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灰烬之简 > 第5章 灰烬之中 真简永存

灰烬之简 第5章 灰烬之中 真简永存

作者:睿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20:12:40 来源:文学城

《灰烬之简》(第四部)

灞上冬日的阳光透过薄云,洒在刘邦大军的营帐上。季粟站在营地边缘,远眺西边咸阳的方向。那座他生活了数十年的城市,如今正被内乱和外敌双重夹击。

“季先生,沛公有请。”一名侍卫前来传唤。

季粟整理衣袍,走向中军大帐。帐内,刘邦正与张良、萧何等人议事。见季粟进来,刘邦笑着招手:

“季史官来得正好。子婴已降,咸阳城门大开,我等不日将入城。你是咸阳旧人,熟悉宫廷事务,可愿先行入城,清点宫室典籍?”

季粟心中一震。他终于可以回到那座承载了他大半生记忆的城市,可以取回那些藏匿的史简。但与此同时,他也担忧战乱中的咸阳会遭受怎样的劫难。

“季粟领命。”他躬身应道。

两日后,季粟随同一支先遣部队进入咸阳。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痛不已——街道冷清,商铺紧闭,往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偶尔有胆大的百姓从门缝中窥视这支入城的军队,眼中满是惶恐与戒备。

咸阳宫依然巍峨,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守卫宫门的秦军士兵面色灰败,默默看着刘邦的部队接管防务。

季粟径直走向史馆。推开门,灰尘扑面而来。显然,这里已经很久无人打理。他快步走向那个隐秘的角落,确认藏匿的竹简安然无恙,这才松了口气。

在清理史馆的过程中,季粟发现了更多被遗忘的史料——包括赵高专权时期的诏令副本、各地起义的奏报,甚至还有胡亥生前最后几个月写的一些手记。

这些文献拼凑出了一幅完整的图景:秦朝并非亡于起义军的刀剑,而是亡于内部的**与倾轧。

当晚,刘邦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庆祝胜利。酒过三巡,诸将兴奋不已,有人提议将秦宫宝物分赏将士,有人建议刘邦就此称帝。

季粟坐在角落,默默观察。他看到刘邦眼中一闪而过的野心,也看到张良、萧何等人谨慎的表情。

宴会进行到一半,刘邦突然问季粟:“季史官,你博览史书,以为朕当如何处置秦皇室?”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季粟身上。他放下酒杯,缓缓道:

“昔年周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于殷,以续商祀。秦始皇灭六国,却未绝其宗庙,以致六国贵族心怀故国,终成祸乱之源。”

樊哙大声道:“那就该杀尽嬴秦宗室,以绝后患!”

季粟摇头:“杀之,则失天下人心;留之,则成隐患。不如效仿古制,择贤者封于边远之地,既显宽仁,又绝后患。”

刘邦沉吟片刻,点头称善。

宴会结束后,张良特意找到季粟。

“季史官今日之言,甚为妥当。”张良说,“然我观沛公已有称帝之心,你以为如何?”

季粟望着宫灯下摇曳的影子:“天下纷争已久,百姓思定。若能早日统一,未必不是好事。”

“即使新朝重复秦朝的老路?”

季粟微微一笑:“所以才需要史官的存在,不是吗?”

三日后,刘邦召集众人,宣布了著名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消息传出,咸阳百姓欢呼雀跃。

季粟站在宫墙上,看着街道上渐渐多起来的行人,听着久违的笑语声,心中百感交集。严苛的秦法终于被废除,但他知道,要建立持久的新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在此时,一名士兵前来通报:阴嫚从汉中来了。

季粟急忙下城迎接。多日不见,阴嫚消瘦了些,但眼神更加坚定。她告诉季粟,汉中在她的治理下已恢复秩序,百姓安居乐业。

“我带来了一些汉中特产的纸张。”阴嫚说,“比竹简轻便,适合抄录史料。”

季粟十分感动。在这个权力更迭的时刻,阴嫚依然惦记着他的史官工作。

然而平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消息传来,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正向咸阳进发,声称要为楚复仇,惩罚“暴秦余孽”。

咸阳城内顿时人心惶惶。刘邦兵力不足,难以与项羽抗衡。

一夜,刘邦紧急召集群臣。季粟也被邀请参加。

“项羽不日将至,诸公有何良策?”刘邦问,面色凝重。

众人议论纷纷,主战主和各执一词。季粟默默听着,忽然注意到张良向他使了个眼色。

“季史官可有高见?”刘邦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季粟深吸一口气:“项羽势大,不可力敌。且其叔父项梁死于秦军之手,对秦仇恨极深。若我军坚守咸阳,恐遭屠城之祸。”

“那该如何?”刘邦急切地问。

“不如暂避锋芒,还军灞上。”季粟道,“项羽意在复仇,必先处置秦宗室及降臣。待其怒气稍平,再图后计。”

樊哙等人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懦弱之举。但张良、萧何却支持季粟的建议。

最终,刘邦采纳了季粟的意见,决定撤离咸阳。

临行前,季粟秘密会见了阴嫚。

“项羽必不会放过嬴秦宗室。”季粟严肃地说,“你必须立即离开。”

阴嫚却摇头:“我是扶苏之女,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弃族人。”

季粟急切道:“这不是抛弃,是保全!你若死在项羽手中,扶苏一脉就真的断绝了!”

阴嫚沉默良久,最终点头同意。当夜,她在季粟安排下,化装成普通民妇,混出咸阳城,前往汉中。

刘邦大军撤离后不久,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果如季粟所料,项羽下令屠城,处决秦宗室,焚烧宫室。

季粟随刘邦驻扎灞上,远远望见咸阳方向浓烟滚滚,心如刀割。那些他未能带出的史料,那些承载着历史的宫室,都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然而,在这场劫难中,季粟却意外地获得了一个机会。

项羽的谋士范增派人秘密邀请季粟相见。在一处隐蔽的营帐中,这位老谋深算的谋士直截了当地说:

“季史官,项羽刚愎自用,非成大事之人。我观刘邦仁厚,必得天下。你在他身边,望能时时劝谏,勿使新朝重蹈秦覆辙。”

季粟惊讶不已:“范先生何出此言?”

范增长叹:“我年事已高,无力改变项羽。但求天下早日安定,百姓得享太平。”

这次会面对季粟触动很大。他明白,即使是项羽阵营中的人,也看到了刘邦的优势。

接下来的鸿门宴,季粟虽未亲临,但从张良的叙述中,他感受到了那场宴会的惊心动魄。刘邦险死还生,更坚定了与项羽决裂的决心。

在随后的楚汉相争中,季粟随刘邦转战各地。他不再是单纯的史官,也开始参与军政决策。凭借对秦朝兴衰的深刻理解,他多次提出有益建议。

在此期间,他继续记录所见所闻。不同的是,他现在不仅记录历史,也开始思考历史的规律。他写下了《过秦论》,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写下了《治国策》,探讨新朝应有的制度。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大败项羽,统一天下。在定陶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季粟站在文武百官中,看着那个曾经的亭长成为九五之尊,心中感慨万千。

登基大典后,刘邦特意召见季粟。

“季卿,朕欲任命你为太史令,掌天文历法,修史著书,你意下如何?”

这是史官的最高职位。然而,季粟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

“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然臣已老迈,只愿专心完成《灰烬之简》,记录这个时代的真相。”

刘邦不解:“太史令亦可修史啊!”

季粟微笑:“史官之责,在如实记录。若居高位,难免为权势所困,下笔难以自由。”

刘邦沉思良久,最终尊重了季粟的选择。

季粟回到汉中,与阴嫚重逢。这些年来,阴嫚一直在汉中推行仁政,使那里成为战乱中的一片乐土。

“你回来了。”阴嫚微笑着迎接他,眼中有着藏不住的喜悦。

季粟点头:“我回来了。这一次,不再离开。”

他在汉中定居下来,专心整理史料,撰写《灰烬之简》。阴嫚则继续治理汉中,她的仁政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数年过去了,季粟的头发已经全白,但他的眼神依然清澈。一个春日,他终于完成了《灰烬之简》的最后一卷。

在竹简的结尾,他写道:

“秦以变法强国,以武力统一,以严刑治国,终以暴虐失天下。汉承秦制,去其苛法,存其善政,故能长治久安。后世为政者,当以秦为鉴,宽严相济,与民休息。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写完这些,他放下笔,走出房门。阴嫚正在园中赏花,回头看到他,嫣然一笑。

那一刻,季粟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从咸阳宫中的小史官,到颠沛流离的逃亡者,再到新朝的见证者。他见证了帝国的崛起与陨落,见证了权力的更迭与人性的复杂。

但他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对真相的坚守。

“我想去咸阳看看。”某天,他突然对阴嫚说。

阴嫚有些担忧:“你的身体...”

“正因如此,才更该去看看。”季粟微笑。

于是他们启程前往咸阳。重建后的咸阳城已恢复了部分往日的繁华,但宫室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的民居街市。

季粟漫步在熟悉的街道上,回忆着往事。在曾经史馆的遗址,如今已建起了一座学堂,里面传来孩童的读书声。

他走进学堂,孩子们正在诵读《诗经》。教书先生认出了季粟,恭敬地请他给孩子们说几句话。

季粟看着那些天真无邪的面孔,缓缓道:

“孩子们,你们手中的简册,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教训。要珍惜这些文字,因为它们不仅记录了过去,也指引着未来。”

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先生,为什么要记录过去呢?”

季粟慈祥地笑了:“因为只有记住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就是史官的责任。”

离开学堂后,季粟感到一阵轻松。他知道,真相的种子已经播下,将在这些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回到汉中后不久,季粟病倒了。在病榻上,他将自己所有的记录托付给阴嫚。

“这些史简,就交给你了。”他虚弱地说,“让它们流传下去,让后人知道这个时代的荣耀与教训。”

阴嫚紧握他的手,泪如雨下。

季粟微微一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咸阳宫中的日子,想起了蒙毅的牺牲,想起了沙丘之变的那个夜晚,想起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也想起了汉中平静的晚年。

“灰烬之中...真简永存...”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季粟死后,阴嫚按照他的遗愿,将《灰烬之简》抄录多份,分藏各地。她相信,终有一天,这些真相会被后人发现,理解这个伟大时代的全部意义。

而她,将继续治理汉中,实践她与季粟共同相信的理念:以仁治国,以史为鉴。

多年以后,当司马迁撰写《史记》时,他参考了一部名为《灰烬之简》的史料。在那部史料的最后一卷,他发现了一行小字:

“史官季粟绝笔。愿后世知:真相或许会被埋没,但永远不会消失。”

(全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