徐烈,更将秦王也拖下水,意图一石二鸟。

太子李建成垂眸而立,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齐王李元吉则毫不掩饰脸上的得意。

秦王李世民站在武将班列前方,面色沉静,但微微抿紧的嘴唇显示他内心的波澜。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徐烈身上,看他如何应对这雷霆一击。

李渊的声音听不出喜怒:“靖远侯,王尚书所奏,你有何话说?”

徐烈面无表情,内心嗤笑一声,缓缓出列。

这时候就靖远侯了,昨日还是寻呈,善变的帝王。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王珪,那眼神不像是在看一个正在攻击自己的政敌,倒像是在审视一件物品。

“王尚书。”

徐烈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你弹劾本侯与秦王殿下深夜暗会,结党营私。本侯倒想先问问王尚书……”

“你身为户部尚书,执掌天下钱粮、户籍、税赋,可知‘卖官鬻爵’四字,该如何论罪?”

这话问得突兀之极,如同平地惊雷,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王珪更是猝不及防,脸色微变,强自镇定道:“靖远侯!休要顾左右而言他,本官在弹劾你结交藩王之事。”

徐烈却不理他,继续用那平稳得令人心寒的语调说道:“《武德律》有载:官吏卖官鬻爵,贪赃枉法,视情节轻重,或革职流放,或抄家问斩。”

“王尚书熟读律法,想必比本侯更清楚。”

他踏前一步,目光陡然锐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利剑,直刺王珪:“既然如此,那就请王尚书当着陛下和满朝文武的面,解释一下……”

“自武德三年至今,你暗中售卖长安、洛阳、太原等畿辅要地,以及江南富庶州县的实缺官职,共计三十七员。”

“所得金银珠宝,折合铜钱逾百万贯。这些钱财,如今藏在终南山别院的密室中,此事,你该如何解释?”

满朝文武更是惊得目瞪口呆。

卖官鬻爵,历朝历代都是重罪,更何况数量如此巨大,金额如此惊人。这若是真的,王珪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徐烈继续道,声音铿锵:“至于王尚书弹劾本侯与秦王殿下密会之事……昨夜秦王殿下确实到过臣的府邸。”

他坦然承认,让众人又是一惊。

“然,殿下此行,非为私谊,更非结党!”

徐烈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回御座,“殿下是因北疆突厥近来异动频繁,忧心国事,知臣曾与突厥交手,故而不顾夜深,亲至臣府,询问边关防务细节,探讨应对之策。”

“此乃殿下忧心国事,勤于王事之体现,何来结党营私之说?!”

“难道与藩王商讨军政要事,便是罪过吗?若如此,兵部、都督府诸公,岂非日日皆在结党?!”

“反倒是王尚书你…”

徐烈矛头再次指向面如死灰的王珪,“身为户部之首,本应清廉自守却利用职权,卖官敛财,蛀空国本。”

王珪双腿一软,再也支撑不住,“扑通”一声瘫倒在地。

嘴里只能念叨着,“陛下……陛下饶命……臣……臣……”

整个太极殿,死一般的寂静。

先前那些或明或暗等着看徐烈笑话,甚至准备落井下石的人,此刻都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这徐烈分明是一头蛰伏的猛虎,其手段狠辣的令人胆颤。

李渊高坐龙椅,静静翻看着那本册子,良久,他合上册子,看不清表情,只听到他冰冷的声音响起:

“来人。”

殿前武士应声而入。

“将王珪摘去官帽,剥去官服,押入天牢,候审。”

“着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会审王珪卖官鬻爵一案!靖远侯徐烈,协理此案,必要时,可凭紫金龙符,调动所需人手,彻查到底,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

“臣,领旨!”徐烈躬身,声音平静,仿佛刚才那场雷霆般的反击,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站在殿中,目光再次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

终于,冗长的朝会在一种微妙的压抑感中结束。百官依序退出太极殿。

徐烈正欲随人流离开,一名低阶武官悄无声息地靠近,低声道:“侯爷,秦王殿下有请,于秦王府一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