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 第42章 第 42 章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第42章 第 42 章

作者:临江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8:05 来源:文学城

清晨,苏婉音依旧在天亮前就忙碌起来。

有了前几天的经验,流程更加顺畅,但对体力的消耗也愈发明显。

和面、调馅、磨豆浆、炸油条、煮茶叶蛋……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亲力亲为,等到出摊时,她的额角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摊子摆开,熟悉的香气再次聚拢了人气。

茶叶蛋果然如预料般受欢迎,昨天没买到的客人今天早早赶来,三十个鸡蛋很快又见了底。

肉包子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不到八点半,最后一笼肉包也被抢购一空,只剩下几个素馅的孤零零躺在蒸笼里。

收摊回家,清点收入。

今天因为材料准备得更充分,毛收入达到了五块八角钱,扣除成本,净利润稳稳超过了两块五。

苏婉音数完钱,现在已经没有一开始赚到钱的激动了,取而代之的是疲惫感,宋潮生带着几罐子她做的菌酱还有腊肉酱出发后,早点摊子实实在在成了她一个人忙活。

目前,所有的活儿,从和面、发面、调馅、磨豆浆、炸油条到煮茶叶蛋,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完成。

小宝只能帮忙打打下手,做些简单的活儿,而且就在昨天已经被她给送进公社小学了,早上她拜托大队长给捎了一段路。

今天准备的材料已经比昨天多了近一半,她几乎是手脚不停才勉强应付过来。

如果明天再增加茶叶蛋的数量,或者顾客继续增加,她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了。

请人帮忙迫在眉睫。

不过人选她心里大概已经有了初步想法,到时候请王奶奶或者大伯娘从中说和一下应该能成。

现在最要紧的是原材料,看着空空如也的厨房,零星几个鸡蛋,剩个缸底的面粉,苏婉音叹了口气,做吃食赚钱是赚钱,但是花起来也很容易。

又要进行大采购了。

“小宝,下午姐姐要去公社一趟,采购点东西,也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鸡蛋和肉的来源,你乖乖在家看门,好不好?”苏婉音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弟弟说。

小宝虽然有点想跟去,但听到“看门”这个重要任务,立刻挺起了小胸脯:“姐你放心!我一定把家看好!谁也不让进!”

那严肃的小模样,逗得苏婉音莞尔一笑。

午饭后,苏婉音仔细清点了一下现有的资金。

将大部分收入谨慎地藏好,只带上几块钱和一些零散毛票,又拎上一个结实的布袋子,这才锁好门,朝着公社的方向走去。

从槐花村到公社,步行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

土路两旁是连绵的田地,秋收后的土地显得有些空旷。

偶尔有拖拉机或自行车叮铃铃地驶过,扬起一阵尘土。

这个年代的公社,是周边村落的行政和经济中心,供销社、粮站、邮电所、卫生院等都集中在这里,比村子里要热闹许多。

今天是平常日子,并非赶集,但公社街道上依旧有不少人。

苏婉音目标明确,直奔供销社。

供销社的门面不大,玻璃柜台里陈列着有限的商品,空气中混杂着布料的棉尘味、糖果的甜腻味和煤油的特殊气味。

几个售货员站在柜台后,表情淡漠,偶尔交谈几句,对进来的顾客爱答不理。

这是这个时代“铁饭碗”的常见姿态了。

苏婉音走到副食品柜台前,看了看里面。

猪肉是肯定没有的,这个需要肉票,而且通常一早就被抢购一空。

鸡蛋倒是有几个放在篮子里,但数量很少,品相也一般。

她开口询问:“同志,请问鸡蛋怎么卖?还有吗?”

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年轻女售货员抬了抬眼皮,懒洋洋地说:“五分一个,就篮子里那些了,要多少?”

“我全要了。”苏婉音数了数,篮子里大概有十来个鸡蛋。

“另外,我想问问,能不能长期从咱们这儿订一些鸡蛋?量可能会比较大。”

女售货员这才正眼打量了她一下,似乎觉得这穿着朴素的农村姑娘口气不小,带着几分怀疑:“长期订?我们这货都是按计划来的,有多少卖多少,不兴预订,你要得多,得找主任批条子,还不一定有。”

苏婉音心里叹了口气,知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想通过正规渠道大量稳定地获取紧俏副食品,难度还是很大的,只能从村里家里有养鸡的人家那里下手了。

她付了钱,把那十几个鸡蛋小心地放进布袋里。

这点量,对于她的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她又看了看其他商品。

面粉和豆子她暂时可以从村里交换或零散购买,但油和糖是消耗品,也需要票证,限量供应。

她手里的票证有限,根本无法支撑生意扩张的需求。

“同志,那猪肉……”她不甘心地又问了一句。

“早没了!明天请早吧,还得有肉票!”售货员不耐烦地挥挥手。

苏婉音知道问不出更多,道了声谢,拎着鸡蛋走出了供销社。

看来通过正规渠道是没办法得到那些东西了。

只能想办法找找村里那些人了,还有上次那个走山人,应该有些渠道。

她在公社的街道上慢慢走着,目光扫过两旁的建筑。

国营饭店门口飘出炒菜的香味,饿了,但是摸了摸兜里的粮票,还是有些不舍得。

随后狠狠唾弃了一下自己,怎么还没做大做强呢就成葛朗台了?

但是确实创业初期还是能省则省吧……

苏婉音正思索着,路过公社唯一的一家小小的废品收购站。

门口堆着些破铜烂铁、废旧报纸。

苏婉音下意识地朝里面瞥了一眼,目光突然被角落里的一个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废弃的石磨的上半扇,看起来比她现在用的那个要大一些,磨盘看着也更厚实,齿纹也更深。

她心里一动,走了进去。

“同志,那个石磨怎么卖?”她问收购站里一个正在整理废报纸的老头。

老头抬起头,推了推老花镜,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看:“哦,那个啊,坏了,轴断了,没人要。”

抬头看了眼她,“你想要?给两毛钱拉走算了。”

苏婉音走近仔细查看。

磨盘确实是好料子,只是连接磨盘的木轴断裂了。

现在自己用的还是那个小磨盘,平时自己用是够了,但是现在开了铺子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这个大磨盘如果能修好,应当能提高效率也能让自己轻松些。

“我要了。”她几乎没有犹豫,掏出两毛钱递给老头。

对她来说,改善工具就是提高生产力,这钱花得值。

老头有些意外,但还是收了钱,帮她把那半扇石磨搬到了收购站门口。

苏婉音看着这几十斤重的石头,犯了难。

怎么弄回去?

就在她发愁的时候,一个略带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苏同志?需要帮忙吗?”

苏婉音回头,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男人推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站在不远处。

是陆珩。

他今天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下身是蓝色的确良裤子,整个人显得干净利落,眉宇间带着一股不同于普通村民的沉稳气质。

陆珩是附近村子里刚退伍回来的,最近经常上她们这儿来买东西,还帮忙赶过几次闹事找茬的小流氓,所以两人不熟悉也算熟悉。

而此时的宋潮生还混迹在南方的百货市场里,眼花缭乱,这个想进一点儿那个也想买一点儿……

“陆……陆同志?”苏婉音有些惊讶,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他,“你怎么……”

“我来公社办点事。”陆珩言简意赅,目光落在她脚边的石磨上,“你这是?”

“哦,我买了个旧石磨,想拿回去试试能不能修好,磨豆浆能省点力气,就是……有点沉。”苏婉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陆珩走上前,弯腰单手试了试石磨的重量,眉头都没皱一下:“确实不轻。”

“我帮你送回去吧,正好顺路。”他说的很自然,仿佛真是顺路一样。

“这……太麻烦你了。”苏婉音连忙摆手。

“不麻烦,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绑好就行。”陆珩说着,已经从旁边找来几根粗麻绳,动作熟练地将石磨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他的动作干脆利落,透着军人特有的干练。

苏婉音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又隐隐有一丝感激。

绑好石磨,陆珩推着自行车,和苏婉音并肩走在回村的土路上。

“你的早点摊,听说生意很好。”陆珩主动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的声音不高,但很清晰。

“还……还行吧,刚起步。”苏婉音有些腼腆地回答,“多亏大家伙儿照顾。”

“靠手艺吃饭,是本事。”陆珩的话很实在,没有什么华丽的夸奖,却让人感觉很真诚。

苏婉音没想到他也光顾过,脸上微微发热:“您过奖了。就是胡乱做的。”

“不是过奖。”陆珩侧头看了她一眼,目光平静,“比国营饭店的强,尤其是那茶叶蛋,想法很好。”

得到肯定,尤其是来自陆珩这种看起来就很有见识的人的肯定,苏婉音心里多了几分信心。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目前遇到的困难说了出来:“就是现在东西做不过来,原材料也不好买,像鸡蛋、猪肉,供销社供应不上。”

陆珩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接话。

走了一段,他才说:“供销社是指望不上的。”

“你可以试着跟村里或者附近村子养鸡养猪的人家直接订,价格可以比供销社那儿的采购价高点儿,只要对你对他们都有利,事情就能成。”

他的话和苏婉音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方向。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回去就找王奶奶帮忙问问。”

两人边走边聊,大多是苏婉音在说摊子上的事,陆珩偶尔插一两句,往往能切中要害。

他话不多,但听得认真,给出的建议也很实际。

苏婉音发现,和他交谈很舒服,他身上没有这个时代某些人特有的浮躁或者刻板,反而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透彻。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似乎变得短了许多。

快到村口时,陆珩停下脚步:“我就送到这里吧,再往里走不太方便。”

苏婉音知道他是避嫌,连忙道谢:“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陆同志,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把这大家伙弄回来。”

“举手之劳。”陆珩帮她解下石磨,“修磨盘需要帮忙的话,可以找村头的木匠刘叔,他手艺不错。”

“好,我记下了。”苏婉音点头。

陆珩推着自行车,转身离开了。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苏婉音看着脚边的石磨,又看了看陆珩远去的背影,心里有种复杂的感觉。

她深吸一口气,鼓足劲,半拖半搬地把石磨弄回自家小院。

小宝早就等在门口,看到姐姐回来,还带着个“大石头”,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姐,这是啥?”

“这是能帮咱们省力气的宝贝。”苏婉音擦了把汗,脸上露出笑容。

困难还在,但她感觉前进的方向更清晰了。

接下来,就是找木匠修石磨,以及,更重要地,去敲定那些能下“金蛋”的鸡和猪了。

精打细算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