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小年糕 > 第4章 传信

红楼之小年糕 第4章 传信

作者:张星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0:24:36 来源:文学城

贾元春在嬷嬷的帮助下换了一身鹅黄色云锦襦裙,斜躺在贵妃榻上,眉宇间满是忧色,却不知道如何化开。她捻动手上的佛珠,脑海里不断盘算着,该如何安全地将消息送出到贾府,又该如何做,才能保全娘家人。

“小主,府里来信了,说是探听到前些日子才办完的丧事,那棺木竟是,竟是义忠亲王府的下人变卖的。”一位年近四十,衣着体面的嬷嬷立在一旁,悄声跟贾元春报备,压低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促,“这可是逾矩的…”

这棺木都是有制式要求的,如何能从外头随意买回来就用,也不打听清楚。她很是为贾元春着急,这样的事情,若是被宫里其他人知道了,又不知该生出怎样的事端。

她虽是元春从贾府带进宫的心腹,从前也是府里的家生嬷嬷,但多年相处,早就已经习惯以元春为主。一路走来,她可太知道自家小主的艰难,娘家人给不了多少助力,还时常会拖后腿,看的她很是心疼,每每总是要吐槽几句。

“已经去江南的两位阿哥,明面上打着‘巡查河工’的幌子,暗地里奉的是密旨,说是要彻查两淮盐政,可不就是想查清楚盐引亏空和官商勾结,这样的事情,若是一个处理不好,整个家族都得陷进去。”要知道,贾府在江南还有好些老关系,谁知道他们这些年干下了什么事儿!

元春闭了闭眼,想起御花园里皇帝看自己的眼神,那洞悉一切的眼神和隐含警告的话语再次浮现在脑海。“等会儿我写一封信,你托人给带去府里,一定要亲手交给老太太。”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皇上今日还特意提了林姑父,个中深意,怕是也很难领悟透彻。”

她甚至分不清这林如海到底是皇帝的人,还是太上皇的人。贸贸然出手肯定不行,还得从寄养在家里的表妹着手。想起她娘来信时曾吐过的苦水,眉头又是一皱。

“林姑爷?”李嬷嬷一惊,“皇上怎么会突然提起他?”

“算了,本宫也琢磨不透。”元春睁开眼,将眼底的情绪掩盖住,语气平静地说道:“皇上说了,后宫不得干政,盐漕之事牵涉甚广,之后少打听,少提起为妙。至于家里,我也会在信上写清楚,江南那边牵扯的旧账以及其他一切人情往来,能抹平的立刻抹平,该断的要当机立断!”

断尾求生,只盼着家人能听得进去,然后速速去办,免得被皇帝查到什么,顺藤摸瓜,日后全家都得遭殃。

“是,老奴明白!”李嬷嬷连连点头,知道事情重大,一刻也不敢耽误,扶着元春进里间书案前,为她铺纸磨墨,看着她一字一字写得清楚,心中不禁暗叹,就怕家里人多意见杂,不是每个人都很听话,难为自家主子想出来的这些法子,最后还是……

元春提起一管紫毫笔,却久久未能落下,墨汁在笔尖凝聚,仿佛她此刻沉重的心绪,她深深叹了一口气,才提笔写字。之后等墨水干透,折好,塞进小小的信封内,放置在自己缝制的荷包里。甚至,元春还从妆奁匣子的最底层取出一枚赤金累丝镶嵌红宝石的金鲤放入其中。

这金鲤做工极为精巧,栩栩如生,是当年入宫时祖母偷偷给的,寓意祥瑞平安,鲤跃龙门。之后,让嬷嬷从自己的库房找出来上好人参,装进锦盒,将那个装着信件和锦鲤的小荷包不动声色地塞进了锦盒的夹层里。

“嬷嬷,一定要把这个,联同刚刚的那些话,一五一十转告给老太太。这锦盒也要亲手交到老太太的手里,告诉她是孙女的一番心意。”元春将人参锦盒递给李嬷嬷,声音压得极低,却带了几分不容置疑的郑重,“还要告诉她老人家,宫中一切安好,家人们切勿挂念。”

她特意加重了“亲手”和“心意”两字,听在李嬷嬷耳里,她郑重点头,双手接过锦盒,作为元春的心腹,她自然明白这“心意”的分量远非几根人参可比。

“小主放心!老奴定当亲自交到老太太手里,一字不漏地转达您的意思!”她将锦盒紧紧抱在怀里,如同抱着贾府未来的命脉。

元春却已是疲惫不已,她挥挥手:“去吧,万事小心些。”

等李嬷嬷躬身退下,身影消失在门口,元春独自一人坐在凝晖堂的暖阁中,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芭蕉叶,也敲打着她紧绷的心弦。她低头看着自己保养得宜的纤纤玉手,自己的这双手能写出锦绣文章,能弹奏绕梁琴音,却无力握住家族命运。

那枚送出去的金鲤,是她能传递的唯一信号,至于家里人能不能领悟,就是看老天的安排了。

荣庆堂里还烧着地龙,暖意融融,空气中弥漫着甜暖的香气,是上好的银霜炭,混着老太太日常用的百合香,以及刚刚出炉的松瓤鹅油卷和奶油炸小面果的甜香气息。

贾母斜倚在临窗的大炕上,身后靠着石青金钱蟒引枕,身上盖着一条厚厚的毛毯。她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身着沉香色袄子,围脖是狐狸皮毛所制,很是保暖,额上戴着嵌翠的昭君套,眉眼间略显疲惫,强撑着精神,陪着一屋子的孩子们。

宁国府的丧事过去也有段时日,大家的心情都平复许多,这会儿家里的孩子们都聚在一处,很是热闹。屋里头的焦点自然是宝玉,他穿着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正站在桌旁手舞足蹈地讲着趣事儿,不仅有在外头听来的笑话,还会说到某本闲书上的典故,逗得姐妹们笑作一团。

贾探春是最爱打听外头这些事儿,听得津津有味,恨不能身临其境,不停催促着宝玉再说一个,“二哥哥,你可别是杜撰的,我听着怎么这么不靠谱,和尚会这样嘛?”

“你自是得信,我什么时候撒过谎!”贾宝玉微仰着头,“你再这样,我可不讲了。”他傲娇得很,一屋子人都等着呢,你催一句,我催一句,可把他给得意坏了。在大家的催促下才继续讲着:“那和尚可是个有道行的,一个翻身就能…”

林黛玉身子比其他人更弱些,虽在暖阁里,但膝上还盖着一条小小的锦褥。她这会儿被逗乐了,拿帕子捂着嘴,笑得肩头乱颤,眼泪都快出来了。

坐在她旁边的宝钗穿着蜜合色棉袄,半新不旧的衣裳看去不觉奢华,反显雅淡。她抿着嘴笑,偶尔还体贴地轻轻拍抚黛玉的背脊,怕她真笑岔了气。

史湘云今日恰也在府里,这会儿早已笑得滚到了黛玉身边,枕着黛玉的腿,跺着脚喊:“爱哥哥!你分明是杜撰,我才不信这和尚的故事,定要罚你才行!”她着急得很,咬舌把“二”叫成“爱”,又惹来一阵更大的哄笑。

宝玉见自己哄得姐妹们高兴高兴,越发得意,故意板起脸对湘云道:“云妹妹要罚我?好好好,罚我什么?罚我替你淘澄胭脂膏子?还是罚我明儿再把那西洋自行船弄来给你玩?”他提到自行船,湘云想起上次那船在水里乱转的憨态,又笑得直不起腰。

一旁侍立的丫鬟们也都抿着嘴笑,只鸳鸯还能守着心,指挥小丫头们添茶倒水,递手炉,换果碟,确保这融融乐意一丝不乱。

贾母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她伸手指了指桌上的一碟热气腾腾的藕粉桂花糖糕对鸳鸯道:“把那碟子给玉儿和宝

丫头送去,她们爱吃这个。云丫头馋,也给她一块堵堵嘴,别光笑着闹,我耳朵都快被震聋喽。”

鸳鸯笑着按老太太的吩咐一一端过去,黛玉和宝钗还未来得及伸手,湘云已经跳起来抢了一块送进嘴里,烫得直吹气,嘴里还含糊不清:“还是老祖宗疼我~嗯,好吃!”

“给二姑娘送这个,她爱吃酥脆的,四姑娘那边端桂花糕,香甜得很。”老太太一一给其他人分派,把鸳鸯指挥得团团转。见几个孩子吃得香甜,比自己吃了还高兴,又重新靠回去,目光慈爱地扫过这一张张年轻鲜活的脸,心中不在挂念烦恼的事儿,只有承欢她膝下的这些孩子们。

这些都是她晚年最大的慰藉,也是她倾尽全力想要守护的珍宝。“好好好,”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就这样才好,热热闹闹的,比什么都强。”

只是她的这一点慰藉也没能持续太久,外头传来赖嬷嬷的声音,知道是有重要的事儿,便让迎春带着弟弟妹妹们先回各自的屋里,自己坐直了身子等着赖嬷嬷带人进来。

将头上的披风帽子摘下,李嬷嬷给老太太见了礼,这将锦盒递了给她。贾母沉默着看完了信件,摩挲着金鲤,顿了好一会儿,才跟她说道:“回去告诉元春,让她放心,她交代的事情我会一一办好的。我这把老骨头还在,谁也别想越过我去!”

她目光灼灼,全是战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