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 第43章 第 43 章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第43章 第 43 章

作者:临江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8:05 来源:文学城

夜色褪去,东方泛起鱼肚白,苏家小院的灯火再次成为村里最早点亮的光。

经过几天的磨合,苏婉音对流程愈发熟练,但身体的疲惫却也在累积。

揉捏着韧性十足的面团,她的手臂明显感觉到了酸胀,推动沉重的石磨研磨豆浆,额角的汗珠汇聚成滴,顺着脸颊滑落。

小宝也习惯了早起,他不再像最初那样睡眼惺忪,而是利索地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递个瓢、舀勺水、看管灶膛里跳跃的火苗。

小家伙知道,这灶火里燃烧的,是他们姐弟俩的希望。

“姐,今天茶叶蛋是不是能多煮几个了?”小宝一边小心地添着柴火,一边仰头问。

他记得昨天姐姐从老赵叔和李婶家定好了鸡蛋。

“嗯,今天能煮二十个。”苏婉音将磨好的生豆浆倒入锅中,看着乳白色的液体在灶火的舔舐下渐渐升温,“不过还是不够卖,得慢慢来。”

她盘算着,等老赵家和李寡妇家扩大点养殖规模,或者再找到其他供应来源,才能彻底解决茶叶蛋供不应求的局面。

食材准备妥当,出摊的时间也到了。

依旧是那棵老槐树下,依旧是那块写着“苏记早点”的木牌。但当苏婉音将温着茶叶蛋的小锅和热气腾腾的蒸笼摆开时,早已有几个人在等候了。

“婉音丫头,今天可算赶早了!给我来四个肉包,两个茶叶蛋!”

“我要两碗豆浆,三根油条!”

“给我家小子带个茶叶蛋,他念叨两天了!”

熟悉的香气仿佛集结号,很快就在槐树下聚拢起一小片热闹。

茶叶蛋依旧是抢手货,二十个鸡蛋,在肉包子还没卖完一半的时候,就已经见了底。

后来的人只能对着空锅惋惜。

“婉音啊,你这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一位常来的大婶一边喝着豆浆一边感叹,“一个人忙得过来吗?瞧你这小身板,可别累坏了。”

苏婉音笑着擦擦汗:“还行,婶子,忙得过来。”

话虽这么说,但显然请帮手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

忙碌的早高峰过去,摊前的人流渐渐稀疏。

苏婉音正准备歇口气,却看见王奶奶领着一个人朝摊子走来。

被王奶奶领着的是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妇人,穿着打补丁但洗得干净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面容带着些愁苦和拘谨,双手不安地绞着衣角。

苏婉音认得她,是住在村南头的春香婶,丈夫前几年因病去世,她一个人拖着个半大的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

“婉音丫头,忙着呢?”王奶奶笑着打招呼,然后拉过身边的妇人,“这就是春香,我跟你提过的,春香,这就是婉音。”

春香婶抬起头,飞快地看了苏婉音一眼,又立刻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蝇:“婉音……妹子。”

苏婉音心里明白了**分,这是王奶奶把帮忙的人选带来了。

她放下手中的抹布,露出温和的笑容:“春香婶,您吃早饭了吗?没吃的话,这儿还有几个素包子,您垫垫。”

“吃……吃过了,不用,不用麻烦。”春香婶连忙摆手,更加局促不安。

王奶奶在一旁帮腔:“婉音啊,春香做事你是知道的,勤快、利索、也爱干净,就是命苦了点。”

“你看你这边要是忙不过来,让她给你搭把手,工钱你看情况给点,能帮衬她娘俩一把就行。”

苏婉音看着春香婶那副小心翼翼、生怕被拒绝的样子,心里有些发酸。

这样的性格,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讨生活,确实不容易,但看上去是个老实本分的人。

她需要帮手,而春香婶需要一份收入,这确实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春香婶,”苏婉音声音放得更柔和了些,“我这儿确实忙,一个人有点转不开。”

“您要是愿意来帮忙,我是求之不得,就是这活儿得起早,比较辛苦。”

春香婶一听有门,眼睛顿时亮了一些,急切地说:“我不怕苦!啥活儿我都能干!起多早都行!”

对她来说,能有机会靠自己的劳力挣点钱,比什么都强。

苏婉音点点头:“那行,工钱的话,您看这样行不行?暂时按天算,每天五毛钱,管一顿早饭,时间是每天早上四点半到大概九点收摊。”

“主要就是帮我洗洗切切、包包包子、看看火、招呼一下客人。”

“您看合适吗?”这个工钱在现在来说,算是比较公道的,毕竟活儿不轻松,而且时间早。

春香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每天五毛钱,还管一顿饭?!

这简直是她不敢想的好事!

她激动得嘴唇都有些哆嗦:“合适!太合适了!婉音妹子,谢谢你!我一定好好干!”

王奶奶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就对了!互相帮衬着,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苏婉音让春香婶明天早上四点半直接来她家小院开始上工。

春香婶千恩万谢地跟着王奶奶走了,脚步似乎都轻快了许多。

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苏婉音心里也安定了一些。

有了春香婶帮忙,她就能从一些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专注于配方、火候和整体的经营上。

效率提升后,或许就能准备更多的食材,满足更多的顾客。

收摊回家,清点收入。

今天因为茶叶蛋量略有增加,总收入又小幅提升,达到了六块一毛钱。

净利润接近三块。

看着钱匣子里越来越多的毛票和硬币,苏婉音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这笔钱,该怎么用?

全部存起来固然稳妥,但想要发展,就必须投入。

改善工具、尝试开发新品、甚至未来可能租赁一个小铺面,都需要资金。

这些都是需要她细细谋划的。

下午,木匠刘叔捎来口信,说明天石磨的轴和底座就能做好,让她去取。

这又是一个好消息。

傍晚时分,苏婉音特意多和了一些面,调了馅料,准备明天春香婶来上工的第一天,多准备一些包子,试试增加供应量。

她还盘算着,等春香婶熟悉了基本流程,或许可以试着教她做一些简单的步骤,比如包包子,这样可以进一步分工,提高效率。

小宝对于家里要来个婶子帮忙的事情感到很新奇,围着姐姐问东问西。

“姐,春香婶来了,是不是就不用那么累了?”

“嗯,会轻松很多。”

“那她能帮我写字吗?”

“春香婶是来帮忙干活的,可不是来教书的,姐姐有空教你。”苏婉音笑着点点弟弟的鼻子。

夜色渐深,小院恢复了宁静。

但苏婉音知道,从明天开始,这个小院将不再只有她和弟弟两个人忙碌的身影。

她期待着,清晨的约定,能带来怎样的改变。

凌晨四点半,天还墨黑,寒气侵人。

苏婉音刚点亮灶间的煤油灯,就听到了院门外极轻、带着几分犹豫的敲门声。

她心下明了,快步走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果然是春香婶。

她裹着一件厚厚的旧棉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怯生生的紧张,双手紧紧攥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里面大概装着她的围裙什么的。

苏婉音暗自点了点头,做吃食生意的最讲究卫生,昨天她能很快答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春香婶的指甲干净,不像现在很多人指甲缝里都是黑泥。

“婉音妹子,我……我来了。”她的声音在寂静的黎明前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微微的颤抖,不知是冷的还是紧张的。

“春香婶,快进来,外面冷。”苏婉音侧身让她进来,顺手闩好院门。

看到她冻得有些发红的鼻尖,苏婉音心里一软,引她到灶间,“先烤烤火,暖和一下,活儿不着急,慢慢来。”

灶膛里的火已经生起,橘红色的火光跳跃着,驱散了寒意,也映亮了春香婶有些不安的脸。

小宝也被动静吵醒,揉着眼睛从里屋出来,看到春香婶,乖巧地喊了声:“春香婶婶早。”

“哎,早,小宝真乖。”春香婶连忙应着,看到孩子,她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苏婉音知道,光让她坐着烤火反而会更局促,便直接开始分配任务,语气自然得像是在拉家常:“婶子,您来得正好,这第一锅豆浆快磨好了,您帮我把那边泡好的豆子再滤一遍水好吗?咱们待会磨第二锅。”

“好,好!”春香婶像是接到了重要指令,立刻起身,走到泡豆子的木盆边,动作略显僵硬但极其认真地开始捞豆子、滤水。

有了具体的事情做,她的注意力被转移,显然放松了许多。

苏婉音一边忙着自己手里的活儿,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着。

春香婶干活确实如王奶奶所说,很仔细,豆子滤得干干净净,盆边的水渍也顺手擦掉。

接下来是和面。

今天要增加包子供应,面量更大。

苏婉音示范了一下如何用力、如何折叠,春香婶看得目不转睛,然后怯生生地伸手尝试。

起初动作有些笨拙,力度掌握不好,但在苏婉音耐心的指点下,她很快找到了窍门,揉面的动作渐渐变得流畅有力。

“对,就是这样,婶子您手劲正好。”苏婉音适时地给予鼓励。

春香婶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些许腼腆的笑意,干得更起劲了。

有人分担体力活,苏婉音顿时觉得轻松了不少,她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调馅料、准备炸油条的面团。

当春香婶揉好面,苏婉音已经调好了两盆馅料,一荤一素。

接着是包包子。

这是技术活,苏婉音没指望春香婶立刻上手,只让她帮忙擀皮儿,自己来包。

春香婶擀皮儿一开始厚薄不均,速度也慢。

苏婉音没有催促,只是放慢了自己包的速度,配合着她,偶尔提醒一句:“婶子,皮儿中间稍厚点,边上薄点,不容易漏馅。”

渐渐的,春香婶擀皮儿越来越熟练,厚薄均匀,速度也提了上来。

小小的灶间里,只有面团揉捏、擀面杖滚动、以及两人偶尔低声交流的声音,充满了默契的忙碌感。

小宝也没闲着,他负责看着熬豆浆的锅和煮茶叶蛋的小灶,火小了就添根柴,像个小哨兵。

天光微亮时,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蒸笼里是白胖的包子,油锅里是扭好的油条面胚,豆浆桶满满当当,二十个茶叶蛋在卤汁里浸润得色泽深沉。

数量明显比昨天多出了一大截。

出摊时,春香婶抢着搬抬重物,她力气不小,分担了大部分体力活。

摆好摊子,苏婉音低声跟春香婶交代了一下各种食物的价格,以及如何招呼客人、收钱找零。

第一批客人到来时,春香婶明显又紧张起来,收钱的手都有些抖,算数也卡壳。

苏婉音丝毫不恼,总是温和地接过话头,算清楚后,再让春香婶把钱收好。

几次下来,春香婶渐渐镇定,虽然笑容还有些僵硬,但已经能小声报出价格,准确地找零了。

老顾客们很快发现了摊子的变化。

“婉音,今天包子多了不少啊!”

“这位是?”有外村的人好奇地看着春香婶。

苏婉音朗声介绍:“这是春香婶,来给我帮忙的,以后大家多关照,可别欺负老实人嗷。”

众人恍然,纷纷笑着打招呼:“春香嫂子,好啊!”

“早该请个人了,苏家丫头一个人太辛苦!”

善意的话语让春香婶紧绷的肩膀慢慢松弛下来。

她开始尝试着主动招呼客人:“刚出锅的肉包,热乎着哩!”“豆浆小心烫口。”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苏婉音看在眼里,心中欣慰。

她有意让春香婶多负责收钱和招呼,自己则专注于补充食材、控住火候。

有了帮手,效率大增。

即使今天准备的食材多了近一半,应对早高峰的客流也显得游刃有余。

顾客们几乎不用等待,随到随买,满意度明显提升。

增加的包子很快销售一空,连素馅的都没剩下。

茶叶蛋依旧是秒光。

春香婶看着空了的蒸笼和钱匣子里越来越多的收入,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喜悦。

她从未想过,靠自己的双手,一天就能挣到五毛钱,要知道现在一个壮劳力拿满工分儿都只有二毛五呢!

现在她也能让儿子吃上饱饭了,春香婶看向苏婉音的目光里,充满了感激。

收摊回家,两人一起动手,很快收拾利索。

苏婉音按照约定,将五毛钱工钱递给春香婶,又用油纸包了四个肉包和两个茶叶蛋:“婶子,这个带回去,和孩子中午吃。”

春香婶看着手里的钱和食物,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嘴唇哆嗦着,想说些感谢的话,却哽咽着说不出来。

“婶子,别这样,这是您应得的。”苏婉音拍拍她的手,“明天还是这个点,您直接过来就行。”

“哎!我一定来!一定早点来!”春香婶用力点头,小心翼翼地把钱揣进内衣口袋,又紧紧攥着油纸包,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着她离去时明显挺直了一些的背影,苏婉音心里暖暖的,这不仅仅是雇佣关系,更是一种扶持,让她看到了自己微小的力量,也能给他人带来希望。

下午,苏婉音去木匠刘叔家取回了修好的石磨。

新做的木轴结实光滑,配套的木架也很稳当。

刘叔还贴心地在磨盘把手处缠了布条,防滑又省力。

回到家,苏婉音迫不及待地试用新石磨。

果然,磨盘大小合适,转动省力了许多,磨出来的豆浆似乎也更细腻了。

效率提升立竿见影。

小宝围着新石磨转圈,兴奋地说:“姐,这个好!转起来不费劲!”

夜幕降临,苏婉音在记账本上写下今天的收入:毛收入七块三毛,净利润接近四块。

创了新高。

她特意在备注里记下:支付春香婶工钱五角。

合上本子,她听着窗外细微的风声,感受着小院的宁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