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矿区因之前“挖内人党”造成的后遗症,导致当地社会生活秩序混乱不堪。
煤矿工人都不上班,商店货架上除了“□□”之外空空如也,邮局里邮件堆积如山却无人派送。
1969年8月,军宣队进驻单位之后,其中一组被派往矿医院,带队的是团里的军医李国安(后来成为全军闻名的模范团长)。
当时李国安身体很不好,他带着几个新兵,每天都是硬撑着疼痛的身体,苦口婆心的动员医护人员上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宣传政策之后,医院总算运转起来了!
但电厂还是没有恢复,医院用电也是断断续续。
因为总停电,医院的血库也无法使用,根本没有办法保存血浆。
10月份,有临产孕妇送到医院,却发生了难产情况,血库里一滴血都没有,这可急坏了孕妇家属。
工宣队有四名战士恰好血型符合,紧急赶到医院献血才保住了产妇和婴儿的生命。
乌达煤矿因之前停工,矿上无钱支付矿工的工资。
大量矿工集结在一起,先是冲击银行,之后发展到卧轨,导致包兰铁路运输中断数小时。
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故!
在军宣队出动之后,采取办学习班的办法,给大家讲解最新政策;
市政府也采取紧急政策,支付了一部分工资,在大部分人同意恢复生产之后,这个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矿务局机关可以正常工作之后,军宣队又被派至五虎山矿继续支左工作。
这时全国局势又紧张起来。
因为在1969年9月,根据苏军动向,军队的战备程度开始提高。
9月10日,军*委办事组向全军发出加强战备的命令:
“要求全军做好防敌突然袭击的准备,‘三北’(指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海(边)防第一线部队,以及要地防空部队,立即着手加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随时应付可能的突然情况”。
十月国庆节期间,为了防止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根据□□的指示,10月1日凌晨,“三北”各军区和相关军兵种部队“进入了一级战备”。
国庆节平安度过后,10月3日晚,这次战备状态宣布结束。
10月中旬,随着苏联代表团预定来北京参加边界问题谈判的日子临近,全军战备又一次升级。
根据□□的第一个号令(通常称为“一号命令”),从10月18日开始,全军实施紧急疏散,进入临战准备状态。
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部队一直处于紧急战备和疏散待战状态,到1970年4月底稍有缓解。
此后数年间,‘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一直是军队的战备指导方针,全军部队仍然处于随时应付战争的紧张状态。
十三□□至乌达煤矿的军宣队,在来之前就已经把武器和马匹都移交了,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为了预防可能来临的战争情况,与当地武装部沟通,将民兵的老旧武器暂时下发给战士。
张学奎也领到了一把冲锋枪,但是抗美援朝时的装备----1950年式冲锋枪!
就是雷锋同志有一张标准照片,带着皮帽子斜跨枪的那种枪支!
大家纷纷对枪支进行保养,擦拭工作,不能出一点问题。
10月底,内蒙古地区进入了冬季。
各连队纷纷开始准备冬季的囤菜任务,挖地窖,腌酸菜等等,准备在五虎山矿区过冬。
12月底,连队突然接到任务,说支左任务结束,全团即将开赴包头以北的固阳县,担任北京军区的守备任务。
动荡的1969年就这样匆匆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